《馬培之醫案》~ 流注
流注
1. 流注
脈象兩關細弦而右兼澀,脾有濕痰,肝氣大旺,榮衛不利,以致胸腹不舒,腰髀作痛,不能轉側,左肋痰注成漏,間日必服通利之劑,而胸腹頓舒。然取快一時,恐傷胃氣,宜和榮衛化痰,兼平肝木。
白話文:
脈象在關脈位置細而弦緊,右關脈又有澀脈,說明脾胃有濕痰,肝氣過於旺盛,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胸腹不舒,腰部和大腿疼痛,無法轉身側臥。左側肋骨下積聚了痰液,形成漏孔,需隔天服用通利藥物,才能使胸腹頓時感到舒服。但是,這種方法只能暫時緩解症狀,可能損傷胃氣。因此,應該採取和氣血、化痰、兼平抑肝木的方法治療。
當歸,茯苓,黑醜,川楝子,青皮,苡米,陳皮,丹參,淮牛膝,半夏,郁李仁,絲瓜絡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
茯苓:利水消腫
黑醜:活血化瘀
川楝子:行氣止痛
青皮:理氣化痰
苡米:利尿滲濕
陳皮:理氣健脾
丹參: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淮牛膝:利尿通淋,補肝腎
半夏:化痰止咳
郁李仁:活血行氣,緩下通便
絲瓜絡: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木旺水虧,脾多痰濕,肝風暈厥之疾數年,去冬漸至臥床不起,肝腎血液俱疲。春分後木挾相火用事,濕痰隨風火之氣充斥三焦,眩暈發熱,遍體作痛。疑以舊恙復萌,詎知模骨之旁結為癰毒,約半月有餘,是穴乃肝經部位火濕凝聚絡中所致,肝熱最易上升,濕火熏蒸胃腑,始則發熱譫語,後漸熱退神安。乃濕熱之邪歸併下焦,是外患之見,端非舊恙之復萌也。
白話文:
五行中的木氣過旺,水氣虛弱,導致脾胃滋生大量粘稠濕氣,而肝風又引起暈厥,這幾年的毛病纏身,使病人從去年冬天開始逐漸臥牀不起,肝腎氣血都已衰竭。春分後,木氣又夾帶著心火逞強作惡,濕痰隨著風熱之氣充斥在三焦(胸腹上下之氣),引起眩暈發熱,全身疼痛。醫生懷疑是舊病復發,卻不知在病人鎖骨旁形成了惡毒癰腫,大約半個多月了。這個部位是肝經經過的地方,濕熱之氣在經絡中積聚造成,肝火最容易向上蒸發,濕熱之氣燻蒸胃腑,開始時發熱說胡話,後來熱度逐漸退去,精神安寧。這是因為濕熱邪氣歸併到下焦,是外在的病症,絕不是舊病復發。
現已成膿半月,未得更衣,齒乾苔燥,陰傷而濕火不化。症雖屬外,而藥餌尤當治內。幸脈衝和而關微弦象,似可無虞。擬用甘寒育陰,兼和中潤下之治。
白話文:
膿瘡已形成半個月,未曾換過藥,牙齒乾枯、舌苔乾澀,陰部受傷導致濕熱無法化解。雖然症狀表現在外,但用藥治療仍然應從內部著手。幸好脈象有力且關脈微弦,看起來問題不大。打算使用甘寒藥物滋養陰分,同時兼顧調和中焦、潤腸通便。
南沙參,麥冬,川石斛,大貝,柏子仁,栝蔞仁,苡米仁,茯苓,天花粉,藕,青皮,甘蔗
流注臂臑已成,右腎俞穴結腫,痛難轉側,為患最劇,急為和氣化痰。
白話文:
南沙參:一種補陰補氣的藥材
麥冬:一種滋陰清熱的藥材
川石斛:一種滋陰養顏的藥材
大貝:一種補腎益精的藥材
柏子仁:一種養心安神的藥材
栝蔞仁:一種清熱潤肺的藥材
苡米仁:一種健脾益胃的藥材
茯苓:一種健脾利濕的藥材
天花粉:一種清熱解毒的藥材
藕:一種清熱降火的蔬菜
青皮:一種行氣止痛的藥材
甘蔗:一種清熱生津的水果
蒼朮,烏藥,半夏,全蠍,當歸,川芎,桂枝,蘇葉,赤芍,陳皮,獨活,酒
白話文:
**蒼朮:**燥濕健脾,散寒止痛
烏藥: 溫中止痛,散寒止瀉
半夏: 化痰止咳,燥濕降逆
全蠍: 息風止痛,鎮痙殺蟲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 活血化瘀,止痛解痙
桂枝: 溫經散寒,止痛解痙
蘇葉: 行氣解鬱,祛風散寒
赤芍: 活血止痛,化瘀消腫
陳皮: 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獨活: 祛風散寒,止痛通絡
酒: 引經通絡,助藥力
背俞痰注痛,膿從肋縫而出,難以速愈,兼之發熱面浮,胸腹飽脹,泄瀉,脈滑數,痰濕滯脾症,非輕候,當先其內。
白話文:
當背部、肩胛骨之間有痰液凝聚導致疼痛,膿液從肋骨之間流出,不易快速痊癒,同時伴有發燒、臉部浮腫、胸腹飽脹、腹瀉,脈搏滑動且次數增多,這是痰濕滯留在脾臟所致,病情不輕,應優先治療體內。
小川樸,茯苓,神麯,砂仁,雞內金,苡米仁,麥冬,枳殼,青皮,生首烏,鮮荷葉
白話文:
- 小川樸:一種植物,具有行氣化瘀、止咳平喘的作用。
- 茯苓:一種菌類,具有利水消腫、安神健脾的作用。
- 神麯:一種發酵製品,具有健脾消食、利尿通便的作用。
- 砂仁:一種香料,具有理氣化痰、溫胃止嘔的作用。
- 雞內金:雞的胃壁,具有消食化積、健脾益氣的作用。
- 苡米仁:一種穀物,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消暑的作用。
- 麥冬:一種百合科植物,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的作用。
- 枳殼:是一種植物的果皮,具有理氣健胃、寬中下氣的作用。
- 青皮:柑橘的果皮,具有理氣化痰、疏肝理氣的作用。
- 生首烏:一種植物的塊根,具有補益肝腎、烏髮黑髮的作用。
- 鮮荷葉:荷葉的鮮葉,具有清熱利溼、消暑解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