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醫話》~ (1)
(1)
1. 論溫熱病舌黃
再論三焦不得從外解,必致成里結。里結於何在?陽明與胃腸也。亦須用下法,不可以氣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傷寒熱邪在里,劫爍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濕邪內搏,下之宜輕。傷寒大便溏,為邪已盡,不可再下。濕溫病,大便溏,為邪未盡,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屎燥為無濕矣。
白話文:
再次強調,三焦的熱邪不能從外部解表發散,必定會轉入內裏形成實證。內裏實證在什麼部位?陽明經和胃腸。也必須使用瀉下法進行治療,不能因為氣血虛弱就排斥瀉法。但如果傷寒熱邪在內裏,劫持津液,瀉下就要用較激烈的藥物。而如果濕邪內搏,瀉下就要用較輕柔的藥物。傷寒病大便溏薄,說明邪氣已經大致排出,不該再瀉。濕溫病大便溏薄,說明邪氣還沒有完全排出,大便必定會變硬,切不可再攻下,認為大便乾燥就沒有濕邪了。
人之體脘在腹上,其地位處於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脹,當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然必驗之於舌,或黃或濁,可與小陷胸湯或瀉心湯,隨症治之。倘或白不燥,或黃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亂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結者,或邪鬱未伸,或素屬中冷者,雖有脘中痞痛,宜從開泄,宣通氣滯,以達歸於肺。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輕苦微辛,具流動之品可耳。
白話文:
人的胃脘部在腹部上方,位置居中,按壓時疼痛,或自己疼痛,或伴有脹滿感,應當使用苦寒的瀉下藥,因為它們容易進入腹部。
但是一定要通過觀察舌象來驗證,如果舌質發黃或發濁,可以服用小陷胸湯或瀉心湯,根據症狀進行治療。如果舌質發白但並不乾燥,或黃白相間,或灰白色但沒有口渴,就不要隨便使用苦寒的瀉下藥。
其中有一種情況是外邪沒有完全解除,內部先出現了停滯,或者邪氣鬱結未得到伸展,或者原本就屬於中寒體質,雖然胃脘部有痞痛,也應當從疏通氣滯、宣通肺氣的角度來治療。
像民間常用的杏仁、蔻仁、橘皮、桔梗等藥物,具有輕微的苦味和辛味,可以流動氣血,但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再前之舌黃或濁,須要有地之黃。若光滑者,乃無形濕熱,中有虛象,大忌前法。其臍以上為大腹,或滿或脹或痛,此必邪已入里矣,表症必無,或十隻存一,亦要驗之於舌。或黃甚,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黃色,或老黃色,或中有斷紋,皆當下之。如小承氣湯,用檳榔、青皮、枳實、元明粉、生首烏等,若未現此等舌,不宜用此等法。
白話文:
如果在出現舌黃或舌苔發濁之前,必須有舌上出現黃色的斑點。如果舌苔表面光滑,則說明是無形的濕熱,其中可能隱藏著虛症,切忌使用上述方法。
如果肚臍以上部分出現大肚子,有腹脹、腹痛等症狀,這一定是邪氣已經深入體內,表證肯定已經消失,或者十個表證可能只存在一個。此時也要檢查舌頭。
如果舌苔黃色嚴重,或者像沉香一樣的顏色,或者像灰黃色、老黃色,或者舌苔中有斷紋,都應該用瀉下法。可以使用小承氣湯,其中包括檳榔、青皮、枳實、元明粉、生首烏等。如果舌頭上沒有出現這些特徵,就不宜使用這些方法。
恐其中有濕聚太陰為滿,或寒濕錯雜為痛,或氣壅為脹,又當以別法治之。再黃苔不甚濃而滑者,熱未傷津,猶可清熱透表,若雖薄而乾者,邪雖去而津受傷也,苦寒之藥當禁,宜甘寒輕劑可也。
白話文:
我們擔心其中的濕氣聚積在太陰部位導致脹滿,或寒濕混雜導致疼痛,或氣體淤積導致脹氣,這些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治療。
再者,如果黃苔不太濃但很滑,說明熱氣尚未傷及津液,還可以使用清熱透表的藥物。如果黃苔很薄而且很乾,說明邪氣雖已排出,但津液受到了損傷,這時應該禁止使用苦寒的藥物,適合使用甘寒輕劑。
2. 舌絳
再論其熱傳營,舌色必絳。絳,深紅色也。初傳,絳色中兼黃白色,此氣分之邪未盡也,泄衛透營,兩和可也。純絳鮮色者,胞絡受病也,宜犀角、生地黃、連翹、鬱金、石菖蒲等。
白話文:
如果熱邪傳入營分,舌頭就會呈現深紅色。剛開始熱邪傳入時,舌頭會是深紅色中帶些黃白色,這是因為氣分邪氣尚未完全消退。等到邪氣透出衛分進入營分,兩者相合,就會變成純粹的深紅色。如果舌頭呈現純粹的深紅色,說明胞絡已經受到病邪侵犯,應該使用犀角、生地黃、連翹、鬱金、石菖蒲等藥物治療。
白話文:
熱邪傳入血脈(營分)後,舌頭的顏色必然是深紅色。深紅色是指深紅色的顏色。熱邪剛傳入營分時,舌頭的顏色會是深紅中帶有黃白色,這是邪氣在氣分(衛分)尚未完全清除的徵兆。此時可用發散衛分之邪和清熱透營的藥物,以達到兩者同時兼顧的效果。
如果舌頭呈現的顏色是純粹的深紅色,沒有其他雜色,則表明胞絡(心包經)受到了熱邪的侵犯。此時宜使用犀角、生地黃、連翹、鬱金、石菖蒲等清熱解毒、涼心安神的藥物。
延之數日,或平素心虛有痰,外熱一陷,里絡就閉,非菖蒲、鬱金所能開,須用牛黃丸、至寶丹之類,以開其閉,恐其昏厥為痙也。
白話文:
過了幾天後,或者平時就有心虛和痰多的情況,一旦外來的熱邪侵入,導致裏部經絡閉塞,這時候單靠菖蒲、鬱金已經無法打通,必須使用牛黃丸、至寶丹這一類藥物來疏通閉塞,以防出現昏厥轉變為抽搐的情況。
白話文:
如果延誤幾天,或平時就有心氣虛弱、痰氣堵塞的情況,外來的熱邪入侵就會導致內部經絡閉塞。這時,單靠菖蒲、鬱金等藥物是無法打開經絡的,必須使用牛黃丸、至寶丹等藥物來打通閉塞的經絡,否則恐會出現昏厥、抽搐等症狀。
再色絳而舌中心乾者,乃心胃火燔,劫爍津液,即黃連、石膏,亦可加入。若煩熱煩渴,舌心乾四邊色紅,中心或黃或白者,此非血分也,乃上焦氣熱爍津,急用涼膈散,以散其無形之熱,再看其後轉變可也,慎勿用血藥以滋膩難散,至舌絳望之若干,手捫之原有津液,此津虧濕熱熏蒸,將成濁痰蒙閉心包也。
白話文:
如果舌頭顏色偏紅,舌頭中心乾燥,這是心胃火熱,燒灼津液的表現。這時可以用黃連和石膏來清熱降火,也可以加入其他藥物。
如果患者感到煩躁、口渴,舌頭中心乾燥,四邊顏色發紅,中心可能呈現黃色或白色,這就不是血虛,而是上焦氣熱灼傷津液,需要緊急使用涼膈散,散去無形的熱氣,再觀察病情變化。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滋膩難散的滋陰藥物,因為這樣會阻礙熱氣散發。
如果舌頭顏色發紅,看起來很乾燥,但用手觸摸卻仍然有津液,這代表津液虧損,濕熱薰蒸,將會形成濁痰阻礙心包。
白話文:
如果舌頭顏色發紅,舌尖發乾,表示心火旺盛,消耗津液。可以加入黃連、石膏等清熱降火的藥物。
如果煩躁發熱、口渴,舌尖乾燥,但舌的邊緣發紅,中心發黃或發白,這不是血不足的原因,而是上焦氣熱導致津液消耗。需要立即使用涼膈散來散熱,再觀察後續的變化。注意不要使用滋補的補血藥物,以免加重濕熱難以散發。
如果舌頭發紅明顯,用手觸摸時仍然有津液,說明這是津液虧虛,濕熱蒸騰,將變成濁痰,矇蔽心包。
再有熱搏營血,其人素有瘀傷,宿血在胸膈中,挾熱而搏,其舌色必紫而暗,當加入散血之品,如琥珀、丹參、桃仁、丹皮等。不爾,瘀血與熱為伍,阻遏正氣,遂變如狂發狂之症。
白話文:
如果患者出現熱邪搏擊營血的症狀,並且平時有瘀血積累的情況,這說明瘀血停滞在胸膈部位,與熱邪相搏。患者的舌頭顏色必定呈現紫暗色。這時需要加入散血的藥物,例如琥珀、丹參、桃仁、丹皮等等。否則,瘀血與熱邪糾纏在一起,阻礙正氣運行,就會演變成狂躁發狂的症狀。
白話文:
如果有人因過熱且血氣不通暢,而其本身又有瘀傷,宿血積聚在胸膈之間,與熱氣相合而劇烈搏動,其舌色一定會呈現暗紫色。這時,應該加入散血的藥物,例如琥珀、丹參、桃仁、丹皮等。若不這麼做,瘀血與熱氣會相互作用,阻礙正氣運作,最後演變成像瘋狂發作的症狀。
若紫而腫大者,乃酒毒沖心,若紫而乾晦者,腎肝色泛也,難治。舌色絳而上有粘膩,似苔非苔者,中夾穢濁之氣,急加芳香逐之。舌絳若伸退場門而抵齒難驟伸者,痰阻舌根有內風也。舌絳而光亮,胃陰亡也,急用甘涼濡潤之品。若舌絳而乾燥者,火邪劫營,涼血清火為要。
白話文:
- 如果舌頭呈紫色且腫大,則表示酒精毒性沖擊了心臟。
- 如果舌頭呈紫色且乾燥暗沉,則表示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難以治療。
- 如果舌頭呈紅色且上有粘膩物,類似苔蘚但又非苔蘚,則表示體內夾雜了穢濁之氣,需要立即使用芳香類藥物驅逐。
- 如果舌頭呈紅色,伸縮時抵住牙齒,難以快速伸出,則表示痰液阻滯了舌根,並且有內風。
- 如果舌頭呈紅色且光亮無潤,則表示胃陰虧虛,需要立即使用甘涼滋潤的藥物。
- 如果舌頭呈紅色且乾燥,則表示火邪侵犯營氣,重點需要清熱涼血。
舌絳而有碎點白黃者,當生疳也。大紅點者,熱毒乘心也,用黃連、金汁。其有雖絳而不鮮,乾枯而痿者,此腎陰涸,急以阿膠、雞子黃、生地、天冬等救之,緩則恐涸極而無救也。其有舌獨中心絳乾者,此胃熱心營受灼也,當於清胃方中,加入清心之品,否則延及於尖,為津乾火盛,舌尖絳獨乾,此心火上炎,用導赤散瀉其火。
白話文:
舌頭顏色紅且有細小的白黃色斑點,則可能是患上疳疾。 如果舌頭上出現鮮紅色的斑點,則可能是熱毒入侵心臟,應使用黃連、金汁治療。
如果舌頭雖然紅但顏色不鮮亮,並且乾燥枯萎,這是腎陰虛損,需立即使用阿膠、雞蛋黃、生地、天冬等滋陰藥物救治。 如果延誤治療,恐會導致腎陰枯竭,難以挽回。
如果舌頭中間部分獨自紅且乾燥,這是胃熱灼傷心臟營氣,應在清胃的方劑中加入清心藥物,否則熱毒蔓延至舌尖,導致津液乾燥,火氣旺盛,舌尖獨自紅而乾燥,這是心火上炎,需使用導赤散瀉火。
白話文:
舌頭呈深紅色且有淡黃色小點的人,恐怕會生口瘡。舌頭上有大紅點的人,是心火過旺,可用黃連、金汁治療。舌頭雖然呈深紅色但暗淡無光,乾枯萎縮的人,是腎陰不足,必須趕快用阿膠、雞蛋黃、生地黃、天冬等藥物搶救,否則恐會陰液枯竭而無法挽回。舌頭只有中心呈深紅色且乾枯的人,是胃熱影響心臟所致,應在醫治胃病的處方中加入清心降火的藥物。否則延燒到舌尖,津液枯竭、火氣旺盛,舌尖呈深紅色且獨自乾枯,是心火上炎所致,可用導赤散瀉火。
再舌苔白濃而乾燥者,此胃燥氣傷也,滋潤藥中加甘草,令甘守津還之意。舌白而薄者,此外感風寒也,當疏散之。若白乾薄者,肺津傷也。加麥冬、花露、蘆根汁等輕清之品,為上者上之也。若白苔絳底者,濕遏熱伏也,當先泄濕透熱,防其就乾也。勿憂之,再從里透於外,則變潤矣。
白話文:
如果舌苔又白又厚又乾,這是胃氣被熱氣傷害了,需要在滋潤的藥物中加入甘草,讓甘草滋潤津液。
如果舌苔又白又薄,這是因為外感了風寒,應該疏散風寒。
如果舌苔又白又薄又乾,這是肺津受傷了。可以用麥冬、花露、蘆根汁等清涼滋潤的藥物來調理。
如果舌苔又白又厚,但舌苔底下是紅色的,這是濕氣阻滯導致熱氣內蓄,應該先去除濕氣,再疏散熱氣,防止舌苔變成乾硬。不用擔心,再從體內疏散到體外,舌苔就會變得滋潤了。
初病舌乾,神不昏者,急養正,微加透邪之品。若神已昏,其內陷矣,不可救藥。又不拘何舌色,上生芒刺者,皆是上焦熱極也。當用青布拭冷薄荷水揩之,即去者輕,旋即生者險矣。舌苔不燥,自覺悶極者,屬脾濕盛也。或有傷痕血跡者,必問曾經搔挖否,不可以有血而便為枯症,仍從濕治可也。
白話文:
- 如果剛發病時舌頭乾燥,但神志清楚,則需要及時滋養正氣,並酌情添加一些驅邪的藥物。如果已經神志不清,說明邪氣已經深入內臟,無藥可治。
- 無論舌頭是什麼顏色,如果舌頭上長出尖刺狀物體,都是上焦熱氣極盛的表現。此時應使用青布蘸取薄荷水冷敷舌頭,如果敷後尖刺脫落則病情較輕,如果尖刺脫落後很快再長出來則病情危險。
- 如果舌苔不乾燥,但患者自覺胸悶,這是脾濕旺盛的表現。如果舌頭上有傷痕或血跡,必須詢問患者是否有過抓撓,不能因為舌頭有血跡就斷定為枯燥症,仍然需要從滋補脾胃的角度治療。
再有神情清爽,舌脹大不能退場門者,此脾濕胃熱,鬱極化風而毒延口也。用大黃磨入當用劑內,則舌脹自消矣。
白話文:
如果有精神清爽,但舌頭腫大到無法閉合嘴巴的情況,這是因為脾濕胃熱,郁積過度轉化為風毒並蔓延至口腔。使用大黃研磨後加入應使用的藥劑中,舌頭腫大的情況自然會消退。
白話文:
如果出現神清氣爽,舌頭大而不能收回的情況,這是由於身體的潮溼和胃部有熱,毒氣通過體內熱量上延到嘴巴。可以在藥方中加入磨碎的大黃,這樣舌頭的腫大就會消退了。
再舌上白苔粘膩,吐出濁濃涎沫者,口必甜味也,為脾癉病,乃濕熱氣聚與谷氣相搏,土有餘也。盈滿則上泛,當用省頭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則退。若舌上苔如咸者,胃中宿滯,挾濁穢鬱伏,當急急開泄,否則閉結中焦,不能從幕原達出矣。
白話文:
如果舌苔發白粘膩,吐出渾濁濃稠的涎液,口中必定會有甜味,這是脾胃濕熱導致的,濕熱之氣與食物之氣交結,土氣過盛。脾胃氣機充盈旺盛時會上泛,此時應當使用辛香疏散的省頭草,可以將濕熱之氣驅散。
如果舌苔發黃發鹹,表示胃中食物停滯,鬱結了濁氣和穢物,需要及時疏通泄導,否則會導致中焦閉塞,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