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靈蘭要覽》~ 卷上 (2)
卷上 (2)
1. 中風
名為何病?岐伯對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不能食,善驚而心氣痿者死。)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飲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論形瘦而腹大。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風日則痛少愈。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泄風之狀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乾,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中風最宜辨閉脫二症,閉症宜開,脫症宜固,惟當辨其脈虛大以為別。至於閉症氣塞,亦有六脈俱絕者,不得以其無脈而誤認為脫症也。
中風將發預防之方
黃耆(蜜炙,五錢),防風(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橘紅(一錢),歸身(酒洗,二錢五分),木通(二錢五分),山梔(一錢),甘草(五分),紅花(三分)。
脾胃虛弱,語言無力,再加人參三錢,乾山藥一錢五分,薏仁二錢,白朮一錢。內熱加山梔至二錢,仍多啖雪梨妙。渴加麥冬二錢五分,五味子五分。眩暈加明天麻一錢。痰多而暈,更加旋覆花五分;腳膝麻痹無力,加杜仲薑汁炒去絲,牛膝,酒浸,石斛,酒浸,各一錢五分。夜臥不安,或多驚恐,心神不寧,加炒酸棗仁,茯神各一錢五分。
上用水二鍾,煎至一鍾,入竹瀝一杯,梨汁一匙,溫服無時。
方書每以六經形證為定法,用小續命湯加減。豈不知《內經》云: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必審十二經見證,庶無實實虛虛之誚矣。
中風將發之前,未有不內熱者。熱極生風,能令母實,故先輩謂以火為本,以風為標,治法先以降心火為主,心火既降,肝木自平矣。此實則泄其子之法也。若作風治而以辛熱之藥疏之者,固貽害不小,而調氣一法,亦百無一驗,明者更精思之。
《太平廣記》載:唐·梁新見一朝士診之曰:風疾已深,請速歸去。其朝士復見鄜州馬醫趙鄂,乃復診之,言疾危與梁說同矣。曰:只有一法,請官人試吃消梨,不限多少,咀齕不及,絞汁而飲。到家旬日,惟吃消梨首爽矣。此亦降火除熱之驗也。《本草》云:有士人病危,諸治不應,遂就診楊吉老。令服雪梨擔余而瘳,與此朝士相彷彿。
卒中之初,有決不可吐者,有決不可進辛劑,即薑湯亦禁用者,不可不知。
今人治五臟氣絕,口開手撒,眼合遺尿,鼻聲如鼾,昔人所不治者,以大劑參、耆濃湯灌之,多有得生者。可見世無不可醫之證,而昔人徒認此證為有餘,不知其不足,見投之以順氣疏風之藥,往往長逝。(順氣疏風而妄損元真,豈可不明辨以悟人哉。)遂目為氣絕不治之候也。則其他之為虛症,而為醫所誤,或幸而獲痊,或不幸而斃者,可勝計哉。
白話文:
中風
古代醫書將中風分為數種,例如腎風、胃風、首風、漏風、泄風,各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腎風的症狀是不能進食,容易驚嚇,心氣衰弱,嚴重者會死亡。胃風則表現為頸部多汗、怕風、飲食不進、膈肌阻塞不通暢、腹部脹滿、脫衣後更加脹滿、吃寒涼食物則腹瀉,體形消瘦而腹部肥大。首風的症狀是頭面部多汗、怕風,在發病前一天就開始頭痛加劇,不能外出,等到正式發病時頭痛會稍微減輕。漏風的症狀是多汗,不能穿單衣,進食後會出汗,嚴重者全身出汗、呼吸困難、怕風、衣服經常濕透、口乾渴、不能勞動。泄風則表現為多汗,汗水浸濕衣服,口乾,感受風寒,不能勞動,全身疼痛且畏寒。
治療中風最重要是辨別閉證和脫證,閉證應採取開通的方法治療,脫證則應採取固攝的方法治療。需仔細辨別脈象的虛實大小來區分。即使是閉證氣機阻塞,也有可能六脈俱絕,不能因為沒有脈象就誤認為是脫證。
中風將發時預防的方劑:
黃耆(蜜炙,五錢)、防風(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橘紅(一錢)、當歸尾(酒洗,二錢五分)、木通(二錢五分)、山梔子(一錢)、甘草(五分)、紅花(三分)。
如果脾胃虛弱,言語無力,可再加人參三錢、山藥一錢五分、薏仁二錢、白朮一錢;內熱明顯可增加山梔子至二錢,並多吃雪梨;口渴可加麥冬二錢五分、五味子五分;眩暈可加天麻一錢;痰多伴隨眩暈可加旋覆花五分;腳膝麻痺無力可加杜仲(薑汁炒去絲,一錢五分)、牛膝(酒浸,一錢五分)、石斛(酒浸,一錢五分)。夜臥不安,容易驚恐,心神不寧,可加炒酸棗仁、茯神各一錢五分。
用藥方法:以上藥物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加入竹瀝一杯,梨汁一匙,溫服,隨時可服用。
古方常以六經辨證論治,用小續命湯加減。但《內經》記載:風是百病之首,善於遊走變化,必須仔細判斷十二經脈的病證,才能避免誤診。
中風將發之前,必然有內熱,熱極生風,母實則子虛,所以前輩們認為以火為本,以風為標,治療方法應先以降心火為主,心火下降後,肝木自然平順,這是泄子法的運用。如果單純治療風邪,使用辛熱藥物疏散,危害不小,單純調氣的方法也效果甚微,聰明的人應該仔細思考。
《太平廣記》記載:唐朝一位朝官患風疾,一位醫生診斷病情嚴重,讓他趕快回家。這位朝官又找了鄜州的馬醫生趙鄂診治,趙鄂也認為病情危急,說只有一種方法,就是讓病人大量食用雪梨,不限數量,不要細嚼,直接榨汁飲用。這位朝官回家十天,只喝雪梨汁,病情就好了。這也是降火除熱的驗證。《本草》中也記載了類似病例,一位士人病危,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見效,後來求診於楊吉老,服用大量雪梨後痊癒。
中風初期,絕對不能嘔吐,絕對不能服用辛辣藥物,即使是薑湯也禁用,這點必須注意。
現代人治療五臟氣絕,口張開、手撒開、眼睛閉合、尿失禁、鼻鼾如雷的症狀,古人認為無法治療,但現在用大劑量的人參、黃耆濃湯灌服,許多病人因此得救。由此可見,世上沒有不可治的病,只是古人誤以為是實證,不知道是虛證,使用疏風順氣的藥物,反而導致病人死亡(妄損元真,豈可不明辨以悟人)。因此,將此症狀誤認為氣絕不治。其他很多虛證也被醫生誤診,有的僥倖痊癒,有的不幸死亡,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