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靈蘭要覽》~ 原序
原序
1. 原序
醫自軒岐重民生,諄諄問答,通天地之化,洞陰陽之理,比之典謨,更為窮頤,其慎重若此。故明於此道者,自周歷漢、晉、唐、宋、金、元,著述可法者不過數十家,亦各有所長,此道之難又若此。
白話文:
自從軒轅黃帝重視百姓生活以來,醫者勤懇地詢問和回答,貫通天地的變化,透徹陰陽的道理,與典章法度相比,更能竭盡心力,其慎重程度可見一斑。因此精通此道的醫者,從周朝到漢朝、晉朝、唐朝、宋朝、金朝、元朝,留有可資學習著作的不過數十家,且各有擅長,由此可見此道之難。
然稟上資不得原委師承,終亦鹵莽,昔扁鵲得禁方於長桑,太倉授診奇於陽慶,葛洪承秘術於鄭隱,思邈得仙法於龍宮,元素之夢授李明之正傳,朱丹溪之埽門於羅太無,王光庵之啟鑰於戴元禮,故吳中醫派,得其正脈。宇泰先生飛聲翰苑,博綜經史,少好方書,自《素》、《難》、《金匱》、《甲乙》諸經,下逮諸子,莫不精探淵奧。其自敘云:余發始燥,慕范文正公存心濟物,立志甚切。
白話文:
然而,如果沒有師承,始終還是魯莽的。過去,扁鵲從長桑君那裡得到《禁方》,太倉公從陽慶那裡學到診治絕技,葛洪從鄭隱那裡繼承了祕術,孫思邈從龍宮那裡得到仙方,李明之得到了元素的嫡傳,朱丹溪從羅太無那裡清掃了門戶,王光庵從戴元禮那裡得到了啓示。所以,吳中的醫派傳承了正統。宇泰先生聲名顯赫,通曉經史,年輕時就喜好醫書。從《素問》、《難經》、《金匱要略》、《甲乙經》等經典,到諸子的著作,他都深入鑽研,精通其奧妙。他曾自述說:我性情急躁,仰慕范仲淹公奉獻自己的心血幫助他人的精神,立志十分堅決。
攜李孝廉謙所先生與先生同年惟契,謙所先生蜃川簡肅公仲子,英華偉量,敦好奇書。得先生醫論,欲廣濟宇內,不秘帳中。每命諸英輩刊布未遑。宇泰先生嘗云:吳中自王光庵得元禮之秘,再傳啟東諸賢,醫道大振。又云:《丹溪纂要》諸書,非丹溪手筆,謬於選擇,爰命高生訪求朱氏原本重訂,斫輪遊刃,莫不臻妙。此書若江海之波瀾,山嶽之嶺峰,舟楫之帆檣,壁壘之標幟。
白話文:
帶著舉人李謙所拜訪季先生,季先生是季簡肅公的次子,生性沉穩嚴肅,才華橫溢,胸懷廣闊,博覽羣書。他獲得了季先生的醫學論著,希望廣泛濟世利人,不願私藏不傳。於是派他的門生們傳播,但尚未完成。季泰先生曾說:自從王光庵在吳地得到元禮的祕傳後,再傳授給啟東諸賢,醫術大興。又說:《丹溪纂要》等書,並非丹溪親筆所寫,是由於選編錯誤而造成的。於是命高才生員尋找朱氏的原著,加以重編訂正,猶如工匠揮動鉋子,無不精妙。此書猶如江海的波浪,山嶽的峯巒,舟楫的桅杆,城牆的標幟。
其為證治諸書之選錄,安可忽諸。又覽先生髮熱論云:《靈》、《素》、《甲乙》諸書,發熱針法大妙,世醫罕知所取。其五臟補瀉之經絡,用藥可代。余欲一一立方,但恐印定後人眼目,則知先生圓神,又出竿頭矣。
攜李殷仲春頓首序
白話文:
它們是作為證治參考書籍的選錄,怎能忽略它呢?又看《先生發熱論》中說:《靈樞》、《素問》、《甲乙經》等書中關於發熱的針灸方法非常精妙,世人罕有知曉其中奧妙。至於五臟的補瀉經絡,可以用藥物代替。我原本想要一一制訂方劑,但擔心一旦刊印出來,世人只注重眼前所得,就不知道先生的思想境界已超越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