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撰,郭維浚編

《眉壽堂方案選存》~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春溫

炒麥冬,生甘草,甜梨漿,北沙參,生白芍,甘蔗汁

久嗽失音,歲暮用參耆益氣得效。春令風溫,燥熏其汗,亦如火劫逼陽同例。但仲景救逆,在太陽少陰,此證氣泄肺傷互異,從風溫汗出不解,葳蕤湯主之。

咳嗽二年,形瘦減谷。冬季喉垂漸痛,已見水虧,陽氣不藏。春月氣升日盛,皆陰乏上承,陽結於上,為喉痹矣。近日寒熱,風溫客氣;脈小數,為陰傷,忌用辛散。

桑葉,玉竹,川貝母,大沙參,麥冬,生甘草

背寒復熱,發於晡時,暮夜寐多驚惕,食入欲嘔,此肝陰久虛,陽獨上熾。風溫乃是客氣,多延漸為本虛矣。

泡淡黃芩,生牡蠣,烏梅肉,生白芍,桂枝木,大棗

,人參,炒阿膠,煅牡蠣,茯神,炒白芍,炒烏梅

冬月溫邪內伏,入春寒熱咳嗽,身痛漸汗乃解。與溫瘧同法。

桂枝白虎湯。

風溫如瘧煩倦,乃內熱水虧。

犀角地黃湯加知母、澤瀉。

風溫上受,氣鬱熱生,咽痛嗽頻,震動痰血。以清肅上焦,薄味調理。

桑葉,花粉,大力子,杏仁,大沙參,射干,連翹仁,象貝

風溫上郁,是冷暖侵肺使然。輕劑清解,忌發散。

杏仁,黑梔皮,栝蔞皮,象貝,桑葉,嫩蘇梗,鬱金汁

氣逆痰升,呼吸不爽,仍宜清解。

杏仁,象貝,白沙參,滑石,桑葉,橘皮,鬱金汁,紫菀

風溫鬱熱上升,支飲亦令上泛,渴煩咳涎。下虛上實,仍宜輕劑清理。

桂枝木,茯苓,白芍,石膏,米仁,甘草

,小青龍湯去麻、辛、半、甘,加石膏。

面赤足冷,脈沉弦細,吸短有聲,昏昏欲寐,下焦淋帶不斷,此下虛不攝;飲濁上泛,咳無止期。從來飲家咳逆,當治其飲。仲景謂飲家短氣倚息,以外飲屬脾,用苓桂術甘,理脾陽以運行;內飲屬腎,進腎氣以收攝固納,仿此為法

腎氣丸,淡鹽湯送下。

,熟地炭,茯苓,淡蓯蓉,五味子,白芍,胡桃肉

左堅數甚,舌喑不言,得飲漸嗆漸呃,此溫邪內伏,少陰水虧,液燥,熱氣上冒,乃中厥之象。老年最怕面赤神昏,為衰脫耳。

生地,知母,炒遠志,梨汁,天冬,川石斛,石菖蒲,蔗汁

久虛勞損,幾年不復。當春深陽氣發泄,溫邪乘虛入陰,寒熱汗出,不納穀食,脘中痞悶不舒,胃乏氣運,側眠咳痰。病熱險篤,恐難萬全。

人參,旋覆花,木瓜,茯苓,赭石,炒粳米

此因驚憂內傷肝藏,邪熱乘虛內陷,直走厥陰,消渴漸嘔,汗大泄,胸腹脹。次第論證端,都屬在裡,半月以外之病。左脈堅搏如刃,耳聾昏躁不靜,豈是脈證相合?議以鎮逆一法,冀其神清勿躁,不致厥脫。

生牡蠣,生白芍,桂枝木,生龍骨,烏梅肉

陽亢陰虛,煩躁妄言無寐,苟非鎮靜,焉得神清。議乙癸同治,熄內風、和陽擾為近理。

白話文:

春溫

麥冬、甘草、甜梨汁、北沙參、白芍、甘蔗汁等藥物在春溫病症中有所應用。

久咳失音,冬天用人參、黃耆益氣有效。春天風溫病,燥熱逼出汗液,如同火災一樣損傷陽氣。但張仲景的《傷寒論》治療危急症,著重在太陽經與少陰經,而此症氣虛、肺傷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是風溫導致汗出不止,所以用葳蕤湯治療。

咳嗽兩年,形體消瘦,食慾不振。冬天喉嚨漸漸疼痛,已見陰液虧損,陽氣不能收藏。春天陽氣上升,但陰液不足以承接,陽氣鬱結在上焦,導致喉嚨阻塞。近日寒熱交替,風溫外邪入侵;脈象細弱,說明陰液受損,忌用辛辣發散的藥物。

桑葉、玉竹、川貝母、大沙參、麥冬、甘草等藥物適用。

背部時冷時熱,發病在午後,晚上睡覺容易驚醒,吃東西想吐,這是肝陰長期虛損,陽氣獨盛上浮的表現。風溫是外邪,長期發展會導致本體虛弱。

泡製過的黃芩、牡蠣、烏梅肉、白芍、桂枝、大棗等藥物適用。

此外,人參、炒阿膠、煅牡蠣、茯神、炒白芍、炒烏梅等藥物也可用於治療。

冬天溫邪潛伏體內,到春天出現寒熱咳嗽,身體疼痛,出汗後症狀減輕。治療方法與溫瘧相同。

可用桂枝白虎湯。

風溫病症像瘧疾一樣,讓人煩倦,這是內熱和水液虧損所致。

犀角地黃湯加知母、澤瀉。

風溫從上焦入侵,氣機鬱結導致內熱,咽喉疼痛、咳嗽頻繁,痰中帶血。需清肅上焦,用平和的藥物調理。

桑葉、花粉、大力子、杏仁、大沙參、射干、連翹仁、象貝等藥物適用。

風溫鬱結上焦,是寒熱之邪侵犯肺部所致。用輕劑清解,忌用發散的藥物。

杏仁、黑梔子皮、栝樓皮、象貝、桑葉、嫩蘇梗、鬱金汁等藥物適用。

氣逆痰盛,呼吸不暢,仍需清熱解表。

杏仁、象貝、白沙參、滑石、桑葉、橘皮、鬱金汁、紫菀等藥物適用。

風溫鬱熱上升,導致痰飲上泛,口渴、煩躁、咳嗽、痰多。下焦虛弱,上焦實熱,仍需用輕劑清利。

桂枝、茯苓、白芍、石膏、米仁、甘草等藥物適用。

此外,小青龍湯去麻黃、桂枝、半夏、甘草,加石膏。

面紅赤、腳冷、脈象沉弦細弱、呼吸短促、昏昏欲睡、小便淋瀝不斷,這是下焦虛弱不能約束水液;痰飲上泛,咳嗽不止。從前患有痰飲的病人咳嗽逆氣,應該治療其痰飲。張仲景說痰飲病人呼吸短促,依靠外力呼吸,外在的痰飲屬於脾,用茯苓、桂枝、澤瀉、甘草調理脾陽使之運化;內在的痰飲屬於腎,補腎氣以收斂固護,以此為治療方法。

腎氣丸,用淡鹽水送服。

此外,熟地黃炭、茯苓、淡蓯蓉、五味子、白芍、胡桃肉等藥物也適用。

左側脈搏有力,舌頭髮硬說不出話,喝水後嗆咳呃逆,這是溫邪內伏,少陰經水液虧損,津液乾燥,熱氣上逆,是厥陰證的表現。老年人最怕面紅神昏,這是衰竭的徵兆。

生地黃、知母、炒遠志、梨汁、天冬、川石斛、石菖蒲、甘蔗汁等藥物適用。

長期虛弱損傷,多年未愈。春天陽氣外泄,溫邪乘虛而入,出現寒熱、出汗、食慾不振、脘腹痞悶不適、胃氣不足、側臥咳嗽咳痰等症狀,病情危重,恐怕難以痊癒。

人參、旋覆花、木瓜、茯苓、赭石、炒粳米等藥物適用。

這是因為驚憂導致肝臟受損,邪熱乘虛而入,直達厥陰經,出現消渴、嘔吐、大量出汗、胸腹脹滿等症狀。按病程論證,都屬於裡證,是半個月以上的病症。左側脈搏有力,像刀刃一樣,耳聾、煩躁不安,這難道是脈象和症狀相符嗎?考慮用鎮逆的方法,希望病人神志清醒,避免躁擾,不至於厥脫。

牡蠣、白芍、桂枝、龍骨、烏梅肉等藥物適用。

陽氣亢盛,陰液虛損,煩躁、胡言亂語、失眠,如果不鎮靜,怎麼能使神志清醒呢?考慮用滋陰降火的方法,熄滅內風、調和陰陽,這是最恰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