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撰,郭維浚編

《眉壽堂方案選存》~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燥病

形脈俱虛,不飢不食。積勞虛人,得深秋涼氣外侵,引動宿邪,內蒸而為煩渴,已非柴、芩、半夏之症。急救津液,以清伏邪。

竹葉,生地,梨汁,連翹,麥冬,蔗汁

白話文:

形體虛弱,脈象也虛弱,沒有飢餓感也不想吃東西。積勞成疾的人,在深秋時節被涼氣入侵,導致體內潛伏的邪氣發作,內在蒸發而產生煩渴,這已經不是可以用柴胡、黃芩和半夏治療的症狀。需要急救津液,以清涼來控制邪氣。

不治失血,獨取時令濕邪,得以病減。凡六氣有勝必復,濕去致燥來。新秋暴暑爍津,且養胃陰,白露後可立調理方。

麥冬,人參,大棗,半夏,生草,粳米

白話文:

不治療失血,只去除當令的濕邪,就能減輕病情。所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熱)有過盛的情況,必定會反覆出現,去除濕氣會導致乾燥。初秋時節,酷暑會消耗體液,因此應調養胃陰,白露節氣後可以制定調理方案。

脈虛數,形寒,心中煩熱,五更後氣升咳嗆。當秋分節燥金司令,大熱發泄之餘,皆能化燥。肺為嬌臟,最處上焦,先受其沖,宜潤燥以滋其化源。

白話文:

脈搏虛弱而跳動快,身體冷,心裡煩躁,後半夜氣息上湧,引發咳嗽和嗆咳。秋季乾燥時,金氣當令,大量熱氣排出後,都會轉化為乾燥。肺臟脆弱,位於上半身,最先受到乾燥影響,應該滋潤乾燥環境,滋養肺臟的化生之源。

冬桑葉,南花粉,生米仁,大沙參,玉竹,蜜炙橘紅

用白糯米三合,淘淨,流水泡,取極清湯,代水煎服。

白話文:

冬季桑葉、南方的花粉、生糙米仁、大沙參、玉竹、蜜炙過的橘皮

夜來咳嗽略稀,即得假寐目瞑。夫溫邪內熱,津液被劫,已屬化燥。而秋令天氣下降,草木改色;肺位最高,上焦先受。大凡濕由地升,燥從天降,乃定理也。今皮膚甲錯,肌肉消爍,無有速於是也。茲論氣分主治,以上焦主氣也。議用喻氏方,減去血藥,以清燥專理上焦。

白話文:

最近晚上咳嗽比較稀薄,稍好轉就能假寐閉目。由於溫熱邪氣在體內發熱,津液被奪走,原本已經屬於津液化燥的狀態。而秋季天氣漸涼,草木枯黃變色;肺部位置最高,上焦最先受到影響。通常濕氣從地表上升,燥氣從天而降,這是自然規律。如今皮膚乾燥龜裂,肌肉消瘦萎縮,也沒有比這樣的情況更快了。這裡討論的是氣分的調理方法,上焦主要負責氣。建議使用喻氏的藥方,減去活血的藥物,以清熱化燥,專治上焦。

經霜桑葉,玉竹,甜杏仁,枇杷葉,甜梨皮,花粉(將濾入生石膏末二錢)

白話文:

經過霜降的桑葉、玉竹、甜杏仁、枇杷葉、甜梨皮、花粉(加入過濾後的生石膏末二錢)

初秋咽痛發嗆,是氣交中暑熱燥氣從呼吸而入。肺位最高,清空失司,惟輕清可解。藥過於苦辛寒,胃傷食減,而上焦仍窒。古人謂金空則有聲,聲嘶脈數,有肺痿之慮。

白話文:

在初秋時節,喉嚨疼痛乾咳,是因為暑熱之氣通過呼吸進入體內,肺的位置最高,負責調節清氣,如果清氣失去平衡,必須用輕清的藥物來解決。如果藥物過於苦、辛、寒,會損傷胃氣,讓食慾減退,而且上焦(頭部和胸部)仍然會感到阻塞。古人說,金屬空洞時就會發出聲音,如果聲嘶和脈搏速率加快,擔心會出現肺結核。

甜水梨,兜鈴,北沙參,川貝母,訶子皮,蔗漿,甜杏仁

熬膏。

白話文:

梨子,細辛,沙參,川貝,訶子皮,甘蔗汁,甜杏仁

2. 寒病

傷寒病發汗後表不解,乾咳嘔逆,夜不得臥,遵古人小青龍法。

白話文:

傷寒病發汗後,如果表證還沒有解除,出現乾咳、噁心嘔吐、夜晚無法安睡的情況,應按照古人的方法使用小青龍湯。

杏仁,桂枝,乾薑,白芍,米仁,石膏,五味,甘草

白話文:

杏仁:潤肺止咳

桂枝:驅寒止痛

乾薑:溫中散寒

白芍:養血和營

米仁:補脾養心

石膏:清熱解毒

五味:調和氣血

甘草:補脾益氣

下焦陰陽素虛,雪地奔走,寒從口鼻而入,肺受邪則上逆而喘,陽受傷則漐漐汗出。由中邪入,表散無益;宣其肺逆,喘緩可救。

白話文:

下半身的陰陽之氣本來就虛弱,在雪地上奔跑,寒氣從口鼻進入,肺部受邪氣影響就會向上逆行而喘息,陽氣受傷就會不斷出汗。邪氣從內部進入,疏散表邪沒有用;宣導肺逆,喘息可緩解。

桂枝,乾薑,杏仁,白芍,五味,茯苓

煩勞遇冷,營衛交窒,虛人夾邪,只宜輕劑疏解。

桂枝,炙草,杏仁,白芍,大棗,茯苓

白話文:

桂枝、乾薑、杏仁、白芍、五味子、茯苓。

在煩躁遇到寒冷時,營衛功能受阻,體虛的人夾有邪氣,只適合用輕劑來疏散解決。

桂枝、甘草、杏仁、白芍、大棗、茯苓。

嘔惡腹痛,舌乾不喜飲,脈左弱右大。勞倦中寒,脘中格拒,皆是太陰見證。古人有生料、熟料五積散,因爰其意,候裁。

白話文:

嘔吐、腹痛,舌頭乾燥不愛喝水,脈象左手弱右手強。勞累後受寒,胃部受阻,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古人有生的藥材、熟的藥材和五積散,我瞭解其意思,請您裁決。

杏仁,草果仁,半夏,厚朴,廣皮,煨姜

白話文:

杏仁、草果仁、半夏、厚朴、廣皮、烤過的生薑

冷氣吸入,即是寒中太陰。與霍亂互參,正氣散、冷香引飲,闢穢蘇陽即效。而脾胃陽氣未為全復,議用治中湯數劑,夜分清虛為妙。

白話文:

冷空氣侵入體內,就是內有寒邪侵犯太陰脾臟。太陰脾臟受寒而導致霍亂症狀,導致正氣虛散,冷氣刺激喉嚨引發飲水。而闢穢蘇陽法可以迅速止吐。但患者脾胃陽氣尚未完全恢復,建議再服用數劑治中湯,夜間清陽上升時服用效果最佳。

人參,生益智仁,砂仁,煨姜,廣皮,茯苓皮,木瓜

白話文:

人參、生益智子仁、砂仁、乾薑、廣陳皮、茯苓皮、青木瓜果實

暴冷從口鼻入,直犯太陰,上嘔下利腹痛,為中寒陰症,脈細澀欲絕,急急溫暖中下之陽。

人參,淡乾薑,生芍,焦術,淡附子,茯苓

因脘中痞悶,去朮之緩中,再加桂枝以理陽。

人參,桂枝,乾薑,附子,茯苓,白芍

,人參,白芍,附子,茯苓,甘草

白話文:

人突然受寒,寒氣從口鼻入侵,直接侵犯脾胃,導致上吐下瀉,腹痛,這是脾胃虛寒的表現,脈象細弱,幾乎摸不到,要趕緊溫暖脾胃的陽氣。

可以用人參、淡乾薑、生芍藥、焦術、淡附子、茯苓。

如果胃脘部有痞悶的感覺,可以去掉術,加入桂枝溫陽理氣。

可以用人參、桂枝、乾薑、附子、茯苓、白芍。

也可以用人參、白芍、附子、茯苓、甘草。

3. 冬溫

高年水虧,溫邪深入陰分,熱在裡,外象反冷,熱傷陰則小溲欲痛,皆冬溫本病。仲景以存陰為章旨,奈何醫藥以桂枝,附子辛熱,再劫干津液,是何意見?

白話文:

老年人體內水液不足,溫熱邪氣深入體內陰分,體內熱氣旺盛,但外在表現卻是寒冷。熱氣傷陰則小便困難疼痛。這些都是冬季溫病的根源。

張仲景的治病原則是以保護陰液為主,為什麼開出的藥方中卻含有桂枝和附子這種辛熱藥物?這不是會進一步損傷體內的津液嗎?

生地,阿膠,炙甘草,麥冬,炒麻仁,生白芍

白話文:

生地:未經加工的新鮮生地黃

阿膠:驢皮熬製而成的膠狀物質

炙甘草:經過烘烤的甘草根

麥冬:百合科植物麥冬的根莖

炒麻仁:炒熟的黑芝麻

生白芍:未經加工的新鮮白芍

溫邪水虧熱入,脈細數,口渴舌絳,不知飢餓,皮膚乾涸甲錯。熱劫津液,務以存陰為先,不當以苦寒反令化熱。

白話文:

溫熱的邪氣侵襲,導致體內水分虧損,熱氣深入體內,症狀包括:

  • 脈搏細快
  • 口渴
  • 舌苔發紅
  • 食慾不振
  • 皮膚乾燥,指甲乾脆變形

由於熱邪消耗了體液,治療以保全體內陰分為優先,不應使用苦寒藥物,以免反而化生熱邪。

復脈湯。

舌乾不喜飲,腹鳴下利,皆陰液不肯上注,亦屬枯槁之象。仲景於邪少虛多,每以復脈湯升其津液。

復脈湯去桂枝、麻仁,衝入青蔗漿一杯。

腎虛溫邪內入,形神消爍,無寐廢食,臨晚寒熱,得汗而解,議用復脈湯去姜加芍。

脈左搏右細,顴赤氣喘。咋夜大便後,汗泄,竟夕不安。冬溫伏熱,陰衰陽冒之象,最屬重症。

生地炭,炒麥冬,蔗汁,炙甘草,生白芍

腎虛溫邪內入,熱迫液傷,舌白,不知飢,不欲食。宗仲景邪少虛多例,以甘藥用復脈法。

炙甘草,麥冬肉,桂枝,人參,大麻仁,生地

冬溫水虧,上焦熱熾。

白話文:

口渴卻不願喝水,肚子咕嚕咕嚕叫還拉肚子,都是陰液不足無法上達的表現,屬於身體枯燥無水的狀態。張仲景在邪氣輕微、虛弱較重的狀況下,常以復脈湯來提升津液。

復脈湯去桂枝、麻仁,加入一杯新鮮甘蔗汁。

腎虛導致溫邪入侵,精神萎靡,失眠食慾不振,傍晚出現寒熱交替,發汗後症狀緩解,可以用復脈湯去薑加芍藥。

脈象左側有力右側虛弱,臉頰發紅,呼吸急促。昨晚大便後出汗,整夜睡不安穩。這是冬溫伏熱,陰虛陽盛的表現,屬於比較嚴重的症狀。

生地炭、炒麥冬、甘蔗汁、炙甘草、生白芍

腎虛溫邪內入,熱氣迫使體液受損,舌苔白,沒有飢餓感,也不想吃東西。遵循張仲景邪氣輕微、虛弱較重的原則,用甘甜的藥物,採用復脈湯的治療方法。

炙甘草、麥冬肉、桂枝、人參、大麻仁、生地

冬季溫邪,體內水分不足,上焦熱盛。

生地六味湯去萸肉,加生白芍、雞子黃、小麥。

白話文:

生地六味丸去除熟地,加入生白芍、雞蛋黃、小麥。

溫邪暮熱,由乎陰虛陽浮。熱解無汗,不欲飲水,豈是陽經為病?冬令失藏,法從腎肝論治。

阿膠,生地炭,炙黑甘草,小麥,生白芍,炒鬆麥冬

白話文:

溫熱的邪氣在傍晚時加重,是因為陰虛而導致陽氣浮越。熱雖然有緩解,但是不出汗,也不覺得口渴,這顯然不是陽經的問題。冬天如果腎藏精的功能失調,治療時應從腎和肝的角度來考慮。

藥方包括阿膠、生地炭、炙黑的甘草、小麥、生白芍、炒過的松麥冬。

容色消奪,脈形漸細,不知飢,不欲納,捫之不熱,而自云熱,並不渴飲,間有寒慄之狀,此營衛不振,當治中焦。

白話文:

面部憔悴消瘦,脈搏逐漸虛弱,沒有飢餓感,不想進食,摸起來不發熱,但自己覺得發熱,也不口渴,偶爾有怕冷發抖的症狀。這是因為營衛之氣不足,應該治療中焦。

人參,炮乾薑,益智仁,茯苓,木瓜,生白芍

著右臥稱甚氣悶,陽明氣未全降,宜補土降逆。

白話文:

人參、乾薑炒黃、益智仁、茯苓、木瓜、生白芍

人參,白旋覆花,生白芍,茯苓,代赭石,南棗肉

白話文:

人參、白旋覆花、生白芍藥、茯苓、紅土石、南棗肉

脈左動是陰虛。溫邪深入,但大苦直降,恐化燥劫津陰。議以甘鹹寒之屬。

鮮生地,竹葉心,生甘草,元參心,麥門冬

白話文:

脈搏左側跳動表示有陰虛的情況。溫熱的邪氣深入體內,雖然會使人感到非常不適且有向下行的趨勢,但可能會轉化為燥熱,損耗體內的津液。建議使用甘寒和鹹寒性質的藥物來治療。

藥方包括新鮮的生地、竹葉心、生甘草、元參心、麥門冬。

氣喘痰鳴,鼻竅焦黑。溫邪上受,腎真下竭,陰不接陽,神識日迷,皆是衰脫之象。據右脈散大無緒,黃昏面色戴陽,少陰雖絕,當宗河間法,復入清上,滋其化源。

白話文:

氣喘痰鳴,鼻孔發黑。這是因為溫熱邪氣上攻,腎中真氣下虛,陰氣無法上接陽氣,精神意識逐漸昏迷,都是衰老虛脫的症狀。根據右手的脈相散亂無序,黃昏時面色發黃,少陰經脈雖已衰絕,應當遵循河間張仲景的方法,再次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滋養身體的化生之源。

熟地炭,淡蓯蓉,白茯神,牛膝炭,天門冬,赤氣

白話文:

熟地黃精炭,淡竹葉石斛,白茯苓,牛膝炭,天門冬,赤芍藥

溫邪十四日,舌絳渴飲,面帶油亮,此水虧熱入營分,最防昏厥。當清其血中之邪,以存陰液。

鮮生地,知母,生白芍,竹葉心,麥冬,丹皮

冬溫,氣熱深入少陰,舌赤心黃,潮熱不渴。大旨當存陰為要,勿令昏憒。

鮮生地,知母,生白芍,竹葉心,麥冬,丹皮

冬溫,脈數舌赤,口渴暮甚,水虧熱侵陰分。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得了溫病已經十四天,舌頭紅絳口渴想喝水,臉色油光發亮,這是因為體內水分虧損,熱邪入侵了營分,最怕昏厥。應該要清熱解毒,去除血液中的邪氣,以保存陰液。

這時候可以服用鮮生地、知母、生白芍、竹葉心、麥冬、丹皮等藥材。

如果冬天得溫病,熱邪深入少陰,舌頭紅赤心煩口黃,時有潮熱但不太口渴,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滋陰,不要讓病人昏迷。

可以用鮮生地、知母、生白芍、竹葉心、麥冬、丹皮等藥材。

如果冬天得溫病,脈象數而舌頭紅,口渴晚上加重,這是因為水液虧損,熱邪侵入了陰分。

杏仁,赤芍,花粉,黑梔,桔梗,連翹,廣皮

溫邪入肺,上唇高腫。初起病在氣分,治以苦辛寒輕劑,不得犯中下二焦。

白話文:

杏仁、赤芍藥、花粉、黑梔子、桔梗、連翹、廣陳皮

薄荷,連翹,杏仁,牛蒡,黑梔皮,生石膏

白話文:

  • 薄荷: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草藥
  • 連翹: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功效的植物果實
  • 杏仁:一種具有止咳平喘、潤肺功效的果仁
  • 牛蒡: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利尿功效的植物根莖
  • 黑梔皮:一種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通便功效的樹皮
  • 生石膏:一種具有清熱降火、止渴生津功效的礦物

溫邪上受,肺氣脾塞,周身皮膚大痛,汗大泄,坐不得臥,渴欲飲水,乾嘔不已。從前溫邪皆從熱化,議以營衛邪郁例,用仲景越婢湯法。

白話文:

受了溫熱邪氣,肺氣受阻,脾氣鬱結,全身皮膚劇烈疼痛,大量出汗,坐也坐不住,躺也躺不穩,口渴想喝水,乾嘔不止。過去溫熱邪氣引發的疾病都從熱邪化解,參照《傷寒論》中營衛邪氣鬱結的治療方法,採用仲景的越婢湯法。

杏仁,桂枝木,茯苓,炒半夏,生石膏

寸搏,咳逆,骨痛暮熱。溫邪入肺,營衛不和,議清氣中之熱,佐以通營。

桂枝白虎湯。

冬溫熱入,爍及筋骨,非風寒襲筋骨痛宜汗之比。生津清熱,溫邪自解。

桂枝木,知母,杏仁,花粉,滑石,甘草

冬溫伏邪,先厥後熱,熱深從里而發,汗出煩躁,當救胃汁。

白話文:

杏仁、桂枝、茯苓、炒半夏、生石膏。患者脈象寸口浮數,咳嗽氣逆,骨頭疼痛,傍晚發熱。這是溫邪入侵肺部,營衛失調,需要清熱解表,並配合通暢營氣。可用桂枝白虎湯治療。

冬天溫熱邪氣入侵,灼傷筋骨,與風寒引起的筋骨疼痛不同,不適合發汗。應該採用生津清熱的方法,溫邪自然會消退。

桂枝、知母、杏仁、花粉、滑石、甘草。冬天溫熱邪氣潛伏體內,先出現厥逆,然後發熱,熱邪深入體內而發病,汗出後煩躁不安,應該滋養胃液。

竹葉心,烏梅肉,川石斛,麥門冬,生甘草,生穀芽。

白話文:

  • 竹葉心:竹葉的嫩芽

  • 烏梅肉:烏梅的果肉

  • 川石斛:生長在四川地區的石斛

  • 麥門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可入藥

  • 生甘草:新鮮的甘草根

  • 生穀芽:發芽的穀物

藏真下虛,陽挾上冒,胃少納,不飢,連翹實腫,巔頂麻痹。素多郁遏,驟難溫補,況今冬溫,正少藏熱易入,姑擬輕劑鹹苦,軟結升降。俾厥陰、陽明稍和,另商損益調理。

白話文:

身體虛弱,陽氣上逆,胃口不佳,不覺得餓,扁桃體腫大,頭頂麻木。平時鬱結較多,不宜急於溫補。況且現在是冬季,溫補太容易造成熱入內臟。暫且嘗試用鹹苦的藥物,幫助消結、升降。這樣可以緩和厥陰經和陽明經的狀況,再根據情況調整調理。

黃芩,川石斛,栝蔞皮,牡蠣,木瓜,山楂

白話文:

黃芩:

一種中藥草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降火消炎的作用。

川石斛:

一種蘭科植物,具有滋陰養胃、生津補血的作用。

栝蔞皮:

一種葫蘆科植物的根莖皮,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

牡蠣:

一種軟體動物,其殼具有滋陰降火、平肝潛陽的作用。

木瓜:

一種熱帶水果,具有健脾消食、幫助消化、豐胸的作用。

山楂:

一種薔薇科植物的果實,具有活血化瘀、降脂降壓的作用。

陰虛體質,復加勞力奔走,致陽氣亦傷。舌邊赤,中心黃,咽乾腹膨。熱在裡,脈氣結聚,胃失司降,當進解鬱清燥。

白話文:

本身是陰虛體質,再加上勞累奔波,導致陽氣也受損了。舌頭邊緣發紅,中間發黃,咽喉乾燥,腹部脹氣。熱氣在體內積聚,脈絡氣血凝滯,胃的功能不正常地下降,應當服用疏解鬱悶、清熱利濕的藥物。

杏仁,炒黃竹茹,栝蔞仁,紫菀,金石斛,廣皮白

白話文:

杏仁、炒過的竹茹、栝蔞仁、紫菀、金石斛、廣東白欖

過暖氣泄,失冬藏之用。此病後煩倦,痰嗽帶血,高年上實下虛,即如冬溫客氣。無辛散之理,甘涼潤劑,與胃無損為宜。

白話文:

過度使用暖氣會損耗內氣,導致冬藏無法發揮作用。此病症狀包括精神倦怠、咳嗽帶血。對於老年人來說,上實下虛的情況猶如冬日裡的寒氣入侵。不宜使用辛散藥物,應以甘涼滋潤的藥劑為主,以免損傷胃氣。

桑葉,杏仁,黑梔,玉竹,白沙參,象貝

白話文:

**桑葉:**桑樹的葉子

杏仁: 杏子的種子

黑梔: 一種中藥,又名梔子

玉竹: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莖

白沙參: 一種中藥,又名天門冬

象貝: 一種貝類的殼

冬溫為病,乃正氣不能固藏,熱氣自里而發。齒板舌乾唇燥,目漸紅,面油亮,語言不爽,呼吸似喘。邪伏少陰,病發三焦皆受。仲景謂:發熱而渴者為溫病,明示後人,寒外鬱則不渴,熱內發斯必渴耳。治法以清熱存陰,勿令邪氣焚劫津液,致瘛瘲痙厥、神昏譫狂諸患。故仲景復伸治療,若非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且忌汗下、忌溫針,可考。

九日不解,議清膈上之熱。

白話文:

在寒冷的冬季發病,是因為身體的正氣(陽氣)無法固守,導致熱氣從體內發出。症狀包括牙齒、舌頭、嘴脣乾燥,眼睛逐漸發紅,臉部油亮,言語不清,呼吸急促。邪氣侵犯少陰經,導致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氣機都被影響。張仲景提到:「發熱而口渴的人是溫病」,這表明寒冷的外邪鬱積時不會口渴,只有體內熱邪發作時才會出現口渴的症狀。治療方法是清熱保陰,防止邪氣耗傷體液,導致抽搐、痙攣、神志昏迷、譫妄等疾病。因此,張仲景強調了治療的急迫性,如果延誤治療一天,病情就會加重,兩天就會危及生命。此外,治療時忌諱發汗、瀉下和溫針灸,這一點需要注意。

竹葉,杏仁,花粉,淡黃芩,連翹,橘紅,滑石,鬱金汁

白話文:

**竹葉:**竹子的葉子,具有清熱利尿、止咳祛痰的功效。

杏仁: 杏子的種子,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

花粉: 花朵產生的微小顆粒,具有滋養強身、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淡黃芩: 黃芩的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涼血的功效。

連翹: 連翹花的果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橘紅: 橘子的外皮,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滑石: 一種礦物,具有清熱利尿、解毒生肌的功效。

鬱金汁: 鬱金的根莖榨取的汁液,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