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撰,郭維浚編

《眉壽堂方案選存》~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春溫

溫邪有升無降,經肺氣機交逆,營衛失其常度為寒熱;胃津日耗,渴飲不飢;陽氣獨行,則頭痛面赤。是皆冬春驟暖,天地失藏,人身應之,患此者最多。考古人溫病忌表散,誤投即謂邪熱逆傳心包,最怕神昏譫語。治法以辛甘涼泄肺胃,蓋傷寒入足經,溫邪入手經也。土潤則肺降,不致膹郁,胃熱下移,知飢渴解矣。

白話文:

溫邪的特點是上行而不下行,攻擊肺部,導致肺氣運行不暢,營衛失衡,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由於胃液逐漸耗損,患者會出現口渴但不覺得飢餓。陽氣異常運行,則會出現頭痛、面紅的症狀。這些症狀在秋冬季節氣溫驟然回升,天地失於收藏時最為常見。

古代醫家對溫病治療有禁忌,避免使用辛熱發散的藥物,認為誤用會導致邪熱逆傳到心包,最怕患者神志昏迷、胡言亂語。治療方法應以辛甘涼藥清泄肺胃,因為傷寒進入足經,而溫邪則進入手經。滋潤脾胃,使肺氣下行,就不會出現胸悶,胃熱下移,患者就會覺得飢渴。

嫩青竹葉,白糖炒石膏,杏仁,甘蔗汁,經霜桑葉,麥門冬,生甘草

白話文:

  • 嫩竹葉
  • 與白糖一起炒製的石膏
  • 杏仁
  • 甘蔗汁
  • 經歷過霜凍的桑葉
  • 麥門冬
  • 生甘草

勞倦嗔怒,是七情內傷,而溫邪感觸,氣從口鼻直走膜原中道。蓋傷寒陽證,邪是太陽次第傳及,至於春溫夏熱,鼻受氣則肺受病,口入之氣,竟由脘中,所以原有手經見症,不比傷寒足六經病也。其原不同,治法亦異。仲景論溫邪不可發汗,汗則劫津傷陽,身必灼熱,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白話文:

過度勞累、生氣發怒,會傷及內在的情緒,而溫邪入侵身體,氣息會直接從口鼻進入肌肉層的中間部位。因為受到陽氣損傷的感冒,邪氣會逐漸從太陽經傳播到其他經脈。直到春天溫熱、夏天酷熱時,鼻腔吸入空氣會導致肺部發病,而從口中進入的空氣會穿過胃部,因此會出現手部經脈的症狀,這與傷寒足部六經病不同。其根本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也應該有所區別。仲景在討論溫邪時強調,不能發汗,因為發汗會耗損體液,傷害陽氣,導致身體發熱加劇,一次發汗身體就會發燒一天,如果再發汗,就會縮短壽命。

又云:鼻息鼾,語言難出,劇則驚癇瘛瘲。無非重劫陰陽而然。今病發熱,原不似太陽客邪見證,所投羌防辛溫表汗之誤,即為逆矣。上竅不納,下竅不出,亦屬常事,必以攻下稀水泄熱,殊不知強汗劫津而陽傷,妄下劫液而傷陰矣。頃診脈兩手如搐而戰,舌乾燥而無津,齒前板干,目欲瞑,口欲開;周身燈照,而淡晦斑紅,隱隱躍躍;幾日來時有呃逆,因胃乏穀氣而中空,肝陽衝突,上冒肆虐耳。為今反正,先與糜粥,使胃中得濡,厥陽不致上冒,而神昏之累可已。

白話文:

古文:

另外說:鼻息鼾聲很大,說話困難,嚴重的話會驚厥、抽搐、昏迷。這些都是因為過度劫奪陰陽所造成的。現在病患發熱,原本不像是外感太陽邪氣的症狀,用羌活、防風等辛溫發汗的藥物治療是錯誤的,這樣做就是逆。上竅(鼻子)不通,下竅(肛門)不出大便,也是常見的現象。一定要用攻下法(瀉下),稀釋水分來清熱,殊不知強行發汗會劫奪津液而損傷陽氣,妄下劫奪體液會損傷陰氣。

不久前診脈時,發現兩手像抽搐一樣顫動,舌頭乾燥無津液,牙齒前緣乾硬,眼睛想要閉上,嘴巴想要張開;全身發熱,皮膚上淡暗斑紅,隱隱有光澤;最近幾天有時會打嗝,這是因為胃氣不足,中焦空虛,肝陽上逆,衝上來發作所致。現在要正本清源,先給病人吃稀粥,使胃中得到滋潤,太陽經陽氣就不會上衝,這樣神昏的症狀就可以緩解。

進藥之理,甘溫可以生津除熱,即斑疹亦不足慮也。觀仲景論中,邪少虛多,陰液陽津並涸者,復脈湯主之。謹仿此意。

白話文:

服藥的原則是:甘溫性質的藥物可以生津止熱,即使有斑疹也不用擔心。觀察仲景的論述,對於正氣虛弱、邪氣較少的患者,同時出現陰液不足和陽津虧損的情況,應該使用復脈湯治療。謹慎地遵循這個原則。

人參,生地,炙甘草,麥冬,阿膠,白芍

白話文:

人參:補氣強身

生地黃:滋陰清熱

炙甘草:補氣健脾

麥冬:養陰清肺

阿膠:補血止血

白芍:養血柔肝

冬月熱伏於裡,春令風溫入肺,引動舊時伏熱,營衛流行,邪干怫鬱,遂致寒熱。四十日來,形神瘦削,入夜著枕便躁。經云:不得臥,臥則喘煩,乃肺氣之逆也。幼稚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晝輕夜重耳。病名風溫。手太陰肺,屬上焦至高之所,若清痰消食,若苦寒通便方藥,皆徒攻腸胃,焉能恰當至理?倘氣閉竅塞,慢驚亦是久延致危,萬難調理。久而失治,肺津日枯,氣失清降,又屬肺脹喘促。

議孫真人葦莖湯,宣通氣血,以驅伏邪之意。

白話文:

冬天潛伏體內的熱邪在春天時,隨著風溫進入肺部,激發了以前潛伏的熱邪,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邪氣侵犯人體,導致寒熱交替。四十年來,身體和精神都消瘦了,晚上一躺下就會心煩。經典醫書上說:不能入睡、睡下就喘息煩躁,是肺氣上逆的表現。年輕人陽氣通常有餘,陰氣通常不足,因此日間症狀較輕,夜晚較重。此病名為風溫。手太陰肺經,屬於上焦最高的地方,如果使用清痰消食、苦寒通便的藥方,都只是徒勞地攻擊腸胃,怎麼能切中要害?如果氣道閉塞、竅穴堵塞,慢驚也會因為拖延而危及生命,難以調理。久拖不治,肺中的津液會逐漸枯竭,氣息不能清降,又會轉化為肺脹氣促。

心營肺衛,為溫邪留伏。氣血流行,與邪相遇搏激,遂有寒熱如瘧之狀。今形神羸瘦,久延經月,速則恐其成驚,再延恐致兒勞;多進苦藥消克,胃口又慮敗倒。急清氣熱以通營衛,使溫邪無容留之地,寒熱可冀其止。至於痰嗽,必得胃口充旺,而肺金自全,要非藥餌強劫之謂。輕劑桂枝白虎湯。

白話文:

心臟和肺部氣血的運作受到溫熱之邪氣的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與邪氣相爭而搏鬥。因此出現了像瘧疾一樣發冷發熱的症狀。現在身體虛弱、形神消瘦,已經拖延了許多個月。如果繼續拖延,恐怕會轉變為驚厥;如果再拖得更久,恐怕會導致肺結核。服用過多的寒涼苦藥會耗傷胃氣,使胃口變差。急需清熱通暢氣血,讓溫熱之邪氣無處停留,這樣發冷發熱的症狀纔有望停止。至於咳嗽和咳痰,必須胃口充實,肺氣充足才能康復。這不是依靠藥物強行驅邪就能達到的。可以用輕量的桂枝白虎湯。

稚年陽亢陰虛,溫邪深入不解,留伏營衛之中,晝夜氣行,遇邪則熱,如瘧同義。先議清氣分,兼通營衛一法。

川桂枝,知母,生甘草,生石膏,麥冬,白風米

白話文:

少年時期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溫熱病邪深入體內未能及時解除,病邪停留潛伏在營衛之間。由於晝夜氣血運行,遇到病邪就會發熱,如同瘧疾的意思。首先考慮清除體內的熱邪,並且調理營衛的功能。

使用桂枝、知母、生甘草、生石膏、麥冬、白茯苓這些藥材。

清氣熱,通營衛,果得咳熱皆緩。前論溫邪犯肺是矣,但稚年易實易虛,寒暄食物之調,最宜謹慎,勿致反復為上。

白話文:

清熱利氣,暢通營衛氣血,咳嗽和發熱症狀自然就會減輕。之前講到溫邪侵犯肺部,的確如此。但幼童體質容易虛實變化,在飲食寒熱調理上務必要小心謹慎,以免反覆發作,這是最重要的。

鮮地骨皮,大沙參,生甘草,嘉定天花粉,炒川貝,金銀花

風溫不解,早涼晚熱,舌絳口渴,熱邪未清,陰液衰也;胃汁耗則不知飢。宜生津和陽以蘇胃。

白話文:

  • 鮮地骨皮:新鮮的地骨皮,一種中藥材
  • 大沙參:乾燥的沙參根,一種中藥材
  • 生甘草:未經加工的甘草根,一種中藥材
  • 嘉定天花粉:產自上海嘉定的天花粉,一種中藥材
  • 炒川貝:經過炒制的川貝母,一種中藥材
  • 金銀花:金銀花的乾燥花蕾,一種中藥材

淡黃芩,烏梅,青蒿,生白芍,橘紅,鱉甲

白話文:

  • 淡黃芩:味道較淡的黃芩
  • 烏梅:烏色的梅子
  • 青蒿:青色的蒿草
  • 生白芍:未經炮製的白色芍藥
  • 橘紅:乾燥的橘皮
  • 鱉甲:鱉的龜殼

溫邪內伏,潮熱自利。暮甚於晝者,稚年陰氣淺也。仲景於暮春瘟病,內應肝膽例,黃芩湯為主。

白話文:

潮濕寒冷的邪氣侵襲體內,會出現潮熱和腹瀉的症狀。這些症狀在傍晚加重,原因是年輕人的陰氣較弱。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到,仲春時節的瘟病,通常與肝膽系統有關,應以黃芩湯為主方進行治療。

黃芩,杏仁,竹葉,白芍,甘草,木通

溫邪深入,咽阻,心中熱悶,自利,三焦咸病,恐熱極欲厥。

淡黃芩,川連,杏仁,生白芍,烏梅,淡竹葉

風溫入肺,肺氣失降,鬱蒸熱聚,咳痰,臥不安靜。高年積勞之體,最宜甘寒清燥,所謂風溫得潤而解。

白話文:

黃芩、杏仁、竹葉、白芍、甘草、木通,這些藥材可用於治療溫邪深入,導致咽喉阻塞、心口悶熱、腹瀉、三焦皆病,並伴隨怕熱、極欲昏厥的症狀。

而淡黃芩、川連、杏仁、生白芍、烏梅、淡竹葉,則可用於治療風溫入侵肺部,造成肺氣不降,熱氣鬱結,咳嗽有痰,且臥床不安的症狀。年老體弱的人,由於長期勞累,最適合服用甘寒清燥的藥物,因為風溫需要潤澤才能消解。

桑葉,甜杏仁,麥冬,蔗梨汁,沙參,玉竹,竹葉

白話文:

桑葉:消炎、降熱、利尿

甜杏仁:潤肺、止咳、緩解便祕

麥冬:滋陰、潤肺、清熱

蔗梨汁:潤肺、止咳、化痰

沙參:養陰、益胃、生津

玉竹:養陰、潤肺、補氣

竹葉:清熱、利尿、消暑

左大空搏,陽不潛伏,咳吐涎。

陳阿膠,炒麥冬,生白芍,雞子黃,生地炭,炙甘草

脈大咽乾,痰多咳頻,食下腹悶,此風溫日久,勞倦內熱,津傷液燥。

冬桑葉,甜杏仁,麥門冬,蔗漿,大沙參,玉竹,生甘草,梨汁

風溫入肺,咳嗽,脈堅搏,夜臥汗出。陰分先虧,最多失血,大忌發散苦辛,從溫邪當甘潤而解。

桑葉,甜杏仁,炒麥冬,白沙參,玉竹,生甘草

元米湯煎。

風溫不解,肺氣不利,寒熱汗出;吐血,更有惱怒肝逆。內外兩因之症,為左右立法。

白話文:

左側脈搏跳動有力,陽氣不潛藏於內,咳嗽時會吐出唾液。

使用陳皮、炒麥冬、生白芍、雞蛋黃、生地炭、炙甘草。

脈象有力,咽喉乾燥,痰多咳嗽頻繁,飯後腹部悶脹,這是風溫病久治不愈,勞累過度導致內熱,津液受損,身體乾燥所致。

使用冬桑葉、甜杏仁、麥門冬、蔗漿、大沙參、玉竹、生甘草,以及梨汁。

風溫侵入肺部,引起咳嗽,脈象堅實有力,夜間睡眠時出汗。陰分先於陽分虧損,最常見的是失血,嚴禁使用發散、苦寒的藥物,應以溫和甘潤的方法來治療。

使用桑葉、甜杏仁、炒麥冬、白沙參、玉竹、生甘草。

用米湯煎煮。

風溫病久治不愈,肺氣不暢,出現寒熱交替、出汗,甚至吐血,還伴隨著惱怒、肝氣逆上。這是內外兩個原因共同導致的病症,需要根據情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蘆根汁,杏仁,丹皮,黑梔皮,生米仁,鬱金,鉤藤,栝蔞仁

白話文:


蘆筍汁,杏仁,丹參,烏梅皮,生糙米,鬱金,釣藤,絲瓜子

肺痹,脘中及腹痛,自利清穀,是風溫邪熱相搏,諸氣失於宣降,擬進開手太陰法,以滋氣化,得小便利可安。

蘆根汁,桑葉,栝蔞皮,枯芩,杏仁,桔梗,鬱金汁,橘紅

風溫入肺,肺郁失降,氣窒上焦清空之地,發散則犯溫邪劫津,故口渴氣逆不已,腹痛而嘔,胃絡受傷耳。

白話文:

患者出現肺部阻塞,胸口和肚子疼痛,拉肚子排泄清稀食物,這是因為風寒和溫熱邪氣互相搏鬥,導致氣機不能正常宣散和下降。打算採用開手太陰的方法,以滋養氣血,如果稍微排泄通暢就可以安穩下來。

可以用蘆根汁、桑葉、栝蔞皮、黃芩、杏仁、桔梗、鬱金汁、橘紅來調理。

風寒和溫熱邪氣入侵肺部,導致肺氣鬱結無法下降,氣機阻塞在上焦清空部位,如果用發散的方法治療,容易加重溫邪,耗損津液,因此患者會出現口渴、氣喘不止、腹痛嘔吐等症狀,這是因為胃絡受到損傷。

桑葉,杏仁,蔓荊子,象貝,馬勃,牛蒡子

面浮咽痛,溫邪未解,輕劑苦辛泄降。

白話文:

**桑葉:**桑樹的葉子

杏仁: 杏子的果仁

蔓荊子: 蔓荊樹的果實

象貝: 一種大型海螺的貝殼

馬勃: 一種真菌,通常稱為灰包

牛蒡子: 牛蒡植物的種子

桑葉,大沙參,通草,連翹,大力子,滑石

白話文:

桑葉:具有清熱降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大沙參: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通草: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大力子:具有潤腸通便、降火解毒的功效。

滑石: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炎的功效。

溫邪上混,頭痛氣喘,治在手太陰肺。酒客痰熱素盛,苦降為宜。

杏仁,花粉,連翹,枳實汁,橘紅,黃芩,白芍,鬱金汁

風溫入手太陰,氣鬱熱聚,喘逆口渴,營衛失和,周身掣痛。脈右搏,防失血。

桑葉,杏仁,生米仁,蘇梗,梔皮,鬱金

風溫不解,頓嗽嘔吐,宜淡滲以利熱清胃。

蘆根,杏仁,滑石,米仁,桑葉,通草

風溫陽逆嘔噫。

白話文:

溫邪入侵上焦,導致頭痛、氣喘,治療應以手太陰肺經為主。酒客體內痰熱本就旺盛,宜用苦寒之藥來降火。

可以使用杏仁、花粉、連翹、枳實汁、橘紅、黃芩、白芍、鬱金汁等藥物。

風溫之邪侵犯手太陰肺經,氣機鬱結,熱毒聚集,引發喘息、口渴、營衛失調,全身疼痛。脈象右邊跳動,需防治出血。

可用桑葉、杏仁、生米仁、蘇梗、梔皮、鬱金等藥物。

若風溫未解,出現咳嗽、嘔吐,宜用清熱利濕之藥來疏解胃中熱毒。

可以用蘆根、杏仁、滑石、米仁、桑葉、通草等藥物。

風溫邪氣導致陽氣逆上,出現嘔吐、噯氣等症狀。

枇杷葉,白杏仁,金石斛,桑葉,大沙參,茯苓

白話文:

枇杷葉

白杏仁

金線蓮

桑葉

黨參

茯苓

外寒內熱,溫邪氣逆為嘔。

嫩蘇梗,杏仁,黃芩,冬桑葉,橘紅,厚朴

溫邪嘔逆。

白話文:

外面感受寒氣,體內卻有熱,溫邪之氣上逆導致嘔吐。

使用嫩蘇梗、杏仁、黃芩、冬桑葉、橘紅、厚朴。

用於治療溫邪引起的嘔逆。

淡黃芩,竹茹,半夏曲,川石斛,鬱金,鉤藤,茯苓,廣皮白

風溫輕恙,誤汗表疏,形寒自汗。先進建中法以和營衛,繼當以參苓補劑,則表裡平和可安。

白話文:

**淡黃芩:**清熱瀉火,退熱解毒。

竹茹: 清熱生津,止咳化痰。 半夏曲: 化痰止咳,降逆平喘。 川石斛: 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鬱金: 活血止痛,疏肝理氣。 鉤藤: 平肝潛陽,祛風通絡。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廣皮白: 清熱燥濕,利尿消腫。

昨進建中法,因表氣不固,形寒汗泄,主乎護陽理營。今繼進《金匱》麥冬湯,以蘇津液,得胃陰稍振,然後商進峻補,庶為合宜,不致偏勝之弊。

炒麥冬,生甘草,甜梨漿,北沙參,生白芍,甘蔗汁

白話文:

昨天給您開了建中湯,目的是固表氣、驅寒汗,以保護陽氣、調理血脈。今天繼續給您開《金匱》中的麥冬湯,目的是滋潤津液,讓胃陰稍微恢復一些,然後再考慮進一些大補的藥,這樣比較適宜,避免偏勝造成不良後果。

久嗽失音,歲暮用參耆益氣得效。春令風溫,燥熏其汗,亦如火劫逼陽同例。但仲景救逆,在太陽少陰,此證氣泄肺傷互異,從風溫汗出不解,葳蕤湯主之。

白話文:

久咳不癒,聲音嘶啞,去年冬天用參耆補氣後症狀好轉。春天時因風溫,汗液蒸發過多,如同火災灼傷陽氣。但是仲景治療陽氣不足,通常是陽明病症或少陰病症。這個證狀是肺氣外泄、肺部受傷,與陽氣不足不同。應該由風溫汗出不解造成,用葳蕤湯來治療。

咳嗽二年,形瘦減谷。冬季喉垂漸痛,已見水虧,陽氣不藏。春月氣升日盛,皆陰乏上承,陽結於上,為喉痹矣。近日寒熱,風溫客氣;脈小數,為陰傷,忌用辛散。

白話文:

咳嗽已經兩年了,體型瘦弱,食慾不振。入冬後喉嚨漸漸疼痛,已經出現津液不足,陽氣無法收斂的情況。到了春季,陽氣上升越來越旺盛,陰液不足以滋養上部,陽氣在上部鬱結,導致喉嚨腫痛。最近出現寒熱症狀,是因為風寒之氣侵犯體內;脈搏細小而數,表明陰液受損,不宜使用辛溫散邪的藥物。

桑葉,玉竹,川貝母,大沙參,麥冬,生甘草

背寒復熱,發於晡時,暮夜寐多驚惕,食入欲嘔,此肝陰久虛,陽獨上熾。風溫乃是客氣,多延漸為本虛矣。

泡淡黃芩,生牡蠣,烏梅肉,生白芍,桂枝木,大棗

,人參,炒阿膠,煅牡蠣,茯神,炒白芍,炒烏梅

冬月溫邪內伏,入春寒熱咳嗽,身痛漸汗乃解。與溫瘧同法。

桂枝白虎湯。

風溫如瘧煩倦,乃內熱水虧。

犀角地黃湯加知母、澤瀉。

風溫上受,氣鬱熱生,咽痛嗽頻,震動痰血。以清肅上焦,薄味調理。

桑葉,花粉,大力子,杏仁,大沙參,射干,連翹仁,象貝

風溫上郁,是冷暖侵肺使然。輕劑清解,忌發散。

杏仁,黑梔皮,栝蔞皮,象貝,桑葉,嫩蘇梗,鬱金汁

氣逆痰升,呼吸不爽,仍宜清解。

白話文:

桑葉、玉竹、川貝母、大沙參、麥冬、生甘草等藥材,可以用於治療背部發寒又發熱,尤其在下午時分加重,晚上睡覺容易驚醒,吃東西就想吐的症狀。這是由於肝陰長期虛損,陽氣獨上熾盛導致的。風溫本是外邪,但往往會逐漸發展為本虛。

可以泡服淡黃芩、生牡蠣、烏梅肉、生白芍、桂枝木、大棗等藥材。

另外,也可以服用人參、炒阿膠、煅牡蠣、茯神、炒白芍、炒烏梅等藥材。

冬天寒邪潛伏體內,到了春天就會出現寒熱咳嗽、身體疼痛、逐漸出汗等症狀,這與溫瘧的病症類似,可以用溫瘧的治療方法。

桂枝白虎湯可用於治療風溫引起的煩躁、倦怠,這是由於內熱和水虧所致。

犀角地黃湯加上知母、澤瀉,可以用於治療風溫引起的咽喉疼痛、咳嗽頻繁,伴有痰血的症狀。這種情況要清肅上焦,用清淡的藥物調理。

桑葉、花粉、大力子、杏仁、大沙參、射干、連翹仁、象貝等藥材,可以用於治療風溫引起的氣鬱上逆,這是由於寒熱侵襲肺部所致。應當使用輕劑清解,忌諱發散。

杏仁、黑梔皮、栝蔞皮、象貝、桑葉、嫩蘇梗、鬱金汁等藥材,可以用於治療氣逆痰升,呼吸不暢的症狀,仍然要清解治療。

杏仁,象貝,白沙參,滑石,桑葉,橘皮,鬱金汁,紫菀

白話文:

杏仁:平喘化痰

象貝:滋陰養肺

白沙參:清熱生津、止咳潤肺

滑石:清熱利尿、化痰

桑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橘皮: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鬱金汁: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紫菀:止咳祛痰、平喘

風溫鬱熱上升,支飲亦令上泛,渴煩咳涎。下虛上實,仍宜輕劑清理。

桂枝木,茯苓,白芍,石膏,米仁,甘草

,小青龍湯去麻、辛、半、甘,加石膏。

白話文:

風熱感冒導致熱氣鬱積向上,痰飲病也會使得痰往上逆,會感到口渴、煩躁,並且咳嗽有痰。下面虛弱上面實滿的情況,仍然應該使用輕劑來清理。

藥方包括桂枝、茯苓、白芍、石膏、米仁、甘草。

另外,小青龍湯去掉麻黃、辛夷、半夏、甘草,加入石膏。

面赤足冷,脈沉弦細,吸短有聲,昏昏欲寐,下焦淋帶不斷,此下虛不攝;飲濁上泛,咳無止期。從來飲家咳逆,當治其飲。仲景謂飲家短氣倚息,以外飲屬脾,用苓桂術甘,理脾陽以運行;內飲屬腎,進腎氣以收攝固納,仿此為法

腎氣丸,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面色發紅,四肢冰冷,脈搏沉細有力,呼吸短促且有咻咻聲,頭暈昏沉想睡覺,小便頻數且帶血,這是因為下焦虛弱,收攝無力所致;飲水過量,濁液上泛,導致咳嗽不止。自古以來,酗酒的人經常咳嗽、喘息,應當治療其飲水過量的情況。仲景說,飲水過量導致的人短氣、喘息,應將飲水歸屬於脾臟,使用苓桂術甘湯,調理脾陽以運化水液;飲水過量導致的人腎虛,應補益腎氣以收攝、固攝水液,以此為治療方法。

,熟地炭,茯苓,淡蓯蓉,瘛瘲,白芍,胡桃肉

白話文:

另外,熟地炭、茯苓、淡蓯蓉、瘛瘲、白芍、胡桃肉

左堅數甚,舌喑不言,得飲漸嗆漸呃,此溫邪內伏,少陰水虧,液燥,熱氣上冒,乃中厥之象。老年最怕面赤神昏,為衰脫耳。

白話文:

病人左半身發熱嚴重,舌頭麻木無法言語,喝水時逐漸出現嗆咳打嗝的現象。這是因為體內陰邪潛伏,腎水虛虧,體液乾枯,熱氣上竄導致的,屬於中厥的徵象。老年人最怕臉色發紅,精神昏沉,這是衰弱和衰竭的徵兆。

生地,知母,炒遠志,梨汁,天冬,川石斛,石菖蒲,蔗汁

白話文: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

知母:具有清熱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

炒遠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的功效。

梨汁:具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的功效。

天冬:具有清熱養陰、潤肺止咳的功效。

川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的功效。

石菖蒲:具有醒腦開竅、芳香化濕的功效。

蔗汁:具有清熱生津、益氣補脾的功效。

久虛勞損,幾年不復。當春深陽氣發泄,溫邪乘虛入陰,寒熱汗出,不納穀食,脘中痞悶不舒,胃乏氣運,側眠咳痰。病熱險篤,恐難萬全。

人參,旋覆花,木瓜,茯苓,赭石,炒粳米

白話文:

長期處於虛弱勞累的狀態,數年來身體一直無法復原。到了春天,陽氣上升,溫邪趁虛而入,導致寒熱交替,汗出不止,飲食不進,胃部脹痛、不適,胃氣運行不暢,側臥時咳嗽有痰。病情危重,恐怕很難痊癒。

此因驚憂內傷肝藏,邪熱乘虛內陷,直走厥陰,消渴漸嘔,汗大泄,胸腹脹。次第論證端,都屬在裡,半月以外之病。左脈堅搏如刃,耳聾昏躁不靜,豈是脈證相合?議以鎮逆一法,冀其神清勿躁,不致厥脫。

白話文:

這是因為驚嚇憂慮內傷肝臟,邪熱趁機入侵內部,直達厥陰經脈,導致消渴、逐漸嘔吐、大汗淋漓、胸腹脹滿。按次論證,病因都在體內,是半個月前的舊病。左側脈搏堅硬有力,宛如刀刃,耳朵失聰、頭暈耳鳴、心神不定,哪能是脈象和病症相符?建議採用鎮逆的方法,希望讓神志清明、不再躁動,避免出現厥脫。

生牡蠣,生白芍,桂枝木,生龍骨,烏梅肉

陽亢陰虛,煩躁妄言無寐,苟非鎮靜,焉得神清。議乙癸同治,熄內風、和陽擾為近理。

水制熟地,茯苓,生白芍,磁石,澤瀉,山藥,丹皮,辰砂

白話文:

服用生牡蠣、生白芍、桂枝、龍骨和烏梅肉,可以治療陽亢陰虛導致的煩躁、胡言亂語、失眠等症狀。這些藥材可以鎮靜安神,熄滅內風,調和陽氣,從而達到神清氣爽的效果。另外,用水煎煮熟地黃、茯苓、生白芍、磁石、澤瀉、山藥、丹皮和辰砂,也能起到相似的療效。

多言原從熱治,診脈小數,又當元氣大泄之餘,故壯水制陽,王道成法。若但說實火,純以苦降,必致變症蜂起。試論食粥後,原有片時安靜,豈非水穀鎮胃,虛陽不致擾動?焉得純以實火治。以陰陽偏勝為理,不致敗壞。

白話文:

過度說話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熱,把脈時脈象微弱細弱,而且通常會出現在元氣大量耗損之後,因此用滋陰的方法壓制陽氣,這是合乎中醫理論的。如果只把問題歸咎於實火,單純使用苦寒的藥物治療,必定會導致各種併發症。試想一下,病人吃完粥後,原本會有一段時間的平靜,這難道不是因為水穀滋養了胃,虛弱的陽氣不會再受到幹擾嗎?怎麼可以只用實火的治療方式呢?以陰陽偏勝為治療原則,就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天冬,川黃連,生地,女貞,茯神,雞子黃,阿膠,白芍

白話文:

天冬:具有降火生津的作用。

川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生地:具有滋陰涼血的作用。

女貞:具有養陰補腎的作用。

茯神:具有益心安神的作用。

雞子黃:具有養陰益氣的作用。

阿膠:具有補血止血的作用。

白芍:具有柔肝止痛的作用。

左三部動數倍右,陽擾不和戀;定是陰中之火,所以粥食鎮胃稍安。且善飢欲食,即《內經》陽亢為消之驗。治法總在足三陰,勿參入亂藥為正。質重益陰,佐以介類潛藏立法。

熟地,龜甲,萸肉,白芍,茯神,鱉甲,女貞,炙草

白話文:

左邊身體動脈跳動的次數比右邊多,表示陽氣擾亂,氣血不調和,黏膩不暢通。這一定是陰中火旺引起的,所以用粥食來滋潤胃部,可以稍微緩解。而且病人經常感到飢餓,想吃東西,這在《內經》中稱為「陽亢為消」的驗證。治療方法應該專注於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不要添加其他亂七八糟的藥物。以滋補為主,用介類藥物作為輔助,以潛藏固攝為治療原則。

鼻煤唇裂舌腐。頻與芩連,熱不肯已,此病輕藥重,致流行之氣結閉不行,郁遏不通,其熱愈甚,上則不嗜飲納食。小便雖利,便必管痛。三焦皆閉,神昏痙厥有諸矣。

竹葉,杏仁,川貝母,連翹,射干,鮮石菖蒲汁

白話文:

鼻子流出黑水,嘴脣乾裂,舌頭腐爛。經常服用黃芩和連翹,但熱氣依然不退。這是因為病情輕微,卻用了過重的藥物,導致體內的氣血運行阻滯,鬱結不暢,熱氣更加嚴重。上面表現為食慾不振,拒絕進食飲水。小便雖然通暢,但排尿時會有疼痛。三焦氣機都不通暢,神志不清,痙攣等症狀都有可能出現。

自停服藥,日有向愈之機。胃困則痞悶不欲食,今雖未加餐,已知甘美,皆醒之漸也。童真無下虛之理,溲溺欲出,尿管必痛,良由肺津胃汁,因苦辛燥烈氣味劫奪枯槁,無以運行。若必以分利為治,所謂泉源既竭,當滋其化源;九竅不和,都屬胃病也。

白話文:

停止服藥後,身體逐漸好轉。以前胃部不適,食慾不振,現在雖然還沒有增加食量,但已經覺得食物可口,都是病情好轉的徵兆。小孩子沒有虛不受補的道理,想要排尿,尿道必定會疼痛,這是因為肺部的津液和胃部的胃液,都被苦寒辛燥的藥性掠奪耗盡,無法正常運行所致。如果一定要用分利的方法調理,那麼好比水源枯竭,應該滋潤它的水源;九竅不通,都屬於胃病。

甜杏仁,蔗汁,麥冬,梨汁

初春暴冷,暖覆臥床,漸漸失音,久則咽喉皆痛,痰沫上泛。納食照常,已非虛象。致內為熱迫,外為寒鬱。

越婢加半夏湯。

溫邪形寒痰嗽。脈形細小,少陰本氣素弱,治邪宜以輕藥,勿得動下。

蘇梗,桑葉,沙參,杏仁,玉竹,橘紅

溫邪爍陰,寒熱渴飲,不汗出。

玉女煎去麥冬,加竹葉,燈心。

白話文:

甜杏仁、蔗汁、麥冬、梨汁這些東西,可以用來治病。

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天氣突然變冷,人就需要蓋著被子臥床休息,慢慢地就失聲了,時間久了,喉嚨就會疼痛,痰液會往上冒。吃飯跟平常一樣,不是虛弱的表現。這是因為體內有熱氣往上衝,體外又受寒氣的阻礙。

可以服用越婢加半夏湯來治療。

這種病症是溫邪入侵,表現為寒邪、痰咳。脈象細小,少陰經氣原本就虛弱,治療的時候要使用輕藥,不能用峻猛的瀉下藥。

蘇梗、桑葉、沙參、杏仁、玉竹、橘紅這些藥材也可以用來治療。

溫邪入侵,損傷陰液,出現寒熱交替、口渴想喝水、不出汗的症狀。

可以服用玉女煎,去掉麥冬,加入竹葉和燈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