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禪》~ 賦 (3)
賦 (3)
1. 賦
王維《六祖碑》:「大興法雨」);觸處孔皆,則有丹經益壽(《宋史·皇甫坦傳》:召問以長生久視之術,坦曰:「丹經萬卷,不如守一」)。綠字留名(梁簡文帝大法頌綠字擒章),逢凶化吉,起死回生,字挾風霜(《西京雜記》淮南王安著《鴻烈》二十一篇,自云:「字中皆挾風霜」)。
一字媲開天之畫(伏羲作卦,一畫開天),文光日月(《魚隱叢話》:「淮西功德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文喧擲地之聲(梁周興嗣作《千字丈》,孫綽作《天台山賦》,既成以示範榮期,期曰:「此賦擲地當作金石聲」),想入非非(《涅槃經》:「無非想,無非非想」)。
刺膏肓而病將神爽(《左傳》:「二堅子避膏之下,肓之上」);作針砭而聞亦驚心(鐵針磁砭,可以治病,謂藥石也)。歡喜丸,躊躇滿志(《法苑珠林》:「五百鹿車栽種種歡喜丸」);清涼散,慘淡經營(《侯鯖錄》:劉子儀三入翰林,稱疾不出朝,士候之云:「虛熱上攻。」石中立云:「只消一服清涼散。
」謂兩府始得用清涼傘也,此借用。「躊躇滿志」,本《莊子》「慘淡經營」,本杜詩)。緊惟有腳之春(唐宋景惠澤遍施於民,人謂為有腳陽春)。帲幪者廣(本楊子);是以如椽之筆(晉王珣嘗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其後文思日進),濡染而成(濡毫染翰)。然則,因善病而廢書(道人世習詩書,自幼應童子試,輒冠軍,後因病搜方,遂明醫理,應延請而廢書),乃業醫以邀福(道人之病,自立新方治之,而病以全愈)。
綜儒釋道淵源之教,統會禪醫(道人深悟禪機,故醫書亦號禪);萃天地人參贊之才,胥歸化育(范文正公曰:「不為良相,當為良醫。」原謂其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圓通頓悟(《楞嚴經》「若能於此悟圓通根」),納芥子於須彌(《維摩詰經》「以須彌山之高廣,納芥子中而不迫窄。
」崑崙山西方曰須彌山),方便隨行(《維摩經》「摩詰以無量方便,饒益眾生」),識廬山之面目(廬山以匡廬隱居得名。故云「始識廬山真面目」)。庋手澤於高閣,私專樝梨(《南史》:張敷,小名樝;父,小名梨。帝戲曰:「樝何如梨?」答曰:「梨,百果之宗,樝何敢比。
」道人先世皆讀書掇科,故云);引眾生於慧門(佛經通慧為門),共銘饘粥(《左傳》:正考父之鼎銘曰:「饘於斯,粥於斯」)。曼倩之桃有核(馬臻詩:「飢懷曼倩桃。」庚信詩:「漢帝看桃核」),處處延齡(啖之延年益壽);安期之棗如瓜(《史記》:「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巨棗如瓜」),人人果腹(《莊子》「其腹果然」)。非關剿襲(凡盜人之文章以為藍本,曰勦襲。
白話文:
賦
如同大雨降臨,廣施佛法,到處都有其作用;如同道家煉丹,能增長壽命。名字以綠字記錄,代表榮耀;遇到凶險能化解,瀕臨死亡也能救回,文字帶有凜冽的氣勢。
一個字就能比得上開天闢地的神蹟,文章的光芒如同日月般閃耀;千字文擲在地上,發出如金石般的聲響,引人無限遐想。
用針刺入病痛的深處,能使人精神煥發;施行針灸,也能讓人感到震驚。吃下歡喜丸,會感到志得意滿;服用清涼散,則是為了辛苦經營。只有春天的腳步最為快速,恩澤廣布。
像是遮蔽天空的帳幕一般廣闊;所以要像用巨大的筆,沾滿墨水,才能寫出好文章。然而,有人因為生病而放下書本,卻因此開始研究醫術,進而獲得福報。
綜合儒家、佛家、道家的教義,融會禪宗與醫學;匯集天地人三方面的智慧,都歸於教化眾生。能夠完全領悟佛法,將微小的芥子放入高大的須彌山中,又能隨時隨地運用方便法門,最終能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將珍藏的墨寶收藏在高閣上,獨自享用美好的果實;引領眾生進入智慧之門,一同記住珍貴的教誨。如同東方朔偷吃的仙桃一樣,裡面有核,吃了就能延年益壽;如同安期生吃的大棗一樣,大得像瓜,吃了就能讓人飽足。這並非抄襲他人,而是真實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