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禪》~ 賦 (1)
賦 (1)
1. 賦
(以全求有眾皆生育為韻)
自呼夢覺(周君自號夢覺道人),人喚小癲(道人家前有周癲,人故以小癲別之)。荊楚鍾英(道人字荊威),士林望重;雷霆警眾(道人名學霆),郡志名傳。錄鉛汞于丹灶(《參同契》:夫鉛乃君,汞乃臣。《志林》;龍者,汞也,精也,血也,出於腎;虎者,鉛也,氣也,力也,出於心。
庚信詩:「自可尋丹灶」);驅草木以赭鞭(《史記》:「帝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帝,神農也。以赭鞭鞭打草木,使萌動也。語云:「神農嘗百草而知藥性,蓋本諸此」)。現身說法,彈指參禪(本《傳燈錄》,古有一指禪)。
成一家言之心裁(即機杼一家之意),作作有芒(《史記·天官書》「作作有芒國其昌」),大率微詞奧旨(出蔡沈《尚書序》),分四庫書之體裁(甲乙丙丁分為四庫,藏經史子集諸書),多多益善(漢淮陰候韓信將兵事),不遺斷簡殘編(出《文選》)。藻思頻催(錢起詩:「文人藻思催」),鬼神默為啟牖(道人撰《數脈解》,是夜更深,燈盞無油,光芒漸漸長至五六寸高,輝煌滿室,直達天明。撰《三焦辨》,是夜漏水,忽聽門外喧嚷,騎擁多人。
瞬息間,一方巾秀士,站立身旁,良久方去);薪傳不盡(《莊子》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倫物宜荷生全(病應手而即愈,人謂手底生春)。爾其九年面壁(《傳燈錄》達摩祖師至少林寺,面壁九年,始悟而成佛),六度行舟(江總《棲霞寺碑》:「三乘謂筏,六度為舟」)。言庚庚而更卓(鄭元祜詩:「兩徐識解更卓特,著書翼慎言庚庚。
」原按,謂徐鉉、徐諧,注許慎《說文》),思乙乙其若抽(陸士衡《文賦》)。《靈》、《素》、《難經》,釀花作蜜(蜂採花蕊,以釀之而成蜜);醫方、《脈訣》,集腋成裘(《呂氏春秋》:「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雖海上之奇方,無能為役(語出《左傳》);彼醫門之捷徑,亦又何求(語本《周頌》)。
折肱者三(出《左傳》),笑倩拈花之指(《傳燈錄》:世傳拈花迦葉,獨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正法眼藏,分付於汝」);拍案者再(拍案稱奇,謂文章之奪目),點憑頑石之頭(梁高僧講經於虎邱寺,聚石為徒,頑石為之點頭)。蓋學不殊於半豹(《晉書》謝靈運云:「若殷仲文讀書半袁豹,則文才不減班固」),斯技無愧乎全牛(《莊子》:庖丁曰:「始臣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李商隱:「文學殊半豹,技愧全牛」)。是以仰體三無(《禮記》:「天無私覆,地分私載,日月無私照」)兼包萬有;不恤傾囊,有孚盈缶(二句本《易經》)。《白蓮集》於齊已,源紹木公(《浩然齋雅談》:「唐僧齊已有《白蓮集》,為《風騷旨格》」);《紅藥傳》於謝庚,諦參金母(《西清詩話》:末僧謝庚,詩多清麗,有《紅藥詞》傳於世。《西王母傳》:「仙人得道昇天,當揖金母而拜木公」)。
白話文:
這位道人,自稱夢覺,也有人因其前輩周癲而稱他為小癲。他名霆,字荊威,在荊楚地區名聲顯赫,在士林備受尊敬,其事蹟也記載於郡志。他精通煉丹術,如同《參同契》中所述,以鉛汞為材料;也擅長以赭鞭鞭打草木,使之生長,如同神農氏嘗百草一般,以親身經歷驗證。他精通禪宗,能以彈指之間參悟禪理。
他創立了自己的學說,文筆犀利,精妙深奧,涵蓋經史子集,著述甚多,內容豐富。他的文思敏捷,甚至有神明相助,在他撰寫《數脈解》和《三焦辨》時,都出現了奇異的現象,光芒四射或有眾人喧鬧。他的學說薪火相傳,不斷發展,治病如同神功,迅速見效。他曾長時間閉門苦讀,如同達摩面壁九年;也廣泛涉獵,如同六度般行舟。他的見解獨到超群,文采斐然,如同陸機的《文賦》。
他精通《靈樞》、《素問》、《難經》等醫學典籍,如同蜜蜂採花釀蜜般,將醫學知識融會貫通;他博采眾家醫方、脈訣,如同集腋成裘一般,積少成多。雖然他掌握了許多罕見的醫術,卻從不炫耀;對於醫學的捷徑,他也早已參透。他醫術精湛,多次妙手回春,也曾因文章精彩而令人拍案叫絕,甚至連頑石都為之點頭。他的學識淵博,如同謝靈運般精通學問;他的技藝精湛,如同庖丁解牛般爐火純青。因此,他能夠通曉天地萬物,不吝嗇自己的知識,如同《易經》所述。他的作品《白蓮集》影響深遠,如同齊已的作品;他的《紅藥傳》也廣為流傳,如同謝庚的作品,其修煉境界也如同金母一般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