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禪》~ 卷一 (2)
卷一 (2)
1. 定至數
持脈之初,先看至數。欲知至數,先平己之呼吸,以己之呼吸,定人之呼吸,未嘗不同。蓋人之五臟不可見,所可見者,脈而已。呼出於心肺,心一至,肺一至;吸入於肝腎,肝一至,腎一至。一呼一吸,脈來四至,名一息。脾脈不見者,以土旺於四季也。是為平脈。惟是邪擾於中,斯脈不得其正耳。亦有平人脈來五至而無病者。
白話文:
把脈之初,首先要觀察脈搏的跳動次數。要了解病人的脈搏跳動次數,醫者要先調整自身的呼吸,用自己的呼吸來衡量病人的呼吸,這方法通常都是準確的。因為人體的五臟無法直接看到,唯一能觀察的就是脈象。呼氣與心肺有關,心臟跳動一次,肺也運作一次;吸氣與肝腎有關,肝臟運作一次,腎臟也運作一次。一呼一吸之間,脈搏跳動四次,稱為一息。脾脈通常不明顯,是因為脾土旺於四季,與各臟腑皆有相關。這是正常的脈象。只有當邪氣侵擾體內,脈象才會出現異常。但也有些人脈搏一息跳動五次卻沒有生病。
2. 二十七脈名目
微、細、弦、弱、濡、牢、浮、沉、虛、實、滑、澀、洪、伏、緩、遲、數、長、短、芤、革、結、促、緊、散、動、代
訣以緩為極平脈,餘二十六為病脈。定清緩脈,方可定諸病脈;精熟緩脈,即可以知諸病脈。脈之有緩,猶權度之有定平星也。
緩(和緩也。張太素曰:「應指和緩,往來甚勻。」楊元操曰:「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
四至調和百脈通,渾涵元氣此身中。
消融宿疾千般苦,保合先天一點紅。
露顆圓勻宜夜月,柳條搖曳趁春風。
欲求極好為權度,緩字醫家第一功。
不浮不沉,恰在中取;不遲不數,正好四至。欣欣然、悠悠然、洋洋然,從容柔順,圓淨分明。微於緩者,即為微;細於緩者,即為細。虛實長短、弦弱滑澀,無不皆然。至於芤革緊散、濡牢洪伏、促結動代,以緩為權度,尤其顯而易見者也。
白話文:
二十七種脈象名稱:
輕微、細微、緊繃、虛弱、柔軟、堅實、漂浮、沉潛、空虛、充實、滑溜、阻滯、巨大、潛藏、和緩、遲慢、快速、長、短、中空、外急內緩、間歇而止、急促跳動、繃緊、渙散、跳動、有規律地間歇。
口訣說以「緩脈」作為最正常的脈象,其餘二十六種都是病態的脈象。先搞清楚什麼是「緩脈」,才能夠判斷各種病脈;精通熟悉「緩脈」,就能夠了解各種病脈。脈象中有「緩脈」,就像秤有標準的刻度一樣。
緩脈(平和而緩慢。張太素說:「手指下感覺平和而緩慢,脈象來去都非常均勻。」楊元操說:「就像初春的楊柳在風中搖曳的樣子。」)
一息跳動四次,調和且所有脈象都通暢,此人體內元氣飽滿充盈。
可以消除長久累積的各種疾病,保護與生俱來的先天精氣。
像露珠一樣圓潤均勻,適合在夜晚的月光下觀賞;像柳條一樣搖曳,趁著春風擺動。
想要找到最好的標準尺度,「緩」字是醫家最重要的功課。
既不浮也不沉,剛好在中間可以摸到;既不遲也不快,正好一息跳動四次。脈象呈現出欣欣向榮、悠閒自在、充滿活力、從容柔順、圓潤清晰的特徵。比緩脈更輕微的,就是「微脈」;比緩脈更細小的,就是「細脈」。空虛、充實、長、短、緊繃、虛弱、滑溜、阻滯等脈象,都是同樣的道理。至於中空、外急內緩、繃緊、渙散、柔軟、堅實、巨大、潛藏、急促跳動、間歇而止、跳動、有規律地間歇等脈象,以緩脈作為標準尺度,就更加明顯易見了。
3. 有胃氣者生
四時之脈,和緩為宗,緩即為有胃氣也。萬物皆生於土,久病而稍帶一緩字,是為有胃氣,其生可預卜耳。
(統六脈而言,不得獨診右關。)
白話文:
一年四季的脈象,以和緩為最基本的原則,和緩就代表有胃氣。萬物都從土中生長,長期患病的人如果脈象中稍微帶有一點和緩的感覺,這就代表他有胃氣,可以預測他的病情會好轉。
(以上是總論六脈的整體情況,不能只單獨診察右關的脈象。)
4. 脈貴有神
無病之脈,不求神而神在,緩即為有神也。方書乃以有力訓之,豈知有力,未必遂為有神,而有神正不定在有力。精熟緩字,自知所別裁。
白話文:
沒有疾病的脈象,不必刻意尋求也能感受到它的神氣,脈象和緩就是有神的表現。有些醫書竟然把有力當作有神,殊不知脈象有力,不一定就有神氣,而有神氣的脈象也並不一定就有力。仔細體會「和緩」這個詞的含義,自然就能明白如何去判斷和區別。
5. 讀緩字法
焚香跌坐,靜氣凝神,將緩字口誦之,心維之,手摩之,反復而詳玩之,久之,緩歸指上。以此權度諸脈,瞭如指掌。
白話文:
焚香靜坐,讓呼吸平穩,精神集中,將「緩」這個字在口中誦讀,心中思考,手上撫摩,反覆仔細地玩味研究這個字很久之後,「緩」的意境自然會回歸到手指上。以此方法來體會各種脈象,就能瞭若指掌。
6. 四時平脈
天地之氣,分寄四時,化生萬物。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皆乘其令以分司,獨土則通旺於四季。分陰分陽,迭用柔剛,蓋言平也。人得天地之氣以生,而脈即與之為比附。春為肝木,脈弦,夏為心火,脈洪,秋為肺金,脈毛;冬為腎水,脈石。惟胃氣屬土,其脈從容和緩,散布於弦洪毛石,以默運於春夏秋冬,渾淪元氣,流暢貫通,生生不已,平孰甚焉。如春肝宜弦,弦而緩者,若風颭柳梢,抑揚宛轉。
夏心宜洪,洪而緩者,若活火烹茶,薰灼舒徐。秋肺宜毛,毛而緩者,若揀金砂礫,漸次披搜。冬腎宜石,石而緩者,若水澤腹堅,徐形縐透。四季脾胃用事,厥脈宜緩,不問可知,此平脈所以獲生也。蓋平者,和也,所以和其脈,使無急躁也;平者,准也,所以准其脈,使無偏勝也。
以緩平之,而後四時之脈,得其平耳。夫緩即胃氣,原秉天生地成,與諸脈互相主輔,而不可須臾離焉者,經所云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皆以胃氣為本,誠得診脈之大宗也。惜醫不知察,囫圇讀過,毫無心得。未知有胃氣者。為平為生;無胃氣者,為病為死。遂使一成不易之理,徒蓄千載莫破之疑。
余因揭而論定,以著是編。
白話文:
天地間的氣,分別寄寓於四個季節,化育生成萬物。因此,春天屬木、夏天屬火、秋天屬金、冬天屬水,都按照其時令來主宰,只有土則通旺於四季。分陰分陽,交互運用柔與剛,這就是在說平衡。人稟受天地之氣而生,而脈象就與此相呼應。春天對應肝木,脈象為弦;夏天對應心火,脈象為洪;秋天對應肺金,脈象為毛;冬天對應腎水,脈象為石。只有胃氣屬土,它的脈象從容和緩,散布於弦、洪、毛、石之中,默默地運轉於春夏秋冬,使元氣完整流暢,生生不息,這就是最為平衡的狀態。例如春天肝脈應該是弦脈,弦而帶有和緩的,就如同微風吹拂柳梢,起伏委婉。
夏天心脈應該是洪脈,洪而帶有和緩的,就像用活火煮茶,溫熱而舒緩。秋天肺脈應該是毛脈,毛而帶有和緩的,就像在沙礫中挑揀金子,逐漸地分開搜尋。冬天腎脈應該是石脈,石而帶有和緩的,就像水澤腹部堅實,水氣慢慢地滲透出來。四季中脾胃當令,其脈應該是和緩的,不用問也知道,這就是平脈所以能維持生命的原因。所謂的平,就是和,所以要調和脈象,使它沒有急躁的現象;平,就是準,所以要準確地判斷脈象,使它沒有偏勝的現象。
用和緩來調平它,然後四季的脈象,才能得到平衡。這和緩就是胃氣,原本稟受天地生成,與其他的脈象相互輔助,而不能有一刻的分離,經書中所說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都是以胃氣為根本,這確實是把脈的關鍵所在。可惜醫生們不知道觀察,囫圇吞棗地讀過去,毫無心得。不知道有胃氣的,就是平,就是生;沒有胃氣的,就是病,就是死。於是使得這個固定不變的道理,空留了千載沒有人能解開的疑惑。
我因此提出來論述確定,寫成了這篇文章。
7. 浮、沉、遲、數四大綱
立緩為標,言平脈,即統該乎弦、洪、毛、石;提病脈,先分著於浮、數、遲、沉。而二十二脈之旁見側出者,無不寓於其中,舉其綱而目自見。
白話文:
以緩脈為標準,稱為平脈,就已經包含了弦脈、洪脈、毛脈、石脈;而要提到病脈,則要先分清楚浮脈、數脈、遲脈、沉脈。其餘的二十二種脈象,雖然表現方式各有不同,但都離不開這四種基本脈象的範疇,只要掌握了這四種主要的脈象,其他的脈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清楚了。
8. 浮
(《脈經曰》:「舉之有餘,按之不足」。崔氏曰:「如水上漂木,主表」。)
浮從水面悟輕舟,總被風寒先痛頭。里病而浮精血脫,藥非無效病難瘳。
浮緊傷寒,浮虛傷暑,浮數傷風,浮遲傷濕。亦有里病而浮者。浮而云騰蜃起,多屬陰虛;浮而綿軟蔥空,半由失血;浮而月蕩星搖,預知精敗;浮而羽鎩毛散,可卜神消。
白話文:
(《脈經》說:「輕輕按壓感覺有餘,重按卻覺得不足」。崔氏說:「脈象如同水上漂浮的木頭,主病在表。」)
浮脈像從水面上看輕舟一樣,通常是風寒侵襲導致頭痛的先兆。若內在有病而脈象也呈現浮脈,代表精血耗損,即使服藥也難以痊癒。
浮脈若是浮而且緊,表示是傷寒;浮而虛弱,表示是中暑;浮而快速,表示是風邪侵入;浮而遲緩,表示是濕邪困擾。也有內在疾病導致脈象呈現浮的狀況。脈象浮而且像雲霧升騰、蜃景出現一樣,多屬於陰虛;脈象浮而綿軟、中間空虛,多半是失血導致;脈象浮而且像月亮搖晃、星辰閃爍一樣,預示著精氣衰敗;脈象浮而且像鳥羽折斷、毛髮散落一樣,可以推測精神將要消亡。
9. 沉
(《脈經》曰:「重手按至筋骨乃得。」楊氏曰:如石沉水底,主裡。」)
沉居筋骨有無疴,著骨推筋仔細摩。
有病而沉兼別脈,沉而無病世人多。
沉遲痼冷,沉數內熱,沉滑痰積,沉緊冷痛。多有無病脈沉者。沉居命脈悠長,足徵壽考;沉居腎脈恬靜,咸頌仁人;沉居關脈調勻,允稱秀士;沉居寸脈圓活,定是名姝。
白話文:
《脈經》說:「用重手按壓到筋骨才能摸到脈象。」楊氏說:「脈象像石頭沉入水底一樣,表示病在身體內部。」
脈象沉在筋骨深處,可能代表身體有疾病,要仔細按壓推摸筋骨來判斷。
有病時,脈象沉而且會兼具其他異常脈象。但是脈象沉而身體健康的人也很多。
脈象沉而遲緩,表示身體虛寒;沉而快速,表示身體內熱;沉而滑,表示有痰積;沉而緊,表示身體寒冷疼痛。很多健康的人脈象也是沉的。
脈象沉在命門脈(指腎氣),而且悠長,通常代表長壽;沉在腎脈而且平靜,通常被稱讚為仁人;沉在關脈而且均勻,通常可稱為優秀之士;沉在寸脈而且圓潤有力,一定是位美麗的女子。
10. 遲
(《脈經曰:「一息三至,去來極慢。」遲為陽不勝陰,脈來不及)
遲惟三至欲亡陽,好與醫家仔細詳。
總是沉寒侵臟腑,只宜溫藥不宜涼。
浮遲表寒,沉遲裡寒,有力積寒,無力虛寒,未有無寒脈遲者。遲為內病壅閼,溫養陽剛;遲為外病浸凌,溫消陰翳;遲為緩病纏綿,溫補元氣;遲為急病馳驟,溫散客邪。
白話文:
脈象遲緩,意思是脈搏一息之間跳動三次,跳動非常緩慢。《脈經》說這是陽氣不足以勝過陰氣,脈搏的跳動趕不上正常速度。
脈搏遲緩且跳動三次,通常是陽氣衰竭的徵兆,醫生必須仔細診斷。
這種脈象多半是深層寒氣侵入臟腑所致,治療上只適合用溫熱藥物,不適合用寒涼藥物。
脈搏浮取時感覺遲緩,表示是表層受寒;脈搏沉取時感覺遲緩,表示是裡層受寒。脈搏遲緩且有力的,是寒氣積聚;脈搏遲緩且無力的,是虛寒。從來沒有沒有寒邪而出現脈搏遲緩的。脈搏遲緩是因內在疾病導致氣機壅塞,應當溫養陽氣;脈搏遲緩是因外邪侵襲,應當溫散陰寒;脈搏遲緩是因慢性病纏綿,應當溫補元氣;脈搏遲緩是因急性病驟發,應當溫散客邪。
11. 數
(《脈經》曰:「一息常數六至。」《素問》曰:「脈流薄疾。」數為陰不勝陽。)
數脈為陽至倍三,脈中數脈實難諳。
而今始識諸般數,囑咐醫人莫亂探。
五行之中,金木水土,各居其一,惟火則有二。而推其火之類,不特本經之火。海枯被火,則為腎火;榆能生火,則為肝火;石可取火,則為肺火;壤內藏火,則為脾火。不止有二,而有六矣。而充其火之盡,不特當時之火。風熱而熾,則為風火;寒鬱而熱,則為寒火;暑傷而溫,則為暑火;濕積而蒸,則為濕火;燥過而枯,則為燥火。是內有六,外亦有六矣。
而窮其火之變,不獨五運六氣之火,又有無根之火,痰結之火,血燥之火,莫可名狀、莫可紀極之火。綜此以觀,無病不有火,無火不脈數,無藥不可以治數。君火而數,芩連固為折火之正敵;相火而數,桂附亦為歸火之靈丹。脾倦生火,數非參耆莫療;肝盛生火,數惟柴芍可除。
數緣腎虛,兩地滋陰,不必降火;數由肺損,二冬泄熱,即以清金。解痰火之數,惟恃法夏;潤血燥之數,須用當歸。傷風發熱,可以去風,即可以治數,防風、羌活;傷寒發熱,於焉去寒,即於焉治數,麻黃、桂枝。療暑熱之數脈,焦朮、川烏,極為妙品,調濕熱之數脈,蒼朮、黃柏,實有神功。
阿膠養秋燥之金,脈數自減,元參泄無根之火,脈數以除。區別內外,分析經絡,以脈證病,以病證脈,斯得之矣。安得有心人,與之談數脈哉!
白話文:
數
《脈經》說:「正常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六次。」《素問》說:「脈搏流動快而薄。」脈搏跳動快,是因為陰氣不足以制衡陽氣。
數脈,代表陽氣過盛,比正常快兩三倍,脈象快速難以分辨。
現在終於認識了各種數脈的情況,要告誡醫生們不要隨便診斷。
五行之中,金、木、水、土各佔其一,只有火佔兩個位置。而推究火的種類,不只有本經的火。腎水枯竭產生的火,是腎火;榆樹能生火,代表肝火;石頭能取火,代表肺火;土壤內藏火,代表脾火。所以火不僅有兩個,而是有六個。而論及火的盡頭,不只有當下的火。風熱而起的,是風火;寒氣鬱積而化的,是寒火;暑氣侵襲而造成的,是暑火;濕氣積聚蒸騰而生的,是濕火;乾燥過度而造成的,是燥火。所以體內有六種火,體外也有六種火。
而深入探究火的變化,不只有五運六氣的火,還有無根之火、痰結之火、血燥之火,這些火的狀態難以形容,無法窮盡。總結來看,沒有疾病沒有火,沒有火就沒有脈搏跳動快,沒有藥物不可以治療脈跳動快。君火(心火)跳動快,黃芩和黃連是降火的正藥;相火(肝火)跳動快,桂枝和附子是歸納火氣的靈丹。脾氣虛弱產生的火,脈搏跳動快非人參和黃耆不能治療;肝氣過盛產生的火,脈搏跳動快只有用柴胡和白芍可以消除。
脈搏跳動快是因為腎虛,用熟地和生地滋補陰液,不必強行降火;脈搏跳動快是因為肺氣損傷,用麥冬和天冬泄熱,就可以清肺金。化解痰火引起的脈搏跳動快,只有依賴半夏;滋潤血燥引起的脈搏跳動快,必須用當歸。感冒發熱,可以驅風,就可以治療脈搏跳動快,用防風和羌活;傷寒發熱,可以祛寒,就可以治療脈搏跳動快,用麻黃和桂枝。治療暑熱引起的脈搏跳動快,焦白朮和川烏是極好的藥材;調和濕熱引起的脈搏跳動快,蒼朮和黃柏實在有神效。
阿膠滋養秋燥之肺金,脈搏跳動快自然減緩,元參瀉除無根之火,脈搏跳動快就能消除。區分內外,分析經絡,根據脈象診斷疾病,根據疾病驗證脈象,這樣才能掌握要領。哪裡能找到有心的人,一起談論脈搏跳動快的病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