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堂醫論》~ 卷上 (2)
卷上 (2)
1. 痘疹發微
先視其年所屬,取其藥以為君,其餘主歲者為臣。為君者倍之,為臣者半之,為佐者如臣四分之三。於冬至日修合為末,取雪水煮升麻,和竹瀝,調神麯為丸,外用辰砂、雄黃為衣。竹葉湯送下(按:此方即無效,亦無損)。
制人中黃法,取甘草大者,不拘多少,用新竹一節,納入甘草,仍緊塞無節空處,尿缸中浸七七日,取出曬乾,聽用。消毒丹、辰砂(飛過)、絲瓜(近蒂者,三寸,燒存性,為末),上各等分。
周歲以下一錢,一歲以上者二錢,蜜調下。或將鴿子及雄者煮熟,以辰砂搽上,令兒服之,亦可。
上二方大抵以涼血為主。余友孫元博又以生地黃、金銀花、川山甲主之,亦妙。蓋二藥能涼血,而川山甲能水能陵,又可以引二藥貫通經絡而無閼也。
若人脾胃素弱者,更宜調其胃氣,適其寒溫,節其乳食,間以六君子湯加枳實、砂仁、木香之類與之,使胃氣和暢,榮衛流通,其瘡易出,亦易靨也。如或稟受元虛,則又宜以滋補化源為主、微兼涼血之藥,如生地、金銀花之類,氣血既旺,雖即毒盛,亦自無妨。不宜過服涼解之劑,要在融通而已。
當痘疫未起之年,或天時不正、溫疫流行之際,預服涼血降火之藥,減泄伏毒,自能減輕伏邪,確有此理。余在京師旅館,有滇南普耳莫君,亦來會試。談及該處有神皇豆,能迎養供奉之,其所過之街,痘疹不作、作者可免夭隕,真神物也,相傳系神農手植。並蒙贈一粒,試之果驗。此言世人罕知,今特記之。
論痘起足太陽,痘疹之症,大抵自足太陽經傳變中來。蓋痘疹雖非外感,卻是因外感而發,故陽經先受病。與傷寒同。錢氏謂五臟各有一證:呵欠伸悶,肝也;時發驚悸,心也;乍涼乍寒,手足涼者,脾也;面目腮赤,咳嗽時嚏者,肺也;惟腎獨無症,以其位在下,不受穢也。此說似是而非。夫痘固毒甚,然亦自經絡中受病,苟非壞症,豈有徑爾入臟之理!至於腎獨無症,耳、尻、足稍加冷之故。則以痘本火毒,而腎為水臟,水能剋火,故火不敢侵之,非以其不受穢也。子在母胎之時,腎實系之,徹始徹終,皆腎用事,設有穢毒,腎當先受矣。然則緣何而知其自足太陽起也?曰:《靈樞·口問篇》治欠伸及嚏,俱補足太陽,是知欠、嚏皆太陽候也。《素問》又曰:歲水太過,寒氣流行,病煩心燥悸。寒水夾脊逆流,上逆丙火,正寒氣流行之謂也。寒水逆丙火於面上,故面腮俱赤。是驚悸、腮赤,又太陽候也。至於咳嗽、寒熱,則傷寒初起之對,亦多有之,未聞其以此遽謂為臟病也。曰:既與傷寒同,自太陽來,則何以無頭痛、項強、骨節痛之症?曰:此屬溫熱,受病既殊,辨症亦異也。
白話文:
痘疹發微
首先觀察患兒的年齡,選取相應的藥物作為君藥,其餘根據年份所屬的藥物為臣藥。君藥用量為臣藥的兩倍,佐藥用量為臣藥的四分之三。在冬至那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雪水煮沸升麻,加入竹瀝,用神麴調製成丸劑,外用辰砂、雄黃包裹。用竹葉湯送服(即使此方無效,也不會造成傷害)。
制人中黃法:取較大的甘草,數量不限,用一節新竹,將甘草放入新竹節內,塞緊無節的空隙,浸泡在尿缸中七七四十九天,取出曬乾備用。消毒丹、辰砂(飛過的)、絲瓜(靠近蒂頭的三寸,燒成灰燼,研成粉末),以上藥材各等分。
周歲以下的嬰兒服用一錢,一歲以上服用二錢,用蜂蜜調和服用。或者將鴿子(雄性)煮熟,用辰砂塗抹在上面,讓孩子服用,也可以。
以上兩種方法主要以涼血為主。我的朋友孫元博又用生地黃、金銀花、川山甲為主藥,也很有效。因為這兩種藥物能涼血,而川山甲能利水,又能引導其他兩種藥物通行經絡,而不致阻塞。
如果孩子脾胃本來就虛弱,更應該調理脾胃之氣,適當調整寒溫,控制乳食,間或服用六君子湯加枳實、砂仁、木香等藥物,使胃氣和暢,營衛流通,痘疹更容易發出,也更容易痊癒。如果孩子先天稟賦不足,則應該以滋補元氣為主,輔以少量的涼血藥物,例如生地黃、金銀花等,氣血旺盛了,即使毒邪盛行,也無妨。不宜過度服用涼解的藥物,關鍵在於調和通暢。
在痘疫未爆發的年份,或者天時不正、溫疫流行的時候,預先服用涼血降火的藥物,以減少潛伏的毒邪,可以減輕病邪,這是確實有效的。我在京師的旅館裡,遇到一位來自滇南普洱的莫先生,他也來參加會試。他提到當地有一種神皇豆,可以迎養供奉,它經過的街道,痘疹都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了也能免除死亡,真是神奇之物,相傳是神農氏親手栽種的。他還贈送給我一粒,試驗後果然有效。這件事世人很少知道,我特地記錄下來。
論痘起足太陽:痘疹的症狀,大多數是從足太陽經傳變而來的。因為痘疹雖然不是外感,卻是由於外感而發,所以陽經先受到病邪的侵襲,這與傷寒相似。錢氏認為五臟各有其獨特的症狀:呵欠伸懶腰是肝;時發驚悸是心;時冷時熱,手腳冰冷是脾;面部腮幫子發紅,咳嗽噴嚏是肺;唯獨腎臟沒有獨特的症狀,因為腎臟位於下方,不受污穢之氣的侵襲。這種說法似是而非。痘疹雖然毒性很重,但也是從經絡中受到病邪侵襲的,如果不是嚴重的病症,怎麼可能直接侵犯臟腑呢?至於腎臟沒有獨特症狀,是因為耳朵、臀部、腳稍微有點冷,這是因為痘疹是火毒,而腎臟屬水,水能克火,所以火毒不敢侵犯腎臟,並不是因為腎臟不受污穢之氣的侵襲。孩子在母體中時,腎臟是主要的臟器,從始至終都由腎臟主事,如果存在污穢之毒,腎臟應該首先受到侵害。那麼怎麼知道痘疹是從足太陽開始的呢?《靈樞·口問篇》記載治療欠伸和噴嚏都要補足太陽,可見欠伸、噴嚏都是太陽經的表現。《素問》又說:歲水過盛,寒氣流行,就會出現煩躁、心煩意亂、驚悸。寒水夾脊逆流,上逆丙火,這就是寒氣流行的表現。寒水逆流衝擊丙火於面部,所以面部和腮幫子都發紅。因此驚悸、腮幫子發紅,也是太陽經的表現。至於咳嗽、寒熱,則是傷寒初期常見的症狀,並沒有因此就說它是臟腑的病變。問:既然與傷寒相似,都是從太陽經來的,為什麼沒有頭痛、項強、骨節痛等症狀呢?答:這是因為這是溫熱病,受病邪的種類不同,辨證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