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堂醫論》~ 卷上 (2)
卷上 (2)
1. 驚風
《治法心要》云:常見一老醫言:小兒驚搐,多是熱症,若先便用驚風藥白附子、全蠍、姜蠶、川烏之類,便有壞症,後有醫幼科藥,只作導赤散加地黃、防風,進三服導去心經邪熱,其搐便止,次服寧神膏,神效。《治幼心書·序》云:五苓散,在諸家止用之解傷寒溫濕、暑毒、霍亂,而德顯於驚風、痰搐、瘡疹等疾,通四時而用之。
白話文:
《治法心要》裡記載:我聽過一位老中醫說,幼兒的抽搐,多半是熱證,如果一開始就用治療抽風的藥物,例如白附子、全蠍、姜蠶、川烏之類的藥物,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後來有位專門治療兒童疾病的醫生,只用「導赤散」加上地黃和防風,服下三帖後就能導出心經的邪熱,抽搐的症狀就會停止。接著再服用「寧神膏」,效果非常好。《治幼心書·序》中提到:「五苓散」在各家中醫書籍中,被用來治療傷寒、暑熱濕氣、暑毒、霍亂等疾病,但它在治療抽風、痰厥、瘡疹等疾病上也效果顯著,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
前同知衡州府事胡省齋,因其子驚風得疾,問之曰:五苓散何必愈此疾乎?德顯曰:此劑內用茯苓,可以安此心之神;用澤瀉導小便,小腸利而心氣通;木得桂而枯,足能抑肝之氣而風自止,所以能療驚風。施之他症,亦皆有說。省齋深然之。此其善用五苓散也。
白話文:
從前擔任衡州府知府的胡省齋,因為他的兒子得了痙攣病而來請教我說:「五苓散為什麼可以治癒這種病呢?」我回答說:這個方劑中所用的茯苓,可以安撫心神;澤瀉可以利尿,小腸通暢了,心氣也就可以通達;桂枝能使木頭枯萎,所以足夠抑制肝氣,風自然就會停止了,因此可以治療痙攣病。用在其他症狀上,也都可以用這個道理來說明。胡省齋聽了很認同,這就是他善於使用五苓散的道理。
小兒驚風搐掣,醫者視為一病,輒以金石、片腦、麝香、蜈蚣、殭蠶、蛇、蠍等劑,非徒無益,反增他症。德顯則謂:有驚風而搐者,有風鬱而搐者。驚屬心,風屬肝,而鬱於氣者亦有搐,陳氏所謂蓄氣而成搐者是也,但未著其方。余因驚風,則隨症施治。若氣鬱而搐者則用寬氣治之,以枳殼、枳實為主。
嘗因患搐者倉卒求藥,教服鋪家散,而搐亦止,病家深感之,此又治搐之特見也。
白話文:
小兒抽搐痙攣,醫生都當成一種病,常常用金石、片腦、麝香、蜈蚣、僵蠶、蛇、蠍子等藥物來治療。這些藥物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加重其他症狀。但我認為:有的抽搐是因為受到驚嚇,有的則是因為風氣鬱結。驚嚇屬於心臟,風氣屬於肝臟,而氣鬱也會導致抽搐,就像陳氏說的「蓄氣導致抽搐」。只不過他沒有詳細說明治療的方法。我治療抽搐時,會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治療。如果是氣鬱導致抽搐,我就用疏通氣鬱的方法來治療,主要用枳殼和枳實。
驚者,痙也,痙有虛實之分,剛柔之別。急者宜清汗滌痰,世俗名曰急驚;緩者宜扶脾益氣,俗謂慢驚。切忌妄用針刺,並誤投金石毒烈之品。粵省錢澍滋回春丹馳名中外,然僅能治急症,若慢症誤用,立見危殆。其仿單誇耀專治急、慢驚風者,是欲一藥統治諸病,欲廣招徠,豈不知無心殺人,已干天譴。奉勸該號速將仿單更正,造福無窮,生意從此發展,是所厚望焉。
白話文:
所謂「驚」,就是痙攣。痙攣可分為虛實和剛柔的區別。如果是急性的痙攣,應當清熱化痰,俗稱「急驚」;如果是緩性的痙攣,應當健脾益氣,俗稱「慢驚」。一定要注意,不可隨便使用針灸,也不可誤用金石類毒性劇烈的藥物。
廣東錢澍滋回春丹在國內外頗有名氣,但它只能治療急症。如果用於慢症,就會立即出現危險。它的說明書上誇大其詞,稱此藥專治急、慢驚風,這是想用一種藥包治百病,吸引更多的顧客。殊不知這樣的行為等同於無心殺人,已經觸犯了天怒。奉勸該藥局儘快更正說明書,這樣才能造福更多人,生意也能得到長足發展,這是我真摯的希望。
按:小兒吸受外邪,先傷肺經,起自寒熱、氣粗,久延漸入心胞絡,雖有微汗,而痰多、鼻煽、煩躁、神昏,切忌妄投辛香金石重劑,以致陰液消亡,熱勢愈熾,正氣愈虛,肝風陡動,則肢掣目竄,痙厥生矣,慎勿誤認驚風,致多傾敗。若能於病未猖撅之先,用辛涼開肺,繼以甘寒化熱、潤燥、降痰,旬日自能平復。
白話文:
注意:小兒如果受到外來邪氣侵襲,首先會損傷肺經,症狀表現為寒熱交替,呼吸粗重。如果延誤治療,邪氣會逐漸深入心臟和心包絡,即使出現輕微出汗,但仍會有痰多、鼻塞、煩躁、神志昏沉等症狀。切忌輕率使用辛辣、香燥、金石等重劑,否則會導致陰液耗損,熱勢加劇,正氣更加虛弱,肝風突然發作,就會出現肢體抽搐、目光遊離,痙攣等症狀。不要誤認為是驚風,盲目治療,導致嚴重後果。如果能在病情未加重之前,使用辛涼之劑疏通肺氣,再用甘寒之劑清熱、潤燥、化痰,經過十幾天就能恢復健康。
余歷驗多人,挽回謬誤不計其數,特將溫邪陷入,內耗陰液,肝風妄動,實非驚恐致病。每見病家惶亂,醫者庸昧,妄投驚藥,輕者重,重者死。憶自喻氏闢之前痙病之名,不啻大聲疾呼,今尚不能挽狂瀾於既倒,則草管人命,何忍緘默也矣。
白話文:
經過我多年的診治,挽救了無數因誤診而導致病情惡化的患者。特別是溫邪入裡,耗損陰液,導致肝風妄動,這實際上並非由驚嚇引起。我經常看見患者驚慌失措,醫生庸碌無能,濫用「驚藥」,輕則加重病情,重則導致死亡。自從喻嘉言提出「闢前痙病」以來,其聲討誤診之舉猶如疾風呼嘯,但至今仍無法阻止誤診氾濫的趨勢。如今醫師草菅人命,我怎麼能忍心緘默不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