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匯講》~ 卷九 (6)

回本書目錄

卷九 (6)

1. 攷正古方權量說

今人疑古方立法太峻,而不詳其用意之謹密,反謂古人稟厚,能勝重劑,則所見益顛倒矣。得吾說而通之,庶兒能師古之意,用古之法乎。

《千金》論云:「古者,藥在土中,自養經久,氣味真實。今時藥力輕虛,人多巧詐。學者須加意,重複用藥,藥乃有力。」此亦不可不知也。然觀東垣方,藥味多而分量輕,又宋時一切作煮散者,每服皆以五錢為例,可知仍不貴多也。

古人疑漢方湯液,大劑三十餘兩,小劑十餘兩,用水六七升,煎取二三升,並分三服,若以古龠量水七升,煎今之三十兩,未淹得過?又疑散末藥只服方寸刀圭匕,圓子如梧子大,極至三十粒,湯液豈得如此懸絕?又疑風引湯一料計五十五兩,每用三指撮,水三升,煮三沸,去渣,溫服一升,觀其煮制,每隻三指撮末,應料劑如此之多?今一旦考而正之,三疑盡釋矣。

古方惟百合湯用百合七隻,配水三升,似與前說不相合,頃友人言;吾蘇陽山澄照寺前一片地上,天然自產百合,僅如錢大,煮之清香絕勝,療病極效。可知百合入藥者,以小為貴耳。

白話文:

現代人懷疑古代方劑用藥量過大,卻不明白古方用藥的謹慎用意,反而認為古人體質強健,能承受重劑,這種看法完全顛倒了。理解我的論述,才能真正領會古人的用意,並活用古方。

《千金要方》中說:「古代藥材生長在土壤中,自然滋養很久,藥效真實可靠。現在的藥材藥力虛弱,而且人為摻假的情況很多。學習者必須用心,增加藥量,才能發揮藥效。」這一點也很重要。但是觀察李東垣的方劑,藥材種類多但用量少,宋代的湯劑,每次服用都以五錢為標準,可見古人並不珍視藥量多寡。

古人質疑漢代的湯劑,大劑量用藥三十多兩,小劑量十多兩,用水六七升,煎煮成二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果按照古代的容量單位,用七升水煎煮現在的三十兩藥材,藥材怎麼可能完全浸泡?又質疑散劑只服用方寸大小的藥粉,或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最多服用三十粒,湯劑用量怎麼會如此懸殊?還質疑風引湯一劑用藥五十五兩,每次用三指撮取,用水三升,煮沸三次,去渣後溫服一升,從其煎煮方法來看,每次用三指撮取藥末,用藥量應該如此之多嗎?現在仔細考證後,這三個疑問都解開了。

只有百合湯使用七個百合,配水三升,似乎與之前的說法不符。最近朋友告訴我:我們蘇州陽山澄照寺前的一塊地上,天然生長著很多百合,每個都只有錢幣大小,煮出來清香撲鼻,療效極佳。可見百合入藥,以小而優質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