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匯講》~ 卷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九 (4)

1. 攷正古方權量說

惟巴豆治淨,以一分得十六枚,頗合(《千金》云:巴豆先去心皮畢秤之,曾如法修治,其薄衣務盡去之,約十六枚,重分九釐)。苟能於古方中緒論求之,蛛絲馬跡,非不可尋也。

以古方參之:

《千金方》治歷節諸風,百節痠疼不可忍,用松脂三十斤(准今三十六兩),煉五十遍,少亦須二十遍,服方寸匕,日三,百日差(方寸匕容三百二十黍,准今一錢,此最足據者。每日服三錢,百日須三十兩也。以松脂煉去六兩,適合百日之用,則古一斤為一兩二錢,更無疑矣)。

《千金》治結氣,冷症積在脅下,及腳氣上入小腹,腹中脹滿。大蒜去心,三升,搗令極熱,以水三升,和調絞汁,更搗,以水三升和,絞去滓,更以水三升和之,共成九升,滓可桃顆大,棄卻(三升蒜肉研汁後,滓僅如挑顆大,升小可知)。以微火煎取三升,下牛乳三升,合煎至三升。

旦起空腹一頓溫服,令盡(三升蒜汁,可以一頓服,升小可知)。至申時食。三日服一劑,三十日服十劑止(蒜汁最辛劣,全不慮及,而頻作服之,升小可知)。

宋·林億以古三兩為今一兩,古三升為今一升,龐安常亦云然。此誤以漢之權量為憑耳,於古方不相涉也。

古方以二龠為一升,以二百四十秠黍為一兩,此與劉歆所定二十龠為升,二千四百秬黍為兩者,大相懸絕,後儒誤信《班志》,遂以新莽刀布之重及銅斛之式斷為古律權量,於是以古准今,遂有三兩為一兩,三升為一升之說,而強合於醫方之權量耳(秦漢之量,每一斗為今之二升,見閻百詩《四書釋地》及沈彤《周官祿田考》,附識於此)。

前明張介賓惑於鄭世子之《樂書》,定為古方一兩,今之六錢,古方一升,今之三合三勺者,尤為大謬。

李時珍云:古之一兩,今之一錢,古之一升,今之二合半,亦非也。

以古方參之:

《肘後方》治消渴,以黃連三斤(准今三兩六錢),納豬肚中蒸服(依景岳說,是廿八兩八錢矣,豬肚中能容之否?)。

又《肘後方》治中風腹痛,用鹽半斤(准今六錢),熬水乾,著口中,飲熱湯二斤,得吐愈(依張則四兩八錢,能著口中耶?並能飲如許熱湯耶?)。

又《肘後方》治風毒腳氣,用硫黃末一兩,牛乳調服,取汗,北方人用此多效(依張則六錢,可作一頓服耶?)。

又《肘後方》治勞復,用乾薑四兩,為末(准今三錢),湯調頓服(依張則為二兩四錢之乾薑,可一頓服耶?)。

《外臺》載《備急方》治五屍,以雄黃、大蒜各一兩,搗和如彈丸(准今一錢三分,故適如彈子大),納熱酒中服之(依張則一兩二錢,能與彈丸相似耶?)。

《千金方》治吞金銀鐶,用白糖二斤(唐以前方用糖,皆指飴糖,非蔗糖也),一頓(准今二兩四錢),漸漸食之,多食亦佳(依張則十九兩二錢,能作一頓服耶?)。

白話文:

考正古方權量說

只有巴豆的劑量處理比較明確,一份巴豆有十六枚,和《千金方》記載的相符(《千金方》說:巴豆先去掉心皮和外皮後再秤重,按照這個方法處理,薄衣務必完全去除,約十六枚重一分九釐)。如果能從古方的緒論中尋找,蛛絲馬跡還是可以找到的。

以古方參照:

《千金方》治療歷節諸風,百節痠痛難忍,用松脂三十斤(相當於現在的三十六兩),煉製五十遍,最少也要二十遍,每次服用方寸匕,每天三次,一百天好轉(方寸匕的容量是三百二十黍,相當於現在的一錢,這是最可靠的數據。每天服三錢,一百天需要三十兩。以松脂煉去六兩,符合一百天的用量,那麼古時的一斤相當於一兩二錢,毫無疑問了)。

《千金方》治療氣結,寒症積聚在脅下,以及腳氣上衝小腹,腹部脹滿。大蒜去心,三升,搗碎至極熱,加水三升,攪拌後取汁,再搗碎,加水三升攪拌取汁,再加水三升攪拌,共成九升,渣滓只有桃核那麼大,扔掉(三升蒜肉研磨取汁後,渣滓僅如桃核大小,可見古時的升比較小)。用微火煎熬至三升,加入牛乳三升,一起煎熬至三升。

早晨空腹溫熱服用一頓,服完(三升蒜汁,可以一次服用完,可見古時的升比較小)。到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再吃飯。三天服用一劑,三十天服用十劑即可(蒜汁非常辛辣,完全不考慮這個問題,而頻繁服用,可見古時的升比較小)。

宋代林億認為古時的三兩等於現在的一兩,古時的三升等於現在的一升,龐安常也這麼說。這是錯誤地以漢代的權量為依據,與古方不相干。

古方以二龠為一升,以二百四十秠黍為一兩,這與劉歆所定的二十龠為一升,二千四百秠黍為一兩相差甚遠,後世儒生誤信《班固史記》,便以新莽時期刀幣的重量和銅斛的規格來判斷古代的度量衡,因此以古方換算現代劑量,就有了三兩等於一兩,三升等於一升的說法,並強行套用在醫方劑量的換算上(秦漢的量,一斗等於現在的二升,見閻百詩《四書釋地》和沈彤《周官祿田考》,在此附記)。

明代張介賓受鄭玄《樂書》的影響,認為古方一兩等於現在的六錢,古方一升等於現在的三合三勺,更是大錯特錯。

李時珍說:古時的一兩等於現在的一錢,古時的一升等於現在的二合半,也是錯誤的。

以古方參照:

《肘後方》治療消渴,用黃連三斤(相當於現在的三兩六錢),放入豬肚中蒸服(根據景岳的說法,是二十八兩八錢,豬肚能裝下嗎?)。

又《肘後方》治療中風腹痛,用鹽半斤(相當於現在的六錢),熬乾水,含在口中,喝兩斤熱湯,吐出來就好了(根據張介賓的說法是四兩八錢,能含在口中嗎?又能喝這麼多熱湯嗎?)。

又《肘後方》治療風毒腳氣,用硫黃末一兩,用牛乳調服,發汗,北方人用這個療效很好(根據張介賓的說法是六錢,能一次服用嗎?)。

又《肘後方》治療勞復,用乾薑四兩,研成粉末(相當於現在的三錢),用湯調和一次服用(根據張介賓的說法是二兩四錢的乾薑,能一次服用嗎?)。

《外臺秘要》記載《備急方》治療五屍症,用雄黃、大蒜各一兩,搗碎混合成彈丸大小(相當於現在的一錢三分,所以正好像彈丸大小),放入熱酒中服用(根據張介賓的說法是一兩二錢,能與彈丸大小相似嗎?)。

《千金方》治療吞下金銀環,用白糖二斤(唐代以前方劑中的糖,都指的是飴糖,不是蔗糖),一次服用(相當於現在的二兩四錢),慢慢吃,多吃更好(根據張介賓的說法是十九兩二錢,能一次服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