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匯講》~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讀書須辨訛字

喻嘉言《秋燥論》曰:《生氣通天論》謂秋傷乾燥,誤傳「傷燥」為「傷濕」,解者竟指燥病為濕病,遂至《經》旨不明。烈按:此一字之訛,而有毫釐千里之謬,諸書中傳寫訛字頗多,讀書者自須具眼

白話文:

喻嘉言在《秋燥論》中說:《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提到秋天會因為乾燥而生病,但被人誤傳「傷燥」為「傷濕」,結果解釋的人竟然把燥病當作濕病來理解,導致《黃帝內經》的本意變得不明確。我認為:這一個字的錯誤,就會產生極大的偏差,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各類書籍中,傳抄錯誤的字很多,讀書的人自己必須要有辨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