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二、婦產科 (4)
二、婦產科 (4)
1. 妊娠瘧疾
陳足甫室,懷妊九月而患瘧,目不能瞑,口渴自汗,便溏氣短。醫進育陰清解法,數劑不應,改用小柴胡一帖,而咽痛舌黑,心頭絞痛。乃翁仰山聞之,疑其胎壞,延孟英過診。曰:右脈洪滑,雖舌黑而胎固無恙也。病由伏暑,育陰嫌其滋膩,小柴胡(湯)乃正瘧之主方,古人謂為和劑,須知是傷寒之和劑,在溫、暑等證,不特手足異經,而人參、半夏、薑、棗,皆不可輕用之藥。
雖有黃芩之苦寒,而仲聖於傷寒之治,猶有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之文,古人立方之嚴密,何後人不加體察耶?投以竹葉石膏湯,瘧止便閉,口渴不休。與甘涼濡潤法數帖,忽腹鳴泄瀉,或疑寒涼所致。孟英曰:吾當以涼藥解之,人莫識其意,問難終朝,語多不備錄。果以白頭翁湯兩啜而愈。
迨季秋娩後,發熱不蒸乳,惡露淡且少,家人慾用生化湯,孟英急止之。曰:血去陰更傷,豈可妄疑瘀停而攻之?與:西洋參,生地,茯苓,石斛,女貞,旱蓮,甘草,為大劑,數日而安。
繼因觸怒,少腹聚氣如瘕,痠痛夜甚。人又疑為涼藥凝瘀所致,孟英力為辨析。與:橘核,橘葉,橘絡,楝實,蓯蓉,木香,(山)梔炭,烏藥,絲瓜絡,海䖳,藕(肉),石斛,兩頭尖等藥,外以蔥頭抖爛貼之,兩服後,腹中雷鳴,周身汗出而痛止。人見其汗,慮其虛脫,急追孟英視之。
曰:此氣行而病解矣。但脈形細數,陰津大傷,苔黃苦渴,亟宜潤補。奈樞機窒滯,滋膩難投,且以濡養八脈為法。服之各恙皆蠲,眠食漸適。緣平素多郁,易犯痧氣,頻發脘痛,屢次反復。孟英竭力圖維,幸得轉危為安,漸投滋補而愈。
白話文:
陳足甫的妻子懷孕九個月時得了瘧疾,眼睛無法閉合,口渴自汗,大便稀溏且呼吸短促。醫生使用滋養陰液、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幾劑藥都沒有效果,改用小柴胡湯一劑,卻出現咽喉疼痛、舌頭發黑、心口絞痛的症狀。她的公公仰山聽聞後,懷疑是胎兒出了問題,請了孟英來診斷。孟英說:「她的右脈浮大而滑,雖然舌頭發黑,但胎兒穩固沒有問題。病因是潛伏的暑熱,滋養陰液的藥物太過滋膩,而小柴胡湯雖然是治療瘧疾的主要方劑,古人說它是和解之劑,但要知道它主要是治療傷寒的和解劑,在治療溫病、暑病等疾病時,不只要注意手足的經絡差異,而且人參、半夏、生薑、大棗這些藥物都不能隨意使用。
雖然藥方中有黃芩這種苦寒的藥材,但張仲景在治療傷寒時,對於口渴的病人,還有將半夏去除、加入瓜蔞根的說法,可見古人開方的嚴謹,為何後人不加以體察呢?」於是孟英給她開了竹葉石膏湯,瘧疾停止了,大便也堵塞了,但口渴的症狀仍然沒有好轉。接著又用了幾劑甘涼滋潤的藥方,忽然腹中鳴叫、腹瀉,有人懷疑是寒涼藥物所導致。孟英說:「我會用涼藥來解除它。」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不斷地提出疑問,說了很多話,這裡沒有全部記錄下來。結果他用了白頭翁湯兩次就治好了她的腹瀉。
到了秋季,她生產後發燒,乳汁無法分泌,惡露量少且顏色淡,家人想用生化湯,孟英趕緊阻止他們,說:「產後失血,陰液更受損傷,怎麼可以妄自猜測是瘀血停滯而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呢?」於是開了西洋參、生地、茯苓、石斛、女貞子、旱蓮草、甘草等藥物,大劑量服用,幾天後就平安無事。
後來,她因為生氣而導致小腹內氣積聚如腫塊,痠痛在夜晚更加嚴重。人們又懷疑是寒涼的藥物導致瘀血凝滯所致,孟英極力為她解釋。他開了橘核、橘葉、橘絡、楝實、肉蓯蓉、木香、梔子炭、烏藥、絲瓜絡、海蛤殼、藕節、石斛、兩頭尖等藥物,外用蔥頭搗爛敷在小腹,兩次服藥後,腹中發出雷鳴聲,全身出汗,疼痛就停止了。人們看到她出汗,擔心她虛脫,趕緊請孟英來看。
孟英說:「這是氣機疏通、病邪解除的表現。」但她的脈象細數,陰液大傷,舌苔黃、口渴,應該趕緊滋潤補養。然而氣機阻滯,難以使用滋膩的藥物,應該以濡養八脈為原則。服用藥物後,各種疾病都消失了,睡眠和飲食也逐漸恢復正常。因為她平時多有鬱悶,容易患上痧氣,常常感到胃脘疼痛,而且反覆發作。孟英竭力想辦法維護她的健康,幸好她轉危為安,慢慢服用滋補藥物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