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二、婦產科 (3)
二、婦產科 (3)
1. 白帶
一婦女,患帶下腰痛,足心如烙,不能移步。孟英投大劑甘露飲而瘳。
白話文:
一位婦女,患有白帶並且腰痛,腳底像被烙鐵燙到一樣,痛到無法走路。孟英給她開了大劑量的甘露飲,病就好了。
2. 妊娠感冒
葉承恩室,懷孕患感,昏譫不語,喜嘔,便秘,汗出不解,脈澀,口乾。乃營陰素虧,邪熱內熾。以:元參,石膏,知(母),(黃)芩,(竹)茹,貝(母),銀花,枇(杷)葉,(白)薇,梔(子),楝(實),(石)斛,投數劑而愈。
夏氏婦,懷孕患感。醫投溫散,漸至氣衝不寐,時欲痙厥,脘悶呻吟,渴難受飲。所親張養之延孟英診之,脈滑數而溢。與小陷胸(湯)加旋(復)、薤(白)、石膏、知(母)、梔(子)、(竹)茹、杏(仁)、腹皮、蘇子、竹瀝、海䖳,大劑投之,旬日而愈。
《仁術志》者,海豐張君柳吟所題孟英之醫案也。吾師趙菊齋先生,暨莊舍人芝階為之序,余以未與其事,深以為歉。秋間,偶過孟英,適有陳姓者牽羊來謝,孟英頗疑之。其人曰:三月間,次媳患時感,而氣逆不能眠,醫皆畏卻,特延君(指王氏)診,甫按脈。云:「甚滑疾,是為娠象」,用藥必須顧及。
此時次媳方於去秋娩後,月事尚未一行,君為此言,闔(讀音合,作全字解)家未嘗不竊笑也。迨疾漸平,哺兒之乳亦不覺少,雖自問亦斷斷非妊。至六月間,腹漸脹,方謂有病,不料昨日倏(讀音抒,作忽然解)產一孫。舉家敬服高明,故來致謝耳!
孟英因謂余曰:昨診魏子恆之室,亦妊也,諸醫作虛損治,脈雖虛微軟數,而滑象仍形,病家深不以吾言為然者。緣病人之女兄二人,皆死於虛勞也。然其伯仲(指病者姊妹)之證,吾皆診焉,今已十餘年矣。猶憶(其)伯,字於關氏,未嫁而卒,證非不治,亦為藥誤。病中閱吾方案,極為折服。
且曰:先生來暮,依不起矣。前此延致諸名家,徒曰虛證宜補,而不治其所以虛,(處)方則群聚補藥,必以地黃為之冠,雖有參、耆,亦列於後。即使用藥不乖,而陽生陰長,氣為血帥之旨,尚未分曉,況其他乎?吾聞而愕然,何以閨中女子,亦解談醫?細詢,始知為乾隆間名醫吳穎昭先生之女孫也,尤為惋惜。
仲(指其妹)適於陳少簾少府,的系損證,若季(第三妹)者,因其家懷「先入」之見,遂致醫人迎合誤事,豈不可嘆?迨仲秋,果聞魏氏分娩,母子皆亡,方嘆孟英之卓見為不可及也。爰採秋冬諸案之治法不同證尋常者,而續成一卷云。
錢氏婦,懷孕四月而患寒熱如瘧,醫與發散安胎,乃至舌黑神昏,大渴便瀉,臭痰頓(頻)吐,腰腹痛墜,人皆不能措手。孟英診曰:伏暑失於清解,舌雖黑而脈形滑數,痰雖臭而氣息調和,是胎尚未壞,猶可治也。重用氣血兩清之藥,五劑而安。糜粥漸進,腰腹皆舒,胎亦躍躍。
徐氏婦,重身(婦人懷妊曰重身)而患四肢疼痛,不可屈伸,藥之罔效。或疑為癱瘓。任殿華令其舍專科而質於孟英,診曰:暑熱入於隧絡耳,吾室人曾患此。予以:桑枝,竹葉,扁豆葉,絲瓜絡,羚羊角,豆卷,知母,黃芩,白薇,梔子,照方服之,果即得愈。
白話文:
葉承恩的妻子,懷孕期間得了感冒,出現胡言亂語、不說話、噁心想吐、便秘、出汗卻沒有緩解、脈象遲澀、口乾等症狀。這是因為她本身陰液虧損,又加上邪熱在體內熾盛。我開了藥方:玄參、石膏、知母、黃芩、竹茹、貝母、銀花、枇杷葉、白薇、梔子、楝實、石斛,吃了幾劑藥就好了。
夏姓婦人,懷孕期間得了感冒。醫生給她吃溫熱發散的藥,結果病情加重,出現氣往上衝、睡不著、時常想抽筋、胸悶呻吟、口渴想喝水卻又喝不下。她的親戚張養之請孟英來診治,發現她的脈象滑數且浮溢。孟英給她開了小陷胸湯,再加入旋覆花、薤白、石膏、知母、梔子、竹茹、杏仁、腹皮、蘇子、竹瀝、海蛤殼,加大劑量服用,十天左右就好了。
《仁術志》這本書,是海豐的張君柳吟記錄孟英的醫案。我的老師趙菊齋先生和莊舍人芝階為這本書寫了序,我因為沒有參與其中,深感遺憾。秋天的時候,我偶然拜訪孟英,正好有個姓陳的人牽著羊來答謝,孟英感到很奇怪。那人說:「三月的時候,我二媳婦得了時疫感冒,氣往上衝,睡不著,醫生都不敢接手,特別請您來診治,您剛把脈就說:『脈象非常滑利,是懷孕的徵兆』,用藥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當時二媳婦才剛在去年秋天生產完,月經還沒來,孟英這麼說,全家都暗自嘲笑。等到病情漸漸平穩,餵奶的乳汁也不覺得減少,她自己也認為絕對不可能懷孕。到了六月,肚子漸漸變大,才覺得有病,沒想到昨天突然生了一個孫子。全家敬佩孟英醫術高明,所以特地來道謝!
孟英因此對我說:「昨天診治魏子恆的妻子,也是懷孕了,許多醫生都當成虛損來治療。雖然脈象虛弱微細軟數,但仍有滑脈的跡象,病家很不相信我的說法。因為病人的兩個姐姐,都死於虛勞。」接著他說:「她們姊妹的病,我都診治過,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還記得大姐,字關氏,還沒出嫁就過世了,她的病並非不能治療,而是被藥物耽誤了。她生病時看過我的醫案,非常佩服。」
孟英又說:「她曾經說過,如果先生來遲了,我恐怕就沒命了。之前請過許多名醫,都只說她是虛證應該補養,卻沒有找出她虛弱的原因,開的藥方都是一堆補藥,一定以地黃為首,就算有使用人參、黃耆,也只是放在後面。就算用藥沒有錯誤,但沒有明白陽氣生長陰液就會增長,氣是血的統帥的道理,更何況是其他的呢?」我聽了感到很驚訝,為何一個閨閣女子,也懂醫理?仔細詢問,才知道她是乾隆年間名醫吳穎昭先生的孫女,更感到惋惜。
二姐嫁給陳少簾少府,確實是虛損的病症。至於三妹,因為她家裡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醫生迎合他們的想法而誤事,難道不令人感嘆嗎?到了中秋,果然聽到魏氏生產,母子都死了,大家才嘆服孟英的卓見,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因此我收集秋冬許多醫案中,治療方法與一般不同的案例,續寫成一卷。
錢姓婦人,懷孕四個月時得了像瘧疾一樣的寒熱病,醫生給她用發散安胎的藥,結果導致她舌頭發黑、神志不清、口渴非常嚴重、腹瀉不止、不斷吐出惡臭的痰、腰腹疼痛下墜,大家不知如何是好。孟英診斷後說:「她是伏暑沒有好好清解,舌頭雖然發黑,但脈象滑數,痰雖然臭,但呼吸還算平穩,表示胎兒還沒有壞死,還可以治療。」他用了很多清氣血的藥,服了五劑就好了。慢慢開始吃粥,腰腹也感到舒服,胎兒也活潑地動起來。
徐姓婦人,懷孕時四肢疼痛,不能彎曲伸展,用藥也沒效果。有人懷疑她是癱瘓。任殿華請她不要看專科,轉而請教孟英。孟英診斷後說:「是暑熱進入經絡了,我妻子曾經得過這個病。」他開了藥方:桑枝、竹葉、扁豆葉、絲瓜絡、羚羊角、豆卷、知母、黃芩、白薇、梔子,照著藥方服用,果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