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88)
一、內科 (88)
1. 諸虛
朱氏婦,素畏藥,雖極淡之品,服之即吐。近患晡寒夜熱,寢汗咽乾,咳嗽脅痛。月餘後,漸至餐減經少,肌削神疲。孟英診之、左手弦而數,右部澀且弱。曰:既多悒鬱,又善思慮,所謂病發心脾是也。而平昔畏藥,豈可強藥再戕其胃?誠大窘事。再四思維,以:甘草,小麥,紅棗,藕(肉)四味,令其煮湯,頻飲勿掇。
病者嘗藥大喜,徑日夜服之。逾旬復診,脈症大減。其家請更方,孟英曰:毋庸也,此本仲景治臟燥之妙劑,吾以紅棗易大棗,取其色赤補心,氣香悅胃,加藕(肉)以舒郁怡情,合之甘、麥,並能益氣養血,潤燥緩急。雖若平淡無奇,而非惡劣損胃之比。不妨久住,胡可以為果子藥而忽之哉?恪守兩月,病果霍然。
高石泉媳,骨小肉脆,質本素虛。冬間偶涉煩勞,不飢不寐,心無把握,夜汗耳鳴。馮某連進滋陰法,病日甚孟英察其左寸甚動,兩關弦滑,苔色膩黃。乃心肝之火內燔,胃腑之氣不降。陰虧固其本病,滋填未可為非。然必「升降」先調,而後補之有益。授以:鹽水炒黃連,石菖蒲,元參,丹參,梔子,石斛,小麥,知母,麥冬,竹葉,蓮子心等藥,服之即應。續與:女貞,旱蓮,牡蠣,龜板,地黃,善後而瘥。
古方書云:「喘無善症」。喘而且汗,尤屬可危。
戊戌春,張雨農司馬必欲孟英再赴黃山,孟英因其受病之深,且公事掣肘,心境不能泰然,誠非藥石之可以為力也,固辭不往。司馬泣然哀懇,但冀偕往旋署,則任君去留可耳,並囑趙蘭舟再四代陳曲悃。
孟英感其情,同舟渡江,次剡溪,司馬談及體氣羸憊情形,孟英忽曰:公其久不作嚏乎?司馬曰:誠然有年矣,此曷故也?孟英曰:是陽氣之不宣布耳,古惟仲景論及之,然未立治法,今擬鄙方奉贈,博公一嚏如何?司馬稱善。遂以高麗參,乾薑,五味子,石菖蒲,酒炒薤白,半夏,橘皮,紫菀,桔梗,甘草為劑,舟行抵嵊,登陸取藥,煎而服之。駕輿以行,未及廿里,司馬命從人詣孟英車前報曰:已得嚏矣。
夏間,顧聽泉邀孟英視其所視屠綠堂之恙,孟英曰:陰生可慮。果於夏至前五日而卒。
屠之五令郎,患痰嗽者數年,近因悲哀病作。徐某見其嗽甚則吐也,投以參、術,病乃益甚。潤七月十六日夜,綠堂忽示夢雲:汝病須延孟英診視,服溫養藥可愈。覺而異之,即邀過診。孟英曰:此陰虛癆嗽,嗽久而沖氣不納則嘔吐,非胃寒也。經言:「勞者溫之」,亦溫養之謂,非可以溫補施之者。
病者見案,更為驚歎,始以父蘿告焉。孟英亦為之肅然。方用:西洋參,熟地,蓯蓉,「二冬」,茯苓,龜板,牡蠣,紫石英,玉竹,枇杷葉,橘皮,服之果安。予謂:凡事皆可以感天地,格鬼神,況醫為性命之學耶?即此一案,可以知孟英之手眼通大,非幸獲虛名者所能仰望也。
白話文:
諸虛
朱氏婦人生性畏懼藥物,即使是很淡的藥方,服用後也會嘔吐。近期患有午後畏寒、夜晚發熱、睡覺出汗、咽喉乾燥、咳嗽以及脅肋疼痛等症狀。一個多月後,病情加重,食慾減退,月經量減少,身體消瘦,精神疲乏。孟英醫生診斷後,發現患者左手脈象弦數,右手脈象澀弱。醫生判斷這是由於患者長期鬱鬱寡歡,又經常思慮過度,導致心脾兩臟受損所致。由於患者平時就畏懼藥物,不能再用強烈的藥物傷害其脾胃,這確實是一個難題。經過反覆思考,孟英醫生開出了一個由甘草、小麥、紅棗、藕粉四味組成的藥方,讓患者煮湯頻頻服用。
患者服用後非常高興,日夜不停地飲用此藥湯。十天后複診,脈象和症狀都明顯減輕。患者家屬請求更改藥方,孟英醫生說不必了,這是仲景方劑治療臟腑乾燥的妙方,我用紅棗代替大棗,是因為紅棗顏色紅潤,可以補心,氣味芳香,可以悅胃,加入藕粉可以舒肝解鬱,怡情養性,與甘草、小麥一起,可以益氣養血,潤燥止痛。雖然藥方看似平淡無奇,但卻不會損傷脾胃。可以長期服用,怎麼能把它當作普通的藥方而忽視呢?患者堅持服用兩個月後,疾病徹底痊癒。
高石泉的媳婦,骨骼瘦小,肉少體弱,先天體質虛弱。冬天偶爾勞累過度,導致不飢不食,失眠多夢,心神不寧,晚上出汗,耳鳴。馮某醫生接連使用滋陰的方法治療,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孟英醫生診察發現患者左寸脈跳動非常有力,兩關脈弦滑,舌苔膩黃,這是心肝火盛,胃氣不降的表現。陰虛是其根本病因,滋補之法不可取。但是必須先調節升降,才能更好地補益。於是孟英醫生開出了一個藥方,包含鹽水炒黃連、石菖蒲、元參、丹參、梔子、石斛、小麥、知母、麥冬、竹葉、蓮子心等藥物,服後見效。接著又給她開了女貞子、旱蓮草、牡蠣、龜板、生地黃等藥物調養,最終痊癒。
古方書上說:「喘病沒有好的症狀」。喘息並且出汗,尤其危險。
戊戌年春天,張雨農司馬非要請孟英醫生再次前往黃山,孟英醫生認為司馬病情嚴重,而且公務繁忙,心情無法平靜,藥石難以奏效,因此婉拒了。司馬痛哭流涕地懇求,只希望孟英醫生能陪他一起去黃山辦公,之後去留隨意,並囑咐趙蘭舟反覆表達他的誠意。
孟英醫生被他的誠意感動,一起坐船渡江,到剡溪後,司馬談到自己身體虛弱的情況,孟英醫生突然問道:「你很久沒有打噴嚏了吧?」司馬說:「的確有好幾年了,這是怎麼回事?」孟英醫生說:「這是陽氣不能宣發的緣故,只有仲景先生論述過這個問題,但沒有制定治療方法,現在我擬定一個簡陋的藥方送給你,希望能讓你打個噴嚏。」司馬表示同意。於是孟英醫生開了一個藥方,包含高麗參、乾薑、五味子、石菖蒲、酒炒薤白、半夏、橘皮、紫菀、桔梗、甘草。到達嵊縣後,上岸抓藥煎服。司馬坐著轎子行走,還不到二十里,就派人到孟英醫生的車前報告說已經打噴嚏了。
夏天,顧聽泉邀請孟英醫生去看望他家中的屠綠堂的病情,孟英醫生說:「陰虛的問題值得擔心。」果然在夏至前五天,屠綠堂去世了。
屠綠堂的五個兒子,其中一個患有咳嗽痰多的疾病多年,最近因為悲傷導致病情加重。徐某醫生見他咳嗽厲害時會嘔吐,就給他用了人參和白術,結果病情反而加重。潤月十七日夜,綠堂在夢中指示:「你的病需要請孟英醫生診治,服用溫養的藥物就能痊癒。」醒來後覺得很奇怪,就立刻邀請孟英醫生前來診治。孟英醫生說:「這是陰虛引起的肺癆咳嗽,咳嗽久了,沖氣不能納入,就會嘔吐,這不是胃寒。經書上說:勞者溫之,也就是溫養的意思,不是可以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
病人見到診斷結果,更加驚訝,於是將此事告知他父親。孟英醫生也為此肅然起敬。孟英醫生開的藥方包括西洋參、熟地黃、肉蓯蓉、「二冬」,茯苓、龜板、牡蠣、紫石英、玉竹、枇杷葉、橘皮等,服用後果然好了。我認為,任何事情都可以感動天地,感應鬼神,何況醫術是關乎性命的大事呢?就憑這一件事,就能看出孟英醫生的醫術高明,不是那些虛有其名的人所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