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86)
一、內科 (86)
1. 淋證
運糧千總馬香谷,患溺閉欲死。所親趙春山司馬,延孟英視之,脈堅體厚,口渴苔黃。投:知(母),(黃)柏,梔(子),楝(實),犀(角),(紫)菀,(栝)蔞,(竹)茹之藥,送當歸龍薈丸而瘳,竟不復發。
陳芰裳,患淋久不愈,延至溽暑。孟英診之,曰:易事耳。予補中益氣湯而愈。
周菊生令正,患少腹酸墜,小溲頻數而痛。醫投通利不效,繼以升提溫補,諸法備試,至於不食不寐,大解不行,口渴不敢飲水,聞聲即生驚悸。孟英脈之,曰:此厥陰為病也。不可徒治其(足)太陽。先與:鹹苦以泄其熱,續用甘潤以滋其陰,毫不犯通滲之藥而愈。
胡振華,以花甲之年,患溺後出血水,甚痛。自云:溲頗長激,似非火證。孟英察脈有滑數之象。予:元參,生地,犀角,(山)梔,楝(實),槐蕊,側柏,知母,花粉,石斛,銀花,甘草梢,綠豆等藥,旬日而痊。逾四載,以他疾終。
陳足甫,溲後見血,管痛異常,減餐氣短。孟英以:元參,生地,知母,楝實,銀花,側柏葉,梔子,桑葉,丹皮,綠豆為方,藕湯煎服,二劑,病大減,乃去丹皮、柏葉,加西洋參、熟地,服之而瘥。
朱湘槎令媳,患溲澀痛,醫與滲利,反發熱,頭痛,不飢,口渴,夜不成眠。孟英診之,脈細數。乃陰虛肝鬱,化熱生風,津液已爍,豈容再利?與:白薇,梔子,金鈴(子散),知母,花粉,紫菀,麥冬,石斛,菊花,服之即愈。
許培之祖母,年逾七旬,久患淋漏,屢發風癍。孟英持其脈,弦而滑,舌絳口乾。每以:犀角,生地,二至(丸),(黃)芩,(青)蒿,白薇,元參,龜板,海螵(蛸)之類,息其暴;甘露飲增損,調其常。人皆疑藥過涼。孟英曰:「量體裁衣」,病屬陽旺,氣血有餘,察其脈舌,治當如是。
病者乃云:十餘年前,偶患崩而廣服溫補,遂成此恙。始知先天陽氣雖充,亦由藥釀為病。
秋杪,患寒熱如瘧,善怒不眠,苦渴易飢,卻不能納食。孟英察脈,弦數倍常,予清肺蠲痰,柔肝充液之法,漸以向安。
今冬,有薦吳古年診治者,詢知病源,作高年脫營論,而以「血脫益氣」裁方。初服三、四劑,飲食驟增,舉家忻幸。已而血漏甚多,眠食欲廢。復延孟英視之,仍主前議。果得漸康。
白話文:
運糧千總馬香谷,得了小便不通,痛苦到快要死。他的親戚趙春山司馬,請來了孟英醫師替他診治。診斷後發現他脈象堅硬,體格壯碩,口渴舌苔發黃。於是開了知母、黃柏、梔子、楝實、犀角、紫菀、栝蔞、竹茹等藥,再配上當歸龍薈丸,病就好了,而且之後再也沒有復發。
陳芰裳,患淋病很久都沒好,一直拖到盛夏。孟英醫師診斷後說:「這很容易處理。」就給他開了補中益氣湯,病就好了。
周菊生夫人的病,是小腹痠痛下墜,小便頻繁而且疼痛。醫生用利尿的藥沒效,接著又用升提溫補的藥,各種方法都試過了,結果她反而食不下嚥、睡不著覺,大便也解不出來,口渴卻不敢喝水,聽到聲音就感到驚恐。孟英醫師診脈後說:「這是厥陰經出了問題,不能只治療足太陽經的病。」先用鹹苦味的藥來瀉熱,接著用甘潤的藥來滋養陰液,完全不用通利小便的藥,病就好了。
胡振華,年紀六十歲了,小便後會出血水,而且非常疼痛。他自己說小便時水勢很長很急,似乎不是火氣引起的病。孟英醫師把脈後發現有滑數的脈象,於是開了玄參、生地、犀角、山梔、楝實、槐蕊、側柏、知母、花粉、石斛、銀花、甘草梢、綠豆等藥,十天左右就痊癒了。過了四年多,他因為其他疾病去世。
陳足甫,小便後會出血,尿道疼痛異常,食慾減少而且容易喘。孟英醫師開了玄參、生地、知母、楝實、銀花、側柏葉、梔子、桑葉、丹皮、綠豆為藥方,用藕湯煎服,吃了兩帖,病情大為減輕,於是去掉丹皮、柏葉,加上西洋參、熟地,服用後病就好了。
朱湘槎的媳婦,小便澀痛,醫生用利尿的藥,反而發燒、頭痛、沒食慾、口渴、晚上睡不著。孟英醫師診脈,發現脈象細數,認為是陰虛肝鬱,化熱生風,津液已經枯竭,哪裡還能再利尿?於是開了白薇、梔子、金鈴子散、知母、花粉、紫菀、麥冬、石斛、菊花,服用後病就好了。
許培之的祖母,年過七旬,長期患有淋病,而且常常發作風疹。孟英醫師把脈後,發現脈象弦滑,舌頭發紅而且口乾。他每次都用犀角、生地、二至丸、黃芩、青蒿、白薇、元參、龜板、海螵蛸等藥,來緩解急症;再用甘露飲加減,來調理體質。大家都懷疑藥太涼了,孟英醫師說:「這是要量身訂做用藥」,病屬於陽氣旺盛,氣血有餘,觀察她的脈象舌苔,就應該這樣治療。
這位病人說:「十幾年前,我曾經因為血崩而大量服用溫補的藥,結果就變成這樣。」才知道先天陽氣雖然充足,也會因為藥物而導致生病。
秋末,她又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容易發怒而且睡不著,口渴又容易餓,卻吃不下東西。孟英醫師把脈,發現脈象弦數比平常快很多,於是開了清肺化痰、柔肝滋陰的藥,病就漸漸好轉。
到了冬天,有人推薦吳古年醫生替她看病,他了解病情後,以老年人虛弱為理論,用「血脫益氣」的觀點開藥。開始吃了三、四帖,飲食突然增加,全家都很高興,沒想到之後血漏更多,睡眠和食慾都變差了。又請孟英醫師來看,他仍然堅持之前的治療方法,結果病情就漸漸康復了。
2. 疝氣
金元章,年逾七旬,久患疝厥。每病於冬,以為寒也。服熱藥而暫愈,終不能霍然。孟英診曰:脾胃雖寒,肝陽內盛,徒服剛烈,焉能中肯?以:(人)參,(白)術,枸杞,蓯蓉,當歸,茴香,菟絲,鹿角霜,桂枝,茯苓,楝實,黃連,吳萸,橘核等藥為方,服之。今數年無恙矣。
慶雲圃觀察令郎,陡患偏墜,醫與茴香、葫蘆巴、烏藥、荔核等劑,遂疼不可忍。因浼趙棠村鹺尹邀孟英視之。按其脈膚,甚熱,曰:非疝也。睪丸腫痛,必偏於右,此濕熱時邪也。設以疝治,則必成癰。乃按濕熱時邪治之,果覆杯而痛減,三服而便行熱退。因食羊肉,腫痛復作。再與清解,囑慎口腹而瘳。
白話文:
金元章老先生,七十多歲了,長期患有疝氣病。每到冬天就發病,他都以為是受寒了。吃些溫熱的藥後,病情會暫時好轉,但始終不能完全根治。名醫葉天士診斷後說:他的脾胃雖然虛寒,但肝陽卻在體內過於旺盛,只是服用剛烈溫燥的藥物,怎麼能對症下藥呢?於是開了人參、白朮、枸杞、肉蓯蓉、當歸、茴香、菟絲子、鹿角霜、桂枝、茯苓、苦楝子、黃連、吳茱萸、橘核等藥組成的方子,讓他服用。現在好幾年都沒再復發了。
慶雲圃觀察的兒子,突然患上陰囊偏墜腫大,醫生給他開了茴香、葫蘆巴、烏藥、荔枝核等藥方,結果疼痛加劇,難以忍受。因此請趙棠村鹽運使邀請葉天士來診治。葉天士摸了他的脈搏,觀察皮膚,發現很熱,說:這不是疝氣,睪丸腫痛而且偏於右側,這是濕熱引起的時令外邪。如果用治療疝氣的方法治療,一定會變成癰瘡。於是就按照濕熱時邪的治療方法來醫治,果然喝完藥後疼痛就減輕了,連服三劑藥後,大便也通暢了,熱也退了。後來因為吃了羊肉,腫痛又復發了。再次用清熱解毒的藥治療,並囑咐他注意飲食,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