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84)
一、內科 (84)
1. 黃疸
張某,患發熱,醫知其非寒邪也。用清解藥數劑,腿痛異常,身面漸黃。孟英診之,脈滑實,腹脹,口乾,予茵陳大黃湯兩劑,便行而各恙霍然。
仲秋久雨,吳汾伯於鄉試後患恙,自言坐於水號,浸及於膝。人皆以為寒濕之病。孟英切脈,甚數,溲赤苔黃,口乾燥嗆,因謂其尊人醞香曰:病由暑濕,而體極陰虧,已從熱化。不可以便瀉而稍犯溫燥之藥。先與輕清肅解,繼用甘涼撤熱,漸能安穀。半月後,熱始退盡,而寢汗不眠。投以大劑滋填潛攝之藥,兼吞五味子、磁朱丸數十帖,乃得康復。
此證誤治即敗,少謬亦必成損。苟非誠信於平日,焉能誠服於斯時。聞其寐汗不收,夜不成寐之間,旁言嘖嘖。孟英恐其動搖主意,必致全功盡棄,囑其邀顧聽泉、許芷卿質證,而顧、許咸是孟英議。於是,主人之意甚堅,而大病乃痊。籲!談何易耶。
朱湘槎令侄新泉之室人,懷妊患痢,醫投溫燥止澀,腹痛甚而遍身發黃,飲食不思。孟英視之,暑濕也。與:(黃)芩,(黃)連,銀花,茅根,桑葉,梔(子),楝(實),竹葉,茵陳,冬瓜皮而愈。
白話文:
張某發燒,醫生知道他不是受寒邪引起的。用了幾劑清熱解毒的藥,結果腿痛得厲害,臉色和身體也漸漸變黃。孟英為他診斷,發現他的脈象滑而有力,腹脹,口乾。於是給他開了茵陳大黃湯,喝了兩劑後,大便通暢,各種不適症狀就都好了。
仲秋時節,連日下雨,吳汾伯在鄉試後生病,他自己說是因為坐在積水的地方,水都淹到膝蓋了。大家都認為他是得了寒濕的病。孟英把脈,發現他的脈搏跳動很快,小便赤黃,舌苔黃膩,口乾舌燥,於是告訴他的父親醞香說:這個病是由於暑濕引起的,而且他的體質非常陰虛,已經轉化為熱證了。不能用瀉下的藥,也不能用溫燥的藥。要先用清淡的藥來疏通解熱,然後再用甘涼的藥來清熱,這樣才能漸漸恢復食慾。半個月後,熱才完全退去,但開始盜汗、失眠。於是改用大量滋陰補腎、安神鎮靜的藥,同時服用五味子、磁朱丸幾十帖,這才康復。
這種病如果誤治就會失敗,稍有差錯也必定會造成損害。如果不是平日裡對醫生有充分的信任,又怎麼能在這時對醫生完全信服呢?聽說病人盜汗不止,夜裡難以入睡,旁邊的人議論紛紛。孟英擔心病人動搖主意,導致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於是囑咐他們請顧聽泉、許芷卿來驗證,而顧、許兩人都贊同孟英的診斷。於是,病人的家人才堅定了信心,而病也痊癒了。哎!這談何容易啊!
朱湘槎的侄子新泉的妻子,懷孕期間得了痢疾,醫生用溫燥止澀的藥,結果腹痛加劇,而且全身發黃,不想吃東西。孟英診斷後,認為她是暑濕引起的。於是開了黃芩、黃連、銀花、茅根、桑葉、梔子、楝實、竹葉、茵陳、冬瓜皮這些藥,病就好了。
2. 積聚
赤山埠李氏女,素稟怯弱,春間汛事不行,脅腹聚氣如瘕,餐減肌削,屢服溫通之藥,至孟秋加以微寒壯熱,醫仍作經閉治,勢瀕於危。乃母托伊表兄林豫堂措辦後事,而豫堂特請孟英診以決之。孟英切脈時,壯熱烙指,汗出如雨,其汗珠落於脈枕上,微有粉紅色。乃曰:虛損是其本也。
今暑熱熾盛,先當治其客邪,庶可希冀。疏白虎湯加西洋參、元參、竹葉、荷稈、桑葉。及何醫至,一籌莫展,聞孟英主白虎湯,乃謂其母曰:危險至此,尚可服石膏乎?且本草於石膏條下致戒云:血虛胃弱者禁用,彼豈未之知也?豫堂毅然曰:我主藥。與其束手待斃,盍從孟英死裡求生之路耶?遂服二帖,熱果退,汗漸收。
改用甘涼清餘熱,日以向安。繼予調氣養營陰,瘕瘦亦消。培補至仲冬,汛至而痊。次年適孫夔伯之弟。
王士乾室,素多鬱怒,氣聚於腹,上攻脘痛,旋髮旋安。花甲外,病益甚。醫治益劇。李西園薦孟英視之,曰:此非人間之藥所能療矣。辭不予方。其夫子及婿,環乞手援。孟英曰:既爾,吾當盡力以冀延可也。然腹中聚氣為瘕,攻痛嘔吐,原屬於肝,第病已三十載,從前服藥,諒不外溫補一途。
如近服逍遙散,最劫肝陰;理中湯極傷胃液。名稱療疾,實則助桀。人但知嘔吐為寒,未識風陽內煽,水自沸騰。專於爐內添薪,津液漸形涸竭。奈醫者猶云「水已不吐,病似漸輕」。是不察其水已吐盡,僅能噦逆空嘔,所以不能納穀。便秘不行,脈弦無胃,舌痿難伸,蘊隆蟲蟲,何可措手?可謂「女人亦有孤陽之病」矣。
勉以:西洋參,肉蓯蓉,麥冬,玉竹,生白芍,石斛,竹茹,柏子霜,紫石英為方,豬肉煮湯煎藥,和入青蔗漿、人乳,服後,嘔噦皆止,人以為轉機。孟英曰:譬之草木乾枯已久,驟加灌溉,枝葉似轉青蔥。然根荄槁矣,生氣不存,亦何益耶?繼而糜粥漸進,頗思肉味,其家更喜,以為有望。
孟英曰:且看(大)解後如何?越數日,大便頗暢,殊若相安。亟迓復診。孟英曰:枉費苦心矣!脈不柔和,舌不潤澤,雖谷進便行,而生津化液之源已絕,藥石能從無中生有哉?夏至後,果殞。
白話文:
赤山埠的李家女兒,原本就體質虛弱,春天時月經不來,脅腹部有氣聚積,像腫塊一樣,食量減少,肌肉消瘦。多次服用溫補的藥物,到了秋季初期,又出現輕微的發冷發熱,醫生仍然當作經閉來治療,情況危急。她的母親於是請她的表哥林豫堂安排後事,而林豫堂特別請孟英醫師來診斷。
孟英把脈時,感到高燒灼熱,汗如雨下,汗珠落在脈枕上,微微呈現粉紅色。孟英說:「虛損是她的根本原因。現在正值盛夏酷熱,應該先治療外感邪氣,或許還有希望。」於是開了白虎湯,加上西洋參、玄參、竹葉、荷稈、桑葉等藥。其他醫生來了,卻束手無策。聽到孟英用白虎湯,就對她母親說:「病危到這種程度,還能服用石膏嗎?而且本草綱目裡關於石膏的禁忌也說了:血虛胃弱的人禁用,難道他不知道嗎?」林豫堂堅決地說:「我來主導用藥。與其坐以待斃,何不跟著孟英從絕境中尋求生路呢?」於是服用了兩帖藥,熱度果然退了,汗也漸漸止住。
接著改用甘涼的藥來清除餘熱,病情一天天好轉。然後再用調理氣血、滋養陰液的藥,腹部腫塊也消散了,身體也變好了。調養到冬天,月經恢復,病就痊癒了。隔年她就嫁給了孫夔伯的弟弟。
王士乾的妻子,平時就容易生悶氣,導致氣聚積在腹部,向上侵犯胃部而疼痛,時好時壞。年過六十,病情更加嚴重,醫生治療卻讓病情更加惡化。李西園推薦孟英去看診。孟英說:「這種病不是人間的藥物可以治好的了。」拒絕開藥。她的丈夫和女婿,不斷懇求孟英出手相救。孟英說:「既然如此,我就盡力試試看,希望能延長壽命。腹中氣聚成腫塊,導致疼痛嘔吐,原本是屬於肝的問題。只是病已經三十年了,之前服用的藥,想必不外乎溫補的藥物。
如果最近服用逍遙散,最會耗損肝陰;理中湯最會傷害胃液。這些藥名義上是治病,實際上是助長了病情。人們只知道嘔吐是寒症,卻不知道是風陽在體內煽動,導致體內的水沸騰。只顧在爐火裡添柴,使得津液漸漸枯竭。醫生卻說「水已經不吐了,病好像漸漸輕了」。這是因為沒有發現水已經吐完了,只剩下乾嘔,所以吃不下東西。大便不通,脈象細弦無力,舌頭萎軟難以伸展,體內蘊積蟲動,實在沒辦法下手。這可以說是「女人也會有孤陽的病」。
孟英勉強開了藥方:西洋參、肉蓯蓉、麥冬、玉竹、生白芍、石斛、竹茹、柏子霜、紫石英,用豬肉煮湯煎藥,加入甘蔗汁和人奶一起服用。服藥後,嘔吐都止住了,大家都以為出現了轉機。孟英說:「這就像草木枯乾已久,突然加以灌溉,枝葉看起來似乎轉為青綠,但是根已經枯死了,生機不存在,也沒有用啊。」接著可以喝粥,而且想吃肉的味道,她的家人更加高興,以為有希望了。
孟英說:「先看看(大便)排出來後情況如何?」過了幾天,大便通暢,看起來病情似乎平穩了。馬上請孟英再次診斷。孟英說:「白費苦心了!脈象不柔和,舌頭也不潤澤,雖然能吃能排,但是產生津液的根源已經斷絕,藥物能無中生有嗎?」夏至過後,她果然就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