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83)
一、內科 (83)
1. 瘧疾
莊芝階舍人,年七十矣。患間虐,寒則顫慄,熱則妄言。孟英視之:脈弦數而促,苔黑口乾。是素有熱痰,暑邪內伏。與:知母,花粉,元參,石斛,黃芩,竹茹,連翹,海䖳,蘆菔,蓮子心等藥,數啜而瘳。
至仲冬,因泛湖宴客,感冒風邪,嗽痰頭痛,不飢寒慄。自服羌活、紫蘇、荊芥等藥二劑,勢益甚,而口渴無溺。孟英切其脈,與季秋無異,但兼浮耳。證屬風溫。既服溫散,所謂「熱得風而更熾也」。舌絳無津,亟宜清化。以:桑葉,枇杷葉,梔子,知母,冬瓜子,元參,菊花,花粉,貝母,梨汁為劑,投匕即減,旬日而痊。
鎖容亭姊,自太侖歸寧,即患時瘧,顧聽泉一手清解,業已安穀下榻。忽然氣逆肢寒,神疲欲寐,耳聾舌謇,杳不知飢,大便仍行,別無痛苦。顧聽泉知其素患脫血,元氣久虛,改用參、附等藥,勢愈劇,以為欲脫矣。所親吳久山囑拉孟英圖之,切脈弦緩,視苔黃膩,乃胎之初孕,(邪未盡而)阻氣凝痰,窒礙樞機,治當宣豁。
以:石菖蒲,枳實,旋覆,半夏,黃連,茯苓,橘皮,蔥白,海䖳,竹瀝為方,投匕即效,三啜霍然。
鎖繩先室人,患瘧,而馴至脘痞嘔呃,鼻冷自汗,不食不眠,脈來歇止,醫者危之。孟英視之,亦痰為患耳。即以此方(治鎖容亭姊之方)去:蔥白、海䖳、竹瀝,加薤白、蔞仁、竹茹,投之果驗。
許芷卿,痁起季秋,孟英嘗清其伏暑而將愈。其從母亦知醫,強投以小柴胡一劑,勢復劇。孟英以:溫膽湯去甘草,加生石膏、黃芩、知母、花粉、蘆菔而安。
繼因作勞太早而復發,適孟英丁憂(母喪),趙君笛樓,仍用清解而痊。
迨季冬,因移居勞頓,瘧忽間作。且面浮跗腫,喘嗽易嗔。人皆以為大虛之候。孟英切脈,左弦勁而數,右滑大不調,苔黃且膩,口渴溺多。乃胃肺之熱痰有餘,肝膽之風陽上僭。畏虛率補,必不能瘳。用:西洋參,知母,花粉,竹茹,蛤殼,石斛,枇杷葉,青蒿,秦艽,白薇,銀花,海䖳為方,連投四劑,大吐膠痰,而各恙悉除。
甌鎮孫總戌令郎孫楚樓,自鎮江來浙,主於石北涯家,途次患寒熱如瘧,脅痛痰嗽,北涯見其面黧形瘦,頗以為憂。即延醫與診。醫謂「秋瘧」,予疏散方。北涯猶疑其藥不勝病,復邀孟英視之。曰:陰虧也,勿從虐治。以葦莖湯加北沙參、熟地、桑葉、丹皮、海石、旋覆、貝母、枇杷葉為劑。
北涯見用熟地,大為駭然。孟英曰:君慮彼藥之不勝病,吾恐此病之不勝藥,贈此肅肺潤燥,滋腎清肝之法,病必自安。楚樓聞之嘆曰:妙手也,所謂深合病情。前在姑蘇,服疏散藥甚不相安,居停(居處,謂住處主人之稱)毋疑,我服王公之藥矣。果數日而痊,逾旬即東渡越甌去。
白話文:
[瘧疾]
莊芝階舍人,七十歲時患間歇性瘧疾,發冷時渾身發抖,發熱時胡言亂語。孟英診治,發現脈象弦數而急促,舌苔黑而口乾,判斷其素有熱痰,暑邪內伏。於是處方:知母、花粉、元參、石斛、黃芩、竹茹、連翹、海藻、蘆菔、蓮子心等藥,服藥幾次後痊癒。
仲冬時節,因泛湖宴客,受寒感冒,咳嗽痰多、頭痛、不飢、發冷。自行服用羌活、紫蘇、荊芥等藥兩劑,病情反而加重,並且口渴無尿。孟英診脈,發現脈象與秋季瘧疾相似,只是多了浮脈,判斷為風溫感冒。因為之前服用溫散藥物,導致「熱遇風而更盛」,舌頭紅絳無津液,急需清熱化痰。於是處方:桑葉、枇杷葉、梔子、知母、冬瓜子、元參、菊花、花粉、貝母、梨汁,服用藥物後病情很快減輕,十天痊癒。
鎖容亭的姐姐,從太原回娘家後,便患上了間歇性瘧疾,經顧聽泉治療後已好轉。但突然出現氣逆、肢體冰冷、疲倦嗜睡、耳聾、說話不清、沒有飢餓感,大便仍通暢,沒有其他不適。顧聽泉知道她素來有失血症,元氣久虛,便改用人參、附子等藥,結果病情加重,似乎要脫險。親戚吳久山請求孟英診治,孟英診脈弦緩,舌苔黃膩,診斷為懷孕初期,邪氣未盡,氣機阻滯,痰濁凝結,阻塞氣機,治療應當宣通開洩。
於是處方:石菖蒲、枳實、旋覆花、半夏、黃連、茯苓、橘皮、蔥白、海藻、竹瀝,服用藥物後立即見效,三次便痊癒。
鎖繩的妻子患瘧疾,病情發展到脘腹痞悶、嘔吐呃逆、鼻樑冰冷、自汗、不食不眠,脈象時有時無,其他醫生都認為病情危重。孟英診治後,認為也是痰濁作祟,便使用治療鎖容亭姐姐的處方,去掉蔥白、海藻、竹瀝,加入薤白、蔞仁、竹茹,效果顯著。
許芷卿,秋季發病,孟英曾治療其暑邪,將近痊癒。她母親也懂醫術,強行給她服用小柴胡湯一劑,病情加重。孟英改用溫膽湯去甘草,加生石膏、黃芩、知母、花粉、蘆菔,病情穩定。
後來因為操勞過度再次復發,孟英因母親去世守孝,由趙君笛代診,仍然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癒。
季冬時節,因搬家勞累,瘧疾再次發作,並且面部浮腫、腳踝腫脹、咳嗽喘息、易怒。大家都認為是氣虛的表現。孟英診脈,發現左脈弦急而數,右脈滑大而無力,舌苔黃膩,口渴尿多。判斷為胃肺熱痰過盛,肝膽風陽上逆。畏懼虛證而濫用補藥,必然無法痊癒。於是處方:西洋參、知母、花粉、竹茹、蛤殼、石斛、枇杷葉、青蒿、秦艽、白薇、金銀花、海藻,連服四劑,大量吐出膠狀痰液,諸症全部消失。
甌鎮孫總兵的兒子孫楚樓,從鎮江來浙江,住在石北涯家,途中患上寒熱如瘧疾,脅肋疼痛、咳嗽痰多。石北涯見他面色黧黑、消瘦,非常擔心,便請醫生診治。醫生診斷為秋季瘧疾,給予疏散的藥物。石北涯懷疑藥力不足,又邀請孟英診治。孟英診斷為陰虛,不應從瘧疾治療。於是用葦莖湯加北沙參、熟地黃、桑葉、丹皮、海石、旋覆花、貝母、枇杷葉。
石北涯見用熟地黃,非常吃驚。孟英說:你擔心藥力不足,我擔心藥力過於猛烈,這方子是滋陰清熱、潤燥肅肺、滋腎清肝,病情必然好轉。孫楚樓聽後感嘆說:妙手!真正符合病情。之前在蘇州,服用疏散藥物效果很差,主人您真是妙手回春,我服您的藥!果然幾天後痊癒,十多天后就東渡到甌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