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81)
一、內科 (81)
1. 瘧疾
許叔超令大母(祖母),患瘧。延孟英治之,脈弦滑而數,脘悶便閉,合目汗出,口渴不飢。或慮高年欲脫。孟英曰:此溫邪挾素有之痰所化,補藥斷不可服。與:知(母),(黃)芩,(栝)蔞,杏(仁),(連)翹,貝(母),旋(復),(竹)茹,(黃)連,(石)斛,雪羹為方,服果漸效。
許氏婦,患間瘧,寒少熱多,不飢大渴,善嘔無汗,脈滑而弦,孟英投白虎湯加花粉、柴胡而愈。
海鹽周子,因工於畫,體素弱,偶患間瘧,黃某用首烏、鱉甲、薑、棗等藥,病日甚。加以參、桂,狂躁妄言。始延孟英視之,面赤舌絳,溲澀便溏,渴飲汗多,脈形細數,是暑證也。與:元參,銀花,知母,(黃)芩,(竹)茹,貝(母),竹葉,荷稈,蓮心,西瓜衣為劑,尋愈。
吳西瀍患瘧,寒微熱甚,旬余不愈。孟英診之,脈滑而長。疏大劑白虎湯與之。渠兄濂仲云:沈、顧二君,皆主是方,屢服無效。孟英索方閱之,湯雖白虎,而石膏既少且煨,兼不去米。因謂其兄曰:湯雖同,君藥已重用,而去米,加花粉、竹茹等,其力不同科矣。濂仲大悟,服之尋愈。此可以見服藥不可徒有湯頭之名也。
黃鼎如令堂,年七十七歲,季秋患間瘧,每發加劇,寒甚微而熱必昏痙,舌不能伸。三發之後,人皆危之。孟英視之,顴赤目垂,鼻冷,額頦微汗。苔色黃膩,舌根純紅,口渴痰多,不思粥飲。脈至弦數,重按少神。證屬伏暑挾痰,而(已)陰虛陽越。先與:蓯蓉,鱉甲,楝(實),(石)斛,(竹)茹,貝(母),燕窩,藕(汁),二劑,而顴紅頦汗皆蠲。
繼佐(人)參、(竹)瀝、薤(白)、麥(冬)、枇杷葉、旋覆,去竹茹、蓯蓉,投三帖,而昏痙不作。又去薤(白)、楝(實),加生地、花粉,服五日,而瘧休。飲食漸加,而居然告愈。方瘧勢披猖之際,鼎如、上水兩昆仲,頗以為憂。延諸名家議治,有主人參白虎湯者;有用犀角地黃湯者;有欲大劑溫補者,有執小柴胡(湯)加減者,賴孟英力排眾議,病家始有把握。與孟英意見相合者,何君新之也。
慫恿參贊,與有功焉。
韓嫗,年近花甲,患三瘧於仲冬,朱某主溫散,並以薑棗湯恣飲。旬日後,粒米不黏,瘧至大吐。黃某以熱補進,勢益甚。又浹旬,孟英視之,胸中痞結如柈,苔黃苦渴,溲如熱湯,脈弦滑右甚,帶下如注。投小陷胸(湯)合溫膽(湯)加薤白,服後大吐膠痰,十餘日,胸痞始消。改授甘涼,瘧亦漸罷。遞參滋陰,遂以霍然。
陳舜廷,患瘧,久不愈,其體素虧,醫皆束手。孟英視(之)曰:舌絳無津,微寒溲赤,原屬春溫化瘧,體與病皆不是小柴胡(湯)之例,過投溫散,熱熾陰傷,與:竹葉石膏湯撤熱存津而愈。
白話文:
[瘧疾]
許叔超的祖母患瘧疾,請孟英治療。病人脈象弦滑而數,脘腹悶脹,大便秘結,閉目冒汗,口渴不飢。有人擔心她年事已高,恐怕病情危急。孟英認為這是溫邪夾雜體內原有的痰液所致,補藥絕對不能服用。於是處方:知母、黃芩、栝樓、杏仁、連翹、貝母、旋覆花、竹茹、黃連、石斛、雪羹。服用後病情逐漸好轉。
許氏的妻子患間歇性瘧疾,寒少熱多,不飢渴,易嘔吐,無汗,脈象滑而弦。孟英用白虎湯加花粉、柴胡治療,很快就痊癒了。
海鹽的周子,因常畫畫,身體素弱,偶爾患間歇性瘧疾。黃某用首烏、鱉甲、生薑、大棗等藥物治療,病情反而加重。又加用人參、桂枝,病人出現狂躁妄言的症狀。後來請孟英診治,發現病人面色赤紅,舌頭絳紅,小便澀滯,大便溏瀉,口渴多汗,脈象細數,這是暑熱證。孟英處方:玄參、金銀花、知母、黃芩、竹茹、貝母、竹葉、荷梗、蓮子心、西瓜皮,不久即痊癒。
吳西瀍患瘧疾,寒邪輕微,熱邪較重,十多天未癒。孟英診脈,脈象滑而長,便開大劑量的白虎湯。吳西瀍的哥哥濂仲說,沈某和顧某都用這個方子治療,多次服用都無效。孟英索要處方查看,發現雖然是白虎湯,但石膏用量少且經過煨制,也沒有去除米仁。孟英告訴濂仲:雖然都是白虎湯,但君藥用量過重,又沒有去除米仁,再加花粉、竹茹等藥,藥效就完全不同了。濂仲恍然大悟,服用後很快痊癒。這說明用藥不能僅僅停留在方劑名稱上。
黃鼎如的母親,七十七歲,秋季患間歇性瘧疾,每次發作病情加重,寒邪輕微,但熱邪發作時必昏迷抽搐,舌頭伸不出來。三次發作後,大家都認為病情危急。孟英診治,發現病人顴骨發紅,眼睛下垂,鼻子冰冷,額頭和下巴微汗。舌苔黃膩,舌根鮮紅,口渴痰多,不想吃喝。脈象弦數,重按脈搏力量微弱。診斷為伏暑夾雜痰邪,且陰虛陽亢。先用:肉蓯蓉、鱉甲、苦楝子、石斛、竹茹、貝母、燕窩、藕汁,服用兩劑,顴骨發紅和下巴冒汗的症狀都消失了。
接著加用人參、竹瀝、薤白、麥冬、枇杷葉、旋覆花,去除竹茹、肉蓯蓉,再服用三劑,昏迷抽搐的症狀不再出現。又去除薤白、苦楝子,加入生地、花粉,服用五天,瘧疾痊癒。飲食逐漸增加,最終完全康復。瘧疾盛行時,鼎如和上水兄弟倆非常擔心,請來許多名醫會診,有人主張用人參白虎湯;有人用犀角地黃湯;有人主張大劑量溫補;有人用小柴胡湯加減。孟英力排眾議,病家才有了把握。與孟英意見一致的還有何君新。
他們共同努力,治癒了病人。
韓老太太,將近六十歲,仲冬時節患瘧疾,已經發作三次了。朱某用溫散藥物治療,並讓她大量服用薑棗湯。十幾天後,病人吃什麼都消化不良,瘧疾發作時大量嘔吐。黃某用溫熱藥物進一步治療,病情更加嚴重。又過了十幾天,孟英診治,發現病人胸中痞塊堅硬如木,舌苔黃厚,口渴,小便像熱水一樣,脈象弦滑,右側更甚,白帶如注。孟英用小陷胸湯合溫膽湯加薤白治療,病人服用後大量嘔吐出膠狀痰液,十幾天後,胸中痞塊才消退。然後改用甘涼藥物治療,瘧疾也逐漸好轉。再服用一些滋陰藥物,病人終於痊癒。
陳舜廷患瘧疾,很久沒有痊癒,身體素質很差,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孟英診治後說:舌頭絳紅,沒有津液,略微發冷,小便赤紅,這是春溫化為瘧疾,體質和病情都不適合用小柴胡湯,之前服用溫散藥物,導致熱邪熾盛,陰液受損。於是,孟英用竹葉石膏湯清熱生津,病人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