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75)
一、內科 (75)
1. 痢疾
於原方去楂(肉)、(神)曲、砂仁,加白頭翁、赤芍、海䖳。旬日後,痢色轉白,而疱潰黃水而平。穀食遂安,改用養胃陰清餘熱之法而愈。
聞孟英治此證,每劑銀花輒用至兩許,尚須半月而瘳。設病在他家,焉能如此恪信?苟遇別手,斷無如此重劑,況在冬春之交。誠古所未有之痢案,後人恐難企及。
一叟,患滯下,色白不黏,不飢不渴,腹微痛而不脹。孟英切脈,遲微。進大劑真武湯加人參而愈。
吳爾純,八月下旬患滯下,腹痛異常,伊外祖許仲廉,延孟英往診,形瘦脈數而弦,口渴音微,溺澀,乃陰分極虛,肝陽熾盛,伏暑為痢。治法不但與寒例迥異,即與他人之伏暑成痢者,亦當分別用藥也。與白頭翁湯加知母、花粉、銀花、丹皮、金鈴、延胡、沙參、(黃)芩、(黃)連服之。
次日復視,痢減音開。而右腹疼痛拒按。為加:冬瓜子、烏藥、鼠矢,三劑而消,滯下亦愈。惟薄暮火升,面赤自汗,重加介類潛陽而痊。
徐氏婦,懷妊患痢,醫投溫補,胸腹痛極,昏厥、咽糜,水飲礙下。孟英診之,脈洪數,舌絳燥。亟吹錫類散,灌以:犀角,石膏,元參,知母,花粉,竹瀝,麥冬,銀花,梔子,石斛,旋覆,青蒿,白薇等,大劑投之,神氣漸清。旬日後,各恙始平。繼去犀角,加生地,服二月痊愈。
謝再華請孟英治乍浦人滯下證,晝夜百餘行,不飢不渴,而欲嘔腹痛,上及於心胸。切其脈,頗平和,是寒濕也。與時行暑濕痢大相逕庭,投:(干)姜,(肉)桂,(吳)萸,(厚)樸之劑,數服霍然。
王瘦石夫人,患滯下,腹痛微嘔,不飢口苦,溲短耳鳴。孟英診曰:脈見細弱之形,肌無華澤之色,汛不行而早斷,舌紫黯以無津,是素質陰虧,情懷悒鬱,二陽默熾,五液潛消,雖吸暑邪,莫投套藥。與:白頭翁湯加雪羹、銀花、梔子、楝實,數劑而減。繼去雪羹,加生地、蓯蓉、柿餅、藕汁而安。
改授:甘(草),(小)麥,大棗,加西洋參,生地,蓯蓉,竹茹,(當)歸,芍(藥),葡萄乾,而以藕湯煎服,調養體質以痊。
王葦塘,患滯下,醫投枳(實)、(厚)樸、檳(榔)、楂(肉)之藥,數服後,肢冷自汗,杳不進谷,脘悶腹痛,小溲牽疼。舉家惶惶。孟英視脈,細澀,舌絳無津。是高年陰虧,伏暑傷液,況平昔茹素,胃汁不充,加以燥熱之藥,津何以堪。因與:沙參,銀花,蓯蓉,白芍,石斛,木瓜,甘草,楝實,扁豆花,鮮稻根,數劑。
痛悶漸去,汗止肢溫。乃加生地、阿膠、麥冬、柿餅、葡萄乾等以滋之,居然而痢止餐加,惟舌色至匝月始津潤復常,陰液之難充也如此。
沈緩齋令堂,患滯下色白,醫予溫運,病勢日劇,腹脹昏瞀,湯飲不下。孟英診為伏暑。用:(黃)芩,(黃)連,滑(石),(厚)樸等藥,沈疑高年,且素患脘痛,豈可輒用苦寒?孟英再四剖陳,始服半劑,病果大減,不數帖即愈。按此等證甚多,奈執迷不悟者,雖剴切言之,不能解其惑,亦可哀也已。
白話文:
痢疾
一位患者原本的處方去掉了山楂、神曲、砂仁,加上了白頭翁、赤芍、海螵蛸。十天後,痢疾的顏色轉白,膿疱潰爛流出黃水後痊癒。患者可以正常進食,之後改用滋養胃陰、清除餘熱的方法調理,最終康復。
聽說孟英醫生治療這種疾病,每劑藥方都使用大量的銀花(大概一兩左右),仍然需要半個月才能痊癒。如果病人在他家裡還好,但若在別的醫生那裡,怎麼可能使用這麼大量的藥材,尤其是在冬春交替的季節。這真是古來未有的痢疾案例,後人恐怕很難達到這種治療水平。
一位老人患有久瀉,大便顏色發白不黏稠,不飢不渴,腹部輕微疼痛但不脹。孟英醫生診脈,脈象遲緩微弱。於是開了大劑量的真武湯加人參,患者痊癒。
吳爾純,在八月的下旬患上久瀉,腹痛劇烈,他的外祖許仲廉請孟英醫生前來診治。吳爾純形體消瘦,脈象數而弦,口渴聲音微弱,小便困難,屬於陰虛極度不足,肝陽亢盛,是暑熱導致的痢疾。治療方法不僅與一般的寒證完全不同,即使與其他人因暑熱引起的痢疾,也應該區別用藥。孟英醫生使用了白頭翁湯,並加入知母、花粉、銀花、丹皮、金鈴子、延胡索、沙參、黃芩、黃連等藥物。
第二天複診,痢疾減輕,聲音也洪亮了。但右腹部疼痛,按壓即痛。於是又加入冬瓜子、烏藥、鼠尾草,服用了三劑藥後疼痛消退,久瀉也痊癒。只是傍晚時分,體內陽氣上升,面紅出汗,於是再次加入一些潛降陽氣的藥物,最終痊癒。
徐氏婦女懷孕期間患痢疾,醫生採用溫補的方法治療,結果胸腹疼痛劇烈,昏厥、咽喉腫痛,水飲不能下嚥。孟英醫生診脈,脈象洪數,舌頭紅絳乾燥。立即使用錫類散吹敷,並灌服犀角、石膏、元參、知母、花粉、竹瀝、麥冬、銀花、梔子、石斛、旋覆花、青蒿、白薇等藥物,而且劑量很大,患者的神氣逐漸恢復。十天後,各種症狀開始好轉。接著去除犀角,加入生地黃,服用兩個月後痊癒。
謝再華請孟英醫生治療乍浦地區一位患者的久瀉,一天一夜大便一百多次,不飢不渴,但想嘔吐,腹痛上至心胸。診脈後發現脈象平和,屬於寒濕證。這與一般的暑濕痢疾完全不同,因此孟英醫生使用了乾薑、肉桂、吳茱萸、厚樸等藥物,服用了幾劑藥後,病情立即好轉。
王瘦石的夫人患久瀉,腹痛輕微嘔吐,不飢口苦,小便短少,耳鳴。孟英醫生診脈,脈象細弱,肌膚沒有光澤,脈象很快消失,舌頭紫暗無津液,這說明患者本身陰虛,情緒鬱結,陽氣內盛,體液消耗,雖然是感受了暑邪,但不能使用一般的治療暑邪的藥物。於是孟英醫生使用了白頭翁湯,並加入雪羹、銀花、梔子、楝實,服用了幾劑藥後病情減輕。接著去除雪羹,加入生地黃、肉蓯蓉、柿餅、藕汁,病情穩定。
之後,孟英醫生改用甘草、小麥、大棗,加上西洋參、生地黃、肉蓯蓉、竹茹、當歸、芍藥、葡萄乾,用藕湯煎服,調理體質,最終痊癒。
王葦塘患久瀉,醫生使用了枳實、厚樸、檳榔、山楂等藥物,服用幾劑藥後,四肢冰冷出汗,完全不能進食,脘腹脹滿疼痛,小便時也疼痛。全家人都非常擔心。孟英醫生診脈,脈象細澀,舌頭紅絳無津液。這是因為年紀大了陰虛,暑邪損傷津液,況且平時飲食清淡,胃液不足,再加上燥熱的藥物,津液怎麼能承受得了?於是孟英醫生使用了沙參、銀花、肉蓯蓉、白芍藥、石斛、木瓜、甘草、楝實、扁豆花、鮮稻根等藥物。
疼痛和脹滿逐漸減輕,出汗停止,四肢溫暖。於是又加入生地黃、阿膠、麥冬、柿餅、葡萄乾等藥物滋養身體,結果痢疾停止,飲食也恢復正常。只是舌頭顏色直到一個月後才恢復正常,可見陰液的補充是多麼困難。
沈緩齋的母親患久瀉,大便顏色發白,醫生使用了溫補的方法治療,病情卻日益加重,腹部脹滿昏迷,湯水也喝不下。孟英醫生診斷為暑熱所致。於是使用黃芩、黃連、滑石、厚樸等藥物。沈緩齋擔心母親年紀大,而且平時就患有脘腹疼痛,怎麼能用苦寒的藥物呢?孟英醫生反覆解釋,沈緩齋才讓母親服用半劑藥,病情果然減輕,服用幾劑藥後就痊癒了。像這樣的病例很多,但是那些固執己見的人,即使你再怎麼詳細解釋,他們也不願意接受,實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