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68)
一、內科 (68)
1. 霍亂
或問半癡曰:既肝鬱於土而食不下行矣,何以干矢自遺而不覺乎?半癡謂:胃與大腸,原一氣相貫,惟其食滯於胃而不化,似與大腸氣不相貫。故廣腸之宿糞出而不覺。經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是亦變也。所謂不足者,非言中氣虛也。以中氣為病所阻,則不足於降濁升清之職,故溲便為之改常也。
因思霍亂之吐瀉無度,乾霍亂之便閉不行,皆變也。皆中氣為病所阻,而不足於降濁升清之職也。設疑不足為虛,則諸霍亂皆當補中氣為治矣。此說與前釋「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說,可以互證。
八月初,秋陽正烈,姚歐亭,初七日忽然身熱嘔瀉,白苔滿布,神憊不支,腹痛汗頻,音低溺澀。先與:(人)參,(黃)連,(法半)夏,(厚)樸,(竹茹),滑(石),苡(仁),蘇(葉),蠶砂,扁豆葉,二劑,熱退神清,而左脈仍弦,關上高,嘔酸無寐,手足振惕。
客邪雖解,土受木乘也,去滑(石)、(厚)樸、蠶砂、扁豆葉,加茯神、蛤殼、紫菜、綠豆、白蔻仁,三劑,苔化能眠,知飢瀉減。去(白)蔻仁、蛤(殼),加菖蒲、白朮,五劑而痊。此霍亂之開闔失常,中樞為邪所亂也。前案之開闔無權,中虛不能主持也。同是一人,先後一虛一實,正可互勘。
至於前病愈後之嘔瀉振惕,乃為風暑乘虛擾中之霍亂證。
朱鳴岐,患下利轉筋。醫見肢冷,即投溫補,服藥即吐,既而呃忒不已。溫補加峻,病日以危,延至九朝。孟英按脈,左至弦滑,右弱不應指,苔黃厚而膩濁,小水不行,臍上拒按。因謂曰:病原不重,誤藥致劇。命不應死,幸而得吐。與:枳(實),桔(梗),(黃)芩,(黃)連,(竹)茹,(半)夏,(紫)蘇,(連)翹,蘆根,枇杷葉,滑石,開痰行氣,舒結通陽。兩劑呃果止,而遍身赤癍。
又二劑,燥矢下而苔化溺行,右脈漸振,隨以清肅法調養而瘥。
此證若初治得法,一二劑可愈。舉世以瀉證、吐證、霍亂證、霍亂轉筋證皆為寒證,往往不察病情,輒投熱藥,今見肢冷而右脈軟弱,彼方以為虛寒的據,況服藥即吐,呃忒隨來,以為霍亂轉筋而見呃忒,惶惶然以為虛脫之象,故溫補日以加峻,縱使一蹶不起,病者無怨,醫家不悔(悟),授受相承,伎倆如是,良可慨已。
此外,如胸腹疼痛,瘧疾哮喘,經阻產後等證,世俗亦多指為寒病,雖以熱藥剎(殺)之不知。呃忒則尤多枉死。孟英嘗治一角妓,患呃累日。此因破身太早,固是虛證,然血去陰傷,豈可反以溫燥助熱,遂至下焦不攝。妓性畏藥,用一味雞子黃,連進數服而安。
白話文:
霍亂
有人問半癡說:既然肝氣鬱結於脾土,導致飲食停滯於胃而不能向下運行,為什麼還會不自覺地遺失大便呢?半癡回答說:胃和大腸原本是一氣相通的,只是因為食物停滯於胃而未消化,好像與大腸之氣不相流通,所以大腸裡宿便排出而不自覺。經書上說:「中氣不足,小便和大便都會發生變化。」這也是一種變化。所謂「不足」,並不是說中氣虛弱,而是因為中氣被病邪阻礙,不能夠很好地完成降濁升清的功能,所以小便和大便才會改變常態。
由此可知,霍亂的嘔吐洩瀉無度,以及乾霍亂的大便秘結不通,都是因為中氣被病邪阻礙,不能夠很好地完成降濁升清的功能所致。如果把「不足」理解為虛弱,那麼所有霍亂都應該以補益中氣為治療方法。這種說法與先前解釋的「邪氣所聚集的地方,其氣必然虛弱」的說法可以相互印證。
八月初,秋陽正盛,姚歐亭在初七日突然發熱、嘔吐、腹瀉,舌苔白膩,精神萎靡,腹痛、汗多,聲音低沉,小便困難。先給他服用人參、黃連、半夏、厚樸、竹茹、滑石、薏苡仁、蘇葉、蠶砂、扁豆葉,兩劑藥後,發熱退去,精神好轉,但左脈仍然弦細,關脈高亢,嘔吐酸水,不能入睡,手足震顫。
雖然客邪已解,但脾土仍然受到肝木的克制。於是去掉滑石、厚樸、蠶砂、扁豆葉,加入茯神、蛤殼、紫菜、綠豆、白蔻仁,三劑藥後,舌苔轉化,能夠入睡,感覺飢餓,腹瀉減輕。之後去掉白蔻仁、蛤殼,加入菖蒲、白朮,五劑藥後痊癒。這說明霍亂是因開闔失常,中樞被邪氣擾亂所致。之前的案例則是因為開闔失常,中氣虛弱,不能主持臟腑功能。同一個人,先虛後實,正好可以互相印證。
至於疾病痊癒後出現的嘔吐、腹瀉、震顫,是風暑乘虛而入,擾亂中氣所致的霍亂證。
朱鳴岐患了下痢伴隨轉筋。醫生見他肢體冰冷,就用溫熱補益的藥物治療,服藥後立即嘔吐,而且呃逆不止。於是繼續加大溫補藥物的劑量,病情日益危重,延誤至九天。孟英診脈後發現,左脈弦滑,右脈弱而無力,舌苔黃厚膩濁,小便不通,肚臍上方按壓疼痛。於是說:病情本不嚴重,是錯誤的藥物治療加重了病情。病人命不该绝,幸好能嘔吐出來。於是給他服用枳實、桔梗、黃芩、黃連、竹茹、半夏、紫蘇、連翹、蘆根、枇杷葉、滑石,以開痰行氣,舒肝解鬱,通利陽氣。兩劑藥後,呃逆停止,但全身出現紅疹。
又服用兩劑藥,大便通暢,舌苔轉化,小便恢復正常,右脈逐漸有力,隨後用清熱解毒的方法調理,病情痊癒。
這個病例如果一開始治療方法得當,一兩劑藥就能治癒。世人往往把瀉證、吐證、霍亂證、霍亂轉筋證都當作寒證,常常不察病情,就用溫熱藥物治療。現在這個病人肢體冰冷,而右脈軟弱無力,他們就認為是虛寒,而且服藥後立即嘔吐,呃逆隨之而來,就認為是霍亂轉筋而出現呃逆,惶恐地認為是虛脫的表現,所以溫補藥物日益加重,即使病人一命嗚呼,病人沒有怨言,醫生也不後悔,這種師徒相承,醫術如此,真是令人嘆息。
此外,像胸腹疼痛、瘧疾、哮喘、經閉、產後等疾病,世俗也多認為是寒症,雖然用溫熱藥物治療,卻不知道其害。而呃逆更是導致很多人枉死的罪魁禍首。孟英曾經治療一個妓女,患呃逆多日。這是因為她破身太早,確實是虛證,但是血虛陰傷,怎麼能用溫熱燥烈的藥物助長其熱呢?這樣會導致下焦不能固攝。妓女害怕服藥,就用單味雞蛋黃,連續服用幾次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