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59)
一、內科 (59)
1. 腹痛腹脹
而若舟堅信不疑。孟英識定不惑。寒熱漸息,攻衝亦止。按其腹尚堅硬,時以龍薈滾痰丸緩異之,飲食遞加,漸次向愈。若舟善作隸,因集《詩品》書一聯以贈孟英云:
「古鏡照神,是有真宰。
明漪絕底,如見道心」。蓋頌其隔垣之視也。
石子章,患腹脹,朱某與大劑溫補之藥,殊若相安,孟英見而非之。彼云:服之略不助脹,正須多服圖痊,君何疑耶?孟英曰:形瘦脈數,舌色乾紅,此為陰虛熱脹。昔年有範次侯室及楊改之如君(妾)之恙,皆類此,多醫攻補追施,病無小效,吾以極苦泄熱,微辛通絡之法,投之應手而瘳。今子病初起,脹不礙食,症非氣分可知。
而彼誤信溫補不助脹,遂服之不疑。不知陰愈耗,絡愈痹,脹雖不加,而肌則愈削,脈愈數,干嗆氣急,與女子之「風消」、「息賁」何以異耶?尋果不起。按喻氏始信「男子亦有血蠱證」,可見男女雖別,而異中有同,同中有異。臨證者不可膠柱鼓瑟。
許某,於醉飽後,腹中脹悶,大便不行,自恃強壯,仍飲酒食肉。二日後,腹痛,猶疑為寒,又飲火酒,兼吸「洋菸」,並小溲不通,繼而大渴引飲,飲而即吐,而起居如常也。四朝,走懇孟英診之:脈促歇止,滿舌黃苔,極其穢膩,而體豐肉顫,症頗可危。因婉言告之曰:不過停食耳,且飲山楂神麯湯可也。
午後始覺指冷倦怠,尚能坐轎出城,到家氣逆,夜分痰升,比曉,胸腹額上俱脹裂而死。蓋知下之不及,故不予藥也。
宋氏婦,患感反復,已經向愈。忽然腹脹,上至心下,氣喘,便瀉,溺閉,湯飲不能下咽,自汗不能倚息。家人惶惶,且極貧,不能延診,走乞孟英擬方挽救。因以:桂枝,石膏,旋(復),赭(石),杏(仁),(厚)樸,(黃)芩,半(夏),黃連,通草為劑,果覆杯而病若失。張養之目擊,嘆為神治。
白話文:
腹痛腹脹
某舟堅信孟英的診斷,孟英確診後,患者寒熱漸退,腹痛也停止了。但腹部仍堅硬,孟英便時常給他服用龍薈滾痰丸緩解病情,並逐漸增加他的飲食,病情也逐漸好轉。舟善於書法,寫了一副對聯贈予孟英:「古鏡照神,是有真宰;明漪絕底,如見道心。」以此讚頌孟英如同隔牆看透病情的本領。
石子章患有腹脹,朱某給他用了大量的溫補藥,病情看似穩定,但孟英卻不同意這種治療方法。他認為藥物對腹脹並無幫助,需要大量服用才能痊癒,這是不對的。孟英指出,病人形體消瘦,脈搏快速,舌頭乾燥發紅,這是陰虛熱脹的症狀。他回憶過去曾治療過與此類似的病人,都採用了攻補兼施的方法,卻效果不佳。他認為應該使用苦寒泄熱,辛溫通絡的方法治療。而石子章誤信溫補藥物,服用後病情未見好轉,反而陰液耗損,經絡阻塞,雖然腹脹沒有加重,但身體日漸消瘦,脈搏越來越快,呼吸急促,如同女子患有的「風消」、「息賁」一樣,最終不幸去世。這也說明了喻氏所說的「男子亦有血蠱證」,男女雖然不同,但也有相同之處,臨證時不可死搬硬套。
許某在醉酒飽食後,腹部脹悶,大便秘結,他自認為身體強壯,仍然飲酒吃肉。兩天後,腹痛加劇,誤以為是受寒,又喝了烈酒,還抽「洋菸」,小便不通,接著又口渴大量飲水,飲水後又嘔吐,但其他生活起居如常。四天後,他來找孟英求診,孟英診脈發現脈搏忽快忽慢,舌苔滿布黃厚膩苔,病情十分危急,但他體型肥胖,肌肉顫抖。孟英委婉地告訴他,這只是食物積滯,喝點山楂神麴湯就可以了。
然而下午許某感到手指冰冷、疲倦,雖然還能坐轎出城,但回家後氣逆,夜裡痰液湧上,天亮前,胸腹額頭都脹裂而死。孟英之所以沒有給他用藥,是因為他判斷藥物下行不及。
宋氏婦女患病反覆,病情已接近痊癒,卻突然腹脹,脹痛上達心窩,氣喘,大便稀溏,小便不通,湯水都喝不下,自汗不止,無法臥床休息。家人十分焦慮,又非常貧困,無法請醫生,只好向孟英求救。孟英開出處方:桂枝、石膏、旋覆花、赭石、杏仁、厚樸、黃芩、半夏、黃連、通草。服藥後,病情迅速好轉。張養之親眼目睹,讚歎孟英醫術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