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維

《回春錄》~ 一、內科 (52)

回本書目錄

一、內科 (52)

1. 厥證

許滇生之媳,為阮芸臺太傅之女孫,在都因喪子悲哀,患發厥。屢服補劑,以致汛愆。或疑為娠。孟英曰:脈雖弦數以滑,乃痰挾風陽而為厥也。與「大劑蠲痰熄風,舒郁清營」之劑,漸以獲愈。

丁酉中秋夜,牙行張鑑錄,年逾花甲,猝僕於地。急延孟英脈之,弦滑而大。曰:痰、氣、食相併而逆於上也。先以烏梅擦開牙關,橫一竹箸於口,灌以淡鹽薑湯,隨以鵝翎探之。太息一聲而蘇,次與調氣和中而愈。後數年以他疾終。

秋初,家慈猝僕於地。孟英診之,脈浮弦以滑。用:羚羊角,膽星,牡蠣,石菖蒲,丹參,茯苓,鉤藤,桑葉,貝母,橘紅,蒺藜等以順氣、蠲痰、熄風、降火而痊。

癸卯春前數日,忽作欠伸而厥。孟英切脈,微弱而弦。曰:病雖與前相似,而證則異矣。以:高麗參,白朮,何首烏,山茱萸,枸杞,桑椹,石斛,(淮)牛膝,蒺藜,橘紅,牡蠣等,鎮補、攝納以瘳。余謂此等症,安危在呼吸之間,觀前後猝僕數案,可見其辨證之神,雖古人,不多讓,況世俗之所謂醫乎。

家慈兩次類中,予皆遠出,微孟英,吾將焉活?感銘五內,聊識數言,惟願讀是書者,體其濟世之心,臨證得能如是,將胥天下之沉疴而盡起矣。

祝叟,年近古稀,己亥春赴席,忽仆地痰湧,肢強眼斜,舌謇不語。外科王瑞芝薦孟英視之,投六君子湯加蠍稍、羚羊角、膽星、石菖蒲、竹瀝、薑汁而瘳。

沈新予令岳母,陡患昏厥,速孟英視之,病者樓居,酷熱如蒸。因曰:此陰虛肝陽素盛之體,暑邪吸入包絡,亟宜移榻清涼之地。隨以紫雪(丹)一錢,新汲水調下可安。而病者自言手足已受縲紲,堅不肯移。家人驚以為祟,聞而束手。孟英督令移之,如法灌藥,果即帖然。

胡次瑤婦,陡患肢麻昏眩,以為「急痧」。孟英視之,面微紅,音低神憊。睛微赤,舌色微黃,足微冷,身微熱,胸微悶,脈微弦。曰:乃本元素弱,謀慮縈思,心火上炎,內風隨以上僭,豈可誤作痧閉,妄投香散之藥哉?以:人參,龍(骨),牡(蠣),菖(蒲),(黃)連,石英,麥冬,小麥,竹葉,蓮子心為方,兩啜而瘥。尋與平補善其後。

白話文:

許滇生的媳婦,是阮芸臺太傅的孫女,在京城因為喪子過於悲傷,得了厥症。多次服用補藥,導致月經週期紊亂。有人懷疑她懷孕了。孟英說:她的脈象雖然弦數而滑,是痰挾帶風陽引起的厥症。我給她開了「大劑蠲痰熄風,舒郁清營」的藥方,她就漸漸痊癒了。

丁酉年中秋夜,牙行的張鑑,年過六十,突然倒在地上。家人趕緊請孟英來診脈,發現脈象弦滑而大。孟英說:這是痰、氣、食積聚在一起向上衝逆所致。他先用烏梅擦開張鑑的牙關,在嘴裡橫放一根竹筷,灌入淡鹽薑湯,接著用鵝毛探入喉嚨。張鑑長嘆一聲就甦醒了,之後服用調氣和中的藥方就痊癒了。過了幾年,因為其他疾病去世。

秋天剛開始,我的母親突然倒在地上。孟英診脈,脈象浮弦而滑。他開了羚羊角、膽星、牡蠣、石菖蒲、丹參、茯苓、鉤藤、桑葉、貝母、橘紅、蒺藜等藥材,用來順氣、化痰、熄風、降火,母親就痊癒了。

癸卯年春天前幾天,忽然出現打哈欠而昏厥的症狀。孟英診脈,發現脈象微弱而弦。他說:雖然病症和之前相似,但病因卻不同。他開了高麗參、白朮、何首烏、山茱萸、枸杞、桑椹、石斛、牛膝、蒺藜、橘紅、牡蠣等藥材,用來鎮定補氣、收斂納氣,病就好了。我認為這種病症,安危只在一呼一吸之間。看看前面幾次突然倒地的病例,就可以看出孟英辨證的精妙,即使是古代名醫,也不過如此,更何況是現在那些庸醫呢?

我的母親有兩次類似中風的症狀,我都不在家,幸虧有孟英,不然我該怎麼辦呢?我感激在心,寫下這些話,只希望讀到這本書的人,能夠體會孟英濟世救人的心,在診病時能夠像他一樣,那麼天下所有的沉疴痼疾都會被治癒了。

祝老先生,年近七十,己亥年春天赴宴,突然倒地,口吐痰涎,肢體僵硬,眼睛斜視,說不出話。外科醫生王瑞芝推薦孟英去看病,孟英開了六君子湯,加上蠍子稍、羚羊角、膽星、石菖蒲、竹瀝、薑汁,老先生就痊癒了。

沈新予的岳母,突然昏厥,趕緊請孟英來看病。病人住在樓上,天氣悶熱如蒸籠。孟英說:這是陰虛肝陽過盛的體質,暑邪入侵包絡,應該趕緊把她移到陰涼的地方。接著給她服用一錢的紫雪丹,用剛打上來的新水調服,病人就能平安了。可是病人說她感覺手腳被繩子束縛住了,堅決不肯移動。家人驚恐地認為是鬼怪作祟,束手無策。孟英督促他們把病人移到陰涼處,按照他的方法灌藥,病人果然立刻就平靜下來了。

胡次瑤的妻子,突然四肢麻木、頭暈目眩,以為是得了「急痧」。孟英診察後發現她臉色微紅,說話聲音低弱,精神疲憊,眼睛稍微發紅,舌苔微黃,腳稍微冰冷,身體微微發熱,胸口悶悶的,脈象微弦。孟英說:這是她本身體質虛弱,思慮過多,心火上炎,內風隨著心火上竄,怎麼能誤認為是痧閉呢?如果亂用香散之類的藥物就錯了!他開了人參、龍骨、牡蠣、菖蒲、黃連、石英、麥冬、小麥、竹葉、蓮子心等藥材,病人喝了兩次就好了。之後又給她開了平補的藥方來善後。

2. 脫證

甲申夏,予於登廁時,忽然體冷汗出,氣怯神疲。孟英視之曰:陽氣欲脫也。猝不及得藥。適有三年女佩姜一塊。約重四至五錢,急煎而灌之,即安。後用培補藥,率以(人)參,(黃)耆,(白)術,(炙)草為主,蓋氣分偏虛也。

鄭九,經越醫陳六順診治,服藥後汗出昏狂,精流欲脫。孟英切其脈,既散且亂,沉取極細。曰:此證頗危,生機僅存一線。亦斯人陰分素虧,不可盡謂桂、附之罪也。以:元參,生地,知母,黃柏,白芍,石斛,百合,甘草,梔子,桑枝,龍骨,牡蠣,鹽水炒豆豉,為大劑灌之,下咽即安。次日,去梔、豉、甘草、加龜版、鱉甲、鹽水炒橘紅,服十餘帖而康。

白話文:

在甲申年夏天,我在上廁所時,忽然感到身體冰冷、冒冷汗,呼吸微弱、精神疲憊。孟英看了我的狀況說:「這是陽氣快要脫離身體的現象。」當時情況緊急,來不及吃藥。剛好有個三歲女孩身上帶著一塊薑,大約重四到五錢,我趕緊拿來煎湯灌下去,立刻就沒事了。之後我用補養的藥方,主要以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為主,因為我的氣虛比較嚴重。

另外,鄭九經過越醫陳六順診治,吃藥後反而汗出不止、意識不清、胡言亂語,精液也快要流失,呈現虛脫的狀況。孟英替他把脈,發現脈象散亂無力,按下去又極為細微。他說:「這個病很危險,生機只剩下一線。也是這個人陰液平時就不足,不能完全怪罪桂枝、附子這些藥。」於是開了:玄參、生地、知母、黃柏、白芍、石斛、百合、甘草、梔子、桑枝、龍骨、牡蠣,用鹽水炒過的豆豉,熬成大劑量灌下去,藥一入口病情就穩定下來。隔天,去掉梔子、豆豉、甘草,加入龜板、鱉甲、用鹽水炒過的橘紅,再吃了十幾帖藥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