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53)
一、內科 (53)
1. 痹證
某媼,年六十餘,患腰腿串痛,聞響聲,即兩腿筋掣不可耐,且必二、三十次。臥榻數載,諸藥罔效。孟英察脈沉弦,苔膩便秘。亦因廣服溫補而致病日劇也。與:雪羹,羚(羊角),楝(實),膽星,橘絡,竹瀝,絲瓜絡,吞礞石滾痰丸及當歸龍薈丸,四劑,大瀉數十次,臭韌異常,筋掣即已。乃去二丸,加(山)梔、(黃)連、羊藿,服六劑。
即健飯而可扶掖以行矣。
某嫗,患腰痛脹欲捶,多藥不效。孟英視其形雖羸瘦,而脈滑痰多,苔黃舌絳。曰:體虛病實,溫補非宜。苟不攻去其痰,徒以疲藥因循,則病益實,體益虛。糜帑勞師,養成寇患,豈治病之道哉?先以:雪羹(湯)加竹茹、楝實、綠萼梅、杏仁、花粉、橘紅、茯苓、旋覆,吞控誕丹,服後果下膠痰,三進而病若失。嗣予調補獲痊。
牙行王炳華室,夏患臂痛。孫某曰:風也。服參、耆、歸、芍數帖,臂稍愈而脘痛。孫曰:寒也。加以桂、附,痛不止而漸覺痰多。孫曰:肝腎不足也,重用熟地、枸杞,令其多服取效。不料愈服愈劇,漸至昏厥。孫尚以為藥力之未到,病體之久虛,前方復加重,甚而時時發厥。
始請孟英診之,脈沉而有弦滑且數之象。乃謂炳華曰:此由過投溫補,引動肝風,煽其津液為痰,痰復乘風而上,此暈厥之所由來也。餘波則奔流經絡,四肢因而抽搐,陽氣盡逆於上,宜乎鼻塞面浮。濁氣不能下達,是以便滯不飢。炳華曰:(先生真)神見也。溫補藥服凡三月矣,不知尚可救乎?孟英曰:不疑吾藥,猶有望焉。
遂予大劑甘寒熄風化飲,佐以涼苦泄熱清肝,厥果漸止,而各恙遞蠲,兩月後,康復如常。
某,勞力人,陰分素虧,驟感風濕,兩膝刺痛痠軟,不能稍立。孟英以六味地黃湯加獨活、豆卷,一劑知,二劑已。
徐月岩室,患周身麻木,四肢癱瘓,口苦而渴,痰冷如冰,氣逆欲嘔,汛愆腹脹。頻飲極熱薑湯,似乎暢適。深秋延至季冬,服藥不愈。孟英診脈:沉弦而數。因問曰:溺熱如火乎?間有發厥乎?病者唯唯。
遂以:雪羹,旋(復),赭(石),梔(子),楝(實),(竹)茹,(石)斛,知母,花粉,桑枝,羚羊(角),橄欖,蛤殼為方,送下當歸龍薈丸,服之遞減,二十劑,即能起榻。乃去羚(羊角)、赭(石),加洋參、生地、蓯蓉、藕(汁),投之漸愈。
高某,患兩膝筋絡痠痛,略不紅腫,臥則痛不可當,徹夜危坐。孟英切脈,虛細,苔色黃膩,咽燥溺赤。與:知(母),(石)斛,梔(子),楝(實),牛膝,豆卷,桑枝,竹瀝為方,送虎潛丸,旬日而瘳。
謝譜香,素體陰虛,忽患環跳穴痛,始而下及左腿,繼而移於右腿,甚至兩足轉筋,上衝於腹間,或痛自乳起,下注於髀,日夜呼號,肢冷自汗,略難反側。醫見其血不華色,輒投補劑。迨仲春孟英自江西歸,診脈弦軟微滑,畏熱知飢,溲赤便堅,舌紅不渴。乃陰虛而痰氣滯於厥陰也。
白話文:
某位老婦,年約六十多歲,患有腰腿串痛的毛病,痛起來會聽到響聲,接著兩腿筋脈會像被拉扯一樣難以忍受,而且這種情況一定會連續發生二、三十次。她臥床好幾年,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孟英診斷她的脈象是沉弦,舌苔膩且有便秘,認為是因為長期服用溫補藥物導致病情加劇。於是開立藥方:雪羹、羚羊角、苦楝子、膽南星、橘絡、竹瀝、絲瓜絡,並搭配礞石滾痰丸和當歸龍薈丸。服藥四劑後,病人劇烈腹瀉數十次,排出又臭又黏稠的穢物,腿部抽筋的情況立刻停止。之後去除礞石滾痰丸和當歸龍薈丸,改加梔子、黃連、淫羊藿,再服六劑。 病人就能正常吃飯,而且可以被人攙扶著走路了。
另有一位老婦,患有腰痛,痛到想捶打,吃了很多藥也沒用。孟英看她雖然體型瘦弱,但脈象滑,痰多,舌苔黃且舌頭呈現絳紅色。孟英說:「這是體虛而病邪實的狀況,不適合用溫補的方式治療。如果不用藥攻去痰濕,只是用虛弱的藥物來拖延,只會讓病邪更強盛,身體更虛弱。白白浪費錢財人力,養大禍患,這哪是治病的方法呢?」於是先開立藥方:雪羹湯,加入竹茹、苦楝子、綠萼梅、杏仁、花粉、橘紅、茯苓、旋覆花,並搭配控涎丹。服藥後,果然排出黏稠的痰液,連續服用三次,病就好像消失了一樣。之後再用藥調理補養就痊癒了。
牙行王炳華的妻子,夏天時手臂疼痛。孫某說是風邪引起的,給她服用人參、黃耆、當歸、芍藥等藥,手臂稍微好轉,但卻開始胃痛。孫某又說是寒邪引起的,就加了桂枝、附子,結果疼痛沒有停止,反而覺得痰越來越多。孫某又說這是肝腎不足,於是大量使用熟地、枸杞,要她多服用才能見效。沒想到越吃越嚴重,甚至出現昏厥。孫某還認為是藥效還沒發揮,身體太過虛弱,就又把之前的藥方加重,結果病人時常發作昏厥。
後來請孟英診斷,發現脈象沉且有弦滑數的現象。孟英對炳華說:「這是因為過度服用溫補藥物,引動肝風,使津液變成痰,痰又隨著風邪上行,這就是暈厥的原因。剩餘的風邪則會流竄到經絡,造成四肢抽搐。陽氣都往上逆行,所以才會鼻塞、臉浮腫。濁氣無法向下,所以大便不通、沒有食慾。」炳華說:「先生真是神醫啊!溫補藥吃了三個月了,不知道還能不能救治?」孟英說:「如果相信我的藥,還有希望。」
於是開立大劑量的甘寒藥方,用來熄滅肝風、化解痰飲,再搭配涼苦藥泄熱清肝。服藥後,昏厥的情況逐漸停止,其他各種不適也跟著消除,兩個月後,就恢復到跟平常一樣了。
某個勞力工作的人,原本體質陰虛,突然感到風濕侵襲,兩膝刺痛痠軟,無法站立。孟英用六味地黃湯,加上獨活、豆卷,服藥一劑就感覺好轉,兩劑就痊癒了。
徐月岩的妻子,患有全身麻木,四肢癱瘓,口苦口渴,痰冷如冰,氣逆想吐,月經失調且腹脹。她頻繁喝很燙的薑湯,似乎感覺比較舒服。從深秋拖到冬天,吃藥都沒有好轉。孟英診斷她的脈象是沉弦而數。於是問:「小便像火一樣熱嗎?有時會昏厥嗎?」病人回答說是。
於是開立藥方:雪羹、旋覆花、赭石、梔子、苦楝子、竹茹、石斛、知母、花粉、桑枝、羚羊角、橄欖、蛤殼,並搭配當歸龍薈丸服用。服藥後病情逐漸減輕,服用二十劑後,就能下床活動了。之後去除羚羊角、赭石,改加西洋參、生地、肉蓯蓉、藕汁,服用後就逐漸痊癒了。
高某,患有兩膝筋絡痠痛,沒有紅腫,躺下時疼痛難以忍受,整夜只能坐著。孟英診脈,發現脈象虛細,舌苔黃膩,咽喉乾燥,小便赤黃。於是開立藥方:知母、石斛、梔子、苦楝子、牛膝、豆卷、桑枝、竹瀝,搭配虎潛丸服用,十天左右就痊癒了。
謝譜香,原本體質就陰虛,突然患了環跳穴疼痛,一開始疼痛向下延伸到左腿,接著又轉移到右腿,甚至兩腳抽筋,向上衝到腹部,有時疼痛從胸部開始,向下延伸到大腿,日夜呼喊,四肢冰冷且自汗,稍微翻身都很困難。醫生看她面色蒼白,就使用補藥,一直到仲春孟英從江西回來,診斷脈象是弦軟微滑,怕熱卻感到飢餓,小便赤黃,大便乾硬,舌頭紅但不口渴。判斷是陰虛,而且痰氣鬱滯在厥陰經。
於是開立藥方:肉蓯蓉、鼠屎、竹茹、絲瓜絡、橘核、茴香炒當歸、吳茱萸炒黃連、川椒炒烏梅、延胡索炒苦楝子、海蛤殼、鳧茈。病人服用一劑後疼痛就減輕,喝幾口就感到舒服,接著再服用虎潛丸加秦艽就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