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39)
一、內科 (39)
1. 痰證
一診:上擬方案,來差星夜齎回,於十六日到宜(黃縣),素園讀案狂喜,以為洞見臟腑,必欲孟英一診,以冀霍然。遂夤夜備輿,專丁持函,求孟英暫緩歸期。醞香(因)篤於情誼,(亦)再四勸駕,並囑四令郎偕行。
孟英迫於情不可卻,二十二日抵宜(黃縣)署,初診案云:證窬二十年,右脅積氣,有升無降,飲阻不宣,嘔逆減餐,亦將半載,二便非攻不暢,容色改換不常,口苦吞酸,苔黃舌絳,渴喜冷飲,畏食甘甜。以甘能緩中,冷堪沃熱,病機於此逗根,根深難即蠲除,標實本虛,求痊匪易。
據述,脈亦屢遷,似無定象。夫既流善幻,顯屬於痰。茲按脈:左緩滑,右軟遲,兩尺有根,不甚弦澀,是汛愆因乎氣阻,尚未至陰血之枯。春令肝木乘權,胃土久受戕克,病已入絡,法貴緩通,通則不痛,腑以通為補。法難時變,不能捨「通」字以圖功。布鼓雷門,諸希教正。
沙參(八錢),鮮竹茹(四錢),青黛(五分),旋覆(三錢),酒炒黃連(六分),白前(一錢),生白蒺(藜,三錢),紫菀(一錢),海石(五錢),川楝肉(三錢),川貝(一兩),黑梔(三錢)
另以:生蛤粉,生冬瓜子,蘆根,蘆菔各一兩,絲瓜絡(五錢),漂(海)蟄(二兩),柿蒂(十個),先煮水,代湯煎藥,蔥須二分後下。
再診:左脈如昨,兼弦,右寸亦轉緩滑,中脘氣漸下降,二便欲解不行,蓋升降愆常,樞機窒澀,由乎風陽浮動,治節橫斜,肺既不主肅清,則一身之氣皆滯也。輕可去實,先廓上游。
前方去海石,加栝蔞三錢、枳實一錢。
三診:脈來較靜,小溲漸行,雖未更衣,已能安穀,濁得下行,導以清通。
前方去貝(母)、楝(肉),加歸尾錢半、桃仁十粒、送服導水丸十粒。
四診:腿涼便滯,氣少下趨,顴面時紅,火炎上僭,兩脅較熱,絡聚痰瘀。疊授清宣,更衣色黑,噫氣漸罷,酸水不吐,納穀頗增,脈稍和緩。法仍緩導,冀刈根株。
前方去枳實、歸尾,減導水丸五粒。
五診:各恙皆減,眠食漸安,火猶易升,頭痛面赤,頰(頸)酸結核,脅熱未蠲,脈漸柔和,且參清養。
前方去白前、青黛、紫菀、黃連,加銀花、貝母、黃菊(花)、丹參、陳細茶、橄欖。
六診:積痰下降,頸核漸平,舌紫口乾,卯辰熱僭,陰虛木旺,氣道尚未肅清。養血靖風,自可使其向愈。
前方去陳細茶、蔥須,加石斛。
留贈善後方:(便色轉正後,用此。)
沙參(八錢),冬蟲夏草(二錢),女貞(三錢),丹參(三錢),鮮竹茹(四錢),川斛(五錢),鹽水泡橘紅(八分),黃菊(三錢),旋覆(三錢),黑梔(仁,三錢),川貝(四錢),金鈴肉(錢半),另以:炙鱉甲,漂(海)蟄(各一兩),葦根(二兩),絲瓜絡(五錢),煮湯代水煎藥。
白話文:
痰證
第一次診斷:上頭擬定的治療方案,差人星夜兼程送回,十六日到達宜黃縣。素園讀完診斷書後狂喜,認為醫生洞察了臟腑病理,一定要讓孟英醫生再診一次,希望病情能霍然而癒。於是連夜準備車馬,專人送函,請求孟英延緩歸期。因著深厚的友誼,醞香一再勸孟英留下來,並囑咐四個兒子同行。
孟英因情面難卻,二十二日到達宜黃縣衙署。初診記錄如下:病情纏綿二十年,右脅肋積聚氣滯,氣機上升而不下降,飲水受阻不通暢,嘔吐反胃,食慾減退,已有半年之久,大小便都不通暢,面色萎黃,時好時壞,口苦吞酸,舌苔黃厚,舌質紅絳,口渴喜喝冷飲,害怕吃甜食。因為甘味能緩解胃中之氣,冷飲能滋潤燥熱,病機就在這裡纏繞生根,病根深在,難以很快清除,病情屬標實本虛,痊癒不易。
根據患者敘述,脈象也多次變化,似乎沒有固定的脈象。既然脈象多變虛幻,顯然屬於痰證。現在按脈診斷:左脈緩滑,右脈軟遲,兩尺脈有力,不甚弦澀,這是因為氣機阻滯導致的異常,尚未發展到陰血枯竭的程度。春天肝木旺盛,胃土長期受到克制,病邪已經侵入經絡,治療方法貴在緩慢疏通,通則不痛,腑氣通暢就是補益。治療方法要隨著病情變化而調整,不能捨棄「通」這個字來追求療效。謹此呈上,敬請指正。
處方:沙參八錢,鮮竹茹四錢,青黛五分,旋覆花三錢,酒炒黃連六分,白前一錢,生白蒺藜三錢,紫菀一錢,海石五錢,川楝子肉三錢,川貝母一兩,黑梔子三錢。
另用:生蛤粉一兩,生冬瓜子一兩,蘆根一兩,蘆菔子一兩,絲瓜絡五錢,海蜇二兩,柿蒂十個,先煎水,用此水煎藥,蔥須二分,藥煎好後再放入。
第二次診斷:左脈與上次相同,兼見弦脈,右寸脈也轉為緩滑,中脘部氣機逐漸下降,大小便想解卻解不出來,這是升降失常,氣機阻滯不通,是由於風邪陽氣浮動,治法失當,肺臟不能肅降清氣,則全身之氣都滯塞不通。可以先輕瀉實熱,先疏通上焦。
上方去海石,加栝樓三錢,枳實一錢。
第三次診斷:脈象較為平和,小便漸通,雖然還沒有完全康復,但已經能進食,濁邪向下排出,以清利通暢為主。
上方去川貝母,川楝子肉,加益母草半錢,桃仁十粒,送服導水丸十粒。
第四次診斷:腿涼,大便不通,氣虛下陷,面頰時而發紅,火熱上逆,兩脅較熱,經絡阻滯痰瘀。繼續使用清宣之法,面色轉黑,呃逆漸止,不再吐酸水,食慾增加,脈象稍和緩。治療方法仍然是緩慢疏導,希望斬草除根。
上方去枳實,益母草,減導水丸五粒。
第五次診斷:各種症狀都減輕,睡眠和飲食都逐漸恢復正常,但火熱之邪仍易上逆,頭痛面紅,頸部酸痛有結塊,脅肋熱痛未除,脈象漸趨柔和,現在應該參合清養之法。
上方去白前,青黛,紫菀,黃連,加銀花,貝母,黃菊花,丹參,陳皮,橄欖。
第六次診斷:痰濁下降,頸部結塊漸平,舌紫,口乾,寅卯時分熱邪上逆,陰虛而肝木旺盛,氣道尚未完全肅清。養血平肝,就能使病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上方去陳皮,蔥須,加石斛。
留贈善後方:(大便顏色轉為正常後,服用此方。)
沙參八錢,冬蟲夏草二錢,女貞子三錢,丹參三錢,鮮竹茹四錢,石斛五錢,鹽水泡橘紅八分,黃菊花三錢,旋覆花三錢,黑梔子仁三錢,川貝母四錢,金鈴子肉半錢。另用:炙鱉甲一兩,海蜇一兩,蘆根二兩,絲瓜絡五錢,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