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一、內科 (33)
一、內科 (33)
1. 咳嗽
及閱前服方,果雜用耆、術以助氣;二陳(湯)、故紙、附(子)、(肉)桂等以劫陰。宜乎愈補而愈劇也。
畢方來室,患痰嗽礙眠,醫予補攝,至涕淚全無耳,目閉不飢,二便澀滯,干嗽(咳)無痰,氣逆自汗,孟英切脈,右寸沉滑,左手細數而弦。乃高年陰虧,溫邪在肺,未經清化,率為補藥所錮。宜開其痹而通其胃。與:(栝)蔞,薤(白),紫菀,蔸鈴,杏(仁),貝(母),冬瓜子,甘(草),桔(梗),旋(復),(竹)茹之劑而安。逾二年,以他疾終。
趙春山司馬,向患痰嗽,自仲秋以來,屢發寒熱。吳古年從伏暑化瘧治,頗為應手。而一旬半月之後,病必復至。延至季冬,董蘭癡鹺尹,囑其質於孟英,按脈滑數,舌絳苔黃,渴飲溲赤,動則喘逆,夜不成眠,痰多畏冷,自問不起矣。孟英曰:無恐也,不過膏粱釀痰,溫補助熱。
是為病根。迨夏吸受暑邪,互相轇轕,秋半而發,勢頗類瘧。古年雖識其證,惜手段小耳。因予:羚羊(角),豆豉,連翹,薄荷,知母,花粉,竹茹,貝母,旋覆,海䖳,元參,梔子,省頭草,梨汁等藥,服五劑,熱退不畏冷。去前四味,加沙參、麥冬、葳蕤、枇杷葉,漸能安寐,各恙遞減。
再加生地,服匝月,而體健勝昔,登高不喘。司馬雲:余昔曾服參、茸大補之藥而陽痿,今服君方而沉疴頓起,乃知藥貴對證,不貴補也。
吳薇客太史令堂,患痰嗽喘逆,便秘不眠,微熱不飢,口乾畏熱。年逾六旬,多藥勿痊。孟英切其脈,右寸關弦滑而浮,左關尺細軟無神,是陰虛於下,痰實於上,微兼客熱也。攻補皆難偏任。與:(竹)茹,貝(母),旋(復),(石)斛,(海)浮石,蘆根,冬瓜子,枇杷葉,杏仁,花粉為劑,以熟地泡湯煎服,則濁藥輕投,清上滋下,是一舉兩全之策也。投匕果應,再服而大便行,漸次調養獲痊。
謝譜香,素屬陰虧,情志抑鬱,因遠行持重,而患咳逆,左脅刺痛,寸步難行,杳不知飢,臥難著枕。孟英診之,脈象弦細軟數,苔膩痰黏,便艱溲少。曰:此乃腎氣不納,肝氣不舒,肺氣不清,胃氣不降。投以:沙參,枇(杷)葉,(竹)茹,貝(母),旋(復),梔(子),龜板,鱉甲,絲瓜絡,冬瓜子,青鉛,白前,金鈴,藕肉,以熟地泡湯煎服,數劑而平,繼漸滋填向愈。
謝某,患嗽,臥難偏左。孟英切其脈,右寸軟滑。曰:此肺虛而痰貯於絡。以:葦莖,絲瓜絡,生蛤粉,貝母,冬瓜子,茯苓,葳蕤,枇杷葉,燕窩,梨肉,投之,果愈。
屠敬思,體氣素弱,去冬因子殤於痘,醫予舒郁填陰,病日以劇,僉云不治。乃延孟英診之:兩關甚數,寸上洪滑,嗽逆痰多,臥不著枕,溺赤便難,極其畏冷。是冬溫未罷,誤補熱鬱之候。世間之死於勞損者,何嘗盡是虛證?每以補藥僨事。授以廓清肺胃之藥,周身發疥,各恙漸安。蘊伏既清,始投滋養善後。不僅病愈,次年春,更得一子。
白話文:
咳嗽
以前服用過的藥方,胡亂使用了黃耆、術等藥物來助益元氣;又用了二陳湯、炙甘草、附子、肉桂等藥物來收斂陰液。所以補益越多,病情反而越嚴重。
畢某來訪,患有痰咳影響睡眠,醫生給他服用補益的藥物,結果導致涕淚全無,眼睛閉合,不想吃東西,大小便不通暢,乾咳無痰,氣逆自汗。孟英診脈,發現右寸脈沉而滑,左脈細弱而弦急。這是因為年老體虛,陰液虧損,溫邪入侵肺部,尚未清除,反而被補藥所阻滯。應該疏通阻塞,調和脾胃。於是給他開了栝樓、薤白、紫菀、貝母、杏仁、貝母、冬瓜子、甘草、桔梗、旋覆花、竹茹等藥物,病情得以緩解。兩年後,因為其他疾病而亡故。
趙春山司馬,長期患有痰咳,從仲秋以來,反覆發作寒熱。吳古年醫生根據伏暑化為瘧疾來治療,效果不錯。但半個月後,病情必會復發。到了季冬,董蘭癡醫生囑咐他向孟英求醫。孟英診脈,脈象滑數,舌頭紅絳,苔黃,口渴飲水,小便赤色,活動就氣喘逆,晚上睡不好,痰多畏冷,自覺病情危重。孟英說:不要害怕,這不過是飲食過於肥甘厚膩,導致痰濁積聚,溫熱補益的藥物加重了病情,這是病根。到夏天又感受了暑邪,寒熱交錯,到秋天發病,症狀很像瘧疾。吳醫生雖然辨證準確,但治療方法不夠徹底。於是孟英給他開了羚羊角、豆豉、連翹、薄荷、知母、花粉、竹茹、貝母、旋覆花、海藻、玄參、梔子、射干、梨汁等藥物,服用五劑後,發熱退了,也不再畏冷。然後去掉前四味藥,加入沙參、麥冬、葳蕤、枇杷葉,逐漸能睡好覺,各種症狀也減輕了。
又加入生地黃,服用一個月,身體比以前更健康,爬高也不氣喘了。司馬說:我以前服用人參、鹿茸等大補藥物,反而導致陽痿,現在服用您的藥方,沉疴頓愈,才知道用藥貴在對證,不在於補益。
吳薇客太史令堂,患有痰咳氣喘,大便秘結,失眠,微熱不飢,口乾怕熱。年過六十,服用很多藥物都沒治好。孟英診脈,發現右寸關脈弦急而滑數且浮,左關尺脈細弱無力,這是下焦陰虛,上焦痰實,兼有外感溫邪。攻邪與補益都不能偏廢。於是給她開了竹茹、貝母、旋覆花、石斛、海浮石、蘆根、冬瓜子、枇杷葉、杏仁、花粉等藥物,用熟地黃泡水煎服,這樣濁藥輕投,清利上焦,滋養下焦,一舉兩全。藥效果然很好,服用兩劑後大便通暢,漸漸調養痊癒。
謝譜香,素體陰虛,情志抑鬱,因為長途跋涉勞累,患上了咳嗽氣逆,左脅疼痛,寸步難行,一點也不想吃東西,臥床難以安枕。孟英診脈,脈象弦細軟數,舌苔膩滑,痰多粘稠,大便秘結,小便量少。他說:這是腎氣不足,肝氣不舒暢,肺氣不清,胃氣下降無力。於是給他開了沙參、枇杷葉、竹茹、貝母、旋覆花、梔子、龜板、鱉甲、絲瓜絡、冬瓜子、青黛、白前、金鈴子、藕粉,用熟地黃泡水煎服,服用了幾劑藥後症狀減輕,然後逐步滋補調養,病情痊癒。
謝某,患咳嗽,臥床時不能側臥左側。孟英診脈,右寸脈軟而滑。他說:這是肺虛,痰液停滯在經絡中。於是給他開了蘆葦莖、絲瓜絡、生蛤粉、貝母、冬瓜子、茯苓、葳蕤、枇杷葉、燕窩、梨肉等藥物,果然痊癒。
屠敬思,體質素來虛弱,去年冬天因為痘瘡喪子,醫生給他服用舒肝解鬱、滋陰填精的藥物,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大家都說沒救了。於是請孟英診治:兩關脈搏非常快,寸脈洪大而滑,咳嗽氣逆,痰多,臥床難以安枕,小便赤色,大便不通,非常怕冷。這是冬溫病邪未盡,又誤用溫熱補益的藥物,導致邪熱鬱結。世間因勞損而死的人,並非都是虛證,常常是因為誤用補藥而導致病情加重。孟英給他開了疏通肺胃的藥物,服藥後全身長疥瘡,其他症狀逐漸好轉。邪氣清除後,再服用滋補藥物調養身體。不僅病癒,第二年春天,還生了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