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三、兒科 (4)
三、兒科 (4)
1. 驚風
陳姓小兒,發熱肢搐,幼科與驚風藥,遂神昏氣促,汗出無溺。孟英至而視之,曰:暑也。令取蕉葉鋪於泥地,予兒臥之。投以:辰砂六一散加石膏、知母、西洋參、竹葉、荷花露,一劑而瘳。
繼有胡氏女,病略同,兒科云不治,因懇於孟英,亦以此法活之。
喬有南侄,甫五齡,發熱數日,醫予柴葛解肌湯一劑,肢搐而厥,目張不語。其母孀居,僅此一脈,偏求治療,毫無寸效。所親徐和甫,托王瘦石訪一擅幼科之長者。瘦石謂:宜求善於外感者。蓋人有大小,病無二致,切勿舍大方(脈)而信專科,此喻嘉言活幼金針也。盍延孟英視之?徐從之。
孟英曰:病是暑邪,治以風藥,熱得風而焰烈,津受灼以風騰。乃風藥引起肝風,再投俗尚「驚風」之劑,稚子根本不牢,而狂風不熄,拔折堪虞。與:王氏犀角地黃湯加羚羊角、生石膏、元參,桑葉、菊花、銀花、牡蠣、知母、麥冬、竹葉諸藥,數服而痊。
白話文:
陳姓小孩,發燒且四肢抽搐,小兒科醫生給予治療驚風的藥物後,反而變得神智不清、呼吸急促、大量流汗且無法排尿。孟英來診視後,說:「這是中暑。」便叫人取香蕉葉鋪在泥地上,讓小孩躺在上面。給予他辰砂六一散加上石膏、知母、西洋參、竹葉、荷花露等藥物,吃一劑就好了。
後來有個胡姓女孩,病情與之前的小孩類似,小兒科醫生說沒救了,因此懇求孟英醫治,也用這個方法救活了她。
喬有南的姪子,剛滿五歲,發燒好幾天,醫生給他服用一劑柴葛解肌湯後,四肢抽搐且昏厥,眼睛睜開卻無法說話。他的母親守寡,只有這一個兒子,極力求醫,卻完全沒有效果。他的親戚徐和甫,託王瘦石去請一位擅長幼科的醫師。瘦石說:「應該找擅長治療外感疾病的醫師。」認為人有大人小孩之分,但疾病的原理都一樣,不要捨棄大方向的診斷,反而相信專科,這就像喻嘉言所說的,要靈活運用治療小孩的寶貴方法。何不請孟英來看看?徐和甫聽從了他的建議。
孟英說:「這病是暑邪引起的,卻用治療風邪的藥物,熱遇到風就會更加旺盛,津液被熱灼傷又被風攪動。風藥反而引發肝風,再服用一般治療『驚風』的藥物,小孩的身體根本不夠強壯,狂風卻無法平息,情況非常危險。給予他王氏犀角地黃湯,再加上羚羊角、生石膏、玄參、桑葉、菊花、銀花、牡蠣、知母、麥冬、竹葉等藥物,服用幾次就痊癒了。」
2. 疳積
陳荷官,病痞積腹脹,發熱干嗆,善食而黃瘦,便溏溺赤。兒科藥廣服無功,已將絕望。孟英聞而憐之曰;吾於幼科雖未討論,姑贈一方,或有生機也。以:黃連,白芍,牡蠣,鱉甲,雞肫皮,木瓜,山楂,楝實,橘皮,桔梗,霞天曲,旋覆,梔子,丹皮,五穀蟲等藥,一劑知,旬余愈。
白話文:
陳荷官的兒子,因為腹部脹滿積滯,導致發熱乾咳,很能吃東西卻又黃瘦,大便稀溏,小便赤黃。看過很多小兒科醫生,吃了很多藥都沒效,已經快要絕望了。孟英聽說後很同情他,說:「我雖然不專門研究幼科,姑且給他一個藥方,或許能帶來生機。」藥方是:黃連、白芍、牡蠣、鱉甲、雞內金、木瓜、山楂、苦楝子、橘皮、桔梗、神麯、旋覆花、梔子、丹皮、五穀蟲等藥。吃了一劑就見效,十多天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