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三、兒科 (3)
三、兒科 (3)
1. 痘疫
胡韻梅,年已逾冠,因夜坐感寒,患頭痛惡冷,嘔吐肢冷。孟英視之曰:舌絳脈數,痘疹之候。斷非受寒也。幸胡平昔欽信,遂與清透藥服之。次日,點形圓綻,細詢,果未出痘,但火勢甚熾,恐其惑於俗論,囑請專科王蔚文會診,所見略同。
一路清涼,自起發至落茄(痂),毫不雜一味溫升攻托之藥,而滿身密布,形色粗紫,漿膿茄(痂)黑,便秘不飢,渴無一息之停,苟不如是用藥,其能免乎?此《建中瑣言》之所以有功於世也。
周鶴亭令郎,年甫五齡,痘後月餘,清涼藥尚未輟,忽發壯熱。幼科治之,勢益張。肢瘈面赤,嘔吐苔黃,渴而溺清,時或昏厥,證交六日。其外祖何新之邀孟英診之,脈甚弦洪滑數,心下拒按,便秘汗多。投小陷胸(湯)加石膏、知母、花粉、竹葉、枇杷葉、貝母、雪羹,二劑,各恙皆減,溲赤便行,繼與清養而安。
白話文:
痘疫
胡韻梅,年過二十歲,因為晚上久坐受寒,頭痛、惡寒、嘔吐、手腳冰冷。孟英醫生診斷後說:舌頭紅絳,脈搏快速,這是出痘疹的徵兆,並不是單純受寒。幸好胡韻梅平時就相信孟英醫生的醫術,於是孟英醫生便給她開了清熱解毒的藥方。第二天,痘疹開始出現,形狀圓潤,仔細詢問後,得知她以前並沒有出過天花,但病情發展迅速,擔心她被民間錯誤的說法影響,孟英醫生便請痘疹專家王蔚文會診,王蔚文醫生的診斷與他大致相同。
整個治療過程都採用清熱涼血的方法,從痘疹初發到結痂,都沒有使用任何溫熱攻托的藥物,雖然痘疹密佈全身,顏色粗糙紫暗,結痂發黑,患者便秘、不飢、口渴得厲害,幾乎一刻不停。如果不是這樣用藥,恐怕難以痊癒。這就是《建中瑣言》能流傳於世的原因。
周鶴亭的兒子,五歲,出痘一個多月了,還在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突然發高燒。小兒科醫生治療後,病情反而加重,肢體抽搐、面紅、嘔吐、舌苔黃厚、口渴但小便清澈,偶爾昏厥,症狀持續了六天。孩子的外祖父何新之請孟英醫生診治,孟英醫生診脈發現脈象弦數洪大,心下按壓有抵抗,便秘、多汗。孟英醫生給孩子開了小陷胸湯,並加入石膏、知母、花粉、竹葉、枇杷葉、貝母、麥冬,服用兩劑後,各種症狀都減輕了,小便顏色深紅,大便通暢,之後再給予清補養護,孩子便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