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錄》~ 三、兒科 (2)
三、兒科 (2)
1. 麻疹
與:大劑犀角,元參,生地,石膏,知母,花粉,銀花,竹葉,貝母,白薇,以清衛涼營,服後即眠,久而未醒,或疑為昏沉也,屢為呼喚,病者驚寤,即令家人啟篋易服,穿鞋梳髮,告別父母云:「欲往花神廟歸位」。人莫能攔,舉家痛哭,急迓孟英復視,脈象依然,囑其家靜守忽哭,仍以前方加重,和以竹瀝、童溲,灌下即安,繼用養陰清熱而愈。
韓石甫大令令正,患感發疹,沈悅亭治以清解,熱漸退而神氣不爽,舌黑難伸,太息便秘,胸次拒按,脈弦緩而滑。投:涼膈散加知母、花粉、枳實、竹茹,一帖而苔即退黃,再服而黑屎下,神氣清,即以向愈。
白話文:
麻疹
用大量的犀角、玄參、生地黃、石膏、知母、花粉、金銀花、竹葉、貝母、白薇等藥材,以清解肌膚、涼血解毒。病人服藥後馬上睡著,睡了很久還沒醒,像是昏迷了,於是多次呼喚他,病人驚醒後,家人便要他換衣服、穿鞋子、梳頭髮,然後告訴父母:「我要去花神廟歸位。」家人無法阻攔,只能痛哭,急忙請孟英醫生再次診治。檢查脈象後,醫生發現脈象正常,便囑咐家人靜靜守候,如果病人哭鬧,就加重藥量,再加入竹瀝和童尿灌服,病人立刻就安穩下來,接著繼續服用滋陰清熱的藥物,最後痊癒。
韓石甫大人患了麻疹,沈悅亭醫生用清熱解毒的藥方治療,退燒後,但精神仍然不振,舌頭黑而難以伸出,唉聲嘆氣,便秘,胸部按壓時感到阻礙,脈象弦緩而滑。於是用了涼膈散,再加入知母、花粉、枳實、竹茹。服藥一劑,舌苔就轉為潔白,再服一劑,排出黑色大便,精神也好了起來,很快就痊癒了。
2. 痘疫
上年秋燥冬暖,略無霜雪,河井並涸,吾杭自九月間起,天花流行,十不救五,小兒之殤於是者,日以百計。孟英曰:此痘「疫」也。治法當與常痘有異,惜幼科未之察耳。且天令發泄,不主閉藏,入春恐多喉患,特刊「加味三豆飲」,俾未種痘者,預服免患,將出者,恣飲冀輕。又勸人頻服「青龍白虎湯」,以杜春來喉恙,不料其言果應,三春不雨,喉症甚多。
醫者猶不悟其致病之因,僅知發散,正如火上添油。孟英胸有成竹,一以仲景白虎湯為救焚主劑,若已及於營分者,用(王)晉三犀角地黃湯相機加減,又刊青龍白虎湯暨錫類散方,廣為印送,賴此以活者,不可勝數。
附:加味三豆飲
生綠豆,生黃豆,生黑大豆或用生白扁豆亦可,生甘草,金銀花,水煎服。
孟英自注云:古方三豆飲,為痘疹始終可服之妙藥。未出時常服,痘可使稀;將出時急服,重可冀輕;已出時恣服,逆可轉順;盡出時頻服,毒可易清。俗傳種痘是「密室烘花」,更有初生小兒,於十八日內服藥,令其出痘之法,是揠苗助長,此等矯揉造作,陰受其害者,古今來不知幾恆河沙數矣。至於種種稀痘之方,皆無意義,或以毒藥損人元氣,或以穢物致生別恙,慎勿為其所惑。
惟此方藥極簡易,性最平和,味不惡劣,易辦易服,不必論其體質,久服無弊,誠盡善盡美之王道藥也。杭人惑於患痘不食豆之說,甚屬可鄙,今特辨明,冀人醒悟。凡小兒能啜飲後,即以此藥日日代茶,誠保赤之首章焉。
原方用赤豆,性燥傷陰,予以黑大豆易之,更有補陰之績,雖燥令燥體,皆無礙矣,再益銀花、甘草,而化毒之功尤勝,或疑銀花性涼,似難久用,不知三豆皆谷也,性能實脾,得銀花以濟之,更覺沖和。況小兒體稟純陽,極宜此甘涼補陰之味,豈特稀痘,尤能明目消疳,不生瘡癤泄瀉等病,其功未能殫述也。
附:青龍白虎湯
橄欖,生萊菔,水煎服。
孟英自注云:此予自制方也。橄欖色青,清足厥陰內寄之火風,而靖其上騰之焰。萊菔色白,化手太陰外來之燥熱,而肅其下行之氣。合而為劑,消經絡留滯之痰,解膏粱魚面之毒,用以代茶,則龍馴虎伏,藏府清和,豈但喉病之可免耶?且二味處處皆有,人人可服。物異功優,久任無弊,實能弭未形之患,勿以平淡而忽諸。
附:錫類散
象牙屑(焙),真珠(各三分),飛淨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釐),壁錢(二十個,俗名「喜兒窠」,木板上者勿用),西牛黃,人指甲(各五釐),男病用女,女病用男,合送濟人,須分別配之,共研極細粉,吹患處,流出惡涎即愈。
孟英自注云:此專治爛喉痧疹之神方也。尤鶴年附載於《金匱翼》云:張符瑞傳此方以得子,故予之名曰「錫類散」。
白話文:
去年秋天乾燥,冬天溫暖,幾乎沒有霜雪,河水和井水都乾涸了。我們杭州從九月開始,天花開始流行,十個病人中有五個救不活,因天花而死的小孩,每天都以百計。孟英說:這是痘「疫」。治療方法應該和一般的天花不同,可惜兒科醫生沒有注意到。而且,天花是身體要向外發散,不適合用收斂的方式治療。春天恐怕會有很多人得喉嚨方面的疾病,因此特別刊印「加味三豆飲」,讓還沒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可以事先服用來預防;已經要發病的人,也可以多喝來讓病情減輕。
他又勸人常常服用「青龍白虎湯」,來預防春天來的喉嚨疾病。沒想到他的話竟然應驗了,春天連續不下雨,喉嚨方面的疾病非常多。醫生們還是不了解生病的原因,只知道用發散的方式治療,就像火上加油。孟英心中早有對策,主要用張仲景的白虎湯來救急,如果病情已經深入到營分(指體內較深層的病邪),就用(王)晉三的犀角地黃湯,根據情況加減藥材。他又刊印青龍白虎湯和錫類散的藥方,廣泛地印發送人,靠這些藥救活的人,多到數不清。
附:加味三豆飲
生綠豆、生黃豆、生黑豆(或用生白扁豆也可以)、生甘草、金銀花,加水煎煮後服用。
孟英自己註解說:古方的三豆飲,是治療天花疹子從開始到結束都可以服用的好藥。還沒發病時常常服用,可以讓天花發得比較稀疏;快要發病時趕快服用,可以讓嚴重的病情變輕微;已經發病時多喝,可以讓不好的情況轉為順利;完全發病後經常喝,可以讓毒素容易清除。民間傳說種天花疫苗像「在密室裡烘花」,更有剛出生的小孩,在十八天內就用藥,讓他們發天花的方法,這是揠苗助長。這種矯揉造作的方法,暗中受到傷害的人,從古到今數不清。至於各種讓天花發得稀疏的方法,都沒有意義,有的用毒藥傷害人的元氣,有的用髒東西導致其他疾病,千萬不要被這些方法迷惑。
只有這個藥方非常簡單,藥性最平和,味道不難喝,容易準備也容易服用,不需要考慮體質,長期服用也沒有壞處,真的是盡善盡美的王道良藥。杭州人被患天花不能吃豆的說法迷惑,實在很可笑,現在特別說明清楚,希望大家清醒。凡是小孩可以喝東西之後,就可以用這個藥每天當茶喝,真的是保護小孩健康的首要方法。
原來的藥方用赤小豆,藥性燥熱,容易傷害陰氣,我用黑豆代替,更能補陰氣,即使燥熱體質的人,服用也沒有問題。再加金銀花、甘草,化解毒素的功效更強。或許有人懷疑金銀花藥性寒涼,好像不適合長期使用,卻不知道三豆都是五穀,可以健脾,加上金銀花來調和,更能達到平和的效果。何況小孩的體質都是純陽,非常適合這種甘涼補陰的藥味,不僅能讓天花發得稀疏,更能明目、消除疳積(小孩營養不良的病症),不長瘡癤、不拉肚子,它的功效說不完。
附:青龍白虎湯
橄欖、生蘿蔔,加水煎煮後服用。
孟英自己註解說:這個是我自己調製的藥方。橄欖顏色青色,可以清除足厥陰肝經內部的火風,使它不再向上燃燒。蘿蔔顏色白色,可以化解手太陰肺經外來的燥熱,使它不再向下沉降。兩味藥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消除經絡中堆積的痰,化解吃太多油膩食物的毒素。用它來當茶喝,就像龍被馴服,虎被降伏,身體內部的器官都平和,不只是能預防喉嚨疾病。而且這兩味藥到處都有,人人都可以服用。這兩味藥普通但是功效很好,長期使用也沒有壞處,真的可以消除還沒發生的疾病,不要因為它很平常就忽略了它。
附:錫類散
象牙屑(焙乾)、珍珠(各三分),飛過濾後的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釐),壁錢(二十個,俗稱「喜兒窠」,木板上的不要用),西牛黃、人指甲(各五釐),男生病用女生的,女生病用男生的,合在一起送給需要的人,必須分別配好,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吹在患處,流出不好的分泌物就會好。
孟英自己註解說:這是專門治療爛喉痧疹的神奇藥方。尤鶴年收錄在《金匱翼》裡,說張符瑞用這個藥方生了兒子,所以我就把這個藥方叫做「錫類散」。
胡韻梅,年紀已經超過二十歲,因為晚上坐著時感冒受寒,得了頭痛、怕冷、嘔吐、四肢冰冷的病症。孟英診斷後說:舌頭是絳紅色,脈搏跳動很快,是天花的症狀。絕對不是受寒引起的。幸好胡韻梅平常很信任他,就吃了清熱透疹的藥。隔天,身上出現了圓形的疹子。仔細詢問後,發現他果然沒得過天花,只是體內的火氣非常旺盛,怕他被民間的說法迷惑,所以請了專科醫生王蔚文來會診,兩個人看法大致相同。
一路都用清涼的藥物治療,從天花剛開始發作到結痂,完全沒有使用任何溫補、托毒的藥物。但天花卻密密麻麻地佈滿全身,顏色呈現粗糙的紫色,疹子裡有膿液,結的痂是黑色的,而且便秘不覺得餓,渴到一刻都停不下來。如果不是這樣用藥,怎麼能夠痊癒呢?這就是《建中瑣言》這本書之所以對世人有貢獻的原因。
周鶴亭的兒子,年紀剛滿五歲,得天花後一個多月,還在持續服用清涼的藥物,忽然發高燒。兒科醫生治療後,病情更加嚴重。出現四肢抽搐、臉色潮紅、嘔吐、舌苔黃、口渴、小便清澈的症狀,有時還會昏厥,病情持續了六天。他的外祖父何新之請孟英診斷,脈象非常強勁有力而且滑數,按壓胸口下方會感到不舒服,而且便秘、汗多。孟英開了小陷胸湯,再加石膏、知母、花粉、竹葉、枇杷葉、貝母、雪羹,吃了兩帖藥,各種症狀都減輕了,小便顏色變紅,大便也通暢了,接著再給予清熱養陰的藥物,就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