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森

《市隱廬醫學雜著》~ 產後以甘溫退虛熱說

回本書目錄

產後以甘溫退虛熱說

1. 產後以甘溫退虛熱說

產後之有寒熱,因於感冒風寒者十之二三,因於氣血兩虛,氣虛則陽衰而外生寒,血虛則陰竭而內生熱,寒熱交作,虛風自動,而痙厥不止者十之七八。果系風寒外感,則必頭疼腦脹,項背牽強,畏風無汗,食物變味,當於四物湯中,量加荊、蘇等味,以散寒祛風,不可重劑表散。若系氣血兩虛,誤認為風寒而表散之,未有不汗出心悸不寐,而病日益深者。

蓋汗為心之液,心為血所生,汗愈出則血愈虧,心無血心養,安得不驚悸不寐乎?此百病之所以叢生也。然則將奈何?曰:惡露未清,腹中結痛,按之有塊者,治宜去瘀生新,生化湯、佛手散、加味芎歸湯,其主方也。惡露既清,時寒時熱,腹中安舒,口和知味,舌苔淡白,脈象沉細,面白如紙,唇無血色,自汗盜汗,頭暈耳鳴,心悸不寐,皆屬虛象,非大補氣血,未易挽回。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加龍、蠣、棗、茯,其主方也。

總之,瘀未淨,則以行瘀為主;瘀已淨,則以補血為要。補血之方,必兼補氣者,蓋氣為血之帥,古人謂治風先治血,補血先補氣,補血湯之所以重用黃耆也。氣行血行而瘀亦行,故虛體之行瘀,亦必先補氣血,丹溪為產後無得令虛,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雜症,以末治之。

知其要矣。

炳按:吳鞠通云:老人、產後、小兒、虛人,如兵家無糧之師,利速戰。然眼明手快,談何容易耶?

白話文:

產後如果出現寒熱的情況,因外感風寒導致的大約只佔了二到三成,而由氣血雙虛引起的則佔了七到八成。氣虛會導致陽氣衰弱,從而產生外寒;血虛則會使陰氣枯竭,進而產生內熱。寒熱交替發作,虛風自行生成,痙攣昏厥不停。如果確定是由風寒外感所致,就會有頭痛、頭脹、頸背僵硬、怕風無汗、食慾改變等症狀。這種情況下,應在四物湯中酌情添加荊芥、紫蘇等草藥來散寒祛風,但不能大量使用表散藥物。

如果是氣血雙虛,卻誤以為是風寒而使用表散藥物,可能會導致汗多、心悸、失眠,病情會日漸加重。因為汗液是由心臟產生的,而心臟的健康又依賴血液供應,汗越多,血液流失越多,心臟缺乏血液滋養,當然會出現心悸和失眠。這就是各種疾病叢生的原因。

那麼該如何處理呢?如果產後的惡露未清,腹部有結塊並感到疼痛,治療應以去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為主,可以使用生化湯、佛手散、加味芎歸湯等。如果惡露已清,但仍時冷時熱,腹部舒適,口味正常,舌苔淡白,脈搏細微,面色蒼白,嘴脣無血色,自汗、盜汗,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這些都是氣血虛弱的表現,必須大力補充氣血纔能有所改善。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加上龍骨、牡蠣、大棗、茯苓,是主要的治療方式。

總之,如果產後仍有瘀血,就應以去除瘀血為主;瘀血已清,就應以補血為主要目標。補血的方子通常也會同時補氣,因為氣是血的主宰,古人說治療風病先要治療血病,補血之前先要補氣,這就是補血湯重用黃耆的原因。氣血流通,瘀血自然也會跟著流動,所以對於虛弱的身體來說,去除瘀血前也應先補充氣血。丹溪認為產後的婦女不能讓她們虛弱,應當先大力補充氣血,即使有其他併發症,也要放在次要位置處理。

瞭解了這個重點。

炳按:吳鞠通說:老人、產後的婦女、小孩、虛弱的人,就像軍隊裡沒有糧食的士兵,適合快速戰鬥。然而,要做到眼明手快,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