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普本草》~ 草木類 (9)
草木類 (9)
1. 山茱萸
《御覽》卷九百九十一
一名⿺鬼歺實,一名鼠矢,一名雞足。神農、黃帝、雷公、扁鵲:酸,無毒。岐伯:辛。一經:酸。或生宛句、琅邪,或東海、承縣。葉如梅,有刺毛。二月華,如杏,四月實,如酸棗赤,五月採實。
白話文:
山茱萸,又名鬼棗實,又名鼠矢,又名雞足。神農、黃帝、雷公、扁鵲認為它味道酸,沒有毒性。岐伯認為它味道辛。有一種說法認為它味道酸。山茱萸有的生長在宛句、琅邪一帶,有的生長在東海、承縣一帶。它的葉子像梅花,有刺毛。二月開花,花像杏花,四月結果,果實像酸棗,顏色是紅色的,五月採摘果實。
2. 紫威
《御覽》卷九百九十二
一名武威,一名瞿夌,一名陵居腹,一名鬼目,一名芰華。神農、雷公:酸。岐伯:辛。扁鵲:苦、咸。黃帝:甘,無毒。如夌,根黑。正月、八月採。或生真定。
白話文:
《太平御覽》卷九百九十二記載:
它又名武威,又名瞿夌,又名陵居腹,又名鬼目,又名芰華。神農和雷公認為它味酸;岐伯認為它味辛;扁鵲認為它味苦、味鹹;黃帝認為它味甘,沒有毒性。它的形狀像夌(菱角),根部是黑色的。通常在正月和八月採摘。也有產自真定的。
3. 豬苓
《御覽》卷九百八十九
神農:甘。雷公:苦,無毒。如茯苓。或生宛句。八月採。
白話文:
神農說:味道甘甜。雷公說:味道苦,沒有毒性。外形像茯苓。有的生長在宛句這個地方。在八月採收。
4. 龍眼
《要術》卷十
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白話文:
龍眼,又名益智,也叫做比目。
5. 鬼箭
《御覽》卷九百九十三
一名衛矛。神農、黃帝、桐君:苦,無毒。葉如桃、如羽。正月、二月、七月採,陰乾。或生野田。
白話文:
《御覽》卷九百九十三記載:
鬼箭,又名衛矛。神農、黃帝、桐君認為:味道苦,沒有毒性。它的葉子像桃葉,又像鳥的羽毛。適合在正月、二月、七月採收,然後陰乾。有的會生長在田野間。
6. 巴豆
《御覽》卷九百九十三
一名巴菽。神農、岐伯、桐君:辛,有毒。黃帝:甘,有毒。李氏:生溫熟寒。葉如大豆。八月採。
白話文:
巴豆,又名巴菽。神農、岐伯、桐君認為它味辛,有毒。黃帝認為它味甘,有毒。李時珍認為它生用性溫,煮熟後性寒。它的葉子像大豆。在農曆八月採收。
7. 蜀椒
按:此藥參見本書「龍骨」條,《本經》首載此藥。
白話文:
說明:這個藥材的相關資訊可以參考本書「龍骨」那一條的記載。《神農本草經》是最早記錄這個藥材的典籍。
8. 郁核
《御覽》卷九百七十三
一名雀李,一名車下李,一名棣。
白話文:
《御覽》第九百七十三卷記載:
郁核,又名雀李,又名車下李,又名棣。
9. 莽草
《御覽》卷九百九十三
一名春草。神農:辛。雷公、桐君:苦,有毒。生上谷山中,或宛句。五月採。治風。
白話文:
《太平御覽》卷九百九十三記載:
莽草,又名春草。神農認為它是辛味的。雷公和桐君則認為它是苦味的,而且有毒。這種草生長在上谷山中,或宛句這個地方。通常在五月採摘。可以治療風疾。
10. 雷丸
《御覽》卷九百九十
一名雷實。神農:苦。黃帝、岐伯、桐君:甘,有毒。扁鵲:甘,無毒。李氏:大寒。或生漢中。八月採。
白話文:
《御覽》卷九百九十記載:
雷丸,又名雷實。神農認為味道是苦的。黃帝、岐伯、桐君則認為是甘甜的,但有毒。扁鵲認為是甘甜的,沒有毒性。李時珍認為藥性是大寒的。有說法是生長在漢中一帶。採收時間在八月。
11. 蜀黃環
《御覽》卷九百九十三
一名生蒭,一名根韭。神農、黃帝、岐伯、桐君、扁鵲:辛。一經:味苦,有毒。二月生,初出正赤,高二尺,葉黃圓端大,莖葉有汁,黃白。五月實圓,三月採根,根黃,縱理,如車輻解。治蠱毒。
白話文:
它又名生蒭,也叫根韭。神農、黃帝、岐伯、桐君、扁鵲都認為它的味道是辛辣的。根據一經的記載,它的味道是苦的,而且有毒。這種植物在二月生長,剛長出來的時候是紅色的,可以長到兩尺高。它的葉子是黃色的,形狀圓而大。莖和葉子都有汁液,顏色是黃白色。五月會結圓形的果實。它的根在三月採收,根是黃色的,有縱向的紋理,像車輪的輻條散開的樣子。它可以用來治療蠱毒。
12. 鼠李
《御覽》卷九百九十一
一名牛李。
白話文:
鼠李,又名牛李。
13. 淮木
《御覽》卷九百九十三
神農、雷公:無毒。生晉平陽、河東平澤。治久咳上氣,傷中羸虛,補中益氣。
白話文:
《御覽》卷九百九十三記載:
神農和雷公認為淮木沒有毒。這種植物生長在晉地的平陽、河東的平坦濕地。可以治療長久的咳嗽、呼吸困難、以及因為身體損傷導致的虛弱,有補養脾胃、增強元氣的功效。
14. 翹根
《御覽》卷九百九十一
神農、雷公:甘,有毒。李氏:苦。二月、八月採。以作蒸飲酒,病人。
白話文:
《御覽》卷九百九十一記載:
神農和雷公認為翹根是甘味的,但有毒。李時珍則認為是苦味的。這種藥材在二月和八月採收。可以用來蒸煮後做成藥酒,給病人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