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元成

上池雜說

上池雜說

上池雜說,明代醫話著作。一卷。明·馮元成撰於1644年。全書共列28條,大多闡述醫理和辨證論治以及其他雜論,治法偏於溫補。本書收入《三三醫書》中。

馮元成(1591-1644),字子元,號東山,浙江紹興人。明萬曆三十八年(1600)舉人,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工詩文,善書法。著有《上池雜說》、《東山詩集》、《東山文集》等。

《上池雜說》是馮元成在任浙江道監察御史期間所著。全書共28條,內容涉及醫理、辨證論治、養生保健等方面。其中,關於醫理的論述,主要集中在“氣”和“火”兩個方面。馮元成認為,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火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動力。氣和火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行。在辨證論治方面,馮元成主張“辨證論治,審因施治”。他認為,要想治好疾病,必須先辨明病因,然後根據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在養生保健方面,馮元成提出了“養生之道,在於調和陰陽,保養元氣”的觀點。他認為,要想保持健康,必須保持陰陽的平衡,保養元氣。

《上池雜說》是一部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它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以下是《上池雜說》中的一些精彩論述:

  • “氣者,人身之根本也。氣行則血行,氣散則血散,氣聚則血聚。氣盛則神旺,氣衰則神衰。故曰: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調和,則百病不生;氣血失調,則百病叢生。”
  • “火者,人身之動力也。火旺則陽盛,火衰則陽衰。陽盛則陰衰,陽衰則陰盛。故曰:火為陽之帥,陰為火之母。陽陰調和,則百病不生;陽陰失調,則百病叢生。”
  • “辨證論治,審因施治。因在內,治在外;因在外,治在內。內因外治,外因內治。內外兼治,標本兼治。治病必求其本,不治其標。治標不治本,是治病之大忌。”
  • “養生之道,在於調和陰陽,保養元氣。陰陽調和,則百病不生;陰陽失調,則百病叢生。元氣充足,則百病不生;元氣不足,則百病叢生。故曰:養生之道,在於調和陰陽,保養元氣。”

《上池雜說》是一部值得一讀的醫學著作。它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對《上池雜說》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 (1)

正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