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吐血案

五診,吐血便血均止,裡熱亦減,惟咳嗆依然,痰多而稠,動則氣逆,脈數較緩,舌質紅苔黃,陰液難復,木火易升,肺受其沖,不能輸布津液,而反化為稠痰也。今擬補肺阿膠湯合清燥救肺湯意,滋養化源,而清木火。

蛤粉炒阿膠(二錢),川貝(二錢),甜光杏(三錢),生石決(八錢),川石斛(三錢),粉丹皮(一錢五分),桑葉(二錢),茜草根(二錢),生甘草(五分),大麥冬(二錢),鮮竹茹(三錢),冬瓜子(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北秫米(包,三錢),枇杷葉露(後入,四兩)

六診,投補肺阿膠清燥救肺以來,咳嗆已見輕減,肺獲滋潤之力也。脈濡軟而數,脅肋痛亦止,木火有下降之勢。再守原法,加入培土生金之品,取虛則補母之意。

蛤粉炒阿膠(二錢),川貝(二錢),甜光杏(三錢),左牡蠣(四錢),大麥冬(二錢),茜草根(二錢),桑葉(二錢),抱茯神(三錢),淮山藥(三錢),鮮竹茹(三錢),冬瓜子(三錢),北秫米(包,三錢),干蘆根(去節,一兩),枇杷葉露(後入,四兩)

另瓊玉膏(三兩),每日用三錢,分早晚二次開水沖服。

戚左,吐血四天,盈盞成盆,色不鮮紅,脈象芤數無力,舌苔淡白。閱前服之方,均是涼血清營,未能應效,今脈舌參看,陰分本虧,陽氣亦虛,不能導血歸經,而反上溢妄行也,勢非輕淺。姑仿金匱側柏葉湯加味。

蛤粉炒阿膠(三錢),側柏葉(三錢),炮薑炭(六分),丹參(二錢),茜草根(二錢),懷牛膝(二錢),茯神(三錢),川貝(二錢),竹茹(二錢),藕節炭(三枚),清童便(沖服,一酒杯)

二診,前方服二劑,吐血已止,原方加茺蔚子(三錢)。

崔右,經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血屬陰,主靜,賴陽氣以運行,內則灑陳五臟,外則循行經絡。今陽虛氣滯,不能導血歸經,血因停蓄,蓄久則絡損血溢,上為吐血,盈盞成盆,下為便血,色黑如墨。舌淡白,脈芤無力。所謂陽絡損傷,則血上溢,陰絡損傷,則血下溢是也。上下交損,宜治其中,理中湯加味。

炒潞黨參(一錢五分),生白朮(一錢五分),雲苓(三錢),清炙草(四分),炮薑炭(八分),陳廣皮(一錢),全當歸(二錢),丹參(二錢),懷牛膝(二錢),藕節炭(二枚)

二診,投兩劑,上下之血均止,惟胃呆納少,加砂仁(八分)、焦穀芽(四錢)。

支左,吐血七晝夜,狂溢不止,有數斗許,神志恍惚,氣短,四肢逆冷過於肘膝,舌質紅苔灰黃,脈象微細,似有若無。此乃陰不斂陽,陽不抱陰,氣難攝血,血不歸經,虛脫之變,即在目前。先哲治血,有血脫益氣之例,有形之血,勢將暴脫,無形之氣,所當急固。益氣納氣,大劑頻進,冀挽回於萬一。

白話文:

吐血案

第一個病例: 病人吐血和便血都已停止,裡面的熱也減輕了,但仍然咳嗽氣促,痰多且稠厚,活動就氣逆,脈搏雖比之前慢,但仍然較快,舌頭紅,舌苔黃,體液難以恢復,肝火旺盛,衝擊肺臟,肺臟無法輸布津液,反而化為稠痰。現在計劃用補肺阿膠湯合清燥救肺湯的思路,滋養身體,同時清除肝火。

處方:蛤粉炒阿膠、川貝、甜杏仁、生石膏、川石斛、粉丹皮、桑葉、茜草根、生甘草、麥冬、鮮竹茹、冬瓜子、鮮蘆根、北秫米、枇杷葉露(後下)。

六診:服用補肺阿膠湯和清燥救肺湯後,咳嗽氣促已經減輕,肺臟得到滋潤。脈象濡弱而數,脅肋疼痛也停止了,肝火有下降的趨勢。繼續用原方,加入培土生金的藥物,補益虛弱的臟腑。

處方:蛤粉炒阿膠、川貝、甜杏仁、牡蠣、麥冬、茜草根、桑葉、茯神、淮山藥、鮮竹茹、冬瓜子、北秫米、乾蘆根、枇杷葉露(後下)。

另加瓊玉膏,每日三次,每次一錢,用開水沖服。

第二個病例: 病人吐血四天,量很多,顏色不鮮紅,脈象浮大而數,但無力,舌苔淡白。之前服用的藥方都是涼血清熱的,沒有效果。現在從脈象和舌苔來看,陰虛本就虧損,陽氣也虛弱,不能將血液引導回經絡,反而向上溢出。病情不輕,暫時模仿金匱要略中的側柏葉湯加味。

處方:蛤粉炒阿膠、側柏葉、炮薑炭、丹參、茜草根、懷牛膝、茯神、川貝、竹茹、藕節炭、童便(沖服)。

二診:服用上方兩劑後,吐血已止,原方加茺蔚子。

第三個病例: 病人經絡損傷,中焦受氣化生血液的功能受損,血液屬陰,主靜,需要陽氣來運行,內在滋養五臟,外在運行經絡。現在陽氣虛弱,氣機阻滯,不能將血液引導回經絡,血液停滯,時間久了就會損傷經絡,導致血液溢出,向上就是吐血,向下就是便血,顏色黑如墨。舌淡白,脈象浮大而無力。這就是陽絡損傷,血液向上溢出;陰絡損傷,血液向下溢出。上下都受損,應該治療中間,用理中湯加味。

處方:炒潞黨參、生白朮、雲苓、炙甘草、炮薑炭、陳皮、當歸、丹參、懷牛膝、藕節炭。

二診:服用兩劑後,上下出血都停止了,但是胃口不好,食慾減少,加砂仁、焦穀芽。

第四個病例: 病人吐血七天七夜,大量出血,神志恍惚,氣短,四肢冰冷超過肘膝,舌頭紅,舌苔灰黃,脈象微細,若有若無。這是陰氣不能收斂陽氣,陽氣不能溫煦陰氣,氣無法攝血,血液不能回歸經絡,虛脫的危急情況即將出現。古代治療吐血,有益氣攝血的先例,有形的血液將要大量流失,無形的氣應該及時固護。益氣攝氣,大量服用藥物,希望能挽回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