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附:痰飲、哮喘案

三診,咳嗽已減,納穀漸香,肺得下降之令,胃有醒豁之機,然嗜酒之體,酒性本熱,易於生濕生痰。痰積於內,飲附於外,新飲雖去,宿飲難杜,況年逾花甲,腎少攝納,故氣易升。再擬崇土化痰,肅肺納腎,亦只能帶病延年耳。

南沙參(三錢),雲苓(三錢),淮山藥(三錢),炙遠志(一錢),炙白蘇子(二錢),甜光杏(三錢),仙半夏(二錢),薄橘紅(八分),海浮石(三錢),旋覆花(包,五錢),甘杞子(三錢),厚杜仲(三錢),補骨脂(五錢),核桃肉(二枚,拌炒)

孟左,秋冬咳嗽,春夏稍安,遇感則劇,甚則臥難著枕,是脾胃之陽早衰,致水液變化痰沫,隨氣射肺則咳,沖氣逆上則喘,畏寒足冷,跗腫溺少,陽不潛藏,陰濁用事故也。古法外飲治脾,內飲治腎。今仿內飲論治,攝納腎氣,溫化痰飲。若以降氣泄氣,取快一時,恐有暴喘厥脫之虞。

肉桂心(三分,大熟地四錢同搗),雲茯苓(三錢),淮山藥(三錢),熟附片(一錢),福澤瀉(五錢),仙半夏(二錢),懷牛膝(二錢),甘杞子(三錢),厚杜仲(三錢),五味子(四分),補骨脂(五錢),核桃肉(二枚)

童左,脈沉弦,弦為飲。飲泛咳嗆,動則氣喘,乃下虛無以制上,中虛易於化飲。擬早服腎氣丸(三錢),攝納下焦,以治水泛之飲;午服外臺茯苓飲,斡旋中焦,使食不致釀痰,無求速功,只圖緩效。

一丸方:金匱腎氣丸(三兩,每服三錢)

二煎方:雲茯苓(三錢),仙半夏(三錢),薄橘紅(八分),生白朮(二錢),枳實炭(一錢),炙遠志(一錢),旋覆花(包,五錢),炙款冬(五錢),鵝管石(煅,一錢)

章左,咳嗆有年,動則氣喘,痰味鹹而有黑花,脈尺部細弱,寸關濡滑而數。咸為腎味,腎虛水泛為痰,沖氣逆肺,則咳嗆而氣喘也,恙根已深,非易圖功。姑宜滋補腎陰,攝納沖氣,勿拘見咳而治肺也。

蛤蚧尾(一對,酒洗烘研為丸吞服)大生地(三錢),蛤粉(三錢,同炒),甘杞子(三錢),淮山藥(三錢),茯苓(三錢),北沙參(三錢),川貝母(三錢),清炙草(五分),甜杏仁(去皮、尖,三錢),核桃肉(去紫衣,二枚)

申左,咳嗽氣喘,臥難著枕,上氣不下,必下衝上逆,脈象沉弦,諒由年逾花甲,兩天陰陽並虧,則痰飲上泛,飲與氣湧,斯咳喘矣。閱前方疊以清肺化痰,滋陰降氣,不啻助紂為虐。況背寒足冷,陽氣式微,藩籬疏撤,又可知也。仲聖治飲,必以溫藥和之,擬桂苓甘味合附子都氣,溫化痰飲,攝納腎氣。

桂枝(八分),雲苓(三錢),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五分),生白朮(五錢),製半夏(二錢),炙遠志(一錢),炒補骨脂(五錢),熟附塊(五錢),淮山藥(三錢),大熟地(炒鬆,三錢),核桃肉(二枚)

白話文:

附:痰飲、哮喘案

三位患者咳嗽減輕,食慾轉佳,肺部情況好轉,胃部功能也開始恢復。但因嗜酒,酒性溫熱易生濕痰,體內痰飲積聚,即使新生的痰飲已去,陳舊的痰飲卻難以根除。尤其是年過六十歲的患者,腎氣不足,更易導致氣逆上升。因此,治療方案應以健脾化痰,滋陰降氣,補益腎氣為主,也只能做到延年益壽,緩解病情。

第二位患者,秋冬咳嗽,春夏較輕,感冒後症狀加重,嚴重時甚至難以平臥,這是脾胃陽氣不足,導致水液代謝失常,形成痰飲,痰飲隨氣入侵肺部而咳嗽,衝擊氣道而氣喘,並伴有畏寒、足冷、腳踝腫脹、小便量少等症狀,是陽氣不足,陰寒內盛所致。古法治療痰飲,外飲治脾,內飲治腎。此例仿內飲論治,以溫補腎陽,化痰利水。若單純瀉氣降氣,雖可一時見效,卻可能導致暴喘、昏厥等危險。

第三位患者,脈象沉弦,弦脈主飲。痰飲泛濫,咳嗽氣促,活動後氣喘加劇,這是下焦虛弱,不能制約上焦,中焦虛弱,容易化生痰飲。治療方案是早晚服用不同方劑:早服腎氣丸,補益下焦腎氣,治療水液代謝失常;午后服用茯苓飲,調理中焦,避免飲食化生痰飲。治療應以緩效為原則,切忌求速。

第四位患者,多年咳嗽氣促,活動後氣喘加重,痰液鹹且帶黑色斑點,脈象尺部細弱,寸關部濡滑數。鹹味屬腎,腎虛水泛生痰,痰飲衝擊肺部,導致咳嗽氣喘。病情已久,不易痊癒。治療應以滋補腎陰,降逆氣為主,切勿單純治療肺部咳嗽。

第五位患者,咳嗽氣喘,臥床困難,氣上逆下不行,脈象沉弦,因年過六十,腎陰腎陽皆虛,導致痰飲上逆,氣機逆亂,而致咳嗽氣喘。之前的治療方法以清肺化痰,滋陰降氣為主,反而加重病情。患者背部寒冷,足部冰冷,說明陽氣虛弱,機體防禦功能下降。治療痰飲應溫和調理,擬用溫化痰飲,補益腎陽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