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四 (2)
卷四 (2)
1. 咳嗽案
二診,咳嗆減,音漸揚,去大力子。
三診,前方去胖大海,加抱茯神(三錢),改用干蘆根,計十二帖而愈。
程右,肺素有熱,風寒外束,胰理閉塞,惡寒發熱無汗,咳嗆氣急,喉痛音啞,妨於咽飲,痰聲漉漉,煩躁不安,脈象滑數,舌邊紅,苔薄膩黃。邪郁化熱,熱蒸於肺,肺炎葉舉,清肅之令不得下行。閱前服之方,降氣通腑,病勢有增無減。其邪不得外達,而反內逼,痰火愈亢,肺氣愈逆,症已入危!急擬麻杏石甘湯加味,開痹達邪,清肺化痰,以冀弋獲為幸。
淨麻黃(五分),生石膏(打,三錢),光杏仁(三錢),生甘草(五分),薄荷葉(八分),輕馬勃(八分),象貝母(三錢),連翹殼(三錢),淡豆豉(三錢),黑山梔(二錢),馬兜鈴(一錢),冬瓜子(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淡竹瀝(沖服,一兩)
二診,服藥後得暢汗,寒熱已退,氣逆痰聲亦減,佳兆也。惟咳嗆咯痰不出,音啞咽痛,妨於咽飲,舌質紅苔黃,脈滑數不靜,外束之邪,已從外達,痰火尚熾,肺炎葉舉,清肅之令,仍未下行。肺為嬌臟,位居上焦,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仍擬輕開上焦,清肺化痰,能無意外之虞,可望出險入夷。
淨蟬衣(八分),薄荷葉(八分),前胡(五錢),桑葉皮(各二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生甘草(八分),輕馬勃(八分),炙兜鈴(一錢),冬瓜子(三錢),胖大海(三個),連翹殼(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淡竹瀝(沖服,一兩)
三診,音漸開,咽痛減,咳痰難出,入夜口乾,加天花粉(三錢),接服四劑而痊。
關右,懷麟七月,手太陰司胎,胎火迫肺,燥邪乘之,咳嗆氣逆,口渴苔黃,脈象滑數,慮其咳甚殞胎。
炒黃芩(一錢),桑葉皮(各二錢),光杏仁(三錢),生甘草六分),川象貝(各二錢),栝蔞皮根(各二錢),炙兜鈴(一錢),冬瓜子(三錢),前胡(一錢五分),活蘆根(去節,一尺),生梨(五片),枇杷葉露(半斤,代水煎藥)
高左,嗜酒生濕,濕鬱生熱,熏蒸於肺,肺絡損傷,咳嗆兩月,甚則痰內帶紅,膺肋牽痛,舌邊紅,苔薄黃,脈濡滑而數。清肺淡滲治之。
南沙參(三錢),茯苓(三錢),生苡仁(四錢),冬瓜子(四錢),甜光杏(二錢),川象貝(各二錢),栝蔞皮(二錢),枳椇子(三錢),茜草根(二錢),鮮竹茹(三錢),干蘆根(去節,一兩),枇杷葉(去毛、包,二片)
朱左,平素嗜茶,茶能生濕,濕鬱生痰,逗留肺經,咳嗆痰多,甚則氣逆,難於平臥,納穀減少,舌苔薄膩,脈左弦右滑。清肺無益,理脾和胃,而化痰濕。
仙半夏(二錢),薄橘紅(八分),炙遠志(一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炙白蘇子(一錢五分),炙款冬(一錢五分),旋覆花(包,一錢五分),生苡仁(四錢),冬瓜子(三錢),鵝管石(煅,一錢),陳海蜇皮(漂淡,煎湯代水,一兩)
白話文:
咳嗽案
第一個病例:
第二次診斷,咳嗽和氣促減輕,咳嗽聲音漸高,停用大力子。
第三次診斷,去掉胖大海,加入茯苓(三錢),改用乾蘆根,共服藥十二帖後痊癒。
第二個病例:
患者程某,肺部素有熱邪,風寒外邪束表,氣機阻塞,症見惡寒發熱無汗,咳嗽氣促,喉嚨痛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痰聲漉漉,煩躁不安,脈象滑數,舌邊紅,苔薄膩黃。邪氣鬱結化熱,熱邪蒸騰於肺,肺葉功能受損,清肅之氣無法下降。查看之前的藥方,雖然有降氣通腑的作用,但病情卻沒有減輕。邪氣無法外達,反而內逼,痰熱更加亢盛,肺氣更加逆亂,病情已危急!緊急處方麻杏石甘湯加味,疏通經絡,使邪氣外達,清肺化痰,希望能夠轉危為安。
藥方:淨麻黃(五分)、生石膏(打碎,三錢)、光杏仁(三錢)、生甘草(五分)、薄荷葉(八分)、輕白附子(八分)、象貝母(三錢)、連翹殼(三錢)、淡豆豉(三錢)、黑山梔子(二錢)、馬兜鈴(一錢)、冬瓜子(三錢)、鮮蘆根(去節,一尺)、淡竹瀝(沖服,一兩)。
第二次診斷,服藥後患者出汗,寒熱已退,氣逆痰聲也減輕,是好兆頭。但是咳嗽和咯痰仍困難,聲音嘶啞咽喉痛,吞咽困難,舌質紅苔黃,脈滑數而不靜,外邪雖已從體表透出,但痰熱仍然旺盛,肺葉功能受損,清肅之氣仍然無法下降。肺臟嬌嫩,位於上焦,上焦如羽毛,非輕柔之法不能治療。仍需輕柔地疏通上焦,清肺化痰,才能避免意外,希望可以轉危為安。
藥方:淨蟬衣(八分)、薄荷葉(八分)、前胡(五錢)、桑白皮(各二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生甘草(八分)、輕白附子(八分)、炙馬兜鈴(一錢)、冬瓜子(三錢)、胖大海(三個)、連翹殼(三錢)、鮮蘆根(去節,一尺)、淡竹瀝(沖服,一兩)。
第三次診斷,聲音漸開,咽喉痛減輕,咳嗽痰難咳出,夜間口乾,加天花粉(三錢),連續服用四劑痊癒。
第三個病例:
患者關某,懷孕七個月,手太陰經絡主管胎兒,胎熱迫肺,燥邪乘虛而入,症見咳嗽氣促,口渴舌苔黃,脈象滑數,擔心咳嗽嚴重會導致流產。
藥方:炒黃芩(一錢)、桑白皮(各二錢)、光杏仁(三錢)、生甘草(六分)、川貝母(各二錢)、栝樓皮根(各二錢)、炙馬兜鈴(一錢)、冬瓜子(三錢)、前胡(一錢五分)、鮮蘆根(去節,一尺)、生梨(五片)、枇杷葉露(半斤,代水煎藥)。
第四個病例:
患者高某,嗜酒導致濕邪內生,濕邪鬱結化熱,熏蒸於肺,肺絡受損,咳嗽氣促已持續兩個月,嚴重時痰中帶血,胸脅疼痛,舌邊紅,苔薄黃,脈濡滑而數。應以清肺利濕法治療。
藥方:南沙參(三錢)、茯苓(三錢)、生薏苡仁(四錢)、冬瓜子(四錢)、甜杏仁(二錢)、川貝母(各二錢)、栝樓皮(二錢)、枳椇子(三錢)、茜草根(二錢)、鮮竹茹(三錢)、乾蘆根(去節,一兩)、枇杷葉(去毛、梗,二片)。
第五個病例:
患者朱某,平素嗜茶,茶飲易生濕,濕邪鬱結化痰,滯留肺經,症見咳嗽氣促,痰多,嚴重時氣逆,難以平臥,食慾減退,舌苔薄膩,脈左弦右滑。清肺無效,需理脾和胃,化痰濕。
藥方:生半夏(二錢)、橘紅(八分)、炙遠志(一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炙白蘇子(一錢五分)、炙款冬花(一錢五分)、旋覆花(包,一錢五分)、生薏苡仁(四錢)、冬瓜子(三錢)、鵝管石(煅,一錢)、陳海蜇皮(漂洗乾淨,煎湯代水,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