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四 (1)
卷四 (1)
1. 卷四
2. 咳嗽案
(附:痰飲、哮喘案)
鄧左,形寒飲冷則傷肺,畏寒咳嗽,頭脹骨楚,納少泛惡,脈浮滑,苔白膩。辛溫散邪治之。
淨麻黃(五分),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前胡(一錢五分),仙半夏(二錢),橘紅(八分),茯苓(三錢),炒枳殼(一錢),苦桔梗(一錢),紫菀(一錢五分)
石右,邪風犯肺,痰濕侵脾,惡寒咳嗽,頭痛且脹,胸悶泛惡,苔膩,脈浮滑。宜辛散肺邪,而化痰濕。
紫蘇葉(一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嫩前胡(一錢五分),仙半夏(二錢),枳實炭(一錢),水炙遠志(一錢),薄橘紅(八分),苦桔梗(一錢),荊芥穗(一錢),萊菔子(三錢),姜竹茹(一錢)
林左,勞力傷陽,衛失外護,風邪乘隙入於肺俞,惡風多汗,咳嗽痰多,遍體酸楚,納少神疲,脈浮緩而滑,舌苔薄白,經所謂勞風發於肺下者是也,恙延匝月,病根已深。姑擬玉屏風合桂枝湯加減。
蜜炙黃耆(三錢),蜜炙防風(一錢),生白朮(一錢五分),清炙草(五分),川桂枝(五分),大白芍(一錢五分),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薄橘紅(八分),炙紫菀(一錢),蜜姜(二片),紅棗(四枚)
鳳右,年屆花甲,營陰早虧,風溫燥邪,上襲於肺,咳嗆咯痰不利,咽痛乾燥,畏風頭脹,舌質紅,苔粉白而膩,脈浮滑而數。辛以散之,涼以清之,甘以潤之,清徹上焦,勿令邪結增劇乃吉。
炒荊芥(一錢),薄荷(八分),蟬衣(八分),熟大力子(二錢),生甘草(八分),桔梗(一錢),馬勃(八分),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炙兜鈴(一錢),冬瓜子(三錢),蘆根(去節,一尺)
復診,前進辛散涼潤之劑,惡風頭脹漸去,而咳嗆不止,咽痛口渴,苔粉膩已化,轉為紅絳,脈浮滑而數,此風燥化熱生痰,交阻肺絡,陰液暗傷,津少上承。今擬甘涼生津,清燥潤肺。
天花粉(三錢),生甘草(五分),淨蟬衣(八分),冬桑葉(三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輕馬勃(八分),栝蔞皮(二錢),炙兜鈴(一錢),冬瓜子(三錢),蘆根(去節,一尺),生梨(五片)
馮右,咳嗆兩月,音聲不揚,咽喉燥癢,內熱頭眩,脈濡滑而數,舌質紅,苔薄黃,初起風燥襲肺,繼則燥熱傷陰,肺金不能輸化,津液被火煉而為稠痰也。諺云:傷風不已則成癆,不可不慮。姑擬補肺阿膠湯加減,養肺祛風,清燥化痰。
蛤粉炒阿膠(二錢),蜜炙兜鈴(一錢),熟大力子(二錢),甜光杏(三錢),川象貝(各二錢),栝蔞皮(三錢),霜桑葉(三錢),冬瓜子(三錢),生甘草(五分),胖大海(三枚),活蘆根(去節,一尺),北秫米(包,三錢),枇杷葉露(代水煎藥,半斤)
白話文:
[咳嗽案]
鄧姓男子,怕冷喝冷水就傷肺,畏寒咳嗽,頭脹痛、骨頭痠痛,食慾不振、噁心,脈象浮滑,舌苔白膩。用辛溫散寒的方法治療。
處方:麻黃(五分)、杏仁(三錢)、貝母(三錢)、前胡(一錢五分)、半夏(二錢)、橘紅(八分)、茯苓(三錢)、枳殼(一錢,炒)、桔梗(一錢)、紫菀(一錢五分)
石姓男子,風邪侵犯肺部,痰濕侵犯脾臟,惡寒咳嗽,頭痛且脹痛,胸悶噁心,舌苔膩,脈象浮滑。宜用辛散的方法治療肺邪,並化解痰濕。
處方:紫蘇葉(一錢)、杏仁(三錢)、貝母(三錢)、前胡(一錢五分)、半夏(二錢)、枳實炭(一錢)、遠志(一錢,水炙)、橘紅(八分)、桔梗(一錢)、荊芥穗(一錢)、萊菔子(三錢)、竹茹(一錢)
林姓男子,勞累傷損陽氣,衛氣不能外護,風邪乘虛而入肺俞穴,惡風怕風、多汗,咳嗽痰多,全身酸痛,食慾不振、精神疲倦,脈象浮緩而滑,舌苔薄白。這是勞累導致風邪侵入肺部的情況,病情延綿一個多月,病根已深。暫時擬定玉屏風散合桂枝湯加減方治療。
處方:黃耆(三錢,蜜炙)、防風(一錢,蜜炙)、白朮(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桂枝(五分)、白芍(一錢五分)、杏仁(三錢)、貝母(三錢)、橘紅(八分)、紫菀(一錢,炙)、生薑(二片,蜜炙)、紅棗(四枚)
鳳姓女子,年近六十,營陰早衰,風溫燥邪上犯肺部,咳嗽、咳痰不暢、咽喉疼痛乾燥,怕風、頭脹,舌質紅,舌苔薄白而膩,脈象浮滑而數。用辛散、涼清、甘潤的方法治療,疏通上焦,避免邪氣積聚加重。
處方:荊芥(一錢,炒)、薄荷(八分)、蟬衣(八分)、大力子(二錢,熟)、甘草(八分)、桔梗(一錢)、馬勃(八分)、杏仁(三錢)、貝母(三錢)、兜鈴(一錢,炙)、冬瓜子(三錢)、蘆根(一尺,去節)
複診:之前用辛散涼潤的藥物治療,怕風、頭脹的症狀逐漸減輕,但咳嗽不止,咽喉疼痛口渴,舌苔由薄白膩轉為紅絳,脈象浮滑而數。這是風燥化熱生痰,阻塞肺絡,陰液暗傷,津液不足。現在改用甘涼生津、清燥潤肺的方法治療。
處方:天花粉(三錢)、甘草(五分)、蟬衣(八分,淨)、桑葉(三錢)、杏仁(三錢)、貝母(三錢)、馬勃(八分,輕)、栝樓皮(二錢)、兜鈴(一錢,炙)、冬瓜子(三錢)、蘆根(一尺,去節)、梨(五片,生)
馮姓女子,咳嗽咳痰兩個月,聲音嘶啞,咽喉乾燥瘙癢,內熱頭暈,脈象濡滑而數,舌質紅,舌苔薄黃。初期是風燥襲肺,後來發展為燥熱傷陰,肺金不能輸布津液,津液被熱氣熬成稠痰。俗話說:「傷風不治則成癆」,不可不謹慎。暫時擬定補肺阿膠湯加減方,滋養肺陰、祛風、清燥化痰。
處方:阿膠(二錢,蛤粉炒)、兜鈴(一錢,蜜炙)、大力子(二錢,熟)、杏仁(三錢,甜)、貝母(二錢,川)、栝樓皮(三錢)、桑葉(三錢,霜)、冬瓜子(三錢)、甘草(五分)、胖大海(三枚)、蘆根(一尺,去節,活)、秫米(三錢,包)、枇杷葉露(半斤,代水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