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膏方 (1)

回本書目錄

膏方 (1)

1. 膏方

徐先生,精氣神者,人身之三寶也。論先天之生化,則精生氣,氣生神;論後天之運用,則神役氣,氣役精。人身五臟,各有所藏,心藏神,腎藏精,精藏於腎,而主於心,心君泰然,腎精不動,是為平人。尊體氣陰兩虧,坎離失濟,心虛易動,腎虛不藏,神動於中,精馳於下,此夢遺舊恙所由起也。遞進膏滋,遺泄漸減,藥能應手,未始無功。

白話文:

徐先生,精、氣、神是人體最重要的三種要素。從先天的生化過程來看,精氣使氣產生,氣再產生神;從後天的運作來看,神支配氣,氣支配精。人體的五臟各有其藏納之物,心藏神,腎藏精。精藏在腎裡,但受心的控制,心性平穩安定,腎精就不會輕易流失,這纔是健康人的狀態。您的身體氣陰兩虛,水火失衡,心虛容易受到影響,腎虛則無法固藏精氣。因此,神不安定,精氣外泄,這就是您夢遺的老毛病。服用膏滋後,遺泄逐漸減少,說明藥物有效,並不是沒有效果。

惟是補牢已晚,亡羊難復,久遺之後,腎陰大傷。腎者主骨,骨中有髓,腎之精也。腰為腎之外候,脊乃腎之道路,腎精走失,骨髓空虛,脊痛腰痠,在所必見。肝為乙木,中寄陽魂,膽為甲木,內含相火。腎水既虧,豈能涵木,木失所養,水走火飛,相火不能潛藏,肝陽易於上亢。

白話文:

然而,補救得太晚了,失去的羊很難找回來。腎氣長期虧虛後,腎陰會受到嚴重損傷。腎主骨,骨中有骨髓,是腎的精華。腰部是腎臟的外在反映,脊椎是腎臟的通道。腎精流失,骨髓空虛,腰痠背痛是必然的結果。肝屬乙木,寄居著陽魂,膽屬甲木,含有相火。腎水不足,不能涵養木氣,木氣失養,水走火飛,相火不能潛藏,容易導致肝陽上亢。

清空不空,則為頭眩;清竅阻塞,則為耳鳴。陰虛於下,火浮於上,上實下虛,亦勢所必然矣。症勢各類,治本一途,挈要提綱,補精為重。補精必安其神,安神必益其氣,治病必求其本也。壯水以涵其木,滋陰以潛其陽,子虛補母,乃古法也。仍宗前意,再訂新方,補氣安神,育陰固攝,仿乙癸同源之治,為坎離固濟之謀,復入血肉有情,填益精髓,復元精之走失,補奇脈之空虛,為日就月將之功,作一勞永逸之計。是否有當,即正高明。

白話文:

腦子不清醒,就會頭暈;耳朵清竅阻塞,就會耳鳴。下焦陰虛,上焦火旺,上實下虛,這是必然的現象。病症雖然種類繁多,但治療的根本方法只有一種,就是抓住重點,以補精氣為主要目標。補精氣就要安穩精神,安穩精神必須壯旺氣息,治療疾病一定要追根究底。

壯大腎水來涵養肝木,滋養陰氣來潛藏陽氣,補虛弱的腎精就是滋補腎氣,這是古法。依然遵循前面的思路,再次制定新的方劑,補氣安神,滋養陰精,固攝精氣,仿照「乙癸同源」的治法,以坎離相濟的謀略,再加入血肉有情之物,補充精髓,恢復走失的精氣,補益奇經脈絡的空虛,日積月累地調理,一勞永逸地消除疾病。這樣做是否妥當,就請高明之士批評指正。

臺參鬚(一兩五錢),潞黨參(三兩),大熟地(砂仁拌,六兩),炙綿耆(四兩),炒淮藥(二兩),)朱茯神(三兩),酸棗仁(三兩),炙遠志肉(一兩),清炙草(六錢),明天冬(二兩),大麥冬(二兩),厚杜仲(鹽水炒,三兩),甘杞子(二兩),川斷肉(鹽水炒,二兩),桑椹子(三兩),制首烏(四兩),陳廣皮(一兩),仙半夏(二兩),北秫米(炒,包,三兩),寧子淡(四兩),煅牡蠣(四兩),紫貝齒(四兩),紫石英(三兩),胡桃肉(鹽水炒,去紫衣,二十枚),五味子(六錢),金櫻子(包,一兩),剪芡實(三兩),川黃柏(一兩),熟女貞(二兩),豬脊髓(酒洗,二十條),紅棗(四兩),鰾膠(二兩,溶化收膏)

白話文:

臺灣參鬚(150克),陝西黨參(300克),大熟地黃(拌入砂仁,600克),炙黃芪(400克),炒淮山藥(200克),朱茯神(300克),酸棗仁(300克),炙遠志(100克),清炙甘草(60克),明天冬(200克),大麥冬(200克),厚杜仲(鹽水炒,300克),枸杞子(200克),川斷(鹽水炒,200克),桑椹(300克),製首烏(400克),陳皮(100克),半夏(200克),炒秫米(包起,300克),寧夏枸杞(400克),煅牡蠣(400克),紫貝甲(400克),紫石英(300克),核桃仁(鹽水炒,去皮,20顆),五味子(60克),金櫻子(包起,100克),芡實(300克),川黃柏(100克),熟地黃(200克),豬脊髓(酒洗,20根),紅棗(400克),魚鰾膠(200克,溶化收膏)

上藥煎四次,取濃汁,加龜版膠四兩,清阿膠四兩,

白話文:

將上等的藥材煎煮四次後,取其濃汁,再加入四兩龜殼膠和四兩清淨阿膠。

均用陳酒燉烊,再將鰾膠和入,白文冰半斤溶化收成膏。每早晚各服二匙,均用開水化服。如遇傷風停滯等症,暫緩再服可也。

白話文:

都用陳年老酒燉煮融化,再加入魚鰾膠,將半斤白棉花糖溶化收成膏狀。每天早晚各服用兩湯匙,用熱水化開服用。如果遇到感冒或停滯的症狀,暫時停止服用即可。

羅先生,始患痔漏,繼則不寐,痔漏傷陰,陰傷及氣,氣陰不足,氣不能配陽,陰虛及陽,故為不寐。不寐之因甚多,而大要不外乎心腎。離中一陰,是為陰根,陰根下降,是生水精。坎中一陽,是為陽根,陽根上升,則為火母。坎離交濟,水火協和,陽入於陰則為寐,陽出於陰則為寤也。

白話文:

羅先生,一開始得了痔瘡,後來又開始失眠。痔瘡損傷了陰液,陰液不足影響氣血,氣血不足,氣不能配合陽氣,陰虛進而影響陽氣,所以會失眠。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心腎兩個臟腑。心藏著離卦中的一畫陰爻,這是陰氣的根源,陰根下降,就會產生水精(腎精)。腎藏著坎卦中的一畫陽爻,這是陽氣的根源,陽根上升,則會產生火母(心火)。坎離交合,水火相濟,陽氣進入陰氣則會入睡,陽氣離開陰氣則會清醒。

腎陰不足,水不濟火,心火不能下通於腎,腎陰不能上濟於心,陽精不升,水精不降,陰陽不交,則為不寐,此不寐之本也。肝為乙木,內寄陽魂,膽為甲木,內含相火。平人夜寐,魂歸於肝,陽藏於陰也。腎陰虧耗,水不涵木,肝不能藏其陽魂,膽不能秘其相火,神驚火浮,亦為不寐,此不寐之兼見也。離處中宮,坎居下極,位乎中而職司升降者脾胃也。

白話文:

當腎臟中的陰質不足時,水分無法濡養陽氣,心火無法向下通達腎臟,腎陰無法向上滋養心臟,陽精不能上升,水精不能下降,陰陽無法交合,就會導致失眠,這是失眠的根本原因。

肝臟屬乙木,裡面寄存著陽魂,膽囊屬甲木,裡面含有相火。一般人到了夜晚,陽魂歸藏於肝臟,陽氣潛藏於陰氣之中。但當腎陰虧損,水分不能滋養肝木,肝臟無法藏匿陽魂,膽囊無法收斂相火,就會導致神魂不寧、陽氣上浮,也會導致失眠,這是失眠的兼見情況。

心火和腎水分居於中間和底部,負責升降運化的器官是脾胃。

胃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胃失流通,中宮阻塞,不能職司升降,上下之路隔絕,欲求心腎之交,不亦難乎。故經云:胃不和則臥不安,胃不和者,不寐之標也。道書云:離為中女,坎為中男,而為之媒介者坤土也,是為黃婆,其斯之謂乎。錯綜各說,奇偶制方,益氣以吸陽根,育陰以滋水母,升戊降己,取坎填離,益氣即所以安神,育陰亦兼能涵木,標本同治,以希弋獲,是否有當,即正高明。

白話文:

胃部通暢就是對它的滋補,脾臟健壯就是對它的運化,如果胃部失去通暢,中樞就會阻塞,不能執行升降的功能,上下的通路就會隔絕,想要求得心腎相交,豈不是很困難嗎。所以醫書上說:胃部不和協就會睡不安穩,胃部不和協正是失眠的徵兆。道家經典中說:離卦代表中女,坎卦代表中男,而坤土卦則擔任它們的媒介,這就是黃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把各種說法綜合起來,運用奇偶制訂藥方,補充陽氣以吸引陽根,培養陰氣以滋養水母,提升戊土之氣降低己土之氣,取坎卦之水填補離卦之火,補充陽氣就能安神,培養陰氣也兼能涵養肝木之氣,標本兼治,希望得到效果,是不是合理,就看高明的判斷了。

清炙黃耆(四兩),上潞黨參(四兩),仙半夏(二兩),大生地(四兩),抱茯神(硃砂拌,三兩),大熟地(四兩),炙遠志肉(一兩),清炙草(六錢),酸棗仁(三兩),北秫米(包)(三兩),明天冬(一兩五錢),大麥冬(一兩五錢),炒淮藥(二兩),甘杞子(二兩),生牡蠣(四兩),廣橘白(一兩),白歸身(三兩),大白芍(三兩),花龍骨(二兩),青龍齒(二兩),紫石英(三兩),炙鱉甲(三兩),川石斛(三兩),馬料豆(三兩),潼蒺藜(三兩),紫丹參(二兩),川貝母(二兩,去心另研末收膏),制首烏(六兩),合歡花(一兩五錢),蓮子(二兩),紅棗(六兩),雞子黃(十枚,另打攪收膏)

白話文:

清炙黃耆(240克),潞黨參(240克),仙半夏(120克),大生地(240克),硃砂混拌的抱茯神(180克),大熟地(240克),清炙遠志肉(60克),清炙草(36克),酸棗仁(180克),用秫米包裹(180克),明天冬(90克),大麥冬(90克),炒淮藥(120克),甘枸杞子(120克),生牡蠣(240克),廣橘皮(60克),白歸身(180克),大白芍(180克),花龍骨(120克),青龍齒(120克),紫石英(180克),清炙龜甲(180克),川石斛(180克),馬料豆(180克),潼蒺藜(180克),紫丹參(120克),川貝母(心另搗碎研磨後收膏用)(120克),制首烏(360克),合歡花(90克),蓮子(120克),紅棗(360克),雞蛋黃(10個,另攪拌後收膏用)

上藥煎四次,取濃汁,加龜版膏(四兩),清阿膠(四兩),均用陳酒燉化,白冰糖半斤溶化。再將川貝、雞子黃,依次加入,攪和收膏。每早晚各服二匙,均用白開水沖服。如遇傷風停滯等症,暫緩再服可也。

白話文:

先將上等藥材煎煮四次,取濃縮的藥汁。加入四兩龜甲膠粉和四兩清阿膠,用老酒燉化至溶解。再溶解半斤白冰糖。接著依序加入川貝和雞蛋黃,攪拌均勻,收汁成膏狀。每天早晚各服用兩匙,用白開水沖服。如果遇到感冒或身體不適的情況,可暫緩服用。

張先生,每冬必咳,氣急不平,天暖則輕,遇寒則甚,此陽虛留飲為患也。陽為天道,陰為地道,人生賤陰而貴陽。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素體陽虛,脾腎兩病,腎虛水泛,脾虛濕聚,水濕停留,積生痰飲,年深不化,盤踞成窠,阻塞氣機,據為山險。上礙肺金右降之路,下啟沖氣上逆之機,不降不納,遂為氣急。

白話文:

張姓男子每到冬天必咳嗽,氣喘且不順暢,天氣暖和時症狀就會減輕,遇到寒冷時就會加重,這是因為陽氣虛弱,體內有飲水積聚所造成的。

中醫理論中,陽氣代表天,陰氣代表地,人生應尊崇陽氣,貶抑陰氣。醫經上說:陽氣就像天空和太陽,失去它的庇護就會減短壽命,而無法彰顯自己的光彩。

這位張姓男子的體質本來就陽虛,所以脾臟和腎臟都有問題。腎氣虛弱,體內水分過多;脾氣虛弱,濕氣會積聚。水分和濕氣停留在體內時間久了,就會化成痰飲。這些痰飲年久不消,盤結成塊,阻礙氣機運行,就像山巒險要的地勢。

上方的痰飲阻礙了肺金右降的管道,下方的痰飲則會促使沖氣上逆,導致氣無法下降或暢通,所以才會氣喘。

飲為陰邪,遇寒則陰從陽屬,虎借風威,遇暖則陰弱陽強,邪勢漸殺矣。痰飲生源於土濕,土濕本源於水寒,欲化其痰,先燥土濕,欲燥土濕,先溫水寒,書所謂外飲治脾,內飲治腎也。肺主氣,胃為化氣之源,腎為納氣之窟。肺之不降,責之腎納,腎之不納,責之火衰。欲降其肺,先和其胃,欲納其腎,先溫其陽,書所謂上喘治肺,下喘治腎是也。

白話文:

飲水屬於寒邪,遇寒時寒邪會附著在陽氣上,就像老虎藉著風勢的威勢一樣。遇暖時寒邪減弱,陽氣變強,邪惡勢力逐漸被消滅。痰飲的形成源於體內濕氣過重,濕氣過重的根源在水寒。要化解痰飲,首先要燥除體內的濕氣,要燥除濕氣,首先要溫暖水寒。書中所說的「外飲治脾,內飲治腎」就是這個道理。肺主導氣,胃是氣化之源,腎是納氣之處。肺氣不降,歸咎於腎氣不能納氣。腎氣不能納氣,歸咎於陽氣不足。要讓肺氣下降,首先要調和胃氣。要讓腎氣能納氣,首先要溫暖腎陽。書中所說的「上喘治肺,下喘治腎」也是這個道理。

症屬陽虛,藥宜溫補。今擬溫腎納氣,溫腎則所以強脾,和胃降逆,和胃功兼肅肺。但得土溫水暖,飲無由生,胃降金清,氣當不逆,氣平飲化,咳自愈矣。症涉根本,藥非一蹴能治,仿前賢方乃三思而定,略述病由,以便裁奪。

白話文:

這個病症屬於陽氣虛弱的類型,所以用藥應當溫補。現在打算用溫補腎氣的方法來納氣,溫補腎氣可以增強脾胃功能,調和胃部,使上逆的氣下降,而且調和胃部還能安撫肺部。只要補腎後,腎氣充足,就像溫暖的水滋潤土地一樣,水濕就會消失;而胃部功能調和後,肺氣就會平穩,氣也就順暢了,不再上逆,這樣咳嗽就能自然好了。這個病症涉及身體的根本,所以不能一蹴而就地治好,我仿照前輩醫家的藥方,經過深思熟慮後才決定,簡單說明一下病因,以便根據病情做出調整。

別直參(三兩),雲茯苓(四兩),潛於術(三兩),清炙黃耆(三兩),清炙草(八錢),炙遠志肉(一兩),大熟地(四兩),川桂枝(六錢),五味子(八錢,淡乾薑四錢同搗),熟附塊(一兩),川貝母(三兩),甜光杏(三兩),蛤蚧尾(酒洗,五對),砂仁末(八錢),範志曲(三兩),陳廣皮(一兩),仙半夏(三兩),旋覆花(包,一兩五錢),代赭石(煅,四兩),補骨脂(二兩),核桃肉(二十枚,二味拌炒),炙白蘇子(二兩),淮山藥(三兩),山萸肉(三兩),福澤瀉(一兩五錢),厚杜仲(三兩),川斷肉(三兩),甘杞子(三兩)

白話文:

知母(120克),白茯苓(160克),天花粉(120克),炙黃芪(120克),炙甘草(30克),炙遠志肉(40克),熟地黃(160克),川桂枝(24克),五味子(30克,加淡乾薑15克搗碎),熟附子(40克),川貝母(120克),甜杏仁(120克),蛤蚧尾(用酒洗過,10對),砂仁粉末(30克),炒麥芽(120克),陳皮(40克),半夏(120克),旋覆花(用紙包住,60克),煅代赭石(160克),補骨脂(80克),核桃肉(500克,與補骨脂一起炒),炙白蘇子(80克),淮山藥(120克),山茱萸肉(120克),澤瀉(60克),杜仲(120克),川斷(120克),枸杞子(120克)

上藥煎四次,取極濃汁,加鹿角膠(四兩),龜版膠(四兩),均用陳酒燉烊,白冰糖(半斤),溶化收膏。每早服(三錢),臨臥時服(三錢),均用開水沖服。如遇傷風停滯等,暫緩再服可也。

白話文:

用上等的藥材煎煮出四次,取濃縮的藥汁。加入鹿角膠(四兩)和龜板膠(四兩),用陳年的酒燉煮融化。再加入白冰糖(半斤),熬製成膏狀。每天早晚各服用(三錢),用開水沖服。如果感冒或氣滯不暢,可以暫時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