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八 (8)

1. 肺疽

王右,肺疽已成,漫腫如盆,疼痛不已,胸悶氣結,汗多肢冷,脈象濡細。初由風邪痰瘀,蘊結肺俞,繼則釀膿,肺炎葉舉,清肅之令不得下行,頗慮正不支持,致虛脫之變!勉擬扶正托毒,清肺化痰,盡人力以冀天眷耳。

白話文:

王右患有肺癰,膿瘍已經形成,腫脹如盆,疼痛劇烈,胸部悶脹,氣息不通,多汗肢冷,脈象細弱無力。一開始由風邪痰瘀引起,積聚在肺部,接著化膿成癰,導致肺葉腫脹,清氣無法下行。擔心正氣不足無法支撐,導致虛脫危象!勉力扶助正氣,托住毒氣,清肺化痰,盡力而為,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顧。

黃耆(四錢),抱茯神(三錢),京赤芍(二錢),絲瓜絡(二錢),生草節(八分),炙遠志肉(一錢),象貝母(三錢),冬瓜子(二錢),苦桔梗(一錢),全當歸(二錢),炙殭蠶(三錢),栝蔞皮(二錢),水炙桑皮(二錢)

白話文:

生黃耆(20 克),抱茯神(15 克),京赤芍(10 克),絲瓜絡(10 克),生草節(4 克),炙遠志肉(5 克),象貝母(15 克),冬瓜子(10 克),苦桔梗(5 克),全當歸(10 克),炙殭蠶(15 克),栝蔞皮(10 克),水炙桑皮(10 克)

2. 鼻痔

傅右,陽明濕濁上升,鼻痔壅塞,頭目不清,畏風怯冷,肢體作酸,肺胃氣虛。擬營衛並調,兼肅肺胃。

黨參(一錢五分),全當歸(二錢),大白芍(一錢五分),陳辛夷(八分),蒼耳子(一錢五分),大川芎(八分),藿香梗(一錢五分),雲茯苓(三錢),生白朮(一錢),陳廣皮(一錢),煨姜(二片)

白話文:

潞黨參(7.5克),全當歸(10克),大白芍(7.5克),陳辛夷(4克),蒼耳子(7.5克),大川芎(4克),藿香梗(7.5克),雲茯苓(15克),生白朮(5克),陳廣皮(5克),煨薑(2片)

外用柳花散麻油調揉。

3. 鼻疳

賈左,肺胃積熱,釀成鼻疳,迎香腐缺,鼻準已塌,內外之腫不消,防其崩陷。擬再造散加減。

白話文:

賈左,肺與胃積聚熱毒,導致鼻腔生瘡,鼻頭以下腐爛缺損,鼻尖已經塌陷,內外腫脹消退不下去,防治鼻頭潰破缺損。準備使用「再造散」方劑。

羚羊尖(另煎汁沖服,一錢),大麥冬(三錢),天花粉(三錢),京玄參(二錢),京赤芍(二錢),酒炒黃芩(一錢),寒水石(三錢),連翹殼(三錢),大貝母(三錢),夏枯草(二錢),鮮竹葉(三十片),干蘆根(去節,一兩)

白話文:

羚羊尖(另煎汁沖服,1 克)

大麥冬 (3 克) 天花粉 (3 克) 京玄參 (2 克) 京赤芍 (2 克) 酒炒黃芩 (1 克) 寒水石 (3 克) 連翹殼 (3 克) 大貝母 (3 克) 夏枯草 (2 克) 鮮竹葉 (30 片) 乾蘆根 (去掉節,50 克)

外用治疳結毒靈藥

4. 疔瘡

李右,掌心疔頂雖潰,未曾得膿,四圍腫硬疼痛,濕火蘊結,血凝毒滯,症勢非輕。急擬清解托毒。

甘菊花(五錢),地丁草(三錢),京赤芍(二錢),薄荷葉(八分),生草節(六分),大貝母(三錢),炙殭蠶(三錢),金銀花(三錢),連翹殼(三錢),草河車(一錢五分),絲瓜絡(二錢)

白話文:

菊花(25 克),地丁草(15 克),赤芍(10 克),薄荷葉(4 克),生草烏(3 克),貝母(15 克),炙殭蠶(15 克),金銀花(15 克),連翹皮(15 克),車前草(7.5 克),絲瓜絡(10 克)

外科蟾酥丸(開水化服,二粒)

外用九黃丹太乙膏,四周用玉露散菊花露調敷。

白話文:

外敷九黃丹、太乙膏。四周敷上玉露散和菊花露調製的藥膏。

5. 濕瘡

徐左,濕瘰發於遍體,浸淫作癢,延今已久。血虛生熱生風,脾弱生濕,風濕熱蘊蒸於脾肺兩經也。姑擬清營祛風,而化濕熱。

白話文:

徐左,濕毒性皮膚潰瘍遍佈全身,逐漸擴散並產生瘙癢,至今已持續很長時間。由於氣血不足,導致熱氣和風熱產生,脾氣虛弱而生濕,風濕熱氣積聚在脾和肺兩條經絡中。暫時使用清腸瀉血祛風的方法,並化解濕熱。

淨蟬衣(八分),小生地(四錢),粉丹皮(一錢五分),肥玉竹(三錢),茯苓皮(三錢),通草(八分),六一散(包,三錢),苦參片(一錢五分),綠豆衣(三錢)

白話文:

  • 蟬蛻(8 克)
  • 生地黃(12 克)
  • 丹皮(4.5 克,粉末狀)
  • 玉竹(9 克)
  • 茯苓皮(9 克)
  • 通草(2.4 克)
  • 六一散(一包,9 克)
  • 苦參(4.5 克,片劑)
  • 綠豆衣(9 克)

外用皮脂散麻油調敷。

6. 痔瘡

吳左,外痔焮痛已止,脫肛未收。氣虛不能收攝,陰虛濕熱下注,大腸不清,傳導變化乏力,苔薄膩,脈濡滑。姑擬補中益氣,育陰清化。

白話文:


吳左,外痔的腫脹疼痛已經緩解,但脫肛沒有縮回。原因是氣虛無法收攝,陰虛導致濕熱下行,大腸不通暢,傳導和轉化功能減弱,舌苔薄而膩,脈搏濡滑。暫且考慮補中益氣,養陰清熱。

米炒南沙參(二錢),蜜炙升麻(五分),清炙黃耆(二錢),炒扁豆衣(三錢),朱茯神(三錢),水炙桑葉(三錢),淨槐米(包,三錢),生白朮(二錢),土炒當歸(三錢),杜赤豆(一兩),灶心黃土(一兩,荷葉包,煎湯代水)

白話文:

炒米南沙參(12 克),蜜灸升麻(3 克),清炙黃芪(12 克),炒扁豆衣(18 克),朱茯神(18 克),水炙桑葉(18 克),淨槐米(30 克,布包),生白朮(12 克),土炒當歸(18 克),杜赤豆(60 克),竈心黃土(60 克,用荷葉包裹,煎湯後代替水)

潘左,外痔焮痛,脫肛便血,氣陰兩虛,大腸濕熱留戀,今擬調益氣陰,清化濕熱。

細生地(四錢),粉丹皮(一錢五分),京赤芍(二錢),淨槐米(包,三錢),抱茯神(三錢),地榆炭(三錢),臟連丸(包,一錢),橘白絡(各一錢),生苡仁(三錢),全當歸(二錢),杜赤豆(一兩),乾柿餅(三錢)

白話文:

細生薑(4錢),粉碎的丹皮(1.5錢),川赤芍(2錢),淨化的槐米(包,3錢),抱茯神(3錢),燒炭的地榆(3錢),藏連丸(包,1錢),橘絡(1錢),生的薏仁(3錢),整支當歸(2錢),杜赤豆(1兩),乾柿子(3錢)

外用黃連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