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八 (6)
卷八 (6)
1. 氣癭
王左,肩膊腫大如盆,名曰氣癭,難治之症也,治宜調營順氣。
白話文:
王先生,他的肩膀腫大得像盆子一樣,這叫做氣癭,是個難治的病,治療應該要調理營養並順暢氣機。
潞黨參(二錢),雲茯苓(三錢),生白朮(一錢),全當歸(二錢),大白芍(二錢),大川芎(八分),陳廣皮(一錢),仙半夏(一錢),制香附(一錢五分),淡昆布(二錢),淡海藻(二錢),紅棗(四枚),生薑(二片)
外用沖和膏。
孫左,痰氣凝於肉裡,右臂膊發為氣癭,腫大如盆,不易調治。擬養營流氣,而化痰瘀。
白話文:
潞黨參(10克),雲茯苓(15克),生白朮(5克),全當歸(10克),大白芍(10克),大川芎(4克),陳廣皮(5克),仙半夏(5克),制香附(7.5克),淡昆布(10克),淡海藻(10克),紅棗(4顆),生薑(2片)
全當歸(二錢),大白芍(二錢),大川芎(八分),大生地(三錢),杭菊花(一錢五分),紫丹參(二錢),制香附(一錢五分),川續斷(三錢),柏子仁(三錢),小金丹(陳酒化服,一粒)
白話文:
當歸:2 錢
白芍:2 錢
川芎:8 分
生地:3 錢
杭菊花:1 錢 5 分
紫丹參:2 錢
香附:1 錢 5 分
川續斷:3 錢
柏子仁:3 錢
小金丹:1 粒(用陳酒送服)
2. 發背
宋左,中發背腐潰,得膿不多,大似覆碗,肉堅腫,瘡頂深陷,臨晚寒熱不壯,納穀減少,舌苔薄膩,脈象虛弦。背脊屬督脈所主,脊旁為太陽之經,督陽已衰,太陽主寒水之化,痰濕蘊結,營血凝塞,此陰疽也,勢勿輕視。急擬助督陽以托毒,和營衛而化濕,冀其瘡頂高起,膿毒外泄,始能入於坦途。
白話文:
宋左,背中長了一個腐爛的潰瘍,膿液不多,潰瘍的形狀像倒扣的碗,肉腫得堅硬,潰瘍中央凹陷很深,傍晚時分寒熱不顯著,食慾減退,舌苔薄而膩,脈象虛弱且弦緊。背脊屬於督脈管轄,背脊兩側為太陽經絡,督脈陽氣已經衰弱,太陽經絡主控寒水的變化,痰濕積聚結塊,營血凝滯,這是一種陰疽,不能輕視。急需幫助督脈陽氣托出毒素,調和營衛氣血化解濕氣,希望潰瘍中央隆起,膿毒外流,才能好轉。
生黃耆(五錢),朱茯神(三錢),陳廣皮(一錢),鹿角膠(一錢五分),紫丹參(三錢),仙半夏(二錢),大貝母(三錢),生草節(五分),全當歸(三錢),紅棗(四枚),生熟穀芽(各三錢)
洗方
白話文:
生黃耆 5 錢,茯苓 3 錢,陳皮 1 錢,鹿角膠 1.5 錢,紫丹參 3 錢,半夏 2 錢,貝母 3 錢,草節 0.5 錢,當歸 3 錢,紅棗 4 枚,生麥芽和熟麥芽各 3 錢
全當歸(二錢),生草節(六分),獨活(二錢),大川芎(二錢),石菖蒲(二錢),鮮豬腳爪(劈碎,一枚)
煎湯洗之。
白話文:
全當歸(12 克),生草節(3.6 克),獨活(12 克),大川芎(12 克),石菖蒲(12 克),新鮮豬蹄(切碎,1 個)
外用九黃丹,海浮散,陽和膏。
白話文:
外用:九黃丹、海浮散、陽和膏等。
二診,中發背腐潰,得膿不多,大如覆碗,瘡頂不起,四圍腫硬色紫,納後減少,舌苔薄膩,脈象濡滑。少陰陰陽本虧,痰濕蘊結太陽之絡,營衛凝塞,肉腐為膿。前投助陽托毒和營化濕之劑,尚覺合度,仍守原意出入。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時,患者背部潰爛,流膿不多,膿液麪積大如碗蓋,傷口凹陷,周圍腫脹堅硬,顏色發紫,進食後病情加重,舌苔薄而膩,脈象濡滑。這是因為少陰經陰陽虧虛,導致痰濕鬱結於太陽經的絡脈,營衛之氣凝滯不通,肌肉腐爛化膿。前次使用幫助陽氣升發、託毒外出、調和營氣、化濕的藥物,效果尚可。因此,仍然堅持之前的治療思路,根據病情變化進行調整。
生黃耆(六錢),朱茯神(三錢),陳廣皮(一錢),春砂殼(八分),生草節(四分),紫丹參(三錢),炙遠志肉(一錢),全當歸(三錢),生熟穀芽(各三錢),鹿角膠(三錢),仙半夏(三錢),大貝母(三錢),紅棗(四枚),
白話文:
黃耆(36 克),茯苓(18 克),陳皮(6 克),桔梗(4.8 克),絲瓜絡(2.4 克),紫丹參(18 克),遠志(6 克),當歸(18 克),麥芽和炒麥芽(各 18 克),鹿角膠(18 克),半夏(18 克),貝母(18 克),紅棗(4 顆)
三診,中發背腐潰,腐肉漸脫,膿漸多,四圍腫硬略減,舌苔薄膩,脈象虛弦而滑。少陰陰陽本虧,痰濕凝結太陽之絡,營衛循序失常,仍擬助陽益氣,化濕托毒,冀其正氣充足,則膿自易外泄。
白話文:
經過三次診斷,發現患者的背部潰爛處出現腐肉剝落,膿液逐漸增加,周圍腫脹變硬略有消退,舌苔薄而濕潤,脈象虛弱、細長而滑利。患者屬於少陰陽氣不足,痰濕凝聚在太陽經絡,導致營衛失常。因此,治療方針仍是扶助陽氣、益氣化濕、祛毒,期望正氣充足後,膿液就能自行排出體外。
生黃耆(六錢),朱茯神(三錢),全當歸(三錢),生草節(四分),紫丹參(二錢),陳廣皮(一錢),春砂殼(八分),炙遠志肉(一錢),炒赤芍(一錢五分),仙半夏(二錢),紅棗(四枚),鹿角霜(二錢),大貝母(三錢),生熟穀芽(各三錢)
外用九黃丹,呼膿丹,海浮散,陽和膏。
白話文:
生黃耆(36克),朱茯神(18克),全當歸(18克),生草節(2.4克),紫丹參(12克),陳廣皮(6克),春砂殼(4.8克),炙遠志肉(6克),炒赤芍(9克),仙半夏(12克),紅棗(4顆),鹿角霜(12克),大貝母(18克),生熟穀芽(各18克)
四診,中發背腐肉漸脫,膿亦多,根腳腫硬亦收,苔薄膩,脈虛滑。少陰陰陽兩虧,痰濕稽留太陽之絡,營衛循序失常。飲食喜甜,中虛故也。再擬助陽益氣,化濕托毒,佐入和胃之品。
白話文:
四診:背部發炎,腐爛的肉漸漸脫落,膿液也很多,根部腫脹、堅硬也都在消退,舌苔薄而油膩,脈象虛弱而滑動。這是少陰陰陽兩虧,痰濕滯留在太陽經的絡脈中,導致營衛循行失常。飲食喜好甜味,這是因為中氣虛弱的緣故。再擬定治療方案:助陽益氣,化濕解毒,佐以和胃的藥材。
生黃耆(六錢),雲茯苓(三錢),全當歸(三錢),光杏仁(三錢)紫丹參(二錢),炙遠志肉(一錢),陳廣皮(一錢),紅棗(五枚),生草節(四分),仙半夏(三錢),春砂殼(八分),鹿角霜(二錢),川象貝(各二錢),生熟穀芽(各三錢)
白話文:
生黃耆(36公克),雲茯苓(18公克),全當歸(18公克),光杏仁(18公克),紫丹參(12公克),炙遠志肉(6公克),陳廣皮(6公克),紅棗(5顆),生草節(2.4公克),仙半夏(18公克),春砂殼(4.8公克),鹿角霜(12公克),川象貝(各12公克),生熟穀芽(各18公克)
五診,中發背腐肉漸脫,得膿亦多,根腳腫硬亦鬆,惟胃納不旺,脈象左虛弦右濡滑。少陰陰陽兩虧,蘊毒痰濕,稽留太陽之絡,脾胃運化失其常度。再擬益氣托毒和胃化濕。
白話文:
檢查結果:當中醫針灸治療後,背部腐肉逐漸脫落,膿液也很多,根部腫脹變硬但又鬆弛,只有胃口不佳,脈象左邊虛弱且弦細,右邊濡滑。這是少陰陰陽兩虛,導致毒素、痰濕堆積,阻塞太陽經絡,脾胃運化功能異常。建議再使用益氣託毒、和胃化濕的治療方法。
生黃耆(四錢),全當歸(二錢),仙半夏(三錢),鹿角霜(四錢),紅棗(五枚),紫丹參(二錢),雲茯苓(三錢),陳廣皮(一錢),炙款冬(一錢五分),生薑(一片),生草節(四分),炙遠志肉一錢),春砂仁(一錢),生熟穀芽(各三錢)
白話文:
黃耆(40克),當歸(20克),半夏(30克),鹿角霜(40克),紅棗(5顆),丹參(20克),茯苓(30克),陳皮(10克),炙甘草(15克),生薑(1片),生草節(4克),炙遠志肉(10克),春砂仁(10克),生熟穀芽(各30克)
六診,中發背腐肉已去其半,得膿亦多,根腳腫硬亦鬆,胃納不旺,脈象左虛弦右濡滑。少陰陰陽兩虧,蘊毒痰濕留戀,一時未易清沏。再擬益氣托毒,和胃化痰。
白話文:
六種診斷方法顯示,病人背部的潰爛傷口已經腐爛了一半,流出的膿液也很多,傷口的根部腫脹堅硬但已經開始鬆軟,病人的胃口不好,脈象左邊虛弱而略緊,右邊濡潤而滑利。這說明病人的少陰經陰陽兩虛,體內毒熱痰濕尚未完全清除,一時還難以恢復清澈。因此,下一步的治療應該繼續補益元氣,託毒外出,並且調理脾胃,化痰清濕。
生黃耆(四錢),生草節(四分),仙半夏(一錢五分),紫丹參(二錢),抱茯神(三錢),陳廣皮(一錢),全當歸(二錢),鹿角霜(三錢),生熟穀芽(各三錢),杜赤豆(五錢),紅棗(五枚)
洗藥方
白話文:
黃耆(40 克),草節(4 克),半夏(15 克),紫丹參(20 克),茯苓(30 克),陳皮(10 克),當歸(20 克),鹿角霜(30 克),生穀芽、熟穀芽(各 30 克),赤小豆(50 克),紅棗(5 顆)
全當歸(三錢),生草節(三錢),石菖蒲(一錢五分),豬腳爪(劈碎,一枚),紫丹參(三錢),生赤芍(三錢),蜂房窠(二錢)
煎湯洗之。
白話文:
當歸(15克),生草節(15克),石菖蒲(7.5克),豬蹄(劈碎,1只),紫丹參(15克),生赤芍(15克),蜂房(10克)
外用,紅肉:上補天丹、海浮散。腐肉:上桃花散、九黃丹。外貼陽和膏。
白話文:
外用:
-
紅肉(新長出來的肉):
-
上補天丹
-
海浮散
-
腐肉(潰爛的肉):
-
桃花散
-
九黃丹
-
外敷:
-
陽和膏
七診,中發背腐肉已去其半,得膿亦多,四圍根腳漸平,納穀不旺,臨晚足跗浮腫,牙齦虛浮,脈象左濡弦右濡滑。氣血兩虧,脾胃不健,餘毒蘊濕未楚,再擬益氣托毒,崇土化濕。
白話文:
針灸的七種診斷方法中,背部膿腫已經去除一半,膿液排得很乾淨,周圍的根腳部位逐漸平坦。食慾不好,傍晚腳背浮腫,牙齦浮腫,脈象左邊濡滑,右邊濡滑。氣血兩虛,脾胃功能不佳,餘毒和濕氣還沒完全消除。再用益氣託毒、健脾利濕的方法治療。
生黃耆(四錢),抱茯神(三錢),全當歸(二錢),紫丹參(二錢),陳廣皮(一錢),冬瓜皮(三錢),生白朮(一錢五分),生草節(四分),焦穀芽(三錢),紅棗(五枚)
外用海浮散、九黃丹、補天丹、九仙丹,陽和膏。
白話文:
黃耆(4錢),茯苓(3錢),當歸(2錢),丹參(2錢),陳皮(1錢),冬瓜皮(3錢),白朮(1錢5分),草決明(4分),炒穀芽(3錢),紅棗(5顆)
八診,中發背腐肉十去七八,四圍根腳,亦覺漸收,牙齦虛浮,臨晚足跗微腫,脈象左虛弦不柔,右濡滑。氣血兩虧,浮火易升,脾弱清氣下陷,餘毒留戀。再擬益氣托毒,崇土化濕。
白話文:
經過八診後,背上的壞死腐肉已經去除七八成,周圍的傷口也逐漸好轉,牙齦浮腫減輕。晚上腳背微腫,脈象左手虛弱細弦但不柔和,右手濡滑。身體氣血不足,虛火容易上升,脾胃虛弱,清氣下降,體內殘留餘毒。接下來考慮使用補氣託毒、健脾利濕的中藥方。
生黃耆(四錢),抱茯神(三錢),淮山藥(三錢),冬瓜皮(三錢),紫丹參(三錢),全當歸(三錢),生白芍(一錢),紅棗(五枚),生草節(四分),陳皮(一錢),生熟穀芽(各三錢)
外用海浮散、桃花散、九黃丹、補天丹,陽和膏。
白話文:
黃耆(40 克),茯苓(30 克),淮山藥(30 克),冬瓜皮(30 克),紫丹參(30 克),當歸(30 克),白芍(10 克),紅棗(5 枚),草節(4 分),陳皮(10 克),生穀芽和熟穀芽(各 30 克)
九診,中發背腐肉已去七八,根腳亦平,膿水亦少,惟納穀不香,牙齦虛腫,面部虛浮,脈左虛弦右濡滑。氣血兩虧,津少上承,脾胃不健,運化失常。再擬益氣托毒,理脾和胃。
白話文:
九種診斷:發背的腐肉已經去除七八分,根部也平坦,膿水也減少了。但是,患者食慾不振,牙齦腫脹,臉部浮腫,脈象左側虛弱有力,右側濡滑。這是因為氣血虧虛,津液不足上溢,脾胃功能不健,運化失常。因此,還需要繼續益氣排毒,調理脾胃。
生黃耆(四錢),雲茯苓(三錢),大貝母(三錢),冬瓜子(三錢),紫丹參(二錢),陳廣皮(一錢),佩蘭梗(一錢五分),紅棗(四枚),全當歸(二錢),生草節(四分),生熟穀芽(各三錢)
外用桃花散、九黃丹、補天丹,陽和膏。
白話文:
黃耆(4 錢)、茯苓(3 錢)、貝母(3 錢)、冬瓜子(3 錢)、丹參(2 錢)、陳皮(1 錢)、佩蘭梗(1.5 錢)、紅棗(4 枚)、當歸(2 錢)、生草節(0.4 錢)、生熟麥芽(各 3 錢)
十診,中發背腐肉已除,新肉已生,納穀衰少,口舌糜點,牙齦腫痛,妨於咽納,便溏似痢,苔膩布,脈象左虛弦右濡滑。此乃氣陰兩虧,無根之火,易於上升,脾胃不運,濕濁留戀,人以胃氣為本。再擬和胃運脾,宣化濕濁。
白話文:
十日後,背上的腐爛傷口已清除,新的肉已長出,但食慾不振,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影響吞嚥,大便溏稀如痢,舌苔膩滑,脈象左脈虛弱且細長,右脈濡滑。這是由於氣血陰陽兩虛,導致虛火上炎,脾胃運行不暢,濕邪留滯。人體以胃氣為根本。下一步將考慮調和胃氣,健運脾胃,化濕除濁。
炒淮藥(三錢),炒扁豆衣(三錢),佩蘭梗(一錢五分),藏青果(一錢),雲茯苓(三錢),新會皮(一錢五分),穀麥芽(各三錢),乾荷葉(一角),野薔薇花露(二兩),香稻葉露(二兩,二味後入)
白話文:
炒淮山藥(三錢)
炒扁豆衣(三錢)
佩蘭梗(一錢五分)
藏青果(一錢)
雲茯苓(三錢)
新會陳皮(一錢五分)
炒穀麥芽(三錢)
乾荷葉(一角)
野薔薇花露(二兩)
香稻葉露(二兩,後加入)
龍腦薄荷一支,剪碎泡湯,洗口舌糜腐處,再用珠黃散搽之。
白話文:
將一支龍腦薄荷剪碎,泡在熱水中,用來漱口並清潔糜爛的舌頭和口腔。然後用珠黃散塗抹患處。
十一診,中發背腐肉已去七八,新肉已生,便溏似痢亦止,惟口舌糜點碎痛,牙齦虛浮,妨於咽飲,納穀減少,苔薄膩,左脈弦象略緩,右部濡滑。此氣陰兩虧,虛火挾濕濁上浮,脾胃運化無權。人以胃氣為本,再擬和胃清宣。
白話文:
經過十一次的看診,背部的腐肉已經清除掉七八成的量,長出了新的肉,腹瀉也停止了。但是口腔黏膜依然有潰瘍和疼痛,牙齦鬆軟虛浮,影響進食和嚥下食物,食量減少。舌苔薄而膩,左脈弦滑而稍微緩慢,右脈濡滑。這是氣陰兩虛,虛火夾雜濕濁上浮,導致脾胃運化無力。人以胃氣為根本,因此再考慮調和胃氣,清熱利濕。
炒淮藥(三錢),川象貝(各二錢),通草(八分),佩蘭梗(一錢五分),雲茯苓(三錢),陳廣皮(一錢),炒穀麥芽(各三錢),香稻葉露(三兩),薔薇花露(三兩,二味後入)
白話文:
炒淮山(3錢),川象貝(各2錢),通草(8分),佩蘭梗(1錢5分),雲茯苓(3錢),陳廣陳皮(1錢),炒穀芽(各3錢),香稻葉露(3兩),玫瑰花露(3兩,這兩味最後加入)
十二診,中發背腐肉雖去七八,新肉生長遲遲。皆由正氣虧虛,不能生長肌肉,口舌糜腐碎痛,牙齦腐爛,妨於咽飲,穀食衰少,苔粉膩,虛火挾濕濁上浮,脾胃生氣無權,還慮正虛不支,致生變遷。再擬和胃清化。
白話文:
十二診:胸背上潰爛的肉雖然已經去除七八分,但新肉長得很慢。這都是因為正氣虛弱,不能生長肌肉;口舌糜爛腫痛,牙齦腐爛,妨礙吞嚥,飲食減少;舌苔濕膩,虛火挾著濕濁上浮,脾胃生化之氣不足,還擔心正氣虛弱不支,導致病情變化。因此,擬定溫和胃氣,清化濕熱的治療方案。
真蘆薈(八分),甘中黃(五分),赤茯苓(三錢),京玄參(一錢五分),胡黃連(五分),活貫眾(三錢),川象貝(各二錢),通草(八分),生熟穀芽(各三錢),薔薇花露(三兩),香稻葉露(三兩,二味後入)
白話文:
蘆薈(8 分),甘草(5 分),赤茯苓(3 錢),玄參(1 分 5 釐),黃連(5 分),貫眾(3 錢),川貝(各 2 錢),通草(8 分),生大麥芽、熟大麥芽(各 3 錢),玫瑰花露(3 兩),香稻葉露(3 兩,後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