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二 (7)
卷二 (7)
1. 痢疾案
二診,連投解肌通腑之劑,得汗甚多,發熱較輕,白疹隱隱,布於胸膺之間,伏溫之邪,有外達之機,痢下次數雖則不少,而腹痛已減,後重亦鬆,納穀無味,口乾欲飲,苔黃,脈滑數不靜。濕熱敗濁,尚在曲腸之間,未得下行也。原法增減,努力前進。
原方去薄荷葉,加清水豆卷(四錢)。
三診,發熱漸退,痢下亦稀,腹痛後重,已減其半。穀食無味,口乾不多飲,神疲色萎,苔薄黃,脈濡滑而數。陰液暗傷,濕熱滯尚未清澈,腸胃氣機不和。今擬理脾和胃,清化濕濁,更宜薄滋味,節飲食,恐有食復之弊,雖有虛象,不可驟補。
炒銀花(五錢),炒赤芍(一錢五分),酒炒黃芩(一錢),全當歸(一錢五分),陳皮(一錢),春砂殼(八分),苦桔梗(一錢),焦楂炭(三錢),焦穀麥芽(各三錢),全栝蔞(切,三錢),薺菜花炭(三錢),香連丸(包,一錢二分)
洪左,血痢及旬,日夜十餘次,腹疼裡急,身熱晚甚,口乾欲飲,舌前半糙絳,中後膩黃,脈象弦數。此乃陰液素虧,津乏上承,伏溫在營,血滲大腸,腸中濕濁稽留,氣機痞塞不通,症非輕淺。姑擬生津達邪,清營化濁。
鮮石斛(三錢),淡豆豉(三錢),金銀花(五錢),連翹殼(三錢),白頭翁(三錢),北秦皮(二錢),酒炒黃芩(一錢五分),炒赤芍(一錢五分),焦楂炭(三錢),全栝蔞(切,四錢),枳實炭(一錢),苦桔梗(一錢),活蘆根(去節,一尺)
二診,昨投藥後,諸恙不減,而反煩躁不寐,舌紅絳,苔糙黑無津,脈弦數。伏溫化熱,由陽明而傳於厥少二陰,厥陰為藏血之經,內寄相火,厥陰有熱,則血溢沸騰,而下迫大腸,則為血痢;少陰為水火之臟,水虧火無所濟,津液愈傷,神被熱擾,則煩躁而不寐也。身熱晚甚者,陽明旺於申酉。
陽明之溫熱熾盛也,溫已化熱傷陰,少火悉成壯火,大有吸盡西江之勢!急擬黃連阿膠湯,滋少陰之陰,白頭翁湯,清厥陰之熱,銀翹、花粉,解陽明之溫。複方圖治,猶兵家之總攻擊也。勇往前進,以冀弋獲。
阿膠珠(二錢),川雅連(四分),生甘草(五分),白頭翁(三錢),鮮石斛(四錢),連翹殼(三錢),生赤白芍(各一錢五分),酒炒黃芩(一錢),北秦皮(二錢),金銀花(四錢),粉葛根(一錢五分),天花粉(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生山楂(三錢)
三診,服藥後,已得安靜,水火有既濟之象,且有微汗,伏溫有外解之勢,血痢次數亦減,藥已中肯,有轉危為安之兆。惟陰液大傷,清津無以上供,齒垢唇燥,舌仍焦糙,口渴不欲飲,熱在營分,蒸騰營氣上升,故口渴而不欲飲也。脈弦數不靜,守原法而出入一二、冀望津液來復,邪熱退卻,由里及表,由營返氣,始能入於坦途耳。
白話文:
痢疾案
第二次診治,連續服用疏通肌表、通利腸腑的藥物後,患者大量出汗,發熱症狀減輕,胸部隱約出現白色疹子,體內溫邪有向外透發的趨勢。雖然腹瀉次數仍不少,但腹痛已減輕,裡急後重感也緩解了,食慾不振,口乾想喝水,舌苔黃厚,脈象滑數而無力。體內濕熱濁邪仍在結腸部位,尚未完全排出。根據原來的處方加減藥物,繼續努力治療。
原方去掉了薄荷葉,加了清水豆卷(四錢)。
第三次診治,發熱逐漸消退,腹瀉也變稀,腹痛和裡急後重減輕了一半。仍然食慾不振,口乾但喝水不多,精神疲倦,面色萎黃,舌苔薄黃,脈象濡滑而數。陰液受損,濕熱濁邪尚未清除乾淨,腸胃氣機也不協調。現在打算調理脾胃,清除濕濁,更應該吃清淡的食物,控制飲食,以免再次復發。雖然有虛弱的表現,但不能急於進補。
處方:炒金銀花(五錢),炒赤芍藥(一錢五分),酒炒黃芩(一錢),全當歸(一錢五分),陳皮(一錢),珍珠母(八分),苦桔梗(一錢),焦山楂炭(三錢),焦穀麥芽(各三錢),全栝樓(切,三錢),薺菜花炭(三錢),香連丸(包,一錢二分)
患者洪某,血痢已持續十多天,日夜腹瀉十幾次,腹痛裡急,發熱晚上加重,口乾想喝水,舌頭前半部分粗糙紅絳,後半部分膩黃,脈象弦數。這是因為患者陰液本來就虧虛,津液不足,溫邪侵入營血,血液滲出大腸,腸道濕濁停滯,氣機阻塞不通,病情並不輕微。暫時擬定方劑,以滋陰生津、透發邪氣、清熱化濁為治療策略。
處方:鮮石斛(三錢),淡豆豉(三錢),金銀花(五錢),連翹殼(三錢),白頭翁(三錢),北秦皮(二錢),酒炒黃芩(一錢五分),炒赤芍藥(一錢五分),焦山楂炭(三錢),全栝樓(切,四錢),枳實炭(一錢),苦桔梗(一錢),鮮蘆根(去節,一尺)
第二次診治,服用昨天開的藥後,病情沒有減輕,反而煩躁失眠,舌頭紅絳,舌苔粗糙發黑,沒有津液,脈象弦數。溫邪化熱,由陽明經傳至厥陰、少陰經,厥陰經是藏血的經脈,內寄相火,厥陰經有熱,則血液溢出沸騰,下迫大腸,就成了血痢;少陰經是水火之臟,水虧火無所依附,津液更加受損,精神被熱邪擾亂,所以煩躁失眠。晚上發熱加重,是因為陽明經的火氣在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最盛。
陽明經的溫熱熾盛,溫邪化熱傷陰,少陰的虛火都變成旺盛的實火,就像要吸乾西江的水一樣!必須立即用黃連阿膠湯滋補少陰經的陰液,用白頭翁湯清解厥陰經的熱邪,用銀翹散、花粉解陽明經的溫熱。綜合運用多個方劑治療,就像兵家打總攻一樣。要勇往直前,力爭取得勝利。
處方:阿膠珠(二錢),川連翹(四分),生甘草(五分),白頭翁(三錢),鮮石斛(四錢),連翹殼(三錢),生赤芍藥、生白芍藥(各一錢五分),酒炒黃芩(一錢),北秦皮(二錢),金銀花(四錢),粉葛根(一錢五分),天花粉(三錢),鮮蘆根(去節,一尺),生山楂(三錢)
第三次診治,服用藥物後,已經平靜下來,水火已取得平衡的樣子,而且微微出汗,溫邪有向外透發的趨勢,血痢次數也減少了,藥物已經對症,有轉危為安的跡象。只是陰液損傷較大,津液不足以滋潤,牙齒上有垢物,嘴唇乾燥,舌頭仍然焦燥,口渴但不願喝水,這是因為熱邪在營氣分,蒸騰營氣上升,所以口渴但不願喝水。脈象弦數而無力,繼續服用原方,加減一二味藥物,希望津液恢復,邪熱退卻,由裡到表,由營氣歸於正常,才能真正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