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胎前案

唐右,腰為腎府,胎脈亦繫於腎,腎陰不足,衝任亦虧,妊娠四月,忽然腹痛墜脹,腰痠流紅,脈細小而弦。胎氣不固,營失維護,慮其胎墮。急擬膠艾四物湯養血保胎。

白話文:

唐朝醫家有言,腰部是腎臟的住所,懷孕時胎兒的脈絡也與腎臟相連。如果腎陰不足,衝任兩脈也會虛弱,導致懷孕四個月後,突然出現腹痛、下墜、脹痛,腰痠且有少許出血,脈象細小而緊繃。這是因為胎氣不穩定,營養供應不足,擔心胎兒會流產。因此,緊急考慮使用膠艾四物湯來補血安胎。

阿膠珠(二錢),生白朮(一錢五分),厚杜仲(二錢),大白芍(一錢五分),廣艾炭(八分),炒條芩(一錢五分),川斷肉(二錢),苧麻根(二錢),白歸身(二錢),生地炭(四錢),桑寄生(二錢)

白話文:

阿膠珠:2 錢

生白朮:1 錢 5 分

厚杜仲:2 錢

大白芍:1 錢 5 分

廣艾炭:8 分

炒條芩:1 錢 5 分

川斷肉:2 錢

薴麻根:2 錢

白歸身:2 錢

生地炭:4 錢

桑寄生:2 錢

朱右,懷孕足月,漏紅迭見,是血有熱,衝任不固。胎之生髮由於血,今血溢妄行,胎萎不長,不能依時而產也。擬養血清熱,而固胎元。

白話文:

朱右懷孕足月,卻出現反覆見紅的情況,這是因為血液有熱,沖任二脈不固所致。胎兒的生長發育依賴於血液,現在血液妄行外溢,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無法按時生產。因此,應當滋養血液、清熱降火,以固住胎元。

阿膠珠(二錢),生地炭(四錢),白歸身(二錢),炙黃耆(三錢),苧麻根(二錢),炒條苓(一錢五分),嫩白薇(一錢五分),大白芍(一錢五分),西洋參(一錢五分),藕節炭(二枚)

白話文:

阿膠珠(8 克),生地炭(16 克),白歸身(8 克),炙黃耆(12 克),薴麻根(8 克),炒條苓(6 克),嫩白薇(6 克),大白芍(6 克),西洋參(6 克),藕節炭(兩片)

嚴右,咳嗽較減之後,忽然流紅甚多,舌質淡紅,脈弦小而數。懷麟七月,正屬手太陰司胎,太陰原有燥邪,引動肝火,由氣入營,血得熱以妄行,頗慮熱傷胎元,致成小產。急擬養營泄熱以保胎,佐入滋水清肝而潤肺。

白話文:

嚴右,在咳嗽減輕後,突然流出大量的紅色液體。舌頭淡紅色,脈象細小而快。懷孕七月,正是肺經管轄範圍內胎兒發育的重要時期。肺經原本有燥邪,引發肝火上炎,氣血入血後,血液受熱而妄行。擔心熱邪會損傷胎兒,導致流產。緊急考慮滋養氣血、清熱保胎。同時加入滋陰清肝、潤肺的藥物。

蛤粉炒阿膠(三錢),生地炭(三錢),側柏炭(一錢五分),厚杜仲(三錢),生白朮(一錢五分),光杏仁(三錢),冬桑葉(三錢),炒條芩(一錢),川象貝(各二錢),冬瓜子(三錢),鮮藕(去皮、切片、入煎,四兩),枇杷葉露(後入,四兩)

白話文:

蛤蜊粉炒阿膠(三錢),生地黃炒炭(三錢),側柏葉炒炭(一錢五分),杜仲(三錢),生白朮(一錢五分),杏仁(去皮尖,三錢),冬桑葉(三錢),炒黃芩(一錢),川貝母(各二錢),冬瓜子(三錢),鮮藕(去皮切片,四兩),枇杷葉露(煎製後加入,四兩)

蔡右,懷麟八月,腰痠流紅。疫喉痧四天,寒熱不退,痧子隱隱,布而不透,咳嗽泛惡,咽喉焮紅作痛,舌質紅,苔粉白,脈象濡滑而數。風溫疫癘之邪,蘊襲肺胃二經,兩兩相衡,自以清溫解疫為要。疫邪一日不解,則胎元一日不安,急擬辛涼汗解,宣肺化痰,不必安胎,而安胎止漏之功即在是矣。

白話文:

蔡右,今年八月懷孕,出現腰痠和陰道流血的症狀。患有白喉四天,發燒和發冷的症狀沒有消退,白喉斑點隱約可見,散佈在咽喉處但沒有穿透,還有咳嗽、噁心,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發紅、舌苔白色,脈象濡滑而有點快。風熱疫病的邪氣侵襲肺胃兩經,兩者互相作用,最重要的是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來治療疫病。疫病一天不解除,胎兒的元氣就一天不得安寧,急需考慮用辛涼的藥物發汗解表,宣肺化痰,不用特地保胎,而保胎止血的效果就包含在這種治療方法中了。

荷葉(八分),苦桔梗(一錢),連翹殼(三錢),荊芥穗(一錢五分),江枳殼(一錢),光杏仁(三錢),淨蟬衣(八分),輕馬勃(八分),象貝母(三錢),淡豆豉(三錢),熟牛蒡(二錢),鮮竹茹(二錢),芫荽子(一錢五分)

白話文:

薄荷葉(8 克),苦桔梗(10 克),連翹殼(30 克),荊芥穗(15 克),江枳殼(10 克),光杏仁(30 克),淨蟬衣(8 克),輕馬勃(8 克),象貝母(30 克),淡豆豉(30 克),熟牛蒡(20 克),鮮竹茹(20 克),芫荽子(15 克)

唐右,受寒停滯,脾胃為病,清濁混淆,腹痛泄瀉,似痢不爽,有墜脹之狀,胸悶不納,舌光無苔,按脈濡遲。懷娠四月,頗慮困瀉動胎。急擬和中化濁,佐保胎元。

白話文:

唐右,因受寒導致氣血停滯,脾胃生病,正常的生理過程被打亂,腹痛腹瀉,類似痢疾但又不完全一樣,有下墜脹滿的感覺,胸悶不適,舌頭光亮無苔,脈象濡緩。懷孕四月,非常擔心腹瀉會引起胎動。急需調和脾胃,化解體內濁氣,同時保住胎兒。

藿香梗(一錢五分),雲茯苓(三錢),六神麯(三錢),陳廣皮(一錢),炒扁豆衣(三錢),焦楂炭(三錢),生白朮(一錢五分),大腹皮(二錢),帶殼砂仁(八分),焦穀芽(四錢),陳萊菔子(三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藿香莖(2.25 克),雲茯苓(4.5 克),神曲(4.5 克),陳廣陳皮(1.5 克),炒扁豆皮(4.5 克),焦山楂炭(4.5 克),生白朮(2.25 克),大腹皮(3 克),帶殼砂仁(1.2 克),焦穀芽(6 克),陳萊菔子(4.5 克),乾荷葉(15 克)

吳右,牙齒屬胃,胃火循經上升,風熱之邪未楚,左顴面腫紅已退,右顴面漫腫又起。內熱口乾,心中𩞄雜,舌質淡紅,脈象滑數。懷麟足月,胎火內熾,擬辛涼清解,而清胎熱。

白話文:

吳右,牙齒問題與胃有關。胃中的熱氣沿著經脈上升引起風熱之邪,左邊顴骨的腫脹和發紅已經消退,但右邊顴骨卻又出現瀰漫性腫脹。內部有熱,導致口乾,心中煩躁,舌頭淡紅,脈象滑數。懷麟懷孕已足月,胎熱內盛,需要使用辛涼清解法來清熱,同時也清除胎熱。

薄荷葉(八分),天花粉(三錢),生赤芍(二錢),熟牛蒡(二錢),生甘草(八分),大貝母(三錢),冬桑葉(三錢),苦桔梗(一錢),炙殭蠶(三錢),甘菊花(三錢),金銀花(三錢),連翹殼(三錢),鮮竹葉(三十張),活蘆根(去節,一尺)

白話文:

薄荷葉(8克),天花粉(9克),生赤芍(6克),熟牛蒡(6克),生甘草(8克),大貝母(9克),冬桑葉(9克),苦桔梗(3克),炙殭蠶(9克),甘菊花(9克),金銀花(9克),連翹殼(9克),鮮竹葉(30張),活蘆根(去節,30釐米)

戴右,懷麟十二月,漏紅五六次,腹已大,乳不脹,脈弦小而滑。衝任虧損,肝火入營,血熱妄行,不得養胎,故胎萎不長,不能依期而產也。當宜益氣養血,清營保胎,俾氣能攝血,血足蔭胎,胎元充足,瓜熟自然蒂落。

白話文:

一位姓戴的女性患者,懷孕已達麟兒六個月,但卻出現漏紅的情況五、六次,腹部已經變大,但乳房卻沒有脹起來。脈象顯示為弦小而滑。

根據中醫的解釋,這是由於氣血虧虛,肝火侵入營血,導致血熱妄行,無法滋養胎兒,因此胎兒發育不佳,無法按時分娩。

因此,治療方針應為補益氣血,清熱保胎,讓氣血充足,進而濡養胎兒。當胎兒發育充實,就像瓜熟蒂落,自然會順利分娩。

吉林參鬚(一錢),生黃耆(三錢),生地炭(三錢),厚杜仲(三錢),生白朮(二錢),白歸身(二錢),阿膠珠(二錢),炒條芩(一錢),側柏炭(一錢五分),生白芍(二錢),桑寄生(三錢),鮮藕(切片入煎,一兩)

白話文:

吉林參鬚(6克)

生黃耆(18克)

生地炭(18克)

厚杜仲(18克)

生白朮(12克)

白歸身(12克)

阿膠珠(12克)

炒條芩(6克)

側柏炭(9克)

生白芍(12克)

桑寄生(18克)

鮮藕切片(60克)

張右,妊娠九月,便溏旬余,漏紅色紫,腰不酸,腹不墜,殊非正產之象。良由肝虛不能藏血,脾虛不能統血,中焦變化之汁,盡隨濕濁以下注也。舌苔薄膩,脈象弦滑。當宜培養中土,而化濕濁。俾得健運復常,則生氣有權,而胎元易充易熟矣。

白話文:

張氏,懷孕九個月,近十多天大便稀軟,漏出紅色偏紫的血,腰不痠痛,肚子不墜,不像正常的生產徵兆。主要是因為肝虛弱不能儲存血液,脾虛弱不能統攝血液,中焦運化而來的津液,都隨著濕濁往下流。舌苔薄白而膩,脈象細長而滑。應該調養脾胃,化解濕濁。這樣脾胃功能恢復正常,生氣充足,胎兒才能順利發育成熟。

生白朮(三錢),雲茯苓(三錢),春砂殼(八分),桑寄生(二錢),炒淮藥(三錢),陳廣皮(一錢),焦楂炭(三錢),藕節炭(二枚),炒扁豆衣(三錢),煨木香(五分),焦麥芽(三錢),乾荷葉(一角)

白話文:

生白術(15公克),雲茯苓(15公克),春砂仁(4公克),桑寄生(10公克),炒淮山藥(15公克),陳廣皮(5公克),焦山楂炭(15公克),藕節炭(2片),炒扁豆衣(15公克),煨木香(2.5公克),焦麥芽(15公克),乾荷葉(6公克)

二診,孕已足月,腹痛腰痠,穀道墜脹,中指跳動,正產之時已屆。氣足則易送胎,血足則易滑胎。惟宜大補氣血,以充胎元,水足則舟行無礙之意。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孕期已足月,出現腹痛、腰痠、肛門下墜感,中指跳動,表明臨產時間已到。氣血充足則胎兒容易娩出,氣血不足則容易流產。現在適宜大補氣血,以充盈胎元的元氣,猶如水充足才能使船隻暢行無阻。

炙黃耆(五錢),抱茯神(三錢),陳廣皮(一錢),大白芍(一錢五分),大熟地(五錢),菟絲子(二錢),炒黑荊芥(八分),生白朮(二錢),白歸身(三錢),大川芎(五分),紅棗(五枚)

白話文:

炙黃耆(25克),炮製後的茯神(15克),陳皮(5克),大白芍(7.5克),熟地黃(25克),菟絲子(10克),炒黑荊芥(4克),生白朮(10克),白歸身(15克),大川芎(2.5克),紅棗(5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