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一 (34)
卷一 (34)
1. 痙症案
川桂枝(三分),赤苓(三錢),炒穀芽(三錢),生石膏(三錢),江枳殼(一錢五分),省頭草(一錢五分),天花粉(三錢),苦桔梗(八分),炒竹茹(一錢五分),干蘆根(去節,五錢)
費左,身熱不退,頭項強痛,角弓反張,神昏譫語,渴喜冷飲,脈象弦數,苔薄膩,舌紅。前醫疊投表散之劑,汗出太多,高年氣陰本虧,重汗乏陰,以致陰虛不能斂陽,二元不入於陽,若見風動呃逆,則無望矣!急與桂枝羚羊,未識能轉危為安否。
粉葛根(一錢五分),朱茯神(三錢),生石決(四錢),川桂枝(三分),羚羊片(五分),鮮石菖蒲(一錢),嫩鉤尖(三錢),天花粉(三錢),天竺黃(一錢五分),鮮竹葉(三十張),活蘆根(去節,一尺)
二診,頭項強痛輕減,身熱亦略退,神志平靜,渴喜多飲,脈細數,苔膩舌紅。陰虧於下,陽浮於上。前方既見效機,仍守原意出入。
粉葛根(一錢五分),朱茯神(三錢),生石決(五錢),羚羊角(五分),石菖蒲(八分),嫩鉤尖(三錢),天花粉(三錢),天竺黃(一錢五分),川貝母(三錢),鮮竹葉(三十張),朱燈心(二扎)
三診,神志已清,頭項強痛亦止,神疲欲臥,納穀不香,脈濡細,苔薄膩,險嶺已逾,可告無虞。再與清養之品,善後可矣。
冬桑葉(三錢),朱茯神(三錢),生穀芽(三錢),甘菊花(三錢),川貝母(三錢),香佩蘭(一錢五分),生石決(三錢),天花粉(三錢),生竹茹(一錢五分),嫩鉤尖(後入,三錢),鮮竹葉(三十張)
白話文:
痙症案
病人發高燒持續不退,頭頸部劇烈疼痛,頭向後仰,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口渴想喝冷飲,脈搏有力而快,舌苔薄而黏膩,舌頭紅腫。之前醫生多次使用發汗的藥物,導致病人出汗太多。病人年紀較大,原本氣陰就虧虛,大量出汗更損傷陰液,導致陰虛不能收斂陽氣,陰陽失調。如果再出現因風寒刺激引起的呃逆,情況就十分危急了!醫生緊急使用桂枝和羚羊角治療,但效果尚不明朗。
之後,病情略有好轉,頭頸部疼痛減輕,發燒也退了一些,神志恢復平靜,但仍然口渴想喝很多水,脈搏細而快,舌苔黏膩,舌頭紅腫。這說明病人陰液虧損,陽氣浮於表面。之前的藥方有效,繼續沿用,略作調整。
再次診治,神志已清醒,頭頸部疼痛消失,但感覺疲倦想睡覺,食慾不佳,脈搏細弱,舌苔薄而黏膩。危險期已過,可以放心了。接下來用一些清補的藥物調理身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