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六 (3)
卷六 (3)
1. 淋濁案
(附:毒症案)
史左,溲濁淋瀝赤白,溺時管痛,濕勝於熱則為白,熱勝於濕則為赤。經云: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一則熱迫血分,一則濕鬱下焦,瘀精留滯中途,膀胱宣化失司,赤濁白濁所由來也。擬清肝火,滲濕熱,佐去瘀精。
龍膽草(一錢五分),粉萆薢(三錢),細木通(八分),黑山梔(一錢五分),遠志肉(一錢),滑石(三錢),生草梢(八分),粉丹皮(一錢五分),琥珀屑(沖,三分),淡黃芩(一錢五分),川雅連(三分),通草(八分)
謝左,淋濁積年不愈,陰分已虧,而濕熱未楚。腎與膀胱為表裡,腎陰不足,不能潛伏元陽,致浮陽溢入膀胱,蘊成濕熱。擬育陰清化,緩圖功效。
大生地(四錢),雲茯苓(三錢),潼蒺藜(三錢),山萸肉(一錢五分),熟女貞(二錢),粉丹皮(一錢五分),黃柏炭(八分),威靈仙(二錢),福澤瀉(一錢五分),淮山藥(三錢),剪芡實(二錢),豬脊髓(酒洗,二條)
白話文:
[淋濁病例]
史先生,他排尿混濁且顏色偏紅白,小便時尿道會感到疼痛,這是因為身體內濕氣比熱氣多時呈現白色,熱氣比濕氣多時則呈現紅色。古籍記載:所有反覆轉變的病症,如果液體混濁,都歸因於體內熱氣過盛。一種情況是熱氣逼迫血液,另一種是濕氣在下腹部聚集,導致瘀血和精液滯留在半途,使得膀胱的功能受阻,這就是產生紅色和白色混濁尿的原因。因此,我打算用清肝火、去濕熱,並輔以去除瘀血的方法來治療。
藥方包括:龍膽草、粉萆薢、細木通、黑山梔、遠志肉、滑石、生草梢、粉丹皮、琥珀屑、淡黃芩、川雅連、通草。
謝先生,他長年患有淋濁病,陰氣已經損耗,但體內的濕熱還未消除。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腎陰不足,無法抑制體內的元陽,導致過剩的陽氣流入膀胱,積累成濕熱。我打算用滋養陰氣、清除濕熱的方式,緩慢地恢復健康。
藥方包括:大生地、雲茯苓、潼蒺藜、山萸肉、熟女貞、粉丹皮、黃柏炭、威靈仙、福澤瀉、淮山藥、剪芡實、豬脊髓。
2. 附:毒症案
朱左,陰虛毒火上攻,喉疳腐爛,頭痛鼻塞,肢節酸楚,此為餘毒濕熱留戀經絡所致。症勢纏綿,非易速痊。擬結毒紫金丹加減,育陰解毒,化濕通絡。
玄武版(四錢),甘中黃(八分),連翹殼(三錢),絲瓜絡(二錢),生石決明(八錢),胡黃連(六分),寒水石(三錢),仙遺糧(四錢),朱茯神(三錢),忍冬藤(三錢),飛滑石(三錢),五寶丹(五分,分五次,開水送下)
王左,脊背腰髀疼痛,牽及兩脅,屢進益氣去風、化濕通絡之劑,未見效機,今擬土茯苓散合金蟾脫殼煎加味。
土茯苓(五錢),忍冬藤(四錢),晚蠶沙(三錢),西秦艽(二錢),紫丹參(二錢),五寶丹(開水送下,二分),獨活(一錢),土貝母(五錢),連翹殼(三錢),鑽地風(一錢五分)
另:乾蟾皮半張,陳酒半斤,浸酒內一周時,將酒燉溫服,服後睡一、二小時。
白話文:
[附:毒素病症案例]
朱先生,因體內陰虛導致毒素上升,造成喉部潰爛,並伴有頭痛、鼻塞以及全身關節痠痛等症狀,這些都是體內殘餘的毒素和濕熱滯留在經絡所引起的。病情持續且復雜,不會很快好轉。我們計劃使用結毒紫金丹做為基礎方,酌量增減藥物,以滋養陰液、解毒、祛濕和疏通經絡。
藥方包括:玄武板(4錢)、甘中黃(0.8錢)、連翹殼(3錢)、絲瓜絡(2錢)、生石決明(8錢)、胡黃連(0.6錢)、寒水石(3錢)、仙遺糧(4錢)、朱茯神(3錢)、忍冬藤(3錢)、飛滑石(3錢)以及五寶丹(0.5錢,分五次服用,用開水吞服)
王先生,背部、腰部和大腿疼痛,影響到兩側肋骨區域,多次服用補氣、驅風、祛濕和疏通經絡的藥物,但效果不明顯,現計劃使用土茯苓散合金蟾脫殼煎,再添加其他藥材。
藥方包括:土茯苓(5錢)、忍冬藤(4錢)、晚蠶沙(3錢)、西秦艽(2錢)、紫丹參(2錢)、五寶丹(用開水吞服,0.2錢)、獨活(1錢)、土貝母(5錢)、連翹殼(3錢)以及鑽地風(1.5錢)
另外,取半張乾燥的蟾蜍皮,與半斤老酒一起浸泡一個星期,之後將酒溫熱飲用,喝完後睡一至二小時。
3. 便血案
施左,身熱六七日不退,大便膿血,脈郁數,苔黃。伏邪蘊蒸氣分,濕鬱化熱入營,血滲大腸,腸有瘀濁,大便膿血,職是故也。今擬白頭翁湯加味,清解伏邪,苦化濕熱。
白頭翁(三錢),炒黃芩(一錢五分),地榆炭(一錢五分),杜赤豆(五錢),北秦皮(一錢五分),炒赤芍(一錢五分),焦楂炭(三錢),淡豆豉(三錢),川雅連(四分),炒當歸(二錢),炙甘草(五分)
沈左,身熱不揚,大便膿血色紫,脈沉苔膩。脾為陰土之臟,統血之經,賴陽氣以運行。脾陽不健,瘀濁留戀,血不循經而下溢,經所謂陰絡傷則血下溢是也。身熱不揚,陰盛而格陽於外也。當宜溫運脾陽,而化瘀濁,以冀火土相生,陽氣得以上升,陰血不致下走矣。
肉桂心(三分),炒於術(一錢五分),焦楂炭(三錢),熟附子(八分),炮薑炭(六分),陳廣皮(一錢),炒當歸(二錢),炙甘草(五分),大砂仁(八分),炒赤芍(一錢五分)
丁左,便血色紫,腑行不實,納穀衰少,此遠血也。近血病在腑,遠血病在臟,臟者肝與脾也。血生於心,而藏統之職,司於肝脾。肝為剛臟,脾為陰土,肝虛則生熱,熱迫血以妄行;脾虛則生寒,寒泣血而失道,藏統失職,血不歸經,下滲大腸,則為便血。便血之治,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肝虛者柔潤之,脾虛者溫運之,一方而擅剛柔溫清之長,惟金匱黃土湯最為合拍,今宗其法圖治。
土炒於術(一錢五分),阿膠珠(二錢),炒條芩(一錢五分),灶心黃土(荷葉包煎,四錢),陳廣皮(一錢),炙甘草(五分),炒白芍(一錢五分),抱茯神(三錢),炮薑炭(五分),炙遠志(一錢)
葛左,腎陰不足,肝火有餘,小溲頻數,肛門墜脹,內痔便血。擬清養肺腎,取金水相生之義。
細生地(三錢),西洋參(一錢五分),炒槐花(包,三錢),朱燈心(二扎),粉丹皮(二錢),大麥冬(二錢),京赤芍(二錢),臟連丸(包,八分),黑山梔(一錢五分),生草梢(六分),淡竹茹(一錢五分)
王左,內痔便血又發,氣虛不能攝血,血滲大腸,兼濕熱內蘊所致。擬益氣養陰,而化濕熱。
潞黨參(一錢五分),全當歸(二錢),荊芥炭(八分),杜赤豆(一兩),炙黃耆(二錢),大白芍(一錢五分),側柏炭(一錢五分),清炙草(六分),生地炭(三錢),槐花炭(包,三錢)
孫右,脾臟受寒,不能攝血,肝虛有熱,不能藏血,血滲大腸,腸內有熱,經事不調。擬黃土湯兩和肝脾,而化濕濁。
炮薑炭(八分),炒白芍(一錢五分),炒於術(一錢五分),陳皮(一錢),阿膠珠(二錢),炙甘草(六分),灶心黃土(包煎,四錢)
復診,腸紅大減,未能盡止,經事愆期,胸悶納少,脾胃薄弱,運化失常。再擬和肝脾、化濕熱,佐以調經。
原方加大砂仁(八分,研)、生熟穀芽(各三錢)。
白話文:
[便血案例]
[施先生案例] 施先生連續六七天發熱不退,大便帶膿血,脈象鬱結且數,舌苔黃。這表明體內潛伏的邪氣在氣分中蒸騰,溼氣鬱積轉爲熱進入營血,導致血液異常滲出至大腸,大腸內有瘀濁,因此大便帶有膿血。針對這種情況,我打算使用白頭翁湯加味,以清除體內的潛伏邪氣,並苦寒化溼熱。
[沈先生案例] 沈先生身體發熱但熱度不高,大便膿血呈紫色,脈象沉且舌苔膩。脾臟作爲陰土之髒,主管血液運行,依賴陽氣來推動。如果脾陽不強健,瘀濁就會滯留,血液無法正常循經而下溢,正如古人所說,陰絡受傷則血會下溢。身體發熱但熱度不高,是因爲陰氣過盛,將陽氣排斥在外。應當採取溫運脾陽並化瘀濁的方法,期望達到火土相生,陽氣能夠上升,陰血就不會向下流失。
[丁先生案例] 丁先生便血顏色爲紫色,排便不實,食慾減退,這是遠血的症狀。近血病在腑,遠血病在髒,髒指的是肝和脾。血液由心產生,但肝臟和脾臟負責藏血和統血。肝爲剛髒,脾爲陰土,肝虛則生熱,熱迫血妄行;脾虛則生寒,寒使血失道,臟器功能失調,血液不歸經,下滲到大腸,就會出現便血。治療便血,對於寒性用溫法,熱性用清法,肝虛用柔潤法,脾虛用溫運法,能同時擅長剛柔溫清的治療方法,只有《金匱要略》中的黃土湯最爲合適,現在我遵循這個方法進行治療。
[葛先生案例] 葛先生腎陰不足,肝火旺盛,尿頻,肛門墜脹,有內痔便血。我計劃清養肺腎,遵循金水相生的理論。
[王先生案例] 王先生內痔便血再次發作,氣虛無法攝血,血液滲入大腸,同時體內溼熱蘊結。我打算增強氣血,滋養陰液,同時化解溼熱。
[孫先生案例] 孫先生脾臟受寒,無法控制血液,肝虛有熱,無法藏血,血液滲入大腸,腸道內有熱,月經不調。我打算使用黃土湯調和肝脾,化解溼濁。
複診時,孫先生的腸出血已明顯減少,但未完全停止,月經延遲,胸部悶堵,食慾不振,脾胃功能薄弱,消化功能異常。我再次調整方案,旨在調和肝脾、化解溼熱,輔助調節月經。 在原有處方的基礎上添加砂仁(八分,研磨)和生熟谷芽(各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