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附:腫脹概論

靈樞脹論謂:五臟六腑,皆各有脹,諸脹者,皆因厥氣在下,營衛留止,寒氣逆上,真邪相攻,兩氣相搏,乃合而為脹也。故凡治脹病,必會通聖經諸條之旨,然後能識臟腑之部分,邪氣之盛衰,蓋名曰厥氣者逆氣也,寒氣者濁陰也,逆氣下塞,濁陰上干,衛氣滯留,營血凝止,營衛不調,寒邪得以乘虛而入,真邪相持,互結不解,臟虛邪即入臟,腑虛邪即入腑,故有五臟六腑諸脹之見症,治法分別列後。

白話文:

《靈樞·脹論》記載:五臟六腑都會出現脹病。所有的脹病都是由於厥氣在下,營衛氣血滯留,寒氣往上逆,正氣與邪氣交戰,兩股氣力碰撞,於是結合產生脹痛。因此,凡是治療脹病,必須融會貫通《聖經》的所有條文,這樣才能辨別臟腑的部位,邪氣的盛衰。所謂「厥氣」,就是逆氣;「寒氣」,就是濁陰。逆氣在下堵塞,濁陰在上侵犯,衛氣滯留,營血凝固,營衛失調,寒邪得以趁虛而入。正氣和邪氣相互對抗,互結不散,臟虛邪氣就會進入臟,腑虛邪氣就會進入腑,所以出現了五臟六腑脹痛的症狀。治療方法如下文所列。

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寒邪來犯,心陰鬱遏,陰陽交戰則短氣,火被水克為心煩,心腎不交,則臥不安也。當宜發揚神明,以安心臟,俾離火空照,則陰翳自散。

白話文:

有心臟脹滿的人,會煩躁、氣短,躺著都不安穩。心臟是全身的統帥,負責精神活動,如果寒邪侵襲,心陰鬱結,陰陽交爭就會氣短;心火被心水剋制就會心煩;心腎不交合,就會躺不安穩。所以要發揚心神的功能,以安定心臟,讓心火得以空照,這樣陰霾自然就能散去。

川桂枝(四分),光杏仁(三錢),生甘草(五分),朱茯神(三錢),酸棗仁(三錢),紫丹參(三錢),炙遠志(一錢),川鬱金(一錢五分),琥珀屑(沖服,六分),姜皮(五分),沉香片(四分),朱燈心(二扎)

白話文:

細辛(4 克),杏仁(15 克),生甘草(2.5 克),茯神(15 克),酸棗仁(15 克),紫丹參(15 克),炙遠志(5 克),川鬱金(7.5 克),琥珀粉(沖服,3 克),姜皮(2.5 克),沉香片(2 克),燈芯(2 條)

肺脹者,虛滿喘咳。肺為至高之臟,位主上焦,職司清肅。寒客於肺,肺氣壅塞,清肅之令,不得下行。先哲云:喘咳之為病,在肺為實,在腎為虛,此肺金之實喘也。宜溫肺散寒,射干麻黃湯加減,如寒包熱者,麻杏石甘湯治之。

白話文:

肺脹的症狀:虛弱虛胖、喘息咳嗽。肺臟是最高位的臟器,位於身體的上部,負責清除身體的濁氣。寒氣侵襲肺臟,肺氣壅塞,清肅功能下降,不能往下行。古人說:喘咳的病因在肺則為實,在腎則為虛,而肺脹就是肺金實喘。應該溫肺散寒,可以加減使用射干麻黃湯。如果寒包熱的情況,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湯治療。

淨麻黃(四分),嫩射干(八分),光杏仁(三錢),生甘草(六分),象貝母(三錢),仙半夏(二錢),薄橘紅(八分),桑白皮(二錢),炙款冬(一錢五分),栝蔞皮(二錢),清水炒枇杷葉(去毛、包,二錢)

白話文:

淨麻黃(6克),新鮮射干(12克),光杏仁(4.5克),生甘草(9克),象貝母(4.5克),仙半夏(3克),薄橘紅(12克),桑白皮(3克),炙款冬(2.25克),栝樓皮(3克),清水炒過,去毛和包的枇杷葉(3克)

脾脹者,善噦,四肢煩悗,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脾為太陰而主四肢,脾弱生濕,濕阻中宮,真陽不運,土德日衰,寒邪乘之,濁陰凝聚而為噦,為體重,為煩悗也。脾與胃為表裡,脾病胃亦病,胃不和則臥不安。宜溫運太陰,而化濕濁。

白話文:

脾氣脹大的人,容易嘔吐,四肢感到煩躁不安,體重重得支撐不起衣服,躺著也感到不舒服。脾屬於太陰屬性,主宰四肢,脾虛會產生濕氣,濕氣阻滯於身體中樞,陽氣無法運轉,土的德性日益衰弱,寒邪趁機侵入,陰寒濁氣凝聚成嘔吐,形成體重和煩躁不安。脾和胃是表裡關係,脾有病,胃也會受影響,胃不和諧就會導致躺著不舒服。因此,應當溫和地運化太陰,化解濕濁之氣。

熟附片(一錢五分),生白朮(一錢五分),炮薑炭(八分),雲茯苓(三錢),仙半夏(二錢),青陳皮(各一錢),大砂仁(八分),炒薏仁(八錢),炒穀麥芽(各三錢),制川樸(一錢)

白話文:

熟附子(1.5克),生白朮(1.5克),炮姜炭(0.8克),雲茯苓(3克),仙半夏(2克),青陳皮(1克),大砂仁(0.8克),炒薏仁(8克),炒谷芽(各3克),制川樸(1克)

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少腹。脅乃肝之分野,少腹乃厥陰之界,寒客厥陰,木失條達,厥氣橫逆鴟張,故脅滿而少腹痛也。宜疏泄厥氣,而散寒邪。

白話文:

患有肝脹的人,會有肋骨下方脹滿疼痛,而且疼痛會延伸到小腹。肋骨下方是肝臟的分佈區域,而小腹則是厥陰經的範圍。當寒氣侵襲厥陰經時,肝臟的運作就會受阻,厥氣橫衝直撞,導致肋骨下方脹滿,小腹疼痛。治療宜疏泄厥氣和驅散寒邪。

軟柴胡(一錢),炒赤白芍(各一錢五分),金鈴子(二錢),延胡索(一錢),細青皮(一錢),春砂殼(八分),川鬱金(一錢五分),廣木香(六分),青橘葉(一錢五分),小茴香(八分),臺烏藥(一錢),江枳殼(一錢)

白話文:

軟柴胡一錢,炒赤白芍各一錢五分,金鈴子二錢,延胡索一錢,細青皮一錢,春砂殼八分,川鬱金一錢五分,廣木香六分,青橘葉一錢五分,小茴香八分,臺烏藥一錢,江枳殼一錢。

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腎為水臟,腰為腎府,寒著於腎,下元虛寒,真陽埋沒,陰邪充斥,故腹滿而腰髀痛也。宜溫腎助陽,而驅濁陰,俾得陽光普照,則陰霾自消。

白話文:

腎虛水腫的人,肚子脹痛並連接到後背,覺得腰部和大腿疼痛。腎臟是主水臟器,腰部是腎臟的所在,寒氣侵襲腎臟,導致下身虛寒,體內陽氣不足,陰寒邪氣充斥,所以肚子脹痛,腰部和大腿也疼痛。應該溫暖腎臟幫助陽氣,驅除陰寒邪氣,讓陽光普照,陰霾自然消散。

熟附塊(一錢五分),生白朮(二錢),西秦艽(二錢),川牛膝(三錢),厚杜仲(三錢),補骨脂(一錢五分),青陳皮(各一錢),臺烏藥(一錢),小茴香(一錢),廣木香(六分),嫩桑枝(四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熟地黃(1.5錢),白朮(2錢),秦艽(2錢),牛膝(3錢),杜仲(3錢),補骨脂(1.5錢),陳皮(1錢),烏藥(1錢),小茴香(1錢),木香(0.6錢),桑枝(4錢),生薑(3片)

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胃為陽土,主司出納,寒邪乘之,胃氣不通,不通則痛。胃既受病,水穀停滯中宮,欲化不化,反變敗濁,故鼻聞焦臭而妨礙飲食也。穀氣不行,陽不通達,受盛傳導,皆失所司,故大便難,與腑實便閉者不同。宜平胃散合脾約麻仁丸加減。

白話文:

胃脹

症狀:腹脹滿,胃脘疼痛,鼻子聞到焦臭味,影響進食,大便困難。

病因

胃屬陽土,負責食物的出入。寒邪侵襲胃部,導致胃氣運行不暢,不暢則疼痛。胃病發作時,食物和水液滯留在胃中,無法正常消化,反而變成腐敗的濁液,因此會聞到焦臭味而影響飲食。

病機

胃氣運行不暢,陽氣不能通達,導致受盛的食物無法順利傳導,失去正常的運作,因此大便困難。這與腑實導致的大便閉結不同。

治療

宜服用平胃散合脾約麻仁丸加加減減。

製蒼朮(一錢),制川樸(一錢),陳廣皮(一錢),細青皮(一錢),江枳殼(一錢),大砂仁(研,八分),廣鬱金(一錢五分),全栝蔞(切,三錢),脾約麻仁丸(包,五錢),廣木香(四分)

白話文:

製蒼朮(0.5克),製川樸(0.5克),陳廣皮(0.5克),細青皮(0.5克),江枳殼(0.5克),大砂仁(研磨,0.4克),廣鬱金(0.75克),全栝蔞(切片,1.5克),脾約麻仁丸(包膜,2.5克),廣木香(0.2克)

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飧泄不化。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糟粕而出焉,寒客大腸,變化無權,清濁混淆,則生飧泄;虛寒氣滯,則腸鳴而痛濯濯也。宜溫中化濁,分利陰陽。

白話文:

大腸脹氣:會有腸鳴聲和劇烈疼痛,在冬天受涼後,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瀉。大腸是運輸和傳化的器官,負責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寒氣入侵大腸,阻礙其傳化功能,導致清濁混淆,出現腹瀉;虛寒氣滯,則會導致腸鳴和劇烈疼痛。因此,治療應當溫暖腸胃,化解濁氣,調和陰陽。

熟附塊(八分),炮薑炭(六分),生白朮(二錢),廣木香(八分),陳廣皮(一錢),豬茯苓(各三錢),大砂仁(研,一錢),制小樸(八分),大腹皮(二錢),六神麯(三錢),

白話文:

熟地黃(8克),炮姜炭(6克),生白術(12克),廣木香(8克),陳化橘皮(6克),豬苓(18克),大砂仁(研磨,6克),製附子(8克),大腹皮(12克),六味神曲(18克)

小腸脹者,少腹䐜脹,引腰而痛。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位居胃之下口,大腸之上口,寒客小腸,物無由化,水液不得滲於前,糟粕不得歸於後,故為少腹䐜脹,引腰而痛,小溲必不利也。宜通幽化濁,滑利二便。

白話文:

小腸脹氣的人,下腹部會感到脹滿,牽引腰部疼痛。小腸是負責吸收和消化食物的器官,營養物質和廢物從這裡輸送出去。小腸位於胃的下方、大腸的上方,如果寒氣入侵小腸,食物就不能被消化,水液不能向前輸送,廢物也不能向後排出,就會導致下腹部脹滿、牽引腰部疼痛,小便不通暢。治療方法應該是疏通小腸、化解濁氣,使大便和小便都能通暢排出。

細青皮(一錢五分),赤茯苓(三錢),臺烏藥(一錢),細木通(酒炒,一錢五分),栝蔞仁(研,三錢),車前子(二錢),廣木香(六分),江枳殼(二錢),青橘葉(一錢五分),光杏仁(三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 青橘皮(11.25 克)
  • 赤茯苓(22.5 克)
  • 烏藥(7.5 克)
  • 木通(用酒炒,11.25 克)
  • 栝樓仁(研磨,22.5 克)
  • 車前草籽(15 克)
  • 廣木香(4.5 克)
  • 江枳殼(15 克)
  • 青橘葉(11.25 克)
  • 杏仁(22.5 克)
  • 生薑(3 片)

膀胱脹者,少腹滿而氣癃。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寒客膀胱,濕鬱下焦,氣化不及州都,水道窒塞不通,故少腹滿而氣癃,即今之癃閉也。宜開啟上閘,以通下源,如提壺挈蓋之意。

白話文:

當膀胱脹滿時,小腹會感到脹滿並且小便不通暢。膀胱是州府的官吏,體內津液會儲藏在其中,氣化後才能排出。如果寒氣侵犯膀胱,濕氣鬱結在下焦,氣化作用無法順利到達膀胱,水道就會阻塞不通,所以小腹脹滿且小便不通暢,這種情況就像現在所說的尿閉一樣。治療時應開啟膀胱的上方,以疏通下方的水路,就像提壺打開蓋子的意思。

苦桔梗(二錢),光杏仁(三錢),雲茯苓(三錢),細木通(八分),車前子(三錢),瞿麥穗(二錢),冬葵子(四錢),懷牛膝(二錢),滋腎通關丸(包,三錢),荸薺梗(三錢)

白話文:

桔梗(12克),杏仁(18克),茯苓(18克),木通(4克),車前子(18克),瞿麥子(12克),冬葵子(24克),牛膝(12克),滋腎通關丸(9克),荸薺莖(18克)

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三焦即募原,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寒氣逆於三焦,決瀆失職,氣與水逆走腠理,其水不得從膀胱而泄。氣本無形,水質不堅,故氣滿於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與膚脹等耳。當行氣利水,五苓五皮加減。

白話文:

三焦脹滿的人,會有氣滿在皮膚中的感覺,輕輕按壓時不覺得硬。三焦就是募原,主管人體的水道。如果遇到寒氣逆行到三焦,導致水道功能失常,水氣和氣就會逆行到皮膚組織,但是水氣無法通過膀胱排出。氣本來沒有形狀,水質也不堅固,所以才會讓人感覺氣充滿在皮膚中,輕輕一按也不覺得硬,就像皮膚水腫一樣。治療時,應當把行氣利水的藥物一起使用,可以使用五苓散、五皮散等方劑,並根據實際情況增減藥物。

川桂枝(五分),生白朮(一錢五分),桑白皮(二錢),鮮姜皮(一錢),陳廣皮(一錢),赤豬苓(各三錢),江枳殼(一錢),福澤瀉(一錢五分),大腹皮(二錢),廣木香(六分),冬瓜皮(一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川桂枝(0.75 公克)

生白朮(2.25 公克)

桑白皮(3 公克)

鮮姜皮(1.5 公克)

陳廣皮(1.5 公克)

赤豬苓(4.5 公克)

江枳殼(1.5 公克)

澤瀉(2.25 公克)

大腹皮(3 公克)

廣木香(0.9 公克)

冬瓜皮(15 公克,煎湯代替水)

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惟其氣血皆少,為清淨之府,而內寄相火。寒客於膽,膽與肝為表裡,膽病而肝亦病,膽汁上溢,故口苦;肝氣怫鬱,故脅痛脹善太息也。宜和解樞機,而泄厥陰。

白話文:

膽囊腫脹的人,會感到肋骨下方腫脹疼痛,口中發苦,容易嘆息。

膽囊是身體中維持平衡的器官,負責決斷和判斷。但是,它的氣血比較少,是一個清靜的地方,裡面寄存著少量的火氣。

如果寒氣侵襲膽囊,由於膽囊和肝臟是表裡關係,膽囊生病了,肝臟也會跟著生病,膽汁向上溢出,所以口中發苦;肝氣鬱結,所以會感到肋骨下方腫脹疼痛,容易嘆息。

治療時,應調和疏通氣血,並疏瀉厥陰經絡。

柴胡(一錢),當歸(二錢),白芍(一錢五分),梔子皮(一錢五分),白蒺藜(三錢),雲苓(三錢),陳皮(一錢),枳殼(一錢),合歡皮(二錢),川鬱金(一錢五分),佛手(八分)

白話文:

柴胡(5克),當歸(10克),白芍(7.5克),梔子皮(7.5克),白蒺藜(15克),雲苓(15克),陳皮(5克),枳殼(5克),合歡皮(10克),川鬱金(7.5克),佛手(4克)

由是觀之,五臟六腑之脹,屬寒者多而屬熱者少,屬實者多而屬虛者少。中滿分消,治寒脹也;丹溪小溫中丸,治熱脹也;金匱工在疾下,治實脹也;濟生腎氣,治虛脹也。為司命之職,苟不辨明清切,而籠統處方,豈不自欺欺人乎?

白話文:

由此可見,五臟六腑脹滿多屬寒證,少屬熱證;多屬實證,少屬虛證。中滿分消湯治療寒脹;丹溪小溫中丸治療熱脹;金匱湯重在瀉下,治療實脹;濟生腎氣丸治療虛脹。身為醫生,如果不能清楚辨別寒熱虛實,而籠統的開處方,豈不是自欺欺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