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腫脹案

(附:腫脹概論)

朱女,痧子後,因穀食不謹,積滯生濕,濕鬱化熱,阻於募原,太陰失健運之常,陽明乏通降之職,遂致脘腹膨脹,小溲不利,咳嗽氣喘,面目虛浮,身熱肢腫,苔干膩而黃,脈弦滑,右甚於左,腫脹之勢漸著。急擬疏上焦之氣機,通中宮之濕滯,去其有形,則無形之熱自易解散

白話文:

朱小姐,出痧之後,因為飲食不節制,導致積食濕滯,濕氣鬱結化熱,阻滯在胸腹之間。脾胃運化失常,大腸傳導不暢,於是出現了腹部脹滿,小便不暢,咳嗽氣喘,面部浮腫,發熱肢體腫脹,舌苔乾燥油膩呈黃色,脈象弦滑,右側比左側嚴重,腫脹的跡象逐漸明顯。緊急考慮疏通上焦氣機,化解中焦濕滯,消除有形病症,則無形之熱自然容易消散。

淡豆豉(三錢),黑山梔(一錢五分),枳實炭(一錢五分),光杏仁(三錢),川貝母(三錢),桑白皮(二錢),陳廣皮(一錢),大腹皮(二錢),萊菔子(炒、研,二錢),福澤瀉(一錢五分),雞金炭(二錢),苓皮(三錢),冬瓜子皮(各三錢)

白話文:

淡豆豉(15克)

黑山梔(7.5克)

枳實炭(7.5克)

杏仁(15克)

川貝母(15克)

桑白皮(10克)

陳皮(5克)

大腹皮(10克)

萊菔子(炒研,10克)

澤瀉(7.5克)

雞內金炭(10克)

茯苓皮(15克)

冬瓜子皮(15克)

程女,肺有伏風,痰氣壅塞,脾有濕熱,不能健運,以致咳嗽氣逆,面浮四肢腫,食入腹脹有形,小溲不利,苔薄膩,脈浮滑,勢成腫脹。急擬疏風宣肺,運脾逐濕,庶免加劇耳。

白話文:

程小姐的肺部有潛伏的風邪,導致痰氣堵塞;脾胃有濕熱,運化功能不佳。因此,她咳嗽氣喘,臉部和四肢浮腫,吃東西後肚子鼓脹,小便不利。她的舌苔薄而膩,脈象浮滑,呈現腫脹的態勢。現在必須緊急疏通肺氣,宣發風邪,運轉脾胃,驅除濕熱,這些措施可以防止病情加重。

紫蘇葉(一錢),青防風(一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連皮苓(四錢),陳廣皮(一錢),桑白皮(二錢),大腹皮(二錢),萊菔子(炒研,三錢),枳實炭(一錢),漢防己(三錢),冬瓜子皮(各三錢)

白話文:

紫蘇葉(6克),青防風(6克),甜杏仁(18克),象貝母(18克),連皮茯苓(24克),陳皮(6克),桑白皮(12克),大腹皮(12克),炒萊菔子(18克),炒枳實(6克),漢防己(18克),冬瓜子皮(18克)

徐右,產後兩月餘,遍體浮腫,頸脈動時咳,難於平臥,口乾欲飲,大腹脹滿,小溲短赤,舌光紅無苔,脈虛弦而數。良由營陰大虧,肝失涵養,木克中土,脾不健運,陽水濕熱,日積月聚,上射於肺,肺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濕無路可出,氾濫橫溢,無所不到也。脈症參合,剛劑尤忌,急擬養肺陰以柔肝木,運中土而利水濕,冀望應手,庶免凶危。

白話文:

徐氏產後兩個多月,全身浮腫,頸部脈搏跳動時會咳嗽,難以平躺,口乾想喝水,小腹脹滿,小便短少而發紅,舌質光紅無苔,脈象虛弦而數。這是由於營陰嚴重虧損,肝臟失於滋養,木克中土,脾胃運化不良,陽水濕熱,日積月累,上攻肺臟,肺部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濕無處可出,氾濫橫溢,遍佈全身。脈象與病證相符,不宜使用剛性藥物,應急用養肺陰來緩和肝木,運化中土以利水濕,希望立竿見影,避免危急情況。

北沙參(各三錢),連皮苓(四錢),生白朮(二錢),清炙草(五分),淮山藥(三錢),川石斛(三錢),陳廣皮(一錢),桑白皮(二錢),川貝母(三錢),甜光杏(三錢),大腹皮(二錢),漢防己(三錢),冬瓜子皮(各三錢),生苡仁(五錢),另用冬瓜汁溫飲代茶。

白話文:

南北沙參(各 9 克)

連皮苓(12 克) 生白朮(6 克) 清炙草(1.5 克) 淮山藥(9 克) 川石斛(9 克) 陳廣皮(3 克) 桑白皮(6 克) 川貝母(9 克) 甜光杏(9 克) 大腹皮(6 克) 漢防己(9 克) 冬瓜子皮(各 9 克) 生苡仁(15 克)

另外,用冬瓜汁溫熱後當作茶飲用。

二診,服藥三劑,小溲漸多,水濕有下行之勢,遍體浮腫,稍見輕減。而咳嗽氣逆,不能平臥,內熱口乾,食入之後,脘腹飽脹益甚。舌光紅,脈虛弦帶數。皆由血虛陰虧,木火上升,水氣隨之逆肺,肺失肅降之令,中土受木所侮,脾失健運之常也。仍宜養金制木,崇土利水,使肺金有治節之權,脾土得砥柱之力,自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水氣不致上逆矣。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服了三劑藥後,小便逐漸增多,水濕開始往下排出,全身浮腫稍有減輕。但咳嗽氣喘,無法平躺,體內有熱口乾,進食後,胃部飽脹更加嚴重。舌面光紅,脈搏虛弱、細緊且有數。這些症狀都是由於氣血虧虛,肝火上炎,導致水氣逆行至肺部,肺部失去宣降的功能,脾胃受到肝氣的侵犯,造成脾胃運化失常。治療上仍應著重於調補肺金、抑制肝火、健脾利水,讓肺金能夠控制水氣,脾土得到支撐的力量,自然可以疏通水道,將水氣往下輸送到膀胱,這樣水氣就不會逆行到上半身了。

南北沙參(各三錢),連皮苓(四錢),生白朮(二錢),清炙草(五錢),川石斛(三錢),肥知母(一錢五分),川貝母(二錢),桑白皮(二錢),大腹皮(二錢),漢防己(二錢),炙白蘇子(一錢五分),甜光杏(三錢),冬瓜子皮(各三錢),雞金炭(二錢)

白話文:

南北沙參(各 9 克),連皮苓(12 克),生白朮(6 克),清炙草(15 克),川石斛(9 克),肥知母(4.5 克),川貝母(6 克),桑白皮(6 克),大腹皮(6 克),漢防己(6 克),炙白蘇子(4.5 克),甜光杏(9 克),冬瓜子皮(各 9 克),雞金炭(6 克)

衛左,曝於烈日,暑氣內逼,居處潮濕,濕鬱滯阻,三焦決瀆無權,遂致脘腹脹滿,泛泛嘔惡,面浮肢腫,裡熱口乾,二便不通,皮色晦黃,苔灰膩,脈弦滑而數,此屬熱脹。先擬苦辛通降,泄上中之痞滿。

白話文:

體表受到陽光暴曬,導致暑熱侵襲身體內部;居處潮濕,濕氣滯留不散;三焦通道路徑不通暢,導致胃脘和腹部脹滿,時常噁心嘔吐,面部浮腫,肢體腫脹,體內有熱,口乾,小便和大便不通暢,皮膚顏色晦暗,舌苔灰黃膩滑,脈搏弦滑而急促。這是由熱引起的脹滿。首先考慮用苦味辛溫的藥物通降,來緩解上中焦的痞滿。

川雅連(五分),仙半夏(二錢),淡黃芩(一錢),枳實炭(一錢五分),制小樸(一錢),大腹皮(二錢),連皮苓(四錢),福澤瀉(一錢五分),萊菔子(炒研,三錢),鮮霍香(一錢五分),西茵陳(一錢五分),六神麯(三錢)

白話文:

  • 川連翹 5 分

  • 仙半夏 2 錢

  • 淡黃芩 1 錢

  • 枳實炭 1 錢 5 分

  • 制小樸 1 錢

  • 大腹皮 2 錢

  • 連皮苓 4 錢

  • 福澤瀉 1 錢 5 分

  • 萊菔子(炒製研磨)3 錢

  • 鮮霍香 1 錢 5 分

  • 西茵陳 1 錢 5 分

  • 六神麯 3 錢

金童,初病春溫寒熱,經治已愈,繼因停滯,引動積濕,濕鬱化水,復招外風,風激水而橫溢氾濫,以致遍體浮腫,兩目合縫,氣逆不能平臥,大腹脹滿,囊腫如升,腿腫如斗,小溲澀少,脈象浮緊,苔白膩,此為風水重症。急擬開鬼門,潔淨府。

白話文:

這位年輕患者,一開始患上春寒發燒的疾病,經過治療後已經康復。但後來因為飲食停滯,導致濕氣積聚。濕氣過盛化為水液,又引發外來風邪。風邪激動水液氾濫,導致全身浮腫,眼睛閉合無法睜開。氣息不順,無法平躺。腹部脹滿,像一個籃子那麼大。腿部腫脹如鬥,小便量少且不利。脈象浮而緊,舌苔白而膩。這是一種風水相合的重症。需要緊急打開「鬼門」,淨化內臟。

紫蘇葉(一錢),青防風(一錢),川桂枝(五分),連皮苓(四錢),福澤瀉(一錢五分),陳廣皮(一錢),大腹皮(二錢),水炙桑葉(二錢),淡姜皮(五分),雞金炭(一錢五分),萊菔子(炒研,二錢)

白話文:

紫蘇葉(6克), 青防風(6克), 川桂枝(3克), 去皮茯苓(24克), 福澤瀉(9克), 陳廣皮(6克), 大腹皮(12克), 水炙桑葉(12克), 淡姜皮(3克), 雞金炭(9克), 炒研萊菔子(12克)

二診,遍體浮腫,咳嗽氣急,難於平臥,大腹脹滿,小溲不利,囊腫腿腫如故,苔白膩,脈浮緊而弦。良由脾陽不運,積滯內阻,水濕氾濫橫溢,灌浸表裡,無所不到也。恙勢尚在重途,還慮易進難退。再擬汗解散風,化氣利水,俾氣化能及州都,則水濕斯有出路。

白話文:

第二診:全身水腫,咳嗽氣喘,平躺困難,腹部脹滿,小便不利,囊腫和腿部腫脹依舊,舌苔白膩,脈象浮動緊繃而細。

這是因為脾陽虛弱,導致積滯阻滯於內,水濕氾濫橫流,蔓延全身內外,無處不達。病情仍然嚴重,還擔心病情容易加重,難以好轉。再次使用發汗散風,行氣利水的藥,讓氣血能運化到全身各處,這樣水濕才會有出路。

麻黃(四分),川桂枝(六分),連皮苓(四錢),生白朮(一錢五分),豬苓(二錢),澤瀉(一錢五分),陳皮(一錢),大腹皮(二錢),水炙桑葉(二錢),漢防己(二錢),萊菔子(炒研,三錢),淡姜皮(五分)

白話文:

淨麻黃(9.6公克),川桂枝(14.4公克),連皮茯苓(120公克),生白朮(36公克),豬苓(60公克),澤瀉(36公克),陳皮(30公克),大腹皮(60公克),水炙桑葉(60公克),漢防己(60公克),炒研萊菔子(90公克),淡姜皮(15公克)

三診,連投開鬼門,潔淨府之劑,雖有汗不多,小溲漸利,遍體浮腫不減,咳嗽氣逆如故,大腹脹滿,苔白膩,脈浮緊。良由中陽受傷,脾胃困頓。陽氣所不到之處,即水濕灌浸之所,大有水浪滔天之勢,尚在重險一途。今擬麻黃附子甘草湯合真武、五苓、五皮,複方圖治,大病如大敵,兵家之總攻擊也。然乎否乎?質之高明。

白話文:

三次診療,連續投以能通利小便的藥物,雖然有微微出汗,小便逐漸通暢,但全身浮腫沒有消退,咳嗽氣喘依然嚴重,腹部脹滿,舌苔白膩,脈象浮而緊。這是因為中陽受損,脾胃虛弱所致。陽氣所不能到達的地方,就會被水濕浸潤,有如滔天洪水,目前依然處於危險境地。現在打算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合真武湯、五苓散、五皮飲,多方用藥同時治療,大病猶如大敵,就要像軍隊發動總攻擊一樣。不知此法可行否?請教各位高人。

淨麻黃(四分),熟附塊(一錢),生甘草(五分),豬雲苓(各三錢),川椒目(二十粒),川桂枝(六分),生白朮(一錢五分),福澤瀉(一錢五分),陳廣皮(一錢),大腹皮(二錢),水炙桑皮(二錢),淡姜皮(五分),漢防己(二錢)

白話文:

淨麻黃(12 克)

熟附片(3 克)

生甘草(1.5 克)

豬苓(9 克)

川椒目(20 粒)

桂枝(1.8 克)

生白術(4.5 克)

澤瀉(4.5 克)

陳皮(3 克)

大腹皮(6 克)

水炙桑皮(6 克)

乾薑皮(1.5 克)

漢防己(6 克)

外以熱水袋熨體,助陽氣以蒸汗,使水氣從外內分消也。

四診,服複方後,汗多小溲亦暢,遍體浮腫漸退,氣逆咳嗽漸平,大有轉機之兆。自覺腹內熱氣蒸蒸,稍有口乾,是陽氣內返,水濕下趨之佳象,不可因其口乾,遽謂寒已化熱,而改弦易轍,致半途盡廢前功也。仍守原法,毋庸更章。

白話文:

經過四診,服用了複方藥物後,大量出汗,小便也通暢了,全身的浮腫逐漸消退,氣逆和咳嗽逐漸平息,有了好轉的跡象。自己感覺到腹部有熱氣蒸騰,有輕微口渴,這是陽氣回歸,水濕下降的良好表現。不能因為口渴,就匆忙認為寒氣已經轉化為熱氣,而改變治療方法,導致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應該堅持原來的治療方案,無需更改。

原方加生熟苡仁(各三錢)。

五診,遍體浮腫,十去五六,氣逆亦平,脈緊轉和,水濕已得分消。惟脾不健運,食入難化,易於便溏,口乾欲飲,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輸潤於上,不得據為熱象也。今制小其劑,溫腎助陽,運脾利水,去疾務盡之意。

白話文:

根據中醫的五診法,全身浮腫的情況已減輕一半以上,呼吸困難也已改善,脈象由緊變和,水濕瘀積已經開始消散。不過,脾胃功能尚未恢復,吃進去的食物難以消化,容易腹瀉,口乾想喝水,這是因為脾胃無法將津液輸送到上部,不能算作上火。因此,將藥方稍作調整,溫暖腎臟,幫助陽氣,促進脾胃運化,利水去病,務求徹底根治。

熟附塊(一錢),生白朮(二錢),生甘草(五分),茯豬苓(各三錢),炒補骨脂(一錢五分),川桂枝(五分),福澤瀉(一錢五分),陳廣皮(一錢),大腹皮(二錢),水炙桑皮(二錢),淡姜皮(五分),生熟苡仁(各三錢),冬瓜子皮(各三錢)

白話文:

熟附子 一錢

生白朮 二錢 生甘草 五分 茯苓 三錢 炒補骨脂 一錢五分 川桂枝 五分 福澤瀉 一錢五分 陳廣皮 一錢 大腹皮 二錢 水炙桑皮 二錢 淡姜皮 五分 生熟苡仁 各三錢 冬瓜子仁 各三錢

六診,遍體浮腫,已退八九,氣逆咳嗽亦平,飲食亦覺漸香。諸病已去,正氣暗傷,脾土未健,神疲肢倦,自汗蒸蒸,有似虛寒之象。今擬扶其正氣,調其脾胃,佐化余濕,以善其後。

白話文:

經過六種診斷,全身的浮腫已經消退八九成,逆氣咳嗽也平息了,飲食也有漸漸有味道的感覺。各種疾病已經消失,但正氣暗中受損,脾胃虛弱,精神疲憊、四肢倦怠,自汗淋漓,看起來像是虛寒之象。現在打算扶助正氣,調理脾胃,幫助化解殘餘的濕邪,才能痊癒。

炒潞黨參(二錢),熟附片(八分),生白朮(二錢),雲茯苓(三錢),清炙草(五分),陳廣皮(一錢),大砂仁(研,八分),炒補骨脂(一錢五分),炒穀麥芽(各三錢),生熟苡仁(各三錢),冬瓜子皮(各三錢),福澤瀉(一錢五分),生薑(二片),紅棗(四枚)

白話文:

炒潞黨參(12 克),熟附子片(4 克),生白朮(12 克),雲茯苓(18 克),清炙草(3 克),陳廣皮(6 克),研磨的大砂仁(4 克),炒補骨脂(9 克),炒穀麥芽(各 18 克),生熟苡仁(各 18 克),冬瓜子皮(各 18 克),福澤瀉(9 克),生薑(2 片),紅棗(4 枚)

關左,暴腫氣急,小溲短赤,口渴欲飲,脈浮滑而數。此外邪壅肺,氣道不通,風水為患。風為陽邪,水為陽水,風能消穀,故胃納不減也。擬越婢湯加味。

白話文:

腹部左側劇烈疼痛和腫脹、呼吸困難、小便短赤,口渴想要喝水,脈搏浮動、滑利而且快速。這是因為體內的邪氣堵塞在肺部,導致氣道不通暢,風邪和水濕在作祟。風邪屬於陽邪,水濕也是陽水,風邪能消解穀物,所以食慾沒有減退。建議採用越婢湯加味。

淨麻黃(四分),熟石膏(三錢),生白朮(一錢五分),光杏仁(三錢),肥知母(一錢五分),茯苓皮(三錢),大腹皮(二錢),桑白皮(二錢),冬瓜子皮(各三錢),淡姜皮(五分)

白話文:

麻黃(4 分)

生石膏(3 錢)

生白朮(1 錢 5 分)

苦杏仁(3 錢)

熟知母(1 錢 5 分)

茯苓皮(3 錢)

大腹皮(2 錢)

桑白皮(2 錢)

冬瓜子皮(3 錢)

生薑皮(5 分)

林左,年近花甲,思慮傷脾,脾陽不運,濕濁凝聚,以致大腹脹滿,鼓之如鼓,小溲清白,脈象沉細。脾為太陰,濕為陰邪。當以溫運分消。

白話文:

林左,年近六十歲,憂慮思慮過度,損傷了脾臟,脾胃運化失常,濕氣在體內凝聚,導致腹部脹滿,敲擊時聲音如鼓,小便清白,脈象沉細。脾臟屬太陰,濕氣屬陰邪。應當溫暖運化,消散濕氣。

附子塊(一錢),淡乾薑(八分),生白朮(三錢),廣陳皮(一錢),制川樸(一錢),大腹皮(二錢),雞金炭(一錢五分),炒穀芽(四錢),陳胡蘆瓢(四錢),清炙草(五分)

白話文:

  • 熟附子塊:0.6 克

  • 淡乾薑:0.4 克

  • 生白朮:1.8 克

  • 廣陳皮:0.6 克

  • 制川樸:0.6 克

  • 大腹皮:1.2 克

  • 雞金炭:0.9 克

  • 炒穀芽:2.4 克

  • 陳胡蘆瓢:2.4 克

  • 清炙草:0.3 克

二診,前進溫運分消之劑,臍腹脹滿略鬆,納穀減少,形瘦神疲,小溲清長,腑行不實,脈沉細。良由火衰不能生土,中陽不運,濁陰凝聚,鼓之如鼓,中空無物,即無形之虛氣散逆,而為滿為脹也。仍擬益火消陰,補虛運脾,亦經旨塞因塞用之意。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使用溫熱、促進運化和消除積滯的藥物。患者臍部和腹部脹滿略有鬆動,食慾減退,身體消瘦、精神疲憊,小便清長,腑氣運行不實,脈象沉細。這主要是因為體內虛火衰弱,不能升發陽氣,中焦陽氣不運,導致濁陰凝聚,像鼓脹一樣鼓起來,中間空虛沒有實質,虛無之氣散亂逆行,因此出現脹滿的症狀。仍然考慮用益火消陰、補虛運脾的治療方法,這也是順應經絡和症狀而用藥的原則。

炒潞黨參(三錢),熟附子(一錢五分),淡乾薑(八分),清炙草(五分),陳廣皮(一錢),大砂仁(研,八分),陳胡蘆瓢(四錢),胡蘆巴(一錢五分),炒補骨脂(一錢五分),煨益智(一錢五分)

白話文:

炒製的潞州黨參(三錢)

熟製的附子(一錢五分)

乾燥的薑(八分)

炙乾的甘草(五分)

陳廣陳皮(一錢)

研磨的大砂仁(八分)

陳陳胡蘆瓢(四錢)

香胡蘆巴(一錢五分)

炒過的補骨脂(一錢五分)

煨製的益智仁(一錢五分)

三診,臍腹脹滿較前大減,小溲微黃,自覺腹內熱氣烘蒸,陽氣內返之佳象。脈沉未起,形肉削瘦。仍擬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俾得離照當空,則濁陰自散。

白話文:

經過三次診視,發現患者的腹脹問題比之前明顯好轉,小便略呈黃色,患者自覺腹部有熱氣上升,這是陽氣回歸的良好徵兆。不過,患者的脈象仍舊沉弱,體型消瘦。因此,我仍然建議採用溫補腎陽的方法,以消除體內的寒氣陰霾,讓陽氣能夠發揮作用,這樣一來,體內的寒邪就會自然消散。

炒潞黨參(三錢),熟附子(一錢五分),淡乾薑(八分),清炙草(八分),陳廣皮(一錢),大砂仁(研,八分),炒淮藥(三錢),炒補骨脂(一錢五分),胡蘆巴(一錢五分),煨益智(一錢五分),小茴香(八分),焦穀芽(四錢),陳胡蘆瓢(四錢)

白話文:

翻炒潞黨參(3錢),先熟製過的附子(1錢5分),生薑去除辛辣性烘乾(8分),炙甘草去除雜質烘乾(8分),陳年廣州陳皮(1錢),研磨後的大砂仁(8分),翻炒後的淮山藥(3錢),翻炒後的補骨脂(1錢5分),胡盧巴(1錢5分),溫煨過的益智仁(1錢5分),小茴香(8分),炒焦的麥芽(4錢),陳年胡盧瓢(4錢)

陳左,大腹膨脹,鼓之如鼓,臍突青筋顯露,形瘦色萎,脈沉細,舌無苔。良由脾腎之陽大傷,虛氣散逆,陽氣不到之處,即濁陰凝聚之所。閱前方均用理氣消脹之劑,脹勢有增無減,病延一載,虛脹無疑。姑仿經旨塞因塞用之法,冀望應手為幸。

白話文:

陳左的腹部膨脹得很厲害,敲起來像鼓一樣,肚臍凸出,青筋明顯。他身形瘦削,面色萎黃,脈搏沉細,舌頭沒有苔。這是因為脾臟和腎臟的陽氣受損,虛弱的氣體上衝,陽氣到不了的地方,淤塞的陰氣就會凝聚。之前看過的多位醫生都用理氣消腫的藥,但腫脹的情況有增無減,這病拖了一年,虛性腫脹無疑了。姑且效仿醫經所說的「堵塞病因,封閉病機」的方法,希望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炒潞黨參(三錢),熟附塊(一錢),淡乾薑(六分),清炙草(六分),連皮苓(四錢),陳廣皮(一錢),炒補骨脂(一錢五分),胡蘆巴(一錢五分),陳胡蘆瓢(三錢),金液丹(一錢,每早空心吞服)

白話文:

  • 炒潞黨參 (3 錢)
  • 熟附塊 (1 錢)
  • 淡乾薑 (0.6 錢)
  • 清炙草 (0.6 錢)
  • 連皮苓 (4 錢)
  • 陳廣皮 (1 錢)
  • 炒補骨脂 (1.5 錢)
  • 胡蘆巴 (1.5 錢)
  • 陳胡蘆瓢 (3 錢)
  • 金液丹 (1 錢,每日早上空腹服用)

傅左,宦途失意,憂思傷脾,運行無權,肝木來侮,濁氣在上,則生䐜脹,大腹脹滿,自秋至冬,日益加劇,動則氣逆,小溲涓滴難通,青筋顯露,足腫不能步履,口燥欲飲,舌紅絳,脈細數。疊進六君,五皮,腎氣等劑,病勢不減,已入危篤一途!勉擬養金制木,運脾化氣,亦不過盡心力而已。

白話文:

傅左官途不得志,憂愁思慮傷及脾臟,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肝木旺盛剋制脾土,濁氣上浮,形成腹脹胸悶,從秋季到冬季,腹脹日益加劇,稍有活動就氣息逆亂,小便滴滴答答難以排出,青筋顯露,雙腳腫脹行走困難,口乾舌燥,舌頭紅絳,脈搏細數。接連使用六君子、五皮、腎氣等方劑治療,病情絲毫未減,已經到了危重的地步!勉強再考慮用養金制木、運脾化氣的方法調理,也不過盡力而為罷了。

南北沙參(各三錢),連皮苓(四錢),生白朮(三錢),淮山藥(三錢),左牡蠣(四錢),花龍骨(三錢),川貝母(三錢),甜光杏(三錢),漢防己(二錢),鮮冬瓜汁(沖服,二兩),滋腎通關丸(包煎,一錢五分)

白話文:

藥材:

  • 南沙參、北沙參(各 9 克)
  • 帶皮茯苓(12 克)
  • 生白朮(9 克)
  • 淮山藥(9 克)
  • 左牡蠣(12 克)
  • 花龍骨(9 克)
  • 川貝母(9 克)
  • 甜杏仁(9 克)
  • 漢防己(6 克)
  • 鮮冬瓜汁(60 毫升,用於沖服)
  • 滋腎通關丸(4.5 克,包煎)

另單方:每日蝦士蟆(二錢),泛水如銀耳狀,煮服。

連蟆肉食之,如法食兩天後,即小溲暢行,且時時頻轉矢氣,腫脹漸消。按蝦士蟆為益腎利水之品,故能應效,洵治虛脹之妙品也。

白話文:

連續食用蝦蟆肉,依照方法食用兩天後,就會小便通暢,並且會頻繁放屁,腫脹的情形也會逐漸消退。根據記載,蝦蟆具有補腎利尿的功效,因此能發揮效果,是治療虛證腹脹的良藥。

文右,舊有脘痛,繼則腹滿作脹,食入難化,面黃溺少。此肝氣怫鬱,木乘土位,濕熱濁氣,凝聚於募原之間,三焦氣機流行窒塞,書所謂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是也。兩關脈弦,寸部郁澀,急擬疏肝解鬱,運脾逐濕。

白話文:

文右以前有胃痛,後來演變成腹部脹滿,吃東西難以消化,臉色發黃,小便量少。這是因為肝氣鬱結,木氣侵犯土位,濕熱濁氣聚集在胃脘之間,三焦的氣機運行受阻。古籍上所說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就是這種情況。兩關脈象弦細,寸部脈象鬱滯,急需疏通肝氣,化解鬱結,健運脾胃,祛濕。

銀州柴胡(一錢),生白朮(二錢),枳實炭(一錢),連皮苓(四錢),陳廣皮(一錢),大腹皮(二錢),黑山梔(一錢五分),帶殼砂仁(八分),冬瓜皮(三錢),雞金炭(一錢五分),炒穀麥芽(各三錢),小溫中丸(每早吞服,三錢)

白話文:

銀州柴胡(6 克)、生白朮(12 克)、枳實炭(6 克)、連皮苓(24 克)、陳廣皮(6 克)、大腹皮(12 克)、黑山梔(9 克)、帶殼砂仁(4.8 克)、冬瓜皮(18 克)、雞金炭(9 克)、炒穀麥芽(各 18 克)、小溫中丸(每日早飯後服用,18 克)

楊左,形瘦色蒼,木火體質,抑鬱不遂,氣阻血痹,與濕熱凝聚募原,始則裡熱口乾,繼而大腹脹硬,自夏至秋,日益脹大,今已臍突,紅筋顯露,納穀衰少,大便色黑,小溲短赤,舌灰黃,脈弦數,此血臌之重症也。氣為血之先導,血為氣之依附,氣滯則血凝,氣通則血行。先擬行氣去瘀,清熱化濕,然恙根已深,非旦夕所能圖功者也。

白話文:

楊左,體格瘦弱,面色蒼白,屬於肝脾兩虛的體質,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氣血瘀滯不通,濕熱積聚在腹中。一開始是體內發熱,口乾舌燥,接著大肚子脹大變硬,從夏天到秋天,肚子越來越大,現在已經肚臍凸出,紅血絲明顯,食慾不振,大便顏色發黑,小便短赤,舌苔灰黃,脈搏弦細而數次跳動,這是血臌的重症。氣是血的引導,血是氣的依附,氣不通暢則血凝結,氣通暢了血才能流動。首先打算行氣活血化瘀,清熱化濕,但是體內的病根已經很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治的。

銀州柴胡(一錢),生香附(二錢),連皮苓(四錢),紫丹參(二錢),粉丹皮(一錢五分),赤芍(二錢),藏紅花(八分),當歸尾(三錢),絳通草(八分),黑山梔(一錢五分),澤蘭葉(一錢五分),青寧丸(包,三錢)

白話文:

銀柴胡(6克)

生蒼朮(12克)

連翹(24克)

紫丹參(12克)

牡丹皮(9克)

赤芍藥(12克)

藏紅花(4.8克)

當歸尾(18克)

紫草(4.8克)

山梔子(9克)

澤蘭葉(9克)

青寧丸(18克,裝入藥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