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脘脅痛

傅右,舊有胸脘痛之宿疾,今新產半月,胸脘痛大發,痛甚嘔吐拒按,飲食不納,形寒怯冷,舌苔薄膩而灰,脈象左弦緊右遲澀。新寒外受,引動厥氣上逆,食滯交阻中宮,胃氣不得下降,頗慮痛劇增變。急擬散寒理氣,和胃消滯,先冀痛止為要著,至於體質虧虛,一時無暇顧及也。

白話文:

傅夫人,以前就有胸腹疼痛的老毛病,現在剛生產半個月,胸腹疼痛再次發作,疼痛劇烈,嘔吐,拒絕按壓,不能進食,身體寒冷怕冷,舌苔薄膩發灰,脈像是左側弦緊,右側遲緩澀滯。這是因為新的寒氣從外面入侵,引動體內的寒氣向上逆行,又因飲食不消化而阻滯在胃中,胃氣不能下降,所以擔心疼痛會加劇變化。現在緊急考慮驅散寒氣、調暢氣機,促進胃部運化消食,最重要的是先讓疼痛停止,至於體質虛弱的問題,一時顧不上。

桂枝心(各三分),仙半夏(三錢),左金丸(包,六分),栝蔞皮(炒,三錢),陳皮(一錢),薤白頭(酒炒,一錢五分),雲茯苓(三錢),大砂仁(研,一錢),金鈴子(二錢),延胡索(一錢),枳實炭(一錢),炒穀麥芽(各三錢),陳佛手(八分),神仁丹(另開水沖服,四分)

白話文:

桂枝心(各 0.6 克),半夏(3 克),左金丸(包,1.2 克),栝樓皮(炒過,3 克),陳皮(1 克),薤白(酒炒,2.5 克),雲苓(3 克),砂仁(研磨,1 克),金鈴子(2 克),延胡索(1 克),枳實炭(1 克),炒穀麥芽(各 3 克),陳佛手(1.6 克),神仁丹(另泡熱水服用,0.8 克)

二診,服藥兩劑,胸脘痛漸減,嘔吐漸止,穀食無味,頭眩心驚,苔薄膩,脈左弦右遲緩。此營血本虛,肝氣肝陽上升,濕滯未楚,脾胃運化無權。今擬柔肝泄肝,和胃暢中。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服藥兩帖後,胸悶、腹痛逐漸減輕,嘔吐也逐漸停止,但食慾不振,頭暈心悸,舌苔淡薄而膩,脈象左邊弦細,右邊遲緩。這是因為營血不足,肝氣、肝陽上升,濕氣滯留未除,脾胃運化功能受阻。現在打算柔肝泄肝,調和胃氣,通暢中焦。

炒白芍(一錢五分),金鈴子(二錢),延胡索(一錢),雲茯苓(三錢,硃砂拌),仙半夏(二錢),陳廣皮(一錢),栝蔞皮(二錢),薤白頭(酒炒,一錢五分),紫丹參(二錢),大砂仁(研,一錢),紫石英(三錢),陳佛手(八分),炒穀麥芽(各三錢)

白話文:

白芍(15克),金鈴子(20克),延胡索(10克),茯苓(30克,用硃砂拌炒),半夏(20克),陳皮(10克),栝蔞皮(20克),薤白頭(用酒炒過,15克),紫丹參(20克),砂仁(研成粉,10克),紫石英(30克),陳佛手(8克),炒過的麥芽(各30克)

三診,痛嘔均止,穀食減少,頭眩心悸。原方去延胡索、金鈴子,加制香附(三錢)、青龍齒(三錢)。

白話文:

經過三次治療,疼痛和嘔吐都已經停止,但是食量減少,出現眩暈和心悸。因此,將原來的藥方中去掉延胡索和金鈴子,新增製過的香附(三錢)和青龍齒(三錢)。

張右,胸脘痛有年,屢次舉發,今痛引脅肋,氣升泛惡,夜不安寐,苔薄黃,脈左弦右澀。良由血虛不能養肝,肝氣橫逆,犯胃克脾,通降失司,胃不和則臥不安,肝為剛臟,非柔不克,胃以通為補,今擬柔肝通胃,而理氣機。

白話文:

張右先生右胸和上腹部疼痛已有多年,反覆發作,現在疼痛蔓延到兩脅肋骨,並有氣往上衝和惡心的感覺,晚上不能入睡。舌苔薄黃,脈象左側弦緊,右側澀滯。

主要原因是血虛不能滋養肝臟,導致肝氣逆行,侵犯胃部和剋制脾臟,上下升降失調。胃部不和諧導致不能安穩入睡。肝臟是堅固的臟器,必須用柔性的方法才能制服。胃喜通暢得以滋補,現在打算柔肝通胃,調理氣機。

生白芍(三錢),金鈴子(二錢),左金丸(包,八分),朱茯神(三錢),仙半夏(一錢五分),北秫米(包,三錢),旋覆花(包,一錢五分),真新絳(八分),炙烏梅(五分),煅瓦楞(四錢),川貝母(二錢),姜水炒竹茹(一錢五分)

白話文:

生白芍(15克)

金鈴子(10克)

左金丸(包,4克)

朱茯神(15克)

仙半夏(7.5克)

北秫米(包,15克)

旋覆花(包,7.5克)

真新絳(4克)

炙烏梅(2.5克)

煅瓦楞(20克)

川貝母(10克)

姜水炒竹茹(7.5克)

二診,胸脅痛略減,而心悸不寐,頭眩泛惡,內熱口燥,不思納穀,腑行燥結,脈弦細而數,舌邊紅苔黃。氣有餘便是火,火內熾則陰傷,厥陽升騰無制,胃氣逆而不降也。肝為剛臟,濟之以柔,胃為燥土,得陰始和。今擬養陰柔肝,清燥通胃。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胸脅痛稍減,但心悸失眠,頭暈嘔吐,內熱口乾,不想吃東西,胃腸乾燥不通,脈象弦細而急促,舌邊紅苔黃。

氣盛則化火,內火旺盛就會傷及陰分,厥陽之氣過度升騰,胃氣逆行而不能下降。肝臟屬剛,需要柔和之氣滋養,胃屬燥土,需要滋陰才能調和。

現在打算滋養陰津、柔肝,清熱潤胃。

川石斛(三錢),生白芍(二錢),金鈴子(二錢),左金丸(包,七分),川貝母(二錢),朱茯神(三錢),黑山梔(二錢),烏梅肉(五分),珍珠母(六錢),青龍齒(三錢),煅瓦楞(四錢),全栝蔞(切,三錢),荸薺(洗打,二兩)

白話文:

川石斛(18克),生白芍(12克),金鈴子(12克),左金丸(包,4.2克),川貝母(12克),朱茯神(18克),黑山梔(12克),烏梅肉(3克),珍珠母(36克),青龍齒(18克),煅瓦楞(24克),全栝蔞(切,18克),荸薺(洗淨,120克)

章右,胸脘痛已延匝月,痛引脅肋,納少泛惡,舌質紅苔黃,脈弦而數。良由氣鬱化火,銷爍胃陰,胃氣不降,肝升太過,書所謂暴痛屬寒,久痛屬熱,暴痛在經,久痛在絡是也。當宜泄肝理氣,和胃通絡。

白話文:

章右患者的胸痛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了,疼痛蔓延到脅肋,食慾不振,噁心反胃,舌苔紅黃,脈象弦而數。這是因為氣鬱化火,損傷了胃陰,胃氣不降,肝火過旺所致。書中所說「暴痛屬寒,久痛屬熱,暴痛在經,久痛在絡」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治療應以疏肝理氣,和胃通絡為主。

生白芍(三錢),金鈴子(二錢),左金丸(包,七分),黑山梔(二錢),川石斛(三錢),川貝母(二錢),栝蔞皮(三錢),黛蛤散(包,四錢),旋覆花(包,一錢五分),真新絳(八分),煅瓦楞(四錢),帶子絲瓜絡(二錢)

白話文:

白芍(3錢),金鈴子(2錢),左金丸(1包,7分),黑山梔(2錢),川石斛(3錢),川貝母(2錢),栝蔞皮(3錢),黛蛤散(1包,4錢),旋覆花(1包,1錢5分),真新絳(8分),煅瓦楞(4錢),帶子絲瓜絡(2錢)

復診,兩劑後,痛減嘔止,原方去左金丸,加南沙參(三錢)、合歡皮(一錢五分)。

白話文:

回診後,服了兩劑藥,疼痛減輕了嘔吐也停止了。從原本的藥方中去掉左金丸,加入南沙參(三錢)、合歡皮(一錢五分)。

朱童,脘痛喜按,得食則減、脈象弦遲,舌苔薄白,中虛受寒,肝脾氣滯。擬小建中湯加味。

白話文:

小兒虛弱,肚子痛喜歡按壓,吃了東西後疼痛減輕,脈象細長且遲緩,舌苔薄而白,是因身體虛弱受寒,導致肝氣和脾氣鬱滯。考慮使用小建中湯加減治療。

大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肉桂心(四分),雲茯苓(三錢),陳廣皮(一錢),春砂殼(八分),烏梅肉(四分),全當歸(二錢),煨姜(二片),紅棗(四枚),飴糖(烊沖,四錢)

白話文:

大白芍:三錢

炙甘草:一錢

肉桂心:四分

雲茯苓:三錢

陳廣皮:一錢

春砂殼:八分

烏梅肉:四分

全當歸:二錢

煨姜:二片

紅棗:四枚

飴糖:烊化後加入,四錢

韋左,脘腹作痛,延今兩載,飽食則痛緩腹脹,微飢則痛劇心悸,舌淡白,脈左弦細、右虛遲。體豐之質,中氣必虛,虛寒氣滯為痛,虛氣散逆為脹,肝木來侮,中虛求食。前投大小建中,均未應效,非藥不對症,實病深藥淺。原擬小建中加小柴胡湯,合荊公妙香散,複方圖治,奇之不去則偶之之意。先使肝木條暢,則中氣始有權衡也。

白話文:

這是一位姓韋的左姓男子,腹部作痛已經兩年了。吃飽飯後疼痛會緩解,肚子會脹氣;稍微有點餓的時候疼痛就會加劇,並伴有心悸。舌頭淡白,脈搏左手弦細,右手虛弱而遲緩。他體格肥胖,但中氣肯定虛弱。虛寒氣滯導致疼痛,虛弱之氣散亂阻滯導致腹脹。肝木乘虛而入,中虛之下求食。之前用大小建中湯治療,都沒有顯著效果。不是藥物不對症,而是病情深重,藥力不足。原本打算在小建中湯中加入小柴胡湯和荊公妙香散,用複方治療。如果奇效不行,就採取偶爾治療的方法。先讓肝木疏通,這樣中氣纔能有所權衡。

大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肉桂心(四分),潞黨參(三錢),銀州柴胡(一錢五分),仙半夏(二錢),雲茯苓(三錢),陳廣皮(一錢),烏梅肉(四分),全當歸(二錢),煨姜(三片),紅棗(五枚),飴糖(烊沖,六錢。

白話文:

白芍(15克),甘草(5克),肉桂心(2.5克),黨蔘(15克),柴胡(7.5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陳皮(5克),烏梅(2.5克),當歸(10克),薑片(3片),紅棗(5顆),飴糖(溶解在水中,30克)。

),妙香散方,人參(一錢五分),炙黃耆(一兩),淮山藥(一兩),茯苓神(各五錢),龍骨(五錢),遠志(三錢),桔梗(一錢五分),木香(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

上藥為末,每日服二錢,陳酒送下,如不能飲酒者,米湯亦可。

白話文:

妙香散配方:人參(0.9 克),炒黃耆(6 克),淮山藥(6 克),茯苓(各 3 克),龍骨(3 克),遠志(1.8 克),桔梗(0.9 克),木香(0.9 克),甘草(0.9 克)

原按:韋君乃安慶人也,病延二載,所服之方約數百劑,均不應效,特來申就醫,經連診五次,守方不更,共服十五劑而痊愈矣。

白話文:

原本記載:韋先生是安慶人,生病已經拖了兩年,吃過的藥方大約有幾百劑,都沒有效果,特地來找我求診。經過連續五次診察,我堅持按照原來的藥方,共吃了十五劑藥,他的病就好了。

關右,舊有脘痛,今痛極而厥,厥則牙關拘緊,四肢逆冷,不省人事,逾時而蘇,舌薄膩,脈沉澀似伏。良由鬱怒傷肝,肝氣橫逆,痰滯互阻,胃失降和,肝脹則痛,氣閉為厥。木喜條達,胃喜通降,今擬疏通氣機,以泄厥陰,宣化痰滯,而暢中都。

白話文:

華山以西一帶的患者,過去曾經有胃脘痛,現在疼痛嚴重到昏厥。昏厥發作時,牙關緊閉,四肢冰冷,意識不清醒,過一陣子後才甦醒。患者舌苔薄白膩,脈象沉澀細弱,似乎隱藏在脈中跳動。這是因為鬱怒情緒損傷了肝臟,導致肝氣橫逆,痰液停滯阻礙,胃氣不能正常下降和調和。肝氣鬱結會引起疼痛,氣機閉塞會導致昏厥。木行喜條暢通達,胃喜通降下行。現在打算疏通氣機,以緩解厥陰症狀,化解痰液停滯,暢通中焦。

銀州柴胡(一錢五分),大白芍(一錢五分),清炙草(五分),枳實炭(一錢),金鈴子(三錢),延胡索(一錢),川鬱金(一錢五分),沉香片(四分),春砂殼(八分),雲茯苓(三錢),陳廣皮(一錢),炒穀麥芽(各三錢),蘇合香丸(去殼研末化服,一粒)

白話文:

銀州柴胡(0.75 克),大白芍(0.75 克),清炙草(0.25 克),枳實炭(0.5 克),金鈴子(1.5 克),延胡索(0.5 克),川鬱金(0.75 克),沉香片(0.2 克),春砂殼(0.4 克),雲茯苓(1.5 克),陳廣皮(0.5 克),炒穀麥芽(各 1.5 克),蘇合香丸(研末服用,一粒)

二診,服藥兩劑,厥定痛止,惟胸脘飽悶噯氣,不思納穀,腑行燥結,脈左弦右澀。厥氣漸平,脾胃不和,運化失其常度。今擬柔肝泄肝,和胃暢中,更當怡情適懷,以助藥力之不逮也。

白話文:

經過兩次診治,服用了兩劑藥。昏厥的症狀已穩定,疼痛也停止了,但胸悶、胃脹、噯氣、沒有食慾、大便乾結,脈象左手弦緊,右手澀滯。昏厥的狀況逐漸平復,但脾胃功能失調,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不能正常運作。現在打算溫和地疏肝洩肝火,調理脾胃功能,促進消化順暢。此外,患者也應該保持心情舒暢,這樣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全當歸(二錢),大白芍(二錢),銀州柴胡(一錢),雲茯苓(三錢),陳廣皮(一錢),炒枳殼(一錢),川鬱金(一錢五分),金鈴子(二錢),沉香片(四分),春砂殼(八分),全栝蔞(切,四錢),佛手(八分),炒穀麥芽(各三錢)

白話文:

當歸(10 克),白芍(10 克),柴胡(5 克),茯苓(15 克),陳皮(5 克),枳殼(5 克),鬱金(7.5 克),金鈴子(10 克),沉香(2 克),砂仁(4 克),栝樓根(20 克,切片),佛手(4 克),炒穀芽(15 克)

黃嫗,大怒之後,即胸脘作痛,痛極則喜笑不能自禁止,笑極則厥,厥則人事不知,牙關拘緊,四肢逆冷,逾時而蘇,日發十餘次。脈沉澀似伏,苔薄膩。此鬱怒傷肝,足厥陰之逆氣自下而上,累及手厥陰經,氣閉則厥,不通則痛,氣復返而蘇。經所謂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是也。

急擬疏通氣機,以泄厥陰,止痛在是,止厥亦在是,未敢云當,明哲裁正。

白話文:

黃姓的老婦人,在極度憤怒之後,立即感到胸部和腹部疼痛,疼痛劇烈時會忍不住地笑,笑極了就會昏厥,昏厥後失去意識,牙關緊閉,四肢冰冷,過一會兒才能醒來,這種情況每天發作十幾次。黃老婦人的脈象沉澀,似伏在深處,舌苔薄而膩。

這是由於鬱怒傷肝所致,足厥陰經的反逆氣息從下向上,累及手厥陰經,氣息閉塞就會昏厥,不通暢就會疼痛,氣息恢復正常就會醒來。經典上所說的「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川鬱金(二錢),合歡皮(一錢五分),金鈴子(二錢),延胡索(一錢),朱茯神(三錢),炙遠志(一錢),青龍齒(三錢),沉香片(五分),春砂仁(研,八分),陳廣皮(一錢),煅瓦楞(四錢),金器(入煎,一具),蘇合香丸(去殼,研末,開水先化服,二粒)

白話文:

川鬱金(12克),合歡皮(7.5克),金鈴子(12克),延胡索(6克),朱茯神(18克),炙遠志(6克),青龍齒(18克),沉香片(3克),春砂仁(研磨後,4克),陳廣皮(6克),煅瓦楞(24克),金器(煎煮時放入,一件),蘇合香丸(去殼研磨成粉,開水先化開服用,2顆)

二診,投劑以來,痛厥喜笑均止。惟胸脘痞悶,噯氣不能飲食,脈象左弦右澀。厥氣雖平,脾胃未和,中宮運化無權。今擬泄肝通胃,開擴氣機,更當適情怡懷,淡薄滋味,不致反復為要。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藥物服下後,疼痛、抽搐、發笑等症狀都消失了。但胸口和腹部仍然脹悶,打嗝,不能飲食,脈象左邊緊弦,右邊澀阻。雖然抽搐的症狀平復了,但脾胃功能還沒有恢復,中焦氣機運行不暢。現在打算調理肝氣,疏通胃氣,疏通氣機。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愉悅,飲食清淡,這樣才能避免病情反覆。

大白芍(一錢五分),金鈴子(二錢),代赭石(煅,二錢),旋覆花(包,一錢五分),朱茯神(三錢),炙遠志(一錢),仙半夏(二錢),陳廣皮(一錢),春砂仁(研,八分),制香附(一錢五分),川鬱金(一錢五分),佛手(八分),炒穀麥芽(各三錢)

白話文:

  • 大白芍 1.5 錢
  • 金鈴子 2 錢
  • 代赭石(煅製)2 錢
  • 旋覆花(包裹烘焙)1.5 錢
  • 朱茯神 3 錢
  • 炙乾遠志 1 錢
  • 仙半夏 2 錢
  • 陳廣皮 1 錢
  • 研磨春砂仁 0.8 錢
  • 制香附 1.5 錢
  • 川鬱金 1.5 錢
  • 佛手 0.8 錢
  • 炒穀麥芽 3 錢

沈右,操煩謀慮,勞傷乎肝,肝無血養,虛氣不歸,脘痛喜按,驚悸少寐。前方泄肝理氣,已服多劑,均無效,今仿金匱肝虛之病,補用酸,助用苦,益以甘藥調之。

白話文:

沈右,因為憂思過度,傷損了肝臟,肝臟沒有血液滋養,虛氣無法歸位,因此感到胃脘部疼痛、喜歡按壓,並且容易受驚嚇、睡眠不好。之前開的藥方用於疏洩肝氣,服用很多劑後都無效。現在根據《金匱要略》中肝虛的病證,使用酸味藥物補肝,苦味藥物幫助肝臟,再用甘味藥物調和。

大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金鈴子(二錢),炒棗仁(三錢)五味子(四分),阿膠珠(二錢),左牡蠣(三錢),青龍齒(三錢),炙遠志(一錢),朱茯神(三錢),潞黨參(一錢五分),陳皮(一錢),飴糖(烊沖,四錢)

白話文:

白芍藥(18公克)

炙甘草(6公克)

金鈴子(12公克)

炒棗仁(18公克)

五味子(2.4公克)

阿膠珠(12公克)

左牡蠣(18公克)

青龍齒(18公克)

炙遠志(6公克)

朱茯神(18公克)

潞黨參(9公克)

陳皮(6公克)

飴糖(融化後倒入,24公克)

黎右,脅乃肝之分野,肝氣入絡,脅痛偏左,轉側不利,胸悶納少,甚則泛惡,自冬至春,痛勢有增無減。先哲云:暴痛在經,久痛在絡,仿肝著病例治之。

白話文:

右邊肋骨位置是肝臟管轄的範圍,肝氣進入經絡後會導致肋骨疼痛偏左,翻身轉動困難,胸口悶塞,食慾不振,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從冬天到春天,疼痛會越來越嚴重。古人說:突然發作的疼痛在經絡,持續疼痛在支脈。因此臨牀上仿照肝病的病證來治療。

旋覆花(包,一錢五分),真新絳(八分),大白芍(二錢),金鈴子(二錢),左金丸(包,七分),橘白絡(各一錢),炒竹茹(一錢),春砂殼(八分),當歸鬚(一錢五分),絲瓜絡(二錢),川鬱金(一錢五分),紫降香(四分)

白話文:

旋覆花(一錢五分),玫瑰花(八分),白芍藥(二錢),金鈴子(二錢),左金丸(七分),橘皮(一錢),炒竹茹(一錢),砂仁(八分),當歸根鬚(一錢五分),絲瓜絡(二錢),鬱金(一錢五分),檀香(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