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肺癰案

沈左,外感風溫,內蘊濕熱,熏蒸於肺,肺臟生癰,咳嗽胸膺牽痛,痰臭膿血,身熱口乾,脈滑數,苔黃,重症也。急擬辛涼清溫,而化痰瘀。

白話文:

沈左,體質虛弱,受到風寒溫邪侵襲,體內積聚濕熱,燻蒸到肺部,導致肺部化膿形成瘡瘍。症狀表現為咳嗽,胸部和背部疼痛,痰液帶有臭味和膿血,身熱口乾,脈搏滑數,舌苔黃厚,病情危重。急需使用清熱涼肺、化痰祛瘀的藥物治療。

薄荷葉(八分),冬桑葉(二錢),粉丹皮(二錢),桃仁(一錢),生甘草(八分),桔梗(一錢),銀花(五錢),連翹殼(三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生苡仁(五錢),冬瓜子(四錢),活蘆根(去節,二尺),鮮金絲荷葉(去背上白毛,十張)

白話文:

薄荷葉(16克),桑葉(20克),牡丹皮(20克),桃仁(10克),生甘草(16克),桔梗(10克),金銀花(50克),連翹(30克),苦杏仁(30克),貝母(30克),生苡仁(50克),冬瓜子(40克),蘆根(60公分,去節),金絲荷葉(10片,去白色背毛)

另單方:金絲荷葉(一兩,去毛打汁)、陳酒(一兩)、杏仁粉(五錢)、川貝粉(五錢),燉溫服之。

白話文:

單方:

  • 金絲荷葉:1 兩(去除葉毛並打成汁)
  • 陳酒:1 兩
  • 杏仁粉:5 錢
  • 川貝粉:5 錢

將以上材料燉煮溫熱後服用。

前方連服三劑,咳嗽膿血均減,身熱亦退大半,原方去桃仁及薄荷葉,加輕馬勃(八分)、通草(八分)。

白話文:

前面連續服用三劑湯藥,咳嗽、膿血癥狀都有所減輕,發熱的狀況也好了很多。原來的藥方中去掉桃仁和薄荷葉,加入輕馬勃(八分)和通草(八分)。

崔左,咳嗆已延月餘,胸膺牽痛,痰味腥臭,臨晚潮熱,脈數苔黃,煩勞過度,五志化火,平素嗜酒,酒濕生熱,肝火濕熱互蒸於肺,肺臟生癰也。急擬千金葦莖湯加味。

白話文:

崔左,咳嗽氣喘已經一個多月了,胸部疼痛,痰液腥臭,傍晚發熱,脈搏跳動快,舌苔黃,過度勞累,情緒鬱結化火,平時嗜好飲酒,酒水滋生熱氣,肝火濕熱互蒸入肺,導致肺部化膿。應立即服用千金葦莖湯加味。

鮮葦莖(去節,一兩五錢),冬瓜子(四錢),生苡仁(四錢)冬桑葉(三錢),光杏仁(三錢),川象母(各二錢),枳椇子(三錢),栝蔞皮(三錢),絲瓜絡(二錢),通草(八分),鮮金絲荷葉(去背上白毛,十張),枇杷葉露(後入,半斤)

白話文:

新鮮蘆葦莖(去除節,150 克),冬瓜籽(40 克),生苡仁(40 克),新鮮桑葉(30 克),苦杏仁(30 克),川貝母(各 20 克),枳椇子(30 克),栝樓皮(30 克),絲瓜絡(20 克),通草(8 克),新鮮荷葉(去除背部白毛,10 張),枇杷葉露(後來加入,500 毫升)

另單方:陳芥菜滷(一錢),豆腐漿(二兩)和入燉溫,每日服之。

白話文:

另一道單方:

  • 陳芥菜滷(3克)
  • 豆腐漿(60克)

混合燉煮至溫熱,每日服用。

龔右,咳嗽自去歲初冬起見,至今春益甚,脅肋牽痛偏右,痰多腥臭,形肉漸削,脈象濡數,舌質紅苔黃。陰分素虧,木火刑金,濕熱互蒸,肺癰早成,肺葉已傷,輸轉無權,惟慮由癰而痿,致入不治之條。

白話文:

龔右,從去年初冬開始咳嗽,到現在春天已經更加嚴重了。他右邊的肋骨下面疼痛,痰多而且有腥臭味,體形消瘦。脈搏濡滑而數。舌頭紅,舌苔黃。腎陰本來就虛弱,肝火過旺剋制肺金,濕熱相互蒸騰,導致肺部生膿。肺部已經受傷,氣血運行不暢。擔心會從肺膿發展成癆病,變成無法醫治的狀況。

南北沙參(各三錢),生甘草(五分),生石決(四錢),抱茯神(三錢),甜光杏(三錢),川象貝(各三錢),栝蔞皮(二錢),生苡仁(四錢),冬瓜子(四錢),干蘆根(去節,一兩),金絲荷葉(去背上白毛,十張)

白話文:

南北沙參(各 4.5 克),生甘草(0.75 克),生石決明(6 克),茯神(4.5 克),甜光杏(4.5 克),川象貝母(各 4.5 克),栝樓皮(3 克),生苡仁(6 克),冬瓜子(6 克),乾燥的蘆根(去節,15 克),金絲荷葉(去掉背部白毛,10 片)

二診,前方服二十劑,咳嗽痰臭,均已大減。原方加蛤粉炒阿膠(二錢),蜜炙兜鈴(一錢)。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前面開的藥吃了二十劑,咳嗽和痰液發臭的症狀都已經大幅減輕。在原來的藥方基礎上,加上蛤蜊粉炒阿膠(二錢),蜂蜜炙烤兜鈴(一錢)。

鞠左,肺癰已延兩月,咳嗽膿多血少,稠濁腥臭,納穀減少,形瘦神疲,脈數無力,肺葉已腐,蘊毒留戀,症勢入險,姑擬托裡排膿,清肺化痰,未識能得轉機否?

白話文:

鞠左,肺部膿瘍已經持續兩個月了。咳嗽時膿液多,血少,濃稠混濁,有腥臭味。飲食減少,身體消瘦,精神疲憊。脈搏數而無力,肺部組織已經腐爛,毒氣滯留,病情險惡。暫且考慮使用託裏法排膿,清肺化痰,不知道能不能出現轉機。

生黃耆(三錢),紫丹參(二錢),生甘草(五分),苦桔梗(一錢),甜光杏(三錢),川象貝(各二錢),栝蔞皮(二錢),桑葉皮(各五錢),生苡仁(四錢),冬瓜子(四錢),干蘆根(去節,一兩),金絲荷葉(去背上白毛,十張),川白蜜(三錢),鮮荷葉(一張,煎湯代茶)

白話文:

生黃耆(15克),紫丹參(10克),生甘草(2.5克),苦桔梗(5克),甜光杏(15克),川象貝母(各10克),栝蔞皮(10克),桑葉皮(各25克),生苡仁(20克),冬瓜子(20克),乾蘆根(去掉節,50克),金絲荷葉(去掉葉背的白毛,10片),川白蜜(15克),新鮮荷葉(1張,煮湯當茶飲)

聞左,外感風寒,襲於肺胃,膏粱厚味,釀成痰濁,血瘀凝滯,壅結肺葉之間,致成肺癰。是以咳嗽氣粗,痰穢如膿,脅痛難於轉側,振寒發熱,舌苔白厚而膩,脈象浮緊而滑。病來湧急,非猛劑不為功,急仿金鑑射干麻黃湯合金匱皂莢丸,一以散發表邪,一以盪滌痰濁。

白話文:

根據醫書記載,肺癰是由於外界的風寒侵襲肺臟胃部,再加上飲食過度滋補,形成痰濕和血瘀,堵塞在肺葉中所致。因此,患者會出現咳嗽、氣粗、咳出膿樣痰液,胸脅疼痛難以轉側,發冷發熱,舌苔白厚膩,脈搏浮緊而滑。這種疾病來勢兇猛,必須使用強效藥物纔能有效治療。可用金鑑射干麻黃湯和金匱皁莢丸合用,一則發散表邪,一則清除痰濁。

淨麻黃(四分),嫩射干(八分),甜葶藶(炒研,八分),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生甘草(五分),苦桔梗(一錢),嫩紫菀(一錢),生苡仁(四錢),冬瓜子(四錢),川鬱金(五錢),皂莢末(蜜為丸吞服,五分)

白話文:

浄化過的麻黃 (4 分),新鮮的射干 (8 分),炒過並研磨的甜葶藶 (8 分),乾燥的杏仁 (3 錢),象貝母 (3 錢),生的甘草 (5 分),苦桔梗 (1 錢),新鮮的紫菀 (1 錢),生的薏苡仁 (4 錢),冬瓜子 (4 錢),川鬱金 (5 錢),皁角粉末 (與蜂蜜混合成丸服下,5 分)

二診,前投發散肺邪,盪滌痰濁之劑,得汗寒熱已解,咳嗽氣急亦見輕減,而痰稠腥穢依然,胸悶脅痛,不思飲食,小溲短赤,苔膩,脈滑數,膠黏之痰濁,蘊蓄之瘀濕,結於肺葉之間,一時難以肅清。今宜制小其劑,蠲化痰濁,清肅肺氣,毋使過之,傷其正也。

白話文:

第二次回診,上次服用了發散肺邪、化痰滌濁的藥物,發汗後寒熱症狀已經解除,咳嗽和氣促也明顯減輕。但是痰液仍然濃稠腥臭,胸悶脅痛,沒有食慾,小便短赤,舌苔膩,脈搏滑數。粘稠的痰液和瘀濕阻滯在肺葉之間,一時難以清除。現在宜縮小藥量,化痰祛濕,清肅肺氣,不可過度治療,以免損傷正氣。

淨蟬衣(八分),嫩前胡(八分),嫩射干(五分),生甘草(六分),桔梗(一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炙紫菀(一錢),生苡仁(四錢),冬瓜子(四錢),橘紅絡(各一錢),桃仁泥(包,一錢)

白話文:

  • 淨蟬衣(16 克)
  • 嫩前胡(16 克)
  • 嫩射干(10 克)
  • 生甘草(12 克)
  • 桔梗(20 克)
  • 光杏仁(60 克)
  • 象貝母(60 克)
  • 炙紫菀(20 克)
  • 生苡仁(80 克)
  • 冬瓜子(80 克)
  • 橘紅絡(各 20 克)
  • 桃仁泥包(20 克)

2. 吐血案

包左,仲秋,上失血下便血,治愈之後,季冬又發,吐血盈盆,便血如注,發熱形寒,頭痛骨楚,咳嗽脅肋牽疼,艱於轉側,舌苔罩白,脈象浮滑芤數,良由陰分大傷,肝火內熾,蓄瘀留戀,復感新邪,蘊襲肺胃,引動木火上炎,損傷血絡,血不歸經,邪不外達。書云:奪血者不可汗,然不汗則邪無出路,病已入險,用藥最難著手。

暫擬輕劑解表,以透其邪,清營祛瘀,引血歸經,冀其應手為幸。

白話文:

患者在秋天時,上吐血下便血。病癒後,到了冬天又發作,吐血滿了一盆,便血如流水般,發燒發冷,頭痛骨頭痠痛,咳嗽時肋骨牽扯著疼痛,連翻身都困難,舌苔白而厚,脈象浮滑而快。

這是因為陰氣嚴重受傷,肝火旺盛,瘀血殘留,又被新的病邪侵襲,積聚在肺胃,引動肝火上炎,損傷血脈,導致血液無法正常運行,病邪無法排出體外。

醫書上說:失血後不能發汗,但如果不發汗,病邪就沒有出路,病情已經很危險,用藥也十分困難。

炒黑荊芥(一錢五分),桑葉(二錢),丹皮(二錢),清豆卷(四錢),薄荷葉(八分),茜草根(二錢),炙柏炭(一錢五分),川象貝(各二錢),馬勃(八分),鮮竹茹(三錢),白茅根(去心,二扎),白茅花(包,一錢),參三七(另研末沖,三分),藕汁(沖服,二兩)

白話文:

炒黑荊芥(15克),桑葉(30克),丹皮(30克),清豆卷(60克),薄荷葉(12克),茜草根(30克),炙柏炭(15克),川貝母、浙貝母(各30克),馬勃(12克),鮮竹茹(45克),白茅根(去心,30克),白茅花(炒包,15克),參三七(另研成粉,9克),藕汁(60毫升,送服)

二診,服藥後,煩躁得汗,表熱頭痛均已減輕,溫邪雖有外解之勢,而吐血不止,咳嗆脅肋牽痛,寐不安,便血依然,舌苔轉黃,脈弦芤而數。此陰分素虧,君相之火內熾,逼衝任之血妄行,假肺胃為出路。肺受火刑,肺炎葉舉,清肅之令,不得下行,頗慮血湧暴脫之險!亟擬養陰涼榮,清肺降氣,冀水來制火,火降氣平,氣為血帥,氣平則血自易下行。然乎否乎?質諸高明。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服藥後,煩躁出汗,表熱頭痛均已減輕。溫邪雖有向外排出的趨勢,但吐血不止,咳嗽嗆咳,脅肋牽痛,難以入睡,便血依舊,舌苔轉黃,脈搏弦而數。這是由於陰分素虧,君相之火內部旺盛,逼迫任脈之血妄行,假借肺胃作為出路。肺部受到火熱灼傷,肺炎擴散,清肅之令無法下降,很擔心血氣上湧暴脫的危險!亟需考慮滋養陰分,涼血潤腸,清肺降氣,希望水能制火,火降氣平,氣為血帥,氣平則血就能容易下降。但是否如此?請教高明之人。

西洋參(一錢五分),粉丹皮(二錢),炙白蘇子(二錢),玄參(二錢),桑葉(二錢),茜草根(二錢),羚羊片(煎沖,四分),川貝母(三錢),側柏葉(二錢),甜杏(三錢),犀角尖(煎沖,四分),鮮竹茹(三錢),茅蘆根(去心節,各一兩)

白話文:

西洋參(1.5錢)

丹皮 (研磨成粉,2錢) 白蘇子 (炒香,2錢) 玄參 (2錢) 桑葉 (2錢) 茜草根 (2錢) 羚羊角 (煎煮後沖入,0.4錢) 川貝母 (3錢) 側柏葉 (2錢) 甜杏仁 (3錢) 犀牛角 (煎煮後沖入,0.4錢) 竹茹 (3錢) 茅蘆根 (去心節,各1兩)

三診,投養陰涼營清肺降氣之劑,吐血大減,咳嗆依然,裡熱口乾,內痔便血,舌邊紅苔黃,脈芤數不靜。此坎水早虧,離火上亢,肺金受制,清肅之令不得下行,肺與大腸為表裡,肺移熱於大腸,逼血下注,內痔便血,所由來也,雖逾險嶺,未涉坦途。既見效機,仍守原意擴充。

白話文:

在進行了三次診斷後,給予滋養陰液、清涼營血、清肺化痰、降氣的藥物。患者吐血現象大大減輕,但咳嗽與嗆咳依然存在。此外,內熱導致口乾,並有內痔便血的症狀。觀察舌象,舌邊發紅,舌苔偏黃。脈象浮數且不平靜。

綜合這些症狀,患者屬於坎水(腎水)早衰,離火(心火)上亢。肺金受到制約,清氣肅降的命令無法下達。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肺熱傳遞到大腸,促使大腸出血,因此出現內痔便血。雖然病情已改善,但尚未痊癒。既然藥物治療已見成效,應繼續遵循原來的治療思路,並適當擴展。

西洋參(一錢五分),羚羊片(煎沖,四分),生石決(八分),冬桑葉(二錢),丹皮(二錢),茜草根(二錢),側柏炭(一錢五分),槐花炭(三錢),川貝(三錢),甜杏(三錢),鮮竹茹(三錢),冬瓜子(三錢),枇杷葉露(後入,四兩),蠶豆花露(後入,四兩),活蘆根(去節,一尺)

白話文:

西洋參(15 克),羚羊角片(煎製沖泡,4 克),生石膏(8 克),冬桑葉(24 克),丹皮(24 克),茜草根(24 克),柏炭(15 克),槐花炭(36 克),川貝(36 克),甜杏仁(36 克),鮮竹茹(36 克),冬瓜子(36 克),枇杷葉露(後加入,240 毫升),蠶豆花露(後加入,240 毫升),活蘆根(去節,1 尺)

四診,吐血漸止,便血亦減,而咳嗆內熱,脅肋牽痛,動則氣逆,舌質紅苔黃,脈芤數不靜,血去陰傷,木扣金鳴,肺炎絡損,清肅無權。再以涼肝清肺,養陰生津,冀陰平陽秘,水升火降,始能出險入夷。

白話文:

經過「四診」,吐血逐漸停止,便血也減少了,但咳嗽嗆咳、內熱、脅肋疼痛,一動就氣逆,舌頭質地紅、舌苔黃,脈搏浮數不穩定,這是因為血氣散失損害了陰液,造成「木克金」的情況,肺絡受損,清氣上不去、濁氣下不去。現在要以涼肝清肺、養陰生津的方法治療,希望陰陽平衡,水火調和,才能脫離險境,恢復健康。

西洋參(一錢五分),川石斛(三錢),桑葉(二錢),丹皮(二錢),生石決(八錢),茜草根(二錢),側柏炭(一錢五分),川貝(二錢),甜杏(三錢),槐花炭(三錢),鮮竹茹(三錢),冬瓜子(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枇杷葉露(後入,四兩)

白話文:

西洋參(7.5克),川石斛(15克),桑葉(10克),丹皮(10克),生石決明(40克),茜草根(10克),側柏炭(7.5克),川貝(10克),甜杏仁(15克),槐花炭(15克),新鮮竹茹(15克),冬瓜子(15克),活蘆根(去節,30公分),枇杷葉露(後加入,200克)

五診,吐血便血均止,裡熱亦減,惟咳嗆依然,痰多而稠,動則氣逆,脈數較緩,舌質紅苔黃,陰液難復,木火易升,肺受其沖,不能輸布津液,而反化為稠痰也。今擬補肺阿膠湯合清燥救肺湯意,滋養化源,而清木火。

白話文:

綜合望、聞、問、切四診,患者吐血便血都已停止,體內熱象也減輕了,唯獨咳嗽氣喘的症狀依舊,痰液多且黏稠,稍微活動就會出現氣逆,脈象較緩,舌頭顏色紅、苔黃,說明陰液難以恢復,肝火易於上升,肺部受到肝火的侵襲,不能運送津液,反而化為黏稠的痰液。現在打算採用補肺阿膠湯和清燥救肺湯的思路,既滋養肺部的津液之源,又能清泄肝火。

蛤粉炒阿膠(二錢),川貝(二錢),甜光杏(三錢),生石決(八錢),川石斛(三錢),粉丹皮(一錢五分),桑葉(二錢),茜草根(二錢),生甘草(五分),大麥冬(二錢),鮮竹茹(三錢),冬瓜子(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北秫米(包,三錢),枇杷葉露(後入,四兩)

白話文:

蛤粉炒阿膠(10 克),川貝(10 克),甜光杏(15 克),生石決明(40 克),川石斛(15 克),粉丹皮(7.5 克),桑葉(10 克),茜草根(10 克),生甘草(2.5 克),大麥冬(10 克),鮮竹茹(15 克),冬瓜子(15 克),活蘆根(去節,50 釐米),北秫米(包好,15 克),枇杷葉露(後加,200 毫升)

六診,投補肺阿膠清燥救肺以來,咳嗆已見輕減,肺獲滋潤之力也。脈濡軟而數,脅肋痛亦止,木火有下降之勢。再守原法,加入培土生金之品,取虛則補母之意。

白話文:

經過「六診」的診斷和用六味地黃丸和阿膠等滋補性中藥治療,咳嗽和喘息症狀已經明顯減輕,肺部也得到了滋潤。脈象由堅硬而緩慢轉為柔和且頻率較高,脅肋疼痛也已消失,說明肝火和肺熱已經趨於下降。繼續遵循原來的治療方法,再加入一些補益脾胃的中藥,以「虛則補母」的原則來調理。

蛤粉炒阿膠(二錢),川貝(二錢),甜光杏(三錢),左牡蠣(四錢),大麥冬(二錢),茜草根(二錢),桑葉(二錢),抱茯神(三錢),淮山藥(三錢),鮮竹茹(三錢),冬瓜子(三錢),北秫米(包,三錢),干蘆根(去節,一兩),枇杷葉露(後入,四兩)

另瓊玉膏(三兩),每日用三錢,分早晚二次開水沖服。

白話文:

將蛤蜊殼磨粉,與阿膠(兩錢)、川貝(兩錢)、甜杏仁(三錢)、牡蠣殼(四錢)、大麥冬(兩錢)、茜草根(兩錢)、桑葉(兩錢)、茯神(三錢)、淮山藥(三錢)、竹茹(三錢)、冬瓜子(三錢)、北方糯稻米(用布包裹,三錢)、蘆根(去掉節,一兩)炒勻。最後加入枇杷葉露(四兩)。

戚左,吐血四天,盈盞成盆,色不鮮紅,脈象芤數無力,舌苔淡白。閱前服之方,均是涼血清營,未能應效,今脈舌參看,陰分本虧,陽氣亦虛,不能導血歸經,而反上溢妄行也,勢非輕淺。姑仿金匱側柏葉湯加味。

白話文:

病人姓戚,男性,上吐血四天,血量多到裝滿茶杯又流成盆子,血色不鮮紅,脈象浮而快,無力,舌苔淡白。翻閱病人之前服用的藥方,都是涼血清營的藥物,但收效不佳。現在看脈象和舌象,陰津本就虧虛,陽氣也虛,無法引血歸經,反而往上亂溢,情況不容輕視。暫且仿照金匱要略中的側柏葉湯加減使用。

蛤粉炒阿膠(三錢),側柏葉(三錢),炮薑炭(六分),丹參(二錢),茜草根(二錢),懷牛膝(二錢),茯神(三錢),川貝(二錢),竹茹(二錢),藕節炭(三枚),清童便(沖服,一酒杯)

二診,前方服二劑,吐血已止,原方加茺蔚子(三錢)。

白話文:

蛤蜊粉炒阿膠(6克),側柏葉(6克),炮製薑炭(3克),丹參(4克),茜草根(4克),懷牛膝(4克),茯神(6克),川貝(4克),竹茹(4克),蓮藕節炭(3枚),用童尿沖服(一杯)

崔右,經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血屬陰,主靜,賴陽氣以運行,內則灑陳五臟,外則循行經絡。今陽虛氣滯,不能導血歸經,血因停蓄,蓄久則絡損血溢,上為吐血,盈盞成盆,下為便血,色黑如墨。舌淡白,脈芤無力。所謂陽絡損傷,則血上溢,陰絡損傷,則血下溢是也。上下交損,宜治其中,理中湯加味。

白話文:

崔右醫生說,古籍記載:中焦吸收食物的精華,轉化為紅色物質,這就是血液。血液屬於陰,主要維持身體平穩,需要陽氣的推動才能運行。陽氣充沛時,血液會滋潤五臟六腑,而陽氣不足時,血液會在經絡中停滯。如果陽氣虛弱,氣機不暢通,血液就不能回歸經絡,就會停留在體內。時間一長,就會損傷血脈,導致出血。出血的情況有兩種:上為吐血,量多如杯盤;下為便血,顏色深黑如墨。舌頭淡白,脈搏虛弱無力。這說明陽脈受傷導致血往上溢出,陰脈受傷導致血往下溢出。陽脈和陰脈都受傷,應該治療中焦,可以使用理中湯加味。

炒潞黨參(一錢五分),生白朮(一錢五分),雲苓(三錢),清炙草(四分),炮薑炭(八分),陳廣皮(一錢),全當歸(二錢),丹參(二錢),懷牛膝(二錢),藕節炭(二枚)

白話文:

材料:

  • 黨參,炒過(1.5 克)
  • 白朮,生用(1.5 克)
  • 雲苓(3 克)
  • 炙甘草,清除雜質(0.4 克)
  • 姜炭,炮製過(0.8 克)
  • 陳皮(1 克)
  • 當歸,全株(2 克)
  • 丹參(2 克)
  • 懷牛膝(2 克)
  • 藕節炭(2 枚)

二診,投兩劑,上下之血均止,惟胃呆納少,加砂仁(八分)、焦穀芽(四錢)。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後,開立兩帖藥,上、下通路的出血都已經止住。但患者胃口不佳,食量減少。於是加入砂仁(八分)、炒熟的穀芽(四錢)的藥材。

支左,吐血七晝夜,狂溢不止,有數斗許,神志恍惚,氣短,四肢逆冷過於肘膝,舌質紅苔灰黃,脈象微細,似有若無。此乃陰不斂陽,陽不抱陰,氣難攝血,血不歸經,虛脫之變,即在目前。先哲治血,有血脫益氣之例,有形之血,勢將暴脫,無形之氣,所當急固。益氣納氣,大劑頻進,冀挽回於萬一。

白話文:

支左這個人,吐血七天七夜,瘋狂地噴發不止,有幾桶那麼多,精神恍惚,氣息短促,四肢冰涼,而且超過肘膝,舌頭顏色發紅,舌苔灰黃,脈象非常細弱,好像若有若無。這是因為陰不能收斂陽氣,陽氣不能包裹陰氣,氣難以收攝血液,血液不能回到經脈,虛脫的變化就在眼前。前輩治療吐血,有血虛益氣的療法,有形之血,很可能會突然流失,無形之氣,應該緊急固守。益氣固氣,應當大量頻繁給藥,希望萬一能挽回。

吉林人參(另煎沖服,三錢),蛤粉炒阿膠(三錢),炙白蘇子(二錢),左牡蠣(五錢),花龍骨(五錢),川貝母(三錢),白歸身(二錢),懷牛膝(二錢),養心丹(分三次吞服,三十粒)

白話文:

  • 吉林人參 (另煎服用,3 錢)
  • 蛤粉炒阿膠 (3 錢)
  • 炙白蘇子 (2 錢)
  • 左牡蠣 (5 錢)
  • 花龍骨 (5 錢)
  • 川貝母 (3 錢)
  • 白歸身 (2 錢)
  • 懷牛膝 (2 錢)
  • 養心丹 (分 3 次服用,每次 10 顆)

水、童便各半煎服。

二診,連服益氣納氣,氣平血止肢溫,脈漸起,汗亦收,陰平陽秘,大有生機。仍守原法,毋庸更張。

原方去養心丹,加抱茯神(三錢)、淮山藥(三錢)。

三診,原方加旱蓮草二錢。

白話文:

用水和童子尿各一半煎煮服用。

第二次診斷,連續服用後,益氣納氣,氣血平穩,四肢溫暖,脈象逐漸恢復,汗液也止住,陰陽平衡,生機盎然。繼續遵循之前的藥方,不用再調整。

原來的藥方去掉養心丹,加入茯苓(三錢)和淮山藥(三錢)。

第三次診斷,原來的藥方再加上旱蓮草(二錢)。

原按:此吐血中之最劇者,家祖連診十餘次,守方不更,至半月後停藥,每日吞服人參粉(一錢五分),瓊玉膏(三錢),開水沖服,服至一月後,諸恙已愈,精神漸復,亦可謂幸矣。孫濟萬志。

白話文:

這起吐血症狀十分嚴重,家祖連續診治了十多次,一直沿用相同的方子,直到半個月後才停藥,每天服用人參粉一錢五分,瓊玉膏三錢,用開水沖服,服用一個月後,各種病症都痊癒了,精神也逐漸恢復,可謂幸運。孫濟萬志。

翁左,吐血已延數月之久,時發時止,形神萎頓,面無華澤,所吐之血,色淡紅不鮮,脈象虛細,良由煩勞太過,心脾並虧,絡損血溢,氣不攝納。擬歸脾湯加減,徒恃養陰涼營,無益也。

白話文:

翁左已經咳血好幾個月了,有時候發作,有時候停止,精神體力都衰弱,臉色沒有光澤。他咳出的血是淡紅色,不鮮紅。脈象虛弱細小。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心脾氣血兩虧,導致血管受損,血溢出體外,氣不收斂所致。如果只用歸脾湯加減,只顧滋陰清熱,而不注重益氣養血,是沒有用的。

潞黨參(三錢),炙黃耆(三錢),淮山藥(三錢),茯神(三錢),炙遠志(一錢),酸棗仁(二錢),白歸身(二錢),大白芍(二錢),清炙草(五分),橘絡(一錢),紅棗(五枚),藕節(三枚)

白話文:

  • 潞黨參:3 錢

  • 炙黃耆:3 錢

  • 淮山藥:3 錢

  • 茯神:3 錢

  • 炙遠志:1 錢

  • 酸棗仁:2 錢

  • 白歸身:2 錢

  • 大白芍:2 錢

  • 清炙草:5 分

  • 橘絡:1 錢

  • 紅棗:5 枚

  • 藕節:3 枚

周左,始由脅肋作痛,煩躁少寐,繼則吐血不止,內熱口乾,舌質紅苔黃,脈弦芤而數,良由鬱怒傷肝,操煩勞心,氣鬱化火,火熾氣焰,擾動陽絡,則血上溢也。亟擬清氣涼肝,祛瘀生新。

白話文:

周左的病最早是從脇肋開始痛,煩躁難以入眠,後來吐血不止,體內燥熱、口乾舌燥,舌苔是紅色的,脈象弦緊而跳動得快。這都是因為憂鬱發怒傷了肝,操心勞神導致氣鬱化火,火勢熾盛,擾亂了陽絡,所以氣血上溢造成的。急需用清氣涼肝、祛瘀生新的方法來治療。

生白芍(三錢),茜草根(二錢),川貝母(三錢),粉丹皮(二錢),側柏炭(一錢五分),黛蛤散(包,四錢),黑山梔(二錢),山茶花(一錢五分),羚羊角(煎沖,四分),竹茹(三錢),鮮藕汁(沖服,二兩),白茅根(去心,二扎)

白話文:

生白芍(15克),茜草根(10克),川貝母(15克),粉丹皮(10克),側柏炭(7.5克),黛蛤散(袋裝,20克),黑山梔(10克),山茶花(7.5克),羚羊角(煎煮後沖服,2克),竹茹(15克),新鮮藕汁(沖服,100毫升),白茅根(去中心,200克)

二診,服清氣涼肝,祛瘀生新之劑,吐血漸減,而未能盡止,煩躁不寐,脅痛依然,脈弦數而芤,按之不靜。氣火入絡,絡熱則痛,水不制火,心腎不交,還慮血湧!今擬壯水清肝,泄熱和絡。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服用了清化肝氣、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生肌生血的藥方,吐血逐漸減少,但還沒有完全停止,心煩失眠,脅痛仍存,脈搏弦數而滑,按壓不平。氣火侵入血脈,血脈燥熱則疼痛,水不能抑制火,心腎不能相交,還擔心血湧上來!現在打算加強滋陰清肝,瀉熱調和血脈。

大麥冬(三錢),生白芍(二錢),生甘草(五分),粉丹皮(二錢),川貝(二錢),茜草根(二錢),側柏葉(一錢五分),黛蛤散(包,四錢),生石決(八錢),茯神(三錢),制軍炭(一錢五分),真新絳(八分),鮮竹茹(三錢),白茅花(包,一錢),白茅根(去心,二扎)

白話文:

大麥冬(9克),生白芍(6克),生甘草(1.5克),粉丹皮(6克),川貝(6克),茜草根(6克),側柏葉(4.5克),黛蛤散(12克,包成包),生石決(24克),茯神(9克),制軍炭(4.5克),真新絳(2.4克),鮮竹茹(9克),白茅花(3克,包成包),白茅根(去心,60克)

三診,脅痛減,夜寐稍安,吐血不止,而反狂湧,幸脈轉小數,神疲萎頓,緣已出絡之血盡去,陰分大傷,虛火炎炎,大有吸盡西江之勢,頗為可慮。今仿血脫益氣之例治之。

白話文:

經過三次診治,肋骨疼痛減輕,夜間睡眠稍稍安定,但吐血仍未停止,反而狂湧不止。所幸脈象轉為細小而數快,心神疲憊萎頓,原因是從血管中流出的血已經流盡,陰液大量受損,虛火旺盛,有吸乾西江之水的跡象,令人憂心。如今仿照氣血脫離、益氣固脫的原則進行治療。

西洋參(三錢),大麥冬(三錢),左牡蠣(四錢),阿膠珠(三錢),石斛(三錢),茜草根(二錢),側柏炭(一錢五分),生白芍(二錢),丹皮(二錢),懷牛膝(二錢),抱茯神(三錢),鮮竹茹(三錢),鮮藕汁(沖服,二兩)

四診,吐血已止,原方去藕汁,加瓊玉膏(三錢)沖服。

白話文:

西洋參(15克),大麥冬(15克),左牡蠣(20克),阿膠珠(15克),石斛(15克),茜草根(10克),側柏炭(7.5克),生白芍(10克),丹皮(10克),懷牛膝(10克),抱茯神(15克),鮮竹茹(15克),鮮藕汁(100毫升,用於送服)

楮左,傷寒兩感證已半月,疊投溫經達邪,諸恙向安,昨忽吐血,鼻衄、牙齦舌衄俱見,晝夜不止,盈盞成盆,幸脈象濡中不洪,神識尚清,蓋由氣分大傷,邪熱入營,逼血妄行,雖曰衄解,然尚在危險中也。今擬大劑育陰清營,以制炎上之火,未識能得挽回否?

白話文:

楮左,傷寒與風寒感冒的症狀已經持續半個月,反覆施以溫經達邪的治療,各種症狀逐漸好轉。昨天突然吐血,鼻子和牙齦、舌頭都出血,晝夜不停,滿杯滿盆。所幸脈象濡緩而無洪數,神志尚且清醒。這可能是由於氣分大傷,邪熱侵入營血,導致血液妄行。雖然已經出現了出血現象,但仍然處於危險之中。現在打算使用大劑量的滋陰清營藥物,以控制上火的炎症,不知道是否能挽回病情?

西洋參(三錢),京玄參(三錢),大麥冬(三錢),大生地(一兩)生白芍(三錢),犀角片(煎沖,四分),粉丹皮(二錢),側柏葉(二錢),鮮藕(切片入煎,四兩),鮮竹茹(三錢)

白話文:

西洋參(15克),生地黃(30克),大麥冬(15克),大生地(60克),生白芍(15克),犀角片(煎後沖服,2克),丹皮(10克),側柏葉(10克),鮮藕(切片後入煎,200克),鮮竹茹(15克)

二診,服育陰清營之劑,諸衄已見輕減,原方去犀角,加川石斛(三錢)。

三診,加清阿膠(三錢)。

凌左,水不涵木,肝火升騰,陽絡損傷,則血上溢,血去陰傷,陰不抱陽,陽不攝陰。宜益氣養陰,清肺涼肝。

白話文:

第二次診治,服用滋養陰液、清熱涼血的藥劑後,各種出血症狀已經有所減輕,原處方去掉犀角,加入川石斛三錢。

第三次診治,加入清阿胶三錢。

左側的病況,是因為腎水不足以涵養肝木,導致肝火上升,損傷了陽絡,使血液向上溢出。血液流失過多會傷及陰液,陰液不足便無法固攝陽氣,陽氣也不能收攝陰液。應該使用益氣養陰、清肺涼肝的方法來治療。

西洋參(一錢五分),生白芍(二錢),粉丹皮(二錢),栝蔞皮(三錢),細生地(三錢),生石決(八錢),懷牛膝(二錢),生牡蠣(四錢),大麥冬(一錢五分),茜草根(二錢),川貝母(三錢),藕節炭(二枚),童便(沖服,一酒杯)

白話文:

西洋參(4.5克),生白芍(6克),粉丹皮(6克),栝蔞皮(9克),細生地(9克),生石決(24克),懷牛膝(6克),生牡蠣(12克),大麥冬(4.5克),茜草根(6克),川貝母(9克),藕節炭(2片),童便(一杯,用來送服)

趙左,春令木旺,肝膽之火升騰,風燥之邪外襲,肺金受制,陰絡損傷,咳嗆吐血,脅肋牽痛,燥化火,火刑金,肺炎葉舉,脈數苔黃,慮其血湧狂吐,亟擬涼肝清燥,潤肺去瘀。

白話文:

春天時節,肝木旺盛,肝膽之火上升,外有風邪乾燥邪氣侵襲,肺金受制,陰部脈絡受損,出現咳嗽、吐血、脇肋疼痛,燥氣化火,火熱傷金,導致肺炎、黃痰,脈搏頻率快,舌苔發黃,擔心血氣上湧,瘋狂嘔吐,急需考慮涼肝清燥、潤肺化瘀。

冬桑葉(二錢),粉丹皮(二錢),生石決(八錢),馬勃(八分),茜草根(二錢),側柏葉(一錢五分),川象貝(各二錢),甜光杏(三錢),竹茹(三錢),白茅花(包,一錢),冬瓜子(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蠶豆花露,枇杷葉露(沖服,各四兩)

喻左,負重努力,血絡損傷,血由上溢,吐血盈碗。脅肋牽痛,艱於轉側,脈象芤數,去瘀生新主治。

白話文:

  • 冬桑葉:6 克

  • 粉丹皮:6 克

  • 生石決:24 克

  • 馬勃:2.4 克

  • 茜草根:6 克

  • 側柏葉:4.5 克

  • 川貝母:6 克(各類別)

  • 甜杏仁:9 克

  • 竹茹:9 克

  • 白茅花(包):3 克

  • 冬瓜子:9 克

  • 活蘆根(去節):30 釐米

  • 蠶豆花露、枇杷葉露(沖服):各 120 毫升

全當歸(二錢),紫丹參(二錢),懷牛膝(二錢),茜草根(二錢),川貝(二錢),劉寄奴(一錢五分),仙鶴草(三錢),真新絳(八分),川鬱金(一錢五分),竹茹(三錢),白茅花(包,一錢),茺蔚子(三錢),參三七(另研細末沖,三分),藕汁(沖服,二兩)

白話文:

當歸:2 錢

紫丹參:2 錢

懷牛膝:2 錢

茜草根:2 錢

川貝:2 錢

劉寄奴:1.5 錢

仙鶴草:3 錢

真新絳:0.8 錢

川鬱金:1.5 錢

竹茹:3 錢

白茅花:包裹,1 錢

茺蔚子:3 錢

參三七:研磨成細末,用 3 分沖服

藕汁:沖服,2 兩

匡左,水虧不能涵木,木火升騰,陽絡損傷,則血上溢,咯血內熱,舌質紅,脈芤數,還慮血湧。宜壯水柔肝,祛瘀生新。

白話文:

當肺氣不足(水虧)時,無法滋潤肝木,導致肝火上炎。這會損傷陽經,使血液外溢,從口中咳出(咯血)。病人會有內熱、舌苔發紅、脈搏快速有力等症狀。此外,還要注意血氣上湧的危險。因此,治療時應以滋陰清肝、化瘀生新的方法為主。

天麥冬(各二錢),左牡蠣(四錢),粉丹皮(二錢),生石決(八錢),白芍(二錢),茜草根(二錢),側柏炭(一錢五分),川貝母(二錢),紫丹參(二錢),牛膝(二錢),鮮竹茹(二錢),白茅花(包,一錢),白茅根(去心,兩紮),鮮藕(切片入煎,二兩)

白話文:

天冬(各 20 克),左牡蠣(40 克),粉丹皮(20 克),生石膏(80 克),白芍(20 克),茜草根(20 克),側柏炭(15 克),川貝母(20 克),紫丹參(20 克),牛膝(20 克),鮮竹茹(20 克),白茅花(包,10 克),白茅根(去心,兩把),鮮藕(切片煎服,200 克)

莫左,腎陰不足,肝火有餘,吐血屢發,脈微寡神,血不華色,舌苔淡白,血去陰傷。陰不抱陽,則陽益亢;陰不勝陽,故陰愈虧。脈症相參,損症已著。姑仿王太僕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以冀萬一之幸。

白話文:

患者姓莫,腎陰不足,肝火過旺,導致反覆吐血。脈象細微無力,神氣不足,血液顏色暗淡,舌苔淡白,這是因為陰血耗損所致。陰氣無法包裹陽氣,導致陽氣更加旺盛;陰氣無法制約陽氣,所以陰氣越來越虛弱。脈象和症狀相互印證,損傷已經明顯。姑且效仿王太僕滋陰壯水的治療方法,以抑制陽氣,希望得到一線生機。

大生地(三錢),淮山藥(二錢),生石決(五錢),熟女貞(三錢),粉丹皮(一錢五分),生白芍(三錢),旱蓮草(三錢),茜草根(一錢四分),抱茯神(三錢),清炙草(五分),潼蒺藜(三錢),鮮竹茹(一錢五分),鮮藕(二兩)

白話文:

生地三錢,淮山藥二錢,生石決明五錢,熟女貞三錢,丹皮一錢五分,生白芍三錢,旱蓮草三錢,茜草根一錢四分,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蒺藜三錢,鮮竹茹一錢五分,鮮藕二兩。

祈左,腎陰早虧,龍雷之火,肆逆於上,逼血妄行,以致湧吐六七日,盈盞盈盆,汗多氣喘,脈細如絲,有欲脫之象,陰不抱陽,陽不攝陰,氣血有渙散之虞,陰陽有脫離之險,病勢至此,危在頃刻!宗經旨血脫益氣之法,峻補其氣,以生其血,未識能得挽回否。

吉林人參(二錢),黑錫丹(五分)

白話文:

病人左某,腎陰虧虛已久,腎火旺盛,逆行於上焦,逼迫血亂行,導致嘔吐六七天,嘔吐物裝滿茶杯和臉盆,大汗淋漓、氣喘吁吁,脈象細小如絲,有虛脫跡象,陰不濡養陽,陽不溫煦陰,氣血有渙散之虞,陰陽有脫離之險,病情至此,危在旦夕!依據經典(《黃帝內經》)記載,血脫益氣之法,即大力補充氣,以生化血液,不知能否挽回病勢。

二診,湧吐大減,氣喘略平,脈細無力,是血去陰傷,龍雷之火上升,肺氣不能下降。古人云:天下無逆流之水,人身無倒行之血,水之逆流者因乎風,血之倒流者因乎氣,氣逆則血溢矣。症情尚在險關,還慮意外之變。再宜益氣益陰,順氣降逆,以望轉機。

吉林參(一錢五分),當歸身(三錢),陳廣皮(八分)

白話文:

第二次診察,嘔吐顯著減少,氣喘稍緩,脈搏細弱無力,這是因為陰液流失導致肺陰受傷,肝火上升,導致肺氣無法下降。古人說:天下沒有逆流而上的水,人體內也沒有倒流的血液。水逆流是因為風氣,血逆流是因為氣。氣逆則血溢出。病情仍然非常危急,還擔心會發生意外變化。建議繼續滋陰益氣,順氣降逆,希望病情能夠轉好。

黃左,吐血後,咳嗽吐涎沫,形瘦色萎,陰損及陽,土不生金。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水穀之濕,生痰聚飲,漬之於肺,肺失清肅之權,涎出於脾,脾無攝涎之能,穀氣既不化精微,何以能生長肌肉,形瘦色萎,職是故也。經云: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

白話文:

黃左吐血後,持續咳嗽並咳出泡沫痰,身體消瘦、面色蒼白,是陰氣損傷了陽氣,脾胃功能衰弱,無法將津液輸布到全身。食物中的水分會積聚在體內形成痰飲,沉積在肺部,導致肺部失去清肅的功能,痰液就會從脾胃中咳出。脾胃無法收攝痰液,食物中的營養素無法轉化為精氣,因此無法滋養肌肉,導致身體消瘦、面色蒼白。

按照中醫經典的說法,身體損傷會從皮毛開始,皮毛受損後,就會出現皮屑增多、毛髮脫落的情況。

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病情參合,肺勞之勢漸著。書云:損之自上而下者,過於胃則不可治,自下而上者,過於脾則不可治。蓋深知人身之氣血,全賴水穀之所化。當宜理胃健脾,順氣化痰,取虛則補母之意,金匱薯蕷丸加減。

白話文:

過度勞累會損傷肌肉,導致肌肉消瘦。病情相互影響,肺結核的跡象逐漸明顯。古籍中記載:虛損從上到下發展,如果過度損害胃,則無法治療;從下到上發展,如果過度損害脾,則無法治療。這是因為深刻了解到人體的氣血完全依賴於水穀的轉化。因此應該調理胃氣,健運脾氣,理順氣機,化解痰飲,採用「虛則補其母」的方法,在金匱要略中的薯蕷丸的基礎上進行加減。

淮山藥(三錢),炙甘草(五分),仙半夏(一錢五分),旋覆花(包,一錢五分),潞黨參(二錢),雲茯苓(三錢),炙蘇子(一錢五分),川貝母(三錢),野於術(一錢),薄橘紅(五分),甜光杏(三錢),炙遠志(五分),核桃肉(二個)

白話文:

淮山藥(15克),炙甘草(2.5克),仙半夏(7.5克),旋覆花(包,7.5克),潞黨參(10克),雲茯苓(15克),炙蘇子(7.5克),川貝母(15克),野於術(5克),薄橘紅(2.5克),甜光杏(15克),炙遠志(2.5克),核桃肉(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