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7)

1. 暑溫案

四診,身熱大減,汗泄溱溱,白㾦密布腹臍之間,伏暑濕熱已得外達。惟咳痰帶紅,睡醒後口舌乾燥,神疲肢倦,小溲頻數不爽,溺時管痛,脈象濡數不靜,舌質淡紅,此陰液已傷,木火易升,肺金化源受傷,不能下及州都,陽明之蘊熱,尚留戀為患也。仍擬竹葉石膏湯加減,生津液以滋化源,清陽明而息余焰。

西洋參(一錢五分),朱茯神(三錢),川通草(八分),活蘆根(去節,一尺),生石膏(打,三錢),川貝母(二錢),粉丹皮(二錢),北秫米(包,三錢),鮮竹葉(三十張),生甘草(六分),天花粉(三錢),冬桑葉(二錢),滋腎通關丸(包煎,一錢五分)

五診,身熱已退,白㾦密布甚多,口舌乾燥亦減,伏暑之熱有肅清之漸,而小溲尚未爽利,咳痰色黃,脈象濡數無力,舌淡紅,肺胃餘熱留戀,氣化不及州都也。仍擬甘寒生津,養胃清肺,以善其後。

西洋參(一錢五分),朱茯神(三錢),冬桑葉(二錢),冬瓜子(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生甘草(八分),川貝母(三錢),粉丹皮(一錢五分),北秫米(包,三錢),金石斛(二錢),栝蔞皮(三錢),嫩白薇(一錢五分),通天草(八分),滋腎通關丸(包煎,一錢五分)

何女,秋溫伏暑,延今三候,初起吐血衄血,繼則身灼熱無汗,熱盛於夜,譫語妄言,口渴欲飲,七八日未更衣,舌焦糙無津,唇色紫暗,脈象弦滑而數,紅白疹雖現即隱,咳嗆痰內帶紅,良由伏溫由營及氣,由里及表,表未得汗,仍傳於裡,裡熱熾盛,少陰之陰液被劫,津無上承,陽明經熱未得外解,腑中燥屎不得下行,腑熱熏蒸心包,神明無以自主,手指震動,肝風欲起,痙厥之變,即在目前矣。急擬生津解肌,下則存陰,表裡兩治,以望轉機。

鮮生地(六錢),天花粉(三錢),熟石膏(打,三錢),川貝母(三錢),茅蘆根(去心節,各一兩),京玄參(三錢)薄荷葉(八分),生甘草(五分),枳實炭(一錢),鮮石斛(四錢),粉葛根(一錢),全栝蔞(切,四錢),玄明粉(一錢五分,同搗),鮮竹茹(二錢),清寧丸(包,三錢)

二診,投生津解肌,下則存陰之劑,已服兩帖,微微得汗,腑垢已得下行,所下之垢,色紫黑甚暢,灼熱略衰,譫語亦減,而咳嗆咯痰不出,痰內帶紅,耳聾失聰,口乾欲飲,舌糙黑已減,脈尚弦數,唇焦而裂,此少陰陰液已傷,陽明伏暑化熱,灼津液而為痰,痰阻肺絡,清肅之令不行,木火升騰,擾犯清竅,雖有轉機之兆,尚未敢輕許無妨。

今擬人參白虎湯合清營增液湯加減,清營涼氣,肅肺化痰,能得精勝邪卻,即可望出險入夷。

白話文:

暑溫案

第一診: 病人發燒症狀減輕,但汗出很多,腹部肚臍周圍出現白色疹子,顯示暑濕熱邪已侵犯肌表。然而,病人咳嗽痰中帶血,睡醒後口乾舌燥,疲倦乏力,小便次數頻繁且不暢,排尿時尿道疼痛,脈象濡數不靜,舌苔淡紅。這些症狀顯示體內陰液已受損,肝木火氣易於上升,肺金的化生功能受損,不能滋潤下焦,陽明經的餘熱仍在作祟。因此,決定使用竹葉石膏湯加減,以滋養津液,清瀉陽明經餘熱。

第二診: 發燒已退,白色疹子增多,口乾舌燥症狀減輕,暑熱之邪已有所好轉,但小便仍不暢,咳嗽痰液呈黃色,脈象濡數無力,舌苔淡紅,肺胃仍有餘熱,氣機運行不暢。因此,決定使用甘寒藥物以滋陰生津,養胃清肺,鞏固療效。

第三診: 何女,患秋溫伏暑已三日,起初吐血、鼻出血,之後出現高燒無汗,夜間病情加重,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口渴想喝水,七八天未換衣,舌苔焦燥無津液,嘴唇紫暗,脈象弦滑而數,身上出現紅白疹子,但很快又消失,咳嗽並伴有痰中帶血。這是因為伏暑之邪由氣分傳入營分,由內而外,外邪未得發散,反而深入內裡,內熱熾盛,損傷了腎陰的津液,津液不能上輸於頭面,陽明經的熱邪未能外泄,腸胃燥熱導致大便不通,腑熱熏蒸心包,導致神志錯亂,手指震顫,肝風將要盛起,痙攣抽搐的危險迫在眉睫。因此,急需使用滋陰解表,通腑存陰的藥物,以期轉危為安。

第四診: 服用滋陰解表,通腑存陰的藥物兩劑後,略微出汗,大便通暢,排出紫黑色的大便,高燒略減,神志不清的症狀減輕,但咳嗽並咯痰不出,痰中帶血,耳聾,口乾想喝水,舌苔焦黑減輕,脈象仍弦數,嘴唇乾燥裂開。這是因為腎陰已受損,陽明經的暑熱化為痰濁,痰濁阻塞肺絡,清氣不能下降,肝木火氣上升,擾亂了清竅。雖然病情有所好轉,但仍不敢掉以輕心。

因此,決定使用人參白虎湯合清營增液湯加減,以清熱涼血,肅肺化痰,使正氣勝邪氣,以期脫離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