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1)

1. 風溫案

雷右,身熱一候,有汗不解,咳嗽氣逆,但欲寐,譫語鄭聲,口渴不知飲,舌光紅乾涸無津,脈細小而數,右寸微浮而滑,此風溫伏邪,始在肺胃,繼則傳入少陰,陰液已傷,津乏上承,熱灼津液為痰,痰熱瀰漫心包,靈機堵塞,肺炎葉枯,有化源告竭之虞,勢已入危險一途。勉擬黃連阿膠湯合清燥救肺湯加減,滋化源以清溫,清神明而滌痰,未識能挽回否?

蛤粉炒阿膠(三錢),天花粉(三錢),鮮生地(三錢),天竺黃(二錢),川雅連(五分),冬桑葉(三錢),鮮石斛(三錢),光杏仁(三錢),川貝(三錢),淡竹瀝(沖,五錢),冬瓜子(三錢),蘆根(去節,一兩),銀花露(一兩),枇杷葉露(煎藥,二兩)

另飲去油清鴨湯,佐生陰液。

二診,昨進黃連阿膠湯合清燥救肺湯之劑,津液有來復之漸。舌乾涸轉有潤色,神色較清,迷睡亦減,而裡熱依然,咳嗽氣逆,咯痰艱出,口乾欲飲,脈息如昨,數象較和。伏溫燥痰,互阻肺胃,如膠似漆,肺金無以施化,小溲不通,職是故也。昨法既見效機,仍守原意出入。

蛤粉炒阿膠(三錢),桑葉(三錢),鮮生地(三錢),鮮石斛(三錢),川貝(三錢),光杏仁(三錢),天花粉(三錢),天竺黃(二錢),生甘草(五分),活蘆根(去節,一兩),冬瓜子(三錢),知母(一錢五分),竹瀝(沖,五錢),銀花露(一兩),枇杷葉露(煎藥,二兩)

三診,投藥兩劑,神識已清,舌轉光紅,身熱較退,咳痰艱出,口乾欲飲,脈細滑帶數。陰液傷而難復,肝火旺而易升,木叩金鳴,火爍津液為痰,所以痰稠如膠,而咳逆難平也。仍擬生津清溫,潤肺化痰,俾能精勝邪卻,自可漸入坦途。

原方去知母、天竺黃、加青蒿梗(三錢)、嫩白薇(三錢)。

張左,發熱十二天,有汗不解,頭痛如劈,神識時明時昧,心煩不寐,即或假寐,夢語如譫,咽痛微咳,口乾欲飲,舌質紅苔黃,脈弦滑而數。風溫伏邪,蘊襲肺胃,引動厥陽升騰,擾犯清空,陽升則痰熱隨之,矇蔽靈竅,頗慮痙厥之變。亟擬清疏風溫,以熄厥陽,清化痰熱而通神明,如能應手,庶可轉危為安。

羚羊片(五分),銀花(三錢),朱茯神(三錢),川象貝(各一錢五分),菊花(三錢),竹茹(一錢五分),桑葉(三錢),帶心連翹(一錢五分),枳實(一錢五分),天竺黃(二錢),山梔(一錢五分),茅根(去心,五錢),鮮石菖蒲(五分),珠黃散(沖服,二分),淡竹瀝(沖服,一兩)

二診,神識已清,頭痛亦減,惟身熱未退,咽痛焮紅,咽飲不利,口乾溲赤,咳痰不爽,脈滑數,舌質紅苔黃。風為陽邪,溫為熱氣,火為痰之本,痰為火之標。仍從辛涼解溫,清火滌痰。

白話文:

風溫案

雷姓病人,發燒一天,出汗但不透,咳嗽氣喘,只想睡覺,說胡話,口渴卻不想喝水,舌頭紅、乾、無唾液,脈搏細小而快,右手寸脈略浮略滑。這是風溫邪氣,一開始侵犯肺胃,接著傳到心臟,體液已經受損,津液不足,熱邪灼傷津液化成痰,痰熱瀰漫心包,心神受阻,肺部受損,恐怕會危及生命,情況已經很危險了。我試著用黃連阿膠湯和清燥救肺湯加減,滋養體液,清熱解毒,希望能挽回病情。

藥方:蛤粉炒阿膠、天花粉、鮮生地、天竺黃、川黃連、冬桑葉、鮮石斛、光杏仁、川貝母、淡竹瀝、冬瓜子、蘆根、銀花露、枇杷葉露。另外,喝去油的清鴨湯,以滋養陰液。

第二次診斷:昨天用了黃連阿膠湯和清燥救肺湯加減的藥方,體液有所恢復,舌頭乾燥的情況好轉,面色較好,嗜睡也減輕,但裡面的熱氣還在,咳嗽氣喘,痰咳不出來,口乾想喝水,脈搏和上次一樣,但稍微平緩一些。風熱和燥痰互相阻礙肺胃,就像膠水一樣黏在一起,肺氣無法正常運作,所以小便不通暢。因為之前的藥方已經見效,所以繼續用之前的藥方加減。

藥方:蛤粉炒阿膠、桑葉、鮮生地、鮮石斛、川貝母、光杏仁、天花粉、天竺黃、生甘草、活蘆根、冬瓜子、知母、竹瀝、銀花露、枇杷葉露。

第三次診斷:用了兩劑藥後,神志清醒,舌頭還是紅,發燒好轉,咳嗽痰多,口乾想喝水,脈搏細滑而快。陰液受損難以恢復,肝火旺盛容易上升,肝木克肺金,火邪灼傷津液化成痰,所以痰稠黏,咳嗽氣喘難以平復。繼續用滋陰清熱,潤肺化痰的藥方,讓正氣戰勝邪氣,病情就能慢慢好轉。

藥方:原方去知母、天竺黃,加青蒿梗、嫩白薇。

張姓病人,發燒十二天,出汗但不透,頭痛欲裂,神志時清醒時昏迷,心煩睡不著,即使睡著了也會說胡話,咽喉痛輕微咳嗽,口乾想喝水,舌頭紅,舌苔黃,脈搏弦數而滑。風溫邪氣蘊積在肺胃,導致厥陰之氣上升,擾亂心神,陽氣上升則痰熱隨之而來,蒙蔽心神,很擔心會發生痙攣。趕緊用藥疏散風溫,熄滅厥陰之火,清化痰熱,使神志清醒,如果藥效顯著,就能轉危為安。

藥方:羚羊角片、銀花、朱茯神、川貝母、菊花、竹茹、桑葉、連翹、枳實、天竺黃、山梔子、茅根、鮮石菖蒲、珠黃散、淡竹瀝。

第二次診斷:神志清醒,頭痛減輕,但發燒還沒退,咽喉痛紅腫,吞嚥困難,口乾小便黃,咳嗽痰多,脈搏滑而快,舌頭紅,舌苔黃。風邪是陽邪,溫邪是熱氣,火是痰的根本,痰是火的表現。繼續用辛涼解表,清熱化痰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