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丁甘仁醫案》~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附:白喉案

陸童,痧後失音,咽喉內關白腐,氣喘鼻煽,喉有痰聲,苔黃脈數。痧火蘊蒸肺胃,肺津不布,凝滯成痰,痰熱留戀肺胃,肺葉已損,氣機不能接續,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肺胃有熱,所以內關白腐,音聲不揚,會厭肉脫,症勢危篤。勉擬清溫解毒,而化痰熱,勒臨崖之馬,挽既倒之瀾,不過聊盡人工而已。

金銀花(三錢),京玄參(三錢),象貝母(三錢),活蘆根(去節,一尺),連翹殼(三錢),薄荷葉(八八),天花粉(三錢),淡竹油(沖,一兩),甘中黃(八分),京赤芍(二錢),冬桑葉(三錢),大麥冬(二錢)

白話文:

陸童在出疹後失去聲音,他的咽喉內部出現白色的腐爛,呼吸困難且鼻子翕張,喉嚨中有痰的聲音,舌苔黃色且脈搏頻數。這是因為疹後的火熱聚集在肺和胃部,肺部的津液無法正常分佈,導致凝結成痰,痰與熱在肺胃停留不去,已經傷害到肺葉,使得氣息無法順利接續。咽喉是肺胃的通道,肺胃有熱,所以咽喉內部出現白色腐爛,聲音無法提高,會厭組織脫落,病情非常危險。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打算用清熱解毒的方式來化解痰熱,希望能夠像拉回懸崖邊緣的馬匹,挽回即將傾倒的危局,但這也僅僅是盡人事聽天命。

處方藥材有:金銀花3錢,京玄參3錢,象貝母3錢,活蘆根1尺(需去節),連翹殼3錢,薄荷葉8片,天花粉3錢,淡竹油1兩(需沖泡),甘中黃8分,京赤芍2錢,冬桑葉3錢,大麥冬2錢。

2. 附:痧後案

孫童,痧後肺胃陰傷,伏邪留戀,身熱不退,咳嗽咽痛,口渴欲飲,舌質絳苔黃,脈象滑數。伏熱蘊蒸肺胃,津液灼而為痰,肺失清肅,胃失降和,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肺胃有熱,所以咽痛。今擬竹葉石膏湯加味,清陽明,解蘊熱,助以生津化痰之品。

鮮竹葉(三十張),京玄參(三錢),桑葉皮(各三錢),粉丹皮(二錢),熟石膏(打,四錢),生甘草(八分),甜杏仁(三錢),金銀花(三錢),鮮石斛(三錢),天花粉(二錢),川象貝(各三錢),通草(八分),活蘆根(去節,一尺),枇杷葉露(後入,四兩)

錢左,痧後復感外邪,痰滯內阻,水濕不化,太陰陽明為病,遍體浮腫,氣逆難於平臥,寒熱甚壯,大便溏泄,泛惡不能飲食,苔膩脈數。此氤氳之外邪,與黏膩之痰滯,交阻肺胃,肺氣不能下降,脾弱不能運化,水濕易聚,灌浸腠理,氾濫橫溢,無所不到,三焦決瀆無權,症勢危險。姑宜疏邪分消,而化痰滯,未識有效否。

淡豆豉(三錢),川桂枝(五分),鮮竹茹(二錢),枳實(一錢同炒),大腹皮(二錢),連皮苓(四錢),象貝母(三錢),淡姜皮(八分),焦楂炭(三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仙半夏(二錢),酒炒黃芩(一錢五分)

白話文:

[附:痧後案例]

孫童在患痧後,肺部與胃部的陰分受損,潛藏的邪氣持續存在,導致他的體溫一直無法下降,伴有咳嗽及喉嚨疼痛,常感到口渴想喝水,舌頭呈現深紅色且舌苔黃色,脈象滑而頻率快。這是因為熱邪深藏於肺胃之中,消耗了身體的津液,生成了痰,肺部功能失調,胃部消化不順,由於咽喉是肺胃的出入口,當肺胃有熱時,自然會引起喉嚨疼痛。因此,我們打算使用竹葉石膏湯並加入一些其他藥材,以清除胃熱,解決深藏的熱邪,同時增強滋潤和化解痰液的效果。

接下來是一個藥方:新鮮竹葉(三十張)、京產玄參(三錢)、桑葉皮(各三錢)、牡丹皮(二錢)、熟石膏(打碎,四錢)、生甘草(八分)、甜杏仁(三錢)、金銀花(三錢)、新鮮石斛(三錢)、天花粉(二錢)、川象貝(各三錢)、通草(八分)、活蘆根(去節,一尺)、枇杷葉露(最後加入,四兩)。

另外一個案例是錢左,在患痧後再次受到外來邪氣的侵擾,體內的痰滯阻塞,水濕無法正常代謝,導致太陰和陽明經絡出現問題,全身出現浮腫,呼吸困難,無法平躺,寒熱交替且非常嚴重,排便稀軟,噁心且無法進食,舌苔厚膩,脈象頻率快。這是由於外來邪氣與體內的痰滯相結合,阻礙了肺胃的功能,肺部氣息無法下降,脾胃虛弱無法正常運轉,水濕易於積聚,擴散到皮膚表面,泛濫無度,遍佈全身,三焦的運行失調,病情十分危急。我們應當先排除邪氣,消除痰滯,但尚不清楚這樣是否能見效。

以下是一個藥方:淡豆豉(三錢)、川桂枝(五分)、新鮮竹茹(二錢)、炒過的枳實(一錢)、大腹皮(二錢)、連皮茯苓(四錢)、象貝母(三錢)、淡姜皮(八分)、燒焦的山楂炭(三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仙半夏(二錢)、酒炒黃芩(一錢五分)。